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教案范文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扣紐扣的方法。
2、在操作過程中發展幼兒手指肌肉活動,使幼兒兩手互相配合協調。
一、活動準備:
大娃娃若干,每個娃娃穿一件背心,在幼兒學解紐扣的基礎上進行。
二、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帶娃娃到公園去玩玩,但是帶娃娃到公園去先要幫他把衣服穿好。
(二)教幼兒幫娃娃穿衣服:
1、老師講解示范:
先給娃娃穿上衣服(將娃娃的手伸進袖口)然后把衣服對整齊。一只手的食拇指那著紐扣,另一只手的大拇指伸進紐扣洞,由食指幫忙,將紐扣塞進紐洞。這樣一個紐扣便扣好了。(老師先后示范扣三粒紐扣)
2、幼兒操作:
(1)讓幼兒學習先扣最下面的一粒紐扣,再找旁邊的紐洞。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
3、老師檢查娃娃衣服上的紐扣是否都扣整齊了。
(三)帶娃娃外出散步。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獨立看圖折紙,鞏固折紙技能。拼貼組合成漂亮的花束,感受插花藝術帶來的美感,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活動準備
樂趣練習,彩色鉛筆,水性筆,膠棒,鋸齒剪刀,彩紙(小 10張,大 1張)
動畫片
重點:
花束需要包裝紙(冰激凌折法),花(康乃馨折法),折紙棒。
讓孩子們在做的時候想著一些要感謝的人并用心去折疊。
/請在折紙的時候內心要想到自己想感謝的人
在完成花束之后為想要感謝的人寫一封感謝信。
和小朋友們聊天
老師:今天大家和老師一起來聊一下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吧。大家覺得在幼兒園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
小朋友:游戲.....唱歌....在外玩耍....畫畫。
老師: 現在我們的小朋友們都長大了,所以是該和老師分開的時候了。在這段時間肯定有給予我們小朋友無微不至的愛的人。對于這些人我們將親手做花束送給他們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謝。
小朋友:老師,因為教導我們。。。還有父母。。。
老師:對的,那么,我們可以為他們寫一封感謝的信,并做大大的花束來送給想感謝的人們。他們會非常高興的。那么大家想在信上寫一些什么話呢?
小朋友:感謝你們在我不舒服的時候帶我去醫院.....感謝你們對我的稱贊,感謝你們在每一次我問候的時候都給予親切的回應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 初步感受對稱美
1. 教師把紙制蝴蝶翅膀分散布置在黑板上。多么美麗的蝴蝶翅膀!哪兩只是一對的呢?請你們幫忙找一找。
2. 請個別幼兒為黑板上的蝴蝶翅膀配對,并說明理由。
3. 請幼兒分組進行“為蝴蝶翅膀配對”的操作活動。
4. 小結:蝴蝶翅膀的左右兩邊的花紋和顏色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們把這種形式叫作對稱。(學說“對稱”一詞)
二、 學習區分點對稱和軸對稱的圖案。
1. 讓幼兒自由布置在活動室內的各種物品,說說哪些工藝品的圖案是對稱的,為什么。
2. 學習區分點對稱和軸對稱的圖案。
①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物品的對稱圖案有什么不同。
②當幼兒發現絲巾、工藝地毯等有三個、四個,甚至多個相同圖案時,教師拿出京劇臉譜和工藝掛盤,讓幼兒分析、觀察其不同點。
③臉譜和蝴蝶、布老虎一樣是左右對稱的圖案,掛盤的圖案也是對稱的,但它與左右對稱的圖案有什么不同呢?(掛盤上有三條大小、開頭色彩都一樣的金魚,它們都對著中間)
④小結:像掛盤、絲巾、地毯這樣依據一個中心點在它周圍安排幾個相同圖案的形式叫點對稱。像臉譜和布老虎這樣依據一條中心線在它的左右或者上下安排相同圖案的形式叫軸對稱。
3.引導幼兒把屬于點對稱圖案的物品歸放在一起,把屬天軸對稱圖案的物品歸放在一起。
4.你最喜歡哪一件工藝品,為什么?(引導幼兒從造型、色彩等方面來表述,從而初步領略對稱圖案給人以穩得、整齊、莊嚴的感覺。)
活動延伸:
1. 帶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對稱的事物,如蠶豆花、水杉和冬青樹的樹葉、晴蜓和蜜蜂的翅膀等,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對稱美。
2. 談話——我發現的對稱事物,先請幼兒分小組交流,再由每組推舉一個代表發言。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詩歌內容,理解詩歌意境,初步學念詩歌。
2、嘗試運用肢體動作大膽地模仿瓢蟲的動態。
3、發揮想象力,創編詩歌內容,萌發喜歡瓢蟲的情感。
活動準備:
瓢蟲教具兩個。
活動過程:
一、小瓢蟲飛來了
1、出示瓢蟲教具:小朋友看這是誰?小瓢蟲長什么樣?漂亮嗎?
