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教案

時間:2021-04-01 15:33:16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幼兒園教案范文九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幼兒園教案范文九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足健是我園特色課程,在活動開始部分,通過熱身運動刺激幼兒腳底反射區,舒筋活血;由于班上堅持足健鍛煉已久,因此小朋友十分喜愛足健活動,對腳底的反射區也有一定認識,我們通過繪制腳底八卦陣圖,在幫助幼兒復習鞏固腳底反射區的部位、作用的同時,使按摩錘敲打得更為準確、到位;活動結束部分走探險路讓幼兒進行赤足體驗,鼓勵小朋友不怕冷,赤足找感覺,并能大膽與客人、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鍛煉意志。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的反射區認識,體驗用足部動作與同伴進行交流的快樂。

  2、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兩盤。水彩筆足健洗腳盆、毛巾人手一份。

  2.運動前,幼兒對腳底反射區的作用已有初步了解。

  3.足部反射區圖一張。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

  (1)在音樂伴奏下,進行腳部動作訓練。

  情景引入:小腳累了,讓它們休息一下吧,哎!小腳丫想動一動嗎?“想”(幼兒脫去鞋)

  (2)邊念兒歌,邊活動小腳

  2、繪制腳底八卦陣圖

  (1)你認識哪些腳底反射區?按摩這個地方有什么作用?

  (2)找個好朋友把腳底反射區畫出來

  (3)作品展示。

  .。

  (4)用按摩錘敲敲反射區:提醒幼兒要對準、用力敲

  3、赤足體驗,啟發幼兒自由聯想并尋找感覺。

  (1)師提問:小腳丫走在步道上、竹梯上、搓板上……會有什么感覺呢?

  (2)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并認真體驗,教師:“我們一起試試看,比比誰的小腳丫找到的感覺多。”(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3)幼兒自由結伴嘗試,交談感受,教師細心觀察、啟發、引導幼兒去發現各種不同的感覺。(教師要和幼兒一起活動,增加親切感)

  (4)小結:剛才小腳丫都很勇敢,很勤快,找到了許多不同的感覺,當物體碰到什么的反射區,你覺得很疼時,就是我們身體某部位器官有了病兆,它象天氣預報一樣,告訴你要加強鍛煉,多進行足部按摩。(鼓勵幼兒勇敢不怕痛,敢和疾病比高低,堅持足鍛)

  4.洗腳。

  “小腳丫累了,要回家了。(教師把腳底朝幼一亮)咦,真臟。”“怎么辦?”幼兒:“洗洗干凈”。

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然而,絕大多數幼兒并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根據活動主題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就是活動之一。我們試圖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幫助小班幼兒感知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使幼兒在一邊游戲一邊講述的過程中,充分理解故事,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學說量詞:個、支、片;學說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個紅蘋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支黃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綠樹葉。

  3、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活動的興趣,樂于參加文學活動,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蘋果一個、香蕉二支、樹葉三片(布置成蘋果園、香蕉園、小樹林的場景),紗巾一條。

  2、幼兒已看過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

  3、錄音機、音樂磁帶。

  4、自制故事圖書。

  活動過程:

  一、律動“毛毛蟲熱身操”,激發興趣。

  師:“毛毛蟲們,跟著姐姐到草地上去玩好嗎?”,“讓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跳個舞吧”。

  (師、幼隨音樂一起做“毛毛蟲熱身操”。)

  二、游戲“毛毛蟲的故事”,幫助理解。

  師:“毛毛蟲的肚子餓了,讓我們一起去找吃的東西吧。”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情境進行游戲,邊活動邊講述,提示幼兒正確使用量詞:個、

  支、片)。

  不錯的1、第一天,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蘋果園里,每條毛毛蟲吃一個蘋果。

  (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蘋果園”,將一個蘋果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做一邊

  說:“我找到了一個紅蘋果,啊唔啊唔吃掉了。”)

  2、第二天,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香蕉園里,每條毛毛蟲吃兩支香蕉。

  (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香蕉園”,將二支香蕉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做一邊

  說:“我找到了二支黃香蕉,啊唔啊唔吃掉了。”)

  3、第三天,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小樹林里,每條毛毛吃三片小樹葉。

  (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小樹林”,將三片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做一邊

  說:“我找到了三片綠樹葉,啊唔啊唔吃掉了。”)

  三、結合游戲經驗,大膽講述故事。

  1、師:“毛毛蟲們你們吃飽了嗎?能告訴大家這三天你吃了些什么嗎?”

