關于幼兒園教案錦集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能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征,進行簡單的想象和表述。
3、知道香蕉對身體有益,要多吃水果。
4、樂意參加活動,體驗活動中的快樂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香蕉,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香蕉實物,掛圖。
2、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對香蕉的外形、味道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出示香蕉,激發興趣
(導入活動中以實物香蕉引起幼兒的興趣采用的是直觀導入法)
二、感知兒歌的內容
1、觀察香蕉的外形特征,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述。
(1)師面帶微笑,輕輕地把香蕉呈現 。(彎腰狀)啟發:這樣看,像什么?
(2)師面帶神奇色,輕輕把香蕉呈現。(躺狀)這樣看,又像什么?
(3)師面帶驚訝色,輕輕地把香蕉呈現。(垂狀)啟發:這樣子看,又像什么?
2、回憶經驗,說說感受提問:香蕉的味道怎么樣?吃到嘴里什么感覺?
三、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邊出示掛圖邊示范朗誦,讓幼兒初步理解兒歌的比喻手法,提問;兒歌里說了什么?(理解作品的語言美)注意引導幼兒發準"香蕉""船""海""魚"等音。
2、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深入理解兒歌內容)啟發:當你讀到"真奇怪"時要用什么表情?語調是什么樣?當你讀到"真痛快"時要用什么表情?語調是什么樣?(用不同的語調、不同的表情來理解體驗兒歌的情感)
3、小結:香蕉不僅好吃,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有益處。
活動延伸:
幼兒以"香蕉"為主題自由繪畫《小香蕉》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內容是中班語言領域內容兒歌《小香蕉》,香蕉是幼兒再熟悉不過的水果了,我的引入是先出示實物香蕉,引導幼兒觀察香蕉的基本特征。當我問到"香蕉像什么?"大部分幼兒都能夠脫口而出說"像月亮和小魚",還像小船,但由于幼兒剛入園不久,所以大部分幼兒還不會用完整句:"彎彎的香蕉像XX"來表達。這一點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注重幼兒語言能力的獲得!接下來當幼兒已經知道香蕉的特征之后,我就用好看的動作和語言朗誦出兒歌,而且幼兒的注重力都在老師表演上面,一雙雙眼睛很興奮的看著,幼兒還會跟著學習,這就是我要達到的目的。在接下去的學習兒歌內容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都有開口念兒歌,而且我運用了比賽念,這個比賽很有意義,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本次活動我收獲最深的是教師的教態非常重要,夸張的動作,豐富的表情,神秘的語言都可以調動起中班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運用更多的教學方法,這樣才可以和幼兒一起快樂的學習!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是愉悅的、主動的。他們仔細地觀察著,積極地交流著, "快樂教育"的原則在這一節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幼兒語言發展方面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應該提出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如將幼兒說的話編成一首優美的兒歌,這樣才會幫助幼兒更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百科:香蕉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廣泛種植。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幼兒年齡具有的特征即以自我為中心,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選擇一幅幼兒園整體形象圖,(圖中教室,宿舍,操場,活動區,洗手間等)來給幼兒進行直觀感應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了解幼兒園里一天的基本生活常規。
2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難點 :讓幼兒學會跟老師一起邊唱邊動。以及幼兒園的基本生活常規。
活動準備:一幅幼兒園整體形象掛圖。
活動過程:
一 采用游戲活動組織幼兒坐好。
二 出示掛圖
1 向幼兒介紹教室環境,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2 向幼兒介紹室外環境,小朋友可以在做什么?
3 向幼兒介紹廁所環境,小朋友可以在那做什么?
4 向幼兒介紹宿舍環境,小朋友可以在做什么?