2、小瓢蟲老是腳步SS,它要去哪里呢?
3、教師操作瓢蟲教具不停地在幼兒身邊飛舞,邊有表情地朗誦詩歌的 一段,念完后將瓢蟲停在手指上當戒指。
4、剛才小瓢蟲飛到了哪里,看上去像什么?
5、小瓢蟲還會飛到哪里去呢?教師邊操作瓢蟲教具,朗誦詩歌第二段.
6、小瓢蟲又飛到了哪里,看上去像什么?
7、教師邊操作教具邊帶領幼兒念詩歌2遍。
二、會變的瓢蟲
1、瓢蟲、瓢蟲,飛來飛去老是腳步SS。停在手指上,停在胸前,它還會停到我們身體的什么地方呢?會變成什么呢?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瓢蟲飛到身體的不同部位,會像什么?先讓幼兒自由與同伴交流。
3、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想象的內容,教師示范將個別幼兒的回答編到詩歌第七句和第九句:誰來說說你覺得小瓢蟲會停在身上的什么地方,會變成什么?說的真好,我們 一起來把他說的也編成好聽的詩歌吧。
4、請幼兒將自己創編的內容編成詩歌說給大家聽聽:誰能把自己想到的編成詩歌說給大家聽。
5、瓢蟲除了會停在我們的身體上,還會停到許多它想去的地方,比如
說漂亮的花朵上,瓢蟲停到漂亮的花朵看上去像什么呢?我們一起來 編成詩歌說一說。
6、瓢蟲還會停到什么地方,又會變成什么.?請小朋友再來想一想編一編。
三、我是一只瓢蟲
1、我們也來變一變,變成一只小瓢蟲。
2、教師同幼兒一起扮演瓢蟲,改編詩歌中的話并做出相應動作。如:停
在花朵上,一動也不動,變成一個香香的花蕊吧。
3、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并用肢體動作來表現,說說小瓢蟲飛到哪里去了,變成了什么。《中班語言活動設計教案:“瓢蟲”》摘要:戒指。
4、剛才小瓢蟲飛到了哪里,看上去像什么?
5、小瓢蟲還會飛到哪里去呢?教師邊操作瓢蟲教具,朗誦詩歌第二段.
6、小瓢蟲又飛到了哪里,看上去像什么?
7、教師邊操作教具邊帶領幼兒念詩歌2遍。 二、會變的瓢...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野生動物感興趣,激發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2.通過對袋鼠知識的調查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初步培養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操作常規。
3.了解袋鼠的生活習性及其外形特征,讓幼兒了解袋鼠是一種善跳的野生動物。
重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袋鼠的生活習性及其外形特征,讓幼兒了解袋鼠是一種善跳的野生動物。
難點:初步培養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操作常規。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拼圖《袋鼠》 、視頻《袋鼠跳躍》、音樂《袋鼠媽媽》、袋鼠跳躍操、袋鼠媽媽口袋有寶寶視頻、袋鼠搓拳擊視頻、鉛筆一支、2米高7米長標志。
知識準備:家長提前帶領幼兒搜尋袋鼠的知識,并帶來有關袋鼠知識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拼圖游戲“袋鼠”,激發幼兒興趣 。(3分鐘)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玩過拼圖游戲嗎?今天啊,老師就帶來了一個大拼圖,誰想知道它拼出來會是什么圖案呢?那好,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玩拼圖的游戲吧!”
(二)展開:
1.初步認識袋鼠:我是小小科學家。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對袋鼠的認識,活動前請家長帶領幼兒提前找尋有關“袋鼠”的資料。
引導語:親愛的小朋友,前幾天,老師請爸爸媽媽帶領你們調查有關袋鼠的小知識,你都了解到了哪些內容啊?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張了解袋鼠的表格,請小朋友看一看、擺一擺你了解的袋鼠知識吧!(請幼兒看著爸爸媽媽和自己搜集的資料介紹自己了解過的袋鼠的知識,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操作動畫。)
(表格如下:)幼兒每人一張小表格,教師一張大表格。
可愛的小袋鼠(內容提前打印出來,孩子邊說,教師邊粘)
袋鼠生活在哪里?
(哦,原來袋鼠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它生活在大草原上。)
袋鼠吃什么?
通過小朋友們的搜集我們發現袋鼠是食草類動物。
袋鼠的種類?
提問:誰能看著表格說一說你了解的袋鼠啊?(請3名左右的幼兒說一說)教師根據幼兒的敘述進行操作。
師小結:通過小朋友們的調查我們知道了袋鼠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大草原上的`食草類動物,它的種類繁多,有紅袋鼠、白袋鼠、灰袋鼠、巖袋鼠、短尾矮袋鼠等50多種呢!