  (引導幼兒自由地進行交流。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

  2、(出示自制的圖書)師:“姐姐編了一個故事,名字就叫《毛毛蟲的故事》,寶寶

  們想不想聽呀?”

  (引導幼兒邊看圖書畫面邊完整地聽故事,在故事的結尾部分之前插進提問:毛毛

  蟲們你們吃飽了會怎么樣呢?將來會變成什么呀?)

  3、師、幼一起完整地講述故事。

  四、模仿毛毛蟲變蝴蝶,增添情趣。

  1、師:“毛毛蟲們,你們累嗎?讓我們休息吧!”

  (幼兒自己將絲巾披在身上變成蛹,然后聽音樂慢慢變成蝴蝶飛起來。)

  2、師:“蝴蝶們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戲吧!”

  (師生聽音樂做蝴蝶飛出活動室。)

幼兒園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幼兒經驗分析感知7以內的數量是中班數學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我班幼兒對7以內的數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已經能夠運用目測的方法進行一個接著一個的數數,但目測數群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本內容我主要定位在有機結合數數方法,授予幼兒“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新方法,可以激發幼兒數數的興趣,提高發展目測數群的能力。

  二、教學要求學習并掌握“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進行7以內的數數,發展目測數群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本次活動的重點:7以內的數數方法本次活動的難點:通過目測的方法來進行7以內的數數四、教學策略通過游戲情景操作、觀察圖片來完成此次教學重難點的教學。

  本次活動我結合當前春天的主題,將幼兒常見并喜愛的七星瓢蟲設計成教學情境,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通過目測數數分辨益蟲、害蟲,還幫助孩子鞏固關于有益瓢蟲與有害瓢蟲的科學常識。

  為了突破難點“通過目測的方法來進行7以內的數數”我采取了:我采取愉快式游戲情景操作法,通過觀察圖片找七星瓢蟲回家。

  活動目標:

  1、能用“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進行7以內的數數;2、嘗試進行競賽性游戲活動,提高對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目測數群的能力;3、發展幼兒的競爭意識、合作意思。

  活動準備:

  1、3塊黑板,中間一塊大黑板上有綠色的葉子和很多瓢蟲;2、大量的塑封好的瓢蟲。瓢蟲身上的點子在1——7之間。七星瓢蟲占少數,其余瓢蟲的總數比幼兒人數多。

  活動過程:

  1、說說春天的昆蟲(1)你知道哪些蟲蟲,認識瓢蟲。

  師:小朋友們,現在什么季節到了?

  師:對呀,春天到了。有許多的花兒開了,誰會飛過來呢?還有什么蟲子會飛過來呢?(引導說完整的話)師:哎呀,天上飛的東西好多好多,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昆蟲飛來了,剛才你們說,蝴蝶飛來了,蜜蜂飛來了……那老師也來介紹個昆蟲。

  師:我說瓢蟲飛來嘍。瓢蟲認識嗎?

  (2)區分害蟲與益蟲師:我給你們看看什么是瓢蟲哦。身上有許多點子的。給你看看好不好?這是什么?

  師:七星瓢蟲,你怎么知道?點子數出來的。

  師:(介紹心里數的方法,重新出示瓢蟲)師:現在小樹林里飛來了許多的瓢蟲呢!五星瓢蟲、六星瓢蟲、七星瓢蟲都飛來了。可是呀,照看小樹林的老爺爺說,難道所有的瓢蟲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嗎?