三 師生互動活動
1 那我們現在來睡覺吧,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邊唱律動歌邊做睡覺的樣子。
2 睡飽了沒有?我們該起床了,邊唱律動歌邊揉眼睛,再伸伸懶腰。
3 起床后我們該做什么?邊唱律動歌邊做穿衣服和扣扣子的動作。
4 穿好衣服后 我們該做什么?邊唱律動歌邊做刷牙的樣子。
5 刷牙好了,我們來洗洗臉,邊唱律動歌邊做刷牙的樣子。
6 洗好臉了,我們來洗手,邊唱律動歌邊做洗手的樣子
7 手洗干凈了,我們來吃午餐,邊唱律動歌邊做吃蛋糕和喝牛奶的樣子。
四 我們吃飽了到教室外操場上去玩啦。
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節課,讓幼兒了解到幼兒園的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規,使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但不足的是師生互動又待提高。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4月21日那天,我班趙家樂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瓢蟲,這些有趣的昆蟲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他們爭著觀看,并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它們是誰呀?它們吃什么呢?他們的眼睛在哪里呢?它有翅膀嗎?它背上怎么會有黑點呢?為什么有的是紅色有的又是黑色呢--------”?孩子們純真的提問和渴望的眼神深深的打動了我們。我沒有像往常那樣立刻對孩子的提問進行一一的解答,而是就此設計關于《有趣的瓢蟲》這樣一個主題活動。(作為老師,在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我們究竟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呢?——走進幼兒的生活,及時地觀察并追隨幼兒的興趣與興奮點,將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育內容,及時地為幼兒提供支持和幫助,促進幼兒的自主探索,主動發展。)
二、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和探索,在活動中探索和發現瓢蟲的特點。
2、愿意與同伴交流,在交流與合作中分享自己的經驗。
3、培養幼兒喜愛動物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瓢蟲、放大鏡、相關資料、昆蟲盒。
四、活動實錄與分析:
活動一:
幼:哇,這是什么呀!好漂亮。
幼:我知道,瓢蟲!
幼:我也知道!(同伴的相互影響和交流是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動力)
師:(非常夸張的表情與口吻)哇,這么漂亮的小昆蟲,我好喜歡。(教師要對幼兒的興趣與熱情給予積極的應答和支持,幫助他們積極探究,及時生成教育活動內容)
幼:它吃什么呀?
幼:吃飯。
幼:吃草。
幼:吃樹葉、蔬菜、吃水果、花-----。
幼:肯德基。
師:在幼兒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
幼:老師,瓢蟲究竟吃什么呀?
師:剛才小朋友都積極的開動了腦筋,想出了那么多答案,瓢蟲到底吃什么,其實我也不大清楚,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教師在幼兒面前不是絕對的老師,適當的裝笨,可以更加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更有熱情投入到探索中去)
2、幼兒與教師一同尋找草、飯、樹葉、蔬菜、水果等實物,讓幼兒親自來喂瓢蟲,試一試它究竟是吃哪種食物。
幼:老師,它們不吃草,
幼:哎呀,它也不吃飯。
幼:看,看它什么也不吃,跑了。
幼:它們怎么了?
幼:它們到底吃什么呀?
[page_break]
幼:老師,它們什么都不吃,肚子餓壞了怎么辦呀?(幼兒圍上來,有的開始用手抓,有的開始搶)
師:既然它們什么都不吃,是不是被我們嚇著了?(適時的介入和干預,有利于活動的繼續進行和有效開展)
師:這樣好嗎,讓我們來個分工和比賽,今天放學回家,老師和小朋友都去查一查,問一問,小朋友可以問爸爸、媽媽,也可找到你的圖書上去找一找,看瓢蟲究竟吃什么,明天我們再一起來說說。(這時,孩子們遇到的是一個知識上的難點,作為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教師不急于將答案告訴孩子,而是充分地利用孩子的興趣,促進孩子的主動探索。)
五、延伸活動:
1、教師和幼兒一起講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相互交流,有家長上網查詢的資料,有家長帶來的文字答案、圖片資料、還有幼兒的圖書資料等等。(《綱要》指出:幼兒家長和幼兒同伴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我們抓住這一教育資源并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有效作用,讓幼兒在與父母和同伴一起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主動
獲得有關瓢蟲的知識經驗。)
2、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共同尋找到了昨天問題的答案:原來瓢蟲有很多種,有的要吃蚜蟲,有的要吃菜葉-----
3、由于是幼兒自己親自找到的答案,幼兒可高興了,教師于是立即同幼兒一起,把幼兒帶來的資料及圖片展示在主題欄和班級的墻壁上,并與幼兒交流。(看到幼兒這樣興奮,我也無比激動是呀,教師不但只是要學會觀察,還要根據觀察的情況,及時的給幼兒以支持和應答,這,才是新《綱要》對教師素質最基本的要求。)