2.讓幼兒了解袋鼠后腿及尾巴的特點和作用 。
引導語:剛才小朋友們說到袋鼠有一個很棒的本領,那就是善于跳躍,那你有沒有見過袋鼠是怎么跳躍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觀看袋鼠跳躍視頻。)
提問:
(1)“袋鼠為什么跑的那么快呢?它的前腿又細又短,后腿又長又粗,有什么特點?
小結: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后腿強鍵而有力。大多數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后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袋鼠的這種跳躍方式叫做“雙腳跳躍式奔跑”。
(2)袋鼠的尾巴這么粗壯,又有什么作用呢?
小結: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跑起來不至于摔倒,還可以在袋鼠奔跑時幫助改變奔跑的方向;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像個小板凳。
(3)“袋鼠跳一次能跳多高多遠?”(2米高7米多遠,教師在教室貼一個2米高的線)再次觀看袋鼠跳躍視頻(師講解:袋鼠跑起來的時候前腿蜷縮,尾巴翹起,后腿像彈簧一樣使整個身體往前沖)。
(4)誰能來學一學袋鼠是怎樣跳躍的啊?(注意提醒幼兒手像袋鼠的前腿蜷縮,腿像袋鼠的后腿用力向前跳。)
a.幼兒個別模仿跳躍 b.教師放音樂,幼兒跟隨節奏模仿跳躍
3.讓幼兒了解袋鼠的育兒袋及其作用。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看,袋鼠除了粗壯的腿和尾巴,他身上還有什么與別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嗎?(育兒袋)
提問:
(1)你知道這個育兒袋是在袋鼠媽媽的身上還是在袋鼠爸爸的身上?
小結:只有袋鼠媽媽才有口袋。
(2)“口袋是干什么用的?”
小結:袋鼠媽媽肚子上的口袋叫做“育兒袋”。小袋鼠剛剛生下來很小,小到像一個鉛筆頭一樣,身長只有2厘米,渾身沒有毛,看不見東西。靠前肢和靈敏的嗅覺,小袋鼠沿著媽媽給它舐出的道路爬進育兒袋,在袋里吃奶長大。等到7—8個月的時候才跳出口袋。
(3)小朋友,你知道袋鼠媽媽同時擁有幾個寶寶嗎?
小結:袋鼠媽媽同時會擁有3個寶寶,一個寶寶長大后就會從育兒袋出來,而第二個寶寶就會慢慢的又怕入媽媽的育兒袋,這是第三只寶寶就已經在媽媽的肚子里等待出生了呢!可愛吧!
(4) “當小袋鼠遇到危險的時候怎么辦呢?”(小袋鼠回鉆到媽媽的口袋里面,由媽媽帶著它飛快地逃走。)
小結:但一有危險時,小袋鼠就立即鉆入媽媽的口袋中,由媽媽帶著逃走。但是,當口袋內的袋鼠寶寶長到能獨立生活時,媽媽便不允許它再進去。因為他已經成為能夠保護自己的成年袋鼠啦,不能在靠媽媽的保護了,就像我們小朋友,當我們長大了,就不能在一味的在爸爸媽媽的保護傘下,應該獨立起來,做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要懂得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去報答他們噢!
(5)律動《袋鼠媽媽》。
引導語: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名字叫做《袋鼠媽媽》,兩個小朋友一組,一個扮演袋鼠媽媽、一個扮演袋鼠寶寶,隨著音樂節奏有規律的跳躍,誰能來試一試?(玩兩遍,一遍個別、一遍全體。)
(三)結束: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袋鼠還會打拳呢,而且是拳擊高手,你們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結:小袋鼠真可愛,小朋友,你們喜歡袋鼠嗎?它比較溫和,不會傷人,但如果把它惹生氣了,它也會傷人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它、關心它 ,做一個愛護小動物、有愛心的小朋友噢!
活動反思:
喜歡小動物是每個處在學齡階段幼兒的共性,它們可愛、聽話、討人喜歡。而中班科學活動《善跳的袋鼠》這一活動,正是在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基礎上,開展的,本次活動是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幼兒園指導叢書,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們近些年的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的有利性,我將原書中的活動進行了調整。
原教材中有以下3部分:1、導入部分是談話活動“什么動物肚子上有一個口袋?”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3、引導幼兒認識袋鼠的生活環境。
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欲望、讓幼兒便于理解活動的重難點,我請家長提前帶領幼兒僅對袋鼠的“家、食性、種類”進行了知識準備,從幼兒能夠簡單理解的方面入手,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請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觀察、講述,讓他們能在課堂上有所講。當活動中,幼兒對自己探索的知識進行講述時,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在活動過程中,加入了幾次幼兒“動起來”的環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總的來說整個活動較為順暢!