  師:那老師告訴你們,所有的瓢蟲里面,有的是我們的朋友,有的不是我們的朋友,今天我帶來了一本書——《十萬個為什么》里面是這樣告訴我們的:說起瓢蟲大家都要夸大拇指表揚它。可是有許多瓢蟲不是我們的朋友,因為呀,有的瓢蟲專吃我們農作物好的菜,把我們農民伯伯種下去的菜都咬掉了。所以這些瓢蟲是我們的——壞蟲、(害蟲)、敵人,我們叫它害蟲。那誰是我們的朋友呢,朋友是什么蟲?好的蟲,書上有個名字,叫益蟲。

  師:那益蟲是幾顆星的呢?這本書又告訴我們了,身上是7個點子的是益蟲,是我們的朋友。明白嗎?別的書上寫身上是2個點子的也是我們的朋友,除此之外,身上其他點子的都是我們的敵人,是害蟲。

  師:那老師問你了,七星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那六星瓢蟲呢?

  2、小組競賽性游戲:找七星瓢蟲師:小樹林里瓢蟲越來越多了,老爺爺著急了,他說這里面有益蟲,還有害蟲啊。他要噴藥水,把害蟲殺死掉,消滅掉。那我來幫忙噴了啊,就這樣都噴上去行嗎?這里面有我們的朋友哦,也有敵人哦。

  師:那怎么辦呢?把益蟲救出來!讓益蟲去安全的地方,然后把害蟲放一起噴藥水消滅掉,好啊?

  師:這樣我們來個比賽,這邊是紅對,這邊是黃隊(設小隊長)。請你們輪流上來每人救一只益蟲。小隊長先上來,救到益蟲送回各自的家,紅隊送到紅隊的家,黃隊送到黃隊的家。然后回去排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讓第二個小朋友上來救一只益蟲,明白沒有?

  ①分組:將幼兒分成紅黃兩隊以接力的形式,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七星瓢蟲。

  ②兩組同時開始游戲,每次派一個人上來找一張七星瓢蟲卡片送回自己家。

  ③自己檢查、糾正——集體檢查。

  ④將黑板上剩下的七星瓢蟲找回家。

  ⑤討論為什么有的人找得快?

  ⑥總結:用心里數的辦法救益蟲(七星瓢蟲)。

  3、延伸活動:除害蟲幼兒快速目測瓢蟲身上的點子,嘴里發“氣氣”聲消滅害蟲。

  師:看呀,小樹林里害蟲都被我們消滅掉了,開心嘛?那我們一起去做游戲吧!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耐心傾聽別人的講述,能聽懂和理解故事內容。

  2、愿意使用普通話講述故事,并表述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學習故事中人物的.優秀品質——“分享”,增強幼兒的分享意識。

  4、體驗分享的樂趣,懂得生活中要學會與人分享,掌握與人分享的方法,逐漸養成與人分享的行為與習慣。

  作品內容:

  吃點心

  魏佳把點心弄丟了。休息時,小朋友都去吃早點,只有魏佳站在一邊。

  郭良問他:“你怎么不吃呢?”

  “我把點心丟了。”

  “真糟糕!”郭良一邊吃一大塊面包,一邊說,“到吃午飯還有很長時間呢。”

  陶陶問:“你把點心丟在哪兒了?”

  “我不知道。”魏佳小聲說,把臉轉了過去。

  陶陶說:“你大概放在口袋里不小心丟的。往后放在書包里。”

  可是涵涵什么也沒說,他走到魏佳跟前,把一塊抹了奶油的面包掰成兩半,拉著魏佳的手說:“你拿著吃吧。”

  活動準備:1、不同味道和形狀的點心、餅干、糖果等每人兩個。

  2、故事內容的幻燈片或是圖片、圖書,根據幼兒園可提供的資源進行準備,爭取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看清楚。

  3、建議準備:(1)輕松緩和的背景音樂,要適合本故事的講述情景。

  (2)《找朋友》音樂。

  (3)輕松歡快的背景音樂,調動活動的氛圍。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學習故事內容)