4、根據幼兒不斷提出的新問題繼續深入主題。(在這一過程中,孩子通過與父母和同伴的交流、分享,不但獲得了關于瓢蟲的基本知識,最主要的是在情感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那種成功感的體驗是教師用傳統的“傳、教”方法永遠無法獲得的。)
六、感想:
如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作為教育活動內容一直是老師的困惑,通過此次主題活動的生成過程讓我深深感到: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幼兒,發現幼兒平常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興奮點,在追隨幼兒的興奮點,生成教育活動內容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問題、需要、給以及時的應答與支持,這樣,才能為幼兒創造一個有利于幼兒主動探索,積極成長的環境,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教案 篇4
情景呈現:上周戶外活動時,我組織小朋友們進行了夾球活動練習。我把小朋友分成四個大組,第一次游戲,是讓小朋友把兩個皮球分別夾在兩個腋窩下比賽快速地奔跑,由于比較簡單,每個小朋友都順利完成了。第二次稍微增加難度,讓孩子兩倆面對面互相抱著對方的腰,用兩人的胸部夾著球側身運球,結果孩子們也完成得不錯。第三次,我便加大難度,讓幼兒兩倆背對背,手挽手,用背夾球測身運球走,結果,不管我怎樣示范講解,他們運動途中,掉球的掉球,摔倒的摔倒,一片混亂,最終下來,全班只有幾對孩子成功了。
反思:
⒈ 可能第三個環節對于我班幼兒來說太難了。
⒉ 可能是孩子們第一次做背對背測身走的游戲。
⒊ 也許是孩子們的自信心不夠,老師鼓勵太少。
總之,以后還將繼續對這種練習進行探索。
幼兒園教案 篇5
預定目標:
1、認識并分辨左右手。
2、學習從自身出發分辨左右手的方位與位置詞語。
教育資源:
紅色和藍色兩種圓點貼紙數張。
預定程序:
一、教師事先在右手手背上貼上紅色圓點貼紙,然后提問:說說看,老師的手上有什么?知不知道這是老師的左手還是右手?(右手)試著舉起和老師相同的右手。
二、教師觀察幼兒舉手的情形,并在舉對手的孩子手背上貼上紅色圓點貼紙。
三、對于舉錯手的幼兒,教師可以站在幼兒身旁,和幼兒面向同方向伸出右手,讓幼兒對照。
四、待所有的幼兒均貼上紅色圓點貼紙后,教師請幼兒一起說出“紅色點點的右手”。
五、教師提問:
1、請把有紅色點點的貼紙的手舉起來!
2、請把有紅色點點的右手舉起來!(加重右手的讀音)
3、請把你的右手舉起來!
六、依照相同的方式,由教師在左手貼上藍色圓點貼紙,重復(一)到(五)的步驟,練習左手的判別,再加入左右手交替舉手的練習。
七、教師在活動進行數次后,請幼兒拿下貼紙,以避免幼兒依賴顏色做舉手的依據。
八、教師請兩位幼兒上臺面對面,先舉起紅色點點的'右手,讓大家觀察兩個人有什么地方不一樣。說說看為什么同樣是舉右手,兩個人舉手的位置卻不一樣,并檢查是不是都有紅色點點的右手。
九、教師請一位幼兒轉身,和另一位幼兒面向同一方向,再舉起右手看看有什么改變。
一、最后請兩位幼兒站在同一排,面向臺下,一起舉起右手,請大家討論所看到的情形。
二、通過以上的活動說明每個人面對的方向不同,左右的位置關系也會跟著不同。
三、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提問:小杰的右手邊和我們的右手邊是不是同一個方向?(讓幼兒思考后回答)教師提問:為什么方向會不同呢?(因為小杰和我們的方向不同)
四、教師提問:那么當我們的臉和小杰面對同一方向時右手的方位會一樣嗎?(引導幼兒驗證后回答)
五、教師引導幼兒找到并確認小杰左右手的位置方位,再按手上對應的圓球顏色,完成正確的著色。
幼兒園教案 篇6
游戲意圖:
幼兒園生活中,總是會給孩子準備很多令他們期待的事情,其中,親子游戲就是一個,下面,給大家準備的精彩親子游戲,相信你一定會喜歡。
游戲準備:
螞蟻頭箍、獎品
游戲過程:
1.家長和自己的寶寶一起準備好游戲所需要的東西。
2.游戲開始之前,家長和寶寶先到起點去領取兩個頭箍。
3.家長和寶寶雙方給對方戴好頭箍。
4.游戲開始,家長首先坐在自己的那個跑道上。
5.寶寶爬到家長的身上,準備開始游戲。
6.哨聲響起的時候,家長和寶寶一起前進。
7.家長只能用雙手和雙腳,馱著寶寶前進。
8.游戲過程中,寶寶要使勁抱著寶寶的肩膀,不能出現掉落。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在一次看圖拼畫的數學活動中,我給孩子提供了圖樣,要求孩子照樣去拼圖。由于是操作活動,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后我請幼兒說一說,是怎么拼的,每種圖形片都用了幾個,然后再記錄下來。這時班上一位叫王志鵬的小朋友問:“老師,我拼的小人和圖上的不一樣,行不行呀?”原來他拼的小人的腳用的是長方形,而圖樣上是用三角形拼的。當時我想:是呀,為什么一定要用三角形呢?于是我就有了下面的活動。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片,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 找圖形(把各種顏色、形狀不同、大小不同的圖形片放在一起)
(1) 一組拿紅色正方形,第二組拿綠色長方形,第三組黃色三角形,第四組藍色圓形,第五組紅色梯形,第六組綠半圓形,看看哪組拿得又對又快?
(2) 請每組幼兒分別拿5個紅圓,6個黃正方形,8個綠梯形、7個藍三角、4個紅半圓。每組一個幼兒在按要求拿的時候,其他幼兒在該幼兒拿好后要幫他數一數,看他數得對不對?(幼兒積極性很高,動作較快,也有一個組總是在最后,可組里的成員都在幫忙,幫著找圖片,幫著數圖片。)