不足:
1.時間有些超時,原本25—30分鐘的活動,我上了約35分鐘。就這樣,還是有一個活動省略了——觀看視頻《會打拳擊的袋鼠》。這個環節的目的也是讓幼兒了解給予袋鼠的特殊外形,它才可以“打拳擊”,也是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在活動后,我已經為幼兒補上了這一環節。
2.我覺得我的“評價語”比較匱乏,這與老師的自身能力、語言詞匯量的缺乏以及活動知識量的不足有一定的關系,所以說,今后多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執教活動、多看書,依然是我今后不斷追尋的學習方式。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稻草作畫,體驗特殊的繪畫方式帶來的樂趣。
2.通過活動,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廣泛用處。
活動準備
1.范例畫:稻草畫
2.剪刀,膠棒、稻草若干,畫紙,彩筆。
幼兒園環境布置
活動過程
一、出示照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1.你們看這些農民伯伯在干什么?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他們在打稻子)
2.這些稻子加工以后變成了什么?
稻谷加工成大米,大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糧食。
3.稻谷可以加工成大米,那么剩下的稻草有什么作用呢?
(幼兒討論,發言)
二、了解稻草的作用
(1)抗洪救災時,解放軍叔叔用草包裝泥土、黃沙去堵洪水。
(2)灑點菌種可以種植菌類蔬菜。
(3)養雞場、養鴨場為小雞、小鴨搭草房子。
(4)冬天用稻草蓋青菜、蘿卜,青菜、蘿卜就不會被凍壞。
(5)稻草可以做成工藝品。
(草繩、稻草人、稻草樹、稻草鳥窩等)
三、課件-照片:欣賞稻草畫
稻草還可以用來畫畫,欣賞稻草畫,激發幼兒制作稻草畫的興趣。
四、制作稻草畫
1.討論交流:怎樣制作稻草畫
(1)引導幼兒觀察先畫邊框線。
(2)剪稻草,吧稻草剪成一段一段的,按長短放好。
(3)在畫紙上排列稻草,布局圖案。
(4)用膠棒粘牢
2.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作畫要求
讓幼兒觀察:
稻草的排列方向、長短的控制、排列的技巧等。
3.幼兒制作稻草畫,制作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引導幼兒用彩筆添加一些簡單的事物等,使畫面更豐富。
五、作品展示
1.你用稻草做了什么?
(幼兒交流)
2.我們把畫拿來布置教室吧!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幼兒園教案 篇7
目標:
在愉快的游戲中區分太陽和月亮上班的時間,朋友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準備:
歌曲:“太陽下班了”
過程:
一、欣賞
1、欣賞歌曲“太陽和月亮”
2、說說太陽和月亮上班的時間一樣嗎?為什么?
二、學唱
1、教師示范唱歌曲。
1、學習歌曲,唱到最后一句閉上眼睛,模仿打呼嚕的聲音。
三、游戲:
第一遍音樂時表示白天,跟著音樂,自由走動,做各種想象的動作。第二遍時表示黑夜,立即坐在椅子上唱歌,一位幼兒拿著月亮或星星在中間走動,唱到最后一句,模仿打呼嚕。
幼兒園教案 篇8
一、 活動目的:
1、復習1-7的數字排序,幼教中班數學教案-復習7以內的數。
2、正確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量。
二、活動準備:
數量1-7的實物; 分別寫有1-7的動物頭飾7種; 1-7的數字卡每人一套; 地上畫有各種寫上數字的圖形。
三、活動與指導:
1、復習數數1-7和1-7的排序。
(1)、教師:今天圣誕老人帶來了七位客人,我們請他出來。
(2) 7位幼兒帶著動物頭飾出場,其他幼兒數出場的順序,按頭飾上的數字說出1-7的排序,復習認識1-7,幼兒教案《幼教中班數學教案-復習7以內的數》。
(3) “圣誕老人”帶來了一袋的禮物,“圣誕老人”拿出一種禮物,幼兒說出有多少。請個別幼兒點數看。
2、運用多種感官7感知以內的數量。
(1)、教師敲鈴幾下,幼兒說出相應的數字,并伸出相應的手指。
(2)、教師舉起一個數卡,幼兒輕輕拍手幾下。
3、游戲:站圖形。
音樂響起,幼兒按圖形里數字的數量多少站進圖形里。音樂停止,幼兒一起說出三角形里的是數字幾,有幾個人;正方形里的是數字幾,有幾人……。
4、幼兒操作,復習點數1-7的物體。
請幼兒數一數,每行數量是多少,再按數字涂色。
【關于幼兒園教案范文八篇】相關文章: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六篇03-28
幼兒園谷雨教案范文03-29
關于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范文合集9篇04-04
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9篇04-04
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合集7篇03-28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七篇03-28
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5篇03-28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6篇03-27
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7篇03-27
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