(這樣的安排主要是考慮本班有這學期新來的幼兒,有的幼兒照著圖形會找出同樣的圖形來,但如果老師叫他自己拿一個圖形來,可能要找半天,特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會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來。通過這兩個操作活動,一是幫助幼兒復習圖形,二是幫助幼兒復習正確地數實物。)
2、 拼一拼,說一說,記一記。
教師為幼兒提供圖形片,老師說一個東西,讓幼兒來拼,拼好后說一說你是怎么拼的?每種圖形用了幾個,記錄下來。
(1) 請幼兒拼一個小人。
我在巡視的時候,有個叫王志鵬的孩子對我說:“老師我拼
了一個女的。”我當時只是看了一下,隨口說了一聲“不錯”,但心想:為什么是女的?隨后又去看其他幼兒拼的情況,這時由于受王志鵬小朋友的啟發,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發現了孩子們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幾個孩子和別人拼的是一樣的,其他都不相同。
拼好后,我就先請王志鵬說一說,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鵬說:
“我用圓形拼了這個女孩子的頭,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體,用長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張潔說:“我也拼了一個女孩子,是圓形拼了她的頭,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體,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擋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們不是體現在裙子上,而是體現在頭上,如趙磊用兩個半圓拼女孩子的辮子,冠曄是用兩個圓拼了辮子……
(就拼一個小人,幼兒就用不同的圖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個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過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如果孩子不說給你聽,你可能粗看一下還不能明白,但經孩子這么一講解,當時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歐所說: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
(2) 拼一個房子
幼兒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頂,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頂,有的拼了長方形有房頂……有一個窗子的,有兩個的窗子的;有單扇門的,有兩扇門的……各式各樣的房子呈現在你眼前。
(這時我并沒有告訴幼兒拼房子該用什么圖形來拼,而隨幼兒用什么來拼,正因為這樣,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幼兒都好像是建筑師,造出了各式各樣很美的房子,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延伸活動
小組合作拼一個“我們的幼兒園”,拼好后各小組可進行交流。
活動后的反思:
1、 我真正體會到瑞吉歐的《其實有一百》,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念頭……我們要給幼兒足夠時間和空間,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
2、 在數學活動也應多給幼兒交往合作的機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活動,為幼兒創造了合作的機會,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如第六組的殷濤小朋友是本學期來的,各方面的能力都較差,不會數數,各種圖形的名稱也搞不清,通過小組活動,其他小朋友幫他數數、認圖形。
3、 數學活動中也注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拼完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拼的過程,因為是幼兒真正親手操作的,孩子都會說,而且都搶著要說,說得都非常好,很有條理。
4、 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可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拼一個小人,有的用三角形來做他的身體,有的用長方形,有的用正方形……為了拼一個女孩子,有的用梯形來做裙子;有的用半圓來做辮子,而有的用圓形來做辮子……拼房子有的拼成了尖頂的,有圓頂的,有梯形頂的……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復習側面鉆、手腳著地爬行等動作,提高動作技能。
2.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音樂:《拉德茨基進行曲》
2.錄音機,山洞(小椅子擺成),小墊子(鋪成小路),紙球(地雷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幼兒隨音樂作模仿動作(烏龜爬,小兔跳等),根據時間情況決定
做幾遍。
2.組織幼兒到老師身邊:小朋友,前面發現了一個雷區,小動物們想
請我們幫忙把雷區排掉,你們干不干?
二、展開
1.教師用簡練的語言交代游戲玩法:
在進入雷區前,首先要鉆過山洞,爬過山溝,然后用雙腳夾住紙球(地雷)跳到投擲線前,用雙腳把“雷”投出去,跑回。
2.幼兒用自己的鉆爬方式游戲一邊。
師:小朋友可以用自己最快的方式鉆、爬到雷區,用雙腳把雷投出去。
3.請幾個動作發展較好的幼兒示范一下,教師發現和及時糾正出現的
問題。
4.幼兒集體游戲,提醒幼兒:不同身體素質的幼兒可選擇距離不同的
投擲線將“地雷”擲出,讓不同的幼兒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根據幼兒身體狀況確定玩游戲次數,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動作。
三、結束
1.給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充分利用,椅子,墊子,紙球進行創編游
戲,教師及時給與指導和鼓勵。
2.收拾活動器械。
幼兒園教案 篇9
準備:
皮球若干,場地、一盆水、廢報紙、布、毛巾、木塊、橡皮泥等。
過程:
一、 設問導入:,看,這是什么(各種空心的皮球)如果我把它放在水里,如果我把球放在地上拍打,小朋友樣都來猜猜會怎么樣?
二、 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1、 第一次自由探索
師: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球,請你們每人拿一個球去試一下吧。
讓幼兒自由的探索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2、 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用球進行了實驗,現在誰來告訴老師你都發現了些什么?
(讓幼兒進行討論,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把球寶寶放到水里,它會怎么樣呢?(它就會浮在水面上)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寶寶又會怎么樣呢?(會向上彈起來)現在讓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做游戲,進行觀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觀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實心物體比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讓幼兒在地上拍球,球會彈跳起來,感知球有彈性,所以能跳起來,學習名詞“彈性”
(3)讓幼兒把球放在不同物體上向前滾,比一比哪一個球能滾得更遠?感知球滾動的快慢和地面有關。
3、小結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都開動腦筋和老師一起想!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會向上跳起來,還會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滾動。
目標:
1、 引導幼兒積極探索,主動思考問題。
2、 引導幼兒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彈跳、能滾動、在水中會浮起來。
3、 體驗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教案 篇10
《守信用的小蝌蚪》反思
今天開展的社會活動是《做守信用的孩子》,活動目標是理解守信用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答應別人的事應該做到。體驗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愉快。
聽說“講故事”孩子們已經能馬上安靜下來,用期待的眼神注視我,故事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講故事的過程與聽故事的過程同樣是另人陶醉的,在靜靜的氛圍中,孩子們凝神屏息的聆聽著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
我利用圖片講述故事,較好地幫助幼兒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接著,讓幼兒進行共同討論交流,知道了守信用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通過
一些具體事例的判斷,使幼兒能正確地分辨出人物行為的對錯,知道什么行為是守信用的行為,什么行為是不守信用的行為,不守信用會造成什么后果等,最后,讓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說說怎么做一個守信用的人,孩子們紛紛發言,交流得很熱烈,把自己的一些經驗與同伴進行了分享。
【關于幼兒園教案錦集10篇】相關文章:
關于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錦集5篇03-29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錦集6篇03-28
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錦集7篇03-27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錦集8篇03-27
關于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錦集八篇03-26
關于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錦集8篇03-31
關于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錦集10篇03-31
關于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錦集10篇03-30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錦集五篇03-30
關于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錦集八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