  教師可采用的方法(可任選其一):

  1.1作品講述,步步導入。按故事的原有順序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步步導入,并不斷提出問題,發起教師與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引導他們發散思維,不斷思考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教師可一句一句講,并適時提問。(提問有助于幼兒思考和理解作品內容。)

  魏佳把點心弄丟了。休息時,小朋友都去吃早點,只有魏佳站在一邊。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發生什么事了?”(教師補充或提示幼兒的表述)

  郭良問他:“你怎么不吃呢?”/“我把點心丟了。

  教師:“這個時候,如果你是郭良,你會怎么做?”“這樣做,魏佳的感受是怎么樣的?”

  ……

  教師問:“接下來,你認為陶陶會怎么做?”“這樣做,魏佳的感受是怎么樣的?”

  ……

  教師問:“涵涵為什么會這么做?”“他和郭良、陶陶的做法有什么不同?”“這樣做,魏佳的感受又會是什么樣的?”

  幫助幼兒體會故事的主旨,初步感知“分享”行為,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增強其對分享的認識和理解。

  2.2 情境投射法,描述或創設故事情境,請小朋友回答:“當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時,他會怎么做?”將故事中的人物換做小朋友耳熟能詳的小動物,對故事內容稍作修整,提出問題,請小朋友展開討論,并解決問題。舉例略。

  3.3復習上節所學故事的內容和意義,為本次活動作鋪墊。

  ……

  這里主要采用第一種方法,方便快捷,利于幼兒理解和掌握故事內容,為下一階段的工作做好準備。

  2、講述部分(學習復述故事內容)

  本環節具體步驟:

  2.1由教師先進行講述,幼兒仔細傾聽,并記憶故事內容。

  2.2教師使用挖詞填充的方法,引導幼兒補充故事內容。

  2.3教師做旁白,幼兒扮演角色,進行對話和表演。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準備1.Ppt課件-圖形

  2.趣味練習:各種各樣的形狀

  3.大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個,小箱子一個(里面放圖形若干,紙做的小鳥一只),

  3.每人一套幾何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半圓形,圓形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起興趣今天我帶來了幾位圖形寶寶,這些圖形寶寶可真有趣,它們會變魔術,變成另外一個圖形寶寶呢。

  二、復習鞏固幾何圖形

  1.課件

  請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圖形,并說說。

  2.教師從小箱子摸出圓形,請幼兒猜猜圓形會變成什么?有幾個?

  3.請兩位幼兒上來從小箱子里分別摸出正方形、三角形,并猜猜分別會變成什么?

  4.教師出示小鳥,請幼兒說說這只小鳥是用哪些圖形拼成的?

  三、游戲“圖形變變變”

  1.請你們來試試用兩個三角形寶寶能拼成什么圖形?

  (教師觀察幼兒拼的結果,并在黑板上演示給大家看)

  2.我們來比賽,用四個三角形寶寶拼一個正方形,看誰拼得最快。

  四、幼兒操作活動

  請你們用小筐里的幾何圖形,給小鳥造一間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邊要有樹,

  比比誰設計的小房子最漂亮。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很多幼兒都很喜歡玩“擲貓眼”的游戲,所以,我把他們的這個游戲,搬到數學課《比較遠近》里。

  活動目標

  1、培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2、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活動準備

  紅、黃、藍、綠珠子各一個。紅、黃、藍、綠繩子各一條。

  活動過程

  一、戶外活動:擲“貓眼”(一種球形的珠子)。

  1、每組選一位代表玩“擲貓眼”游戲,看哪 個小組擲得最遠。

  2、看一看,哪組嬴?(目測出最遠的那珠子。)

  3、用自然步行的方法找出擲得最遠和最近的珠子。

  4、故意找出不相上下的黃、藍兩個珠子讓幼兒比較。目測不出遠近時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測量?

  5、師推薦用繩子測量。

  每組派兩位同學拉繩子,紅繩子量紅色的珠子的距離……(依次類推)。從起點開始,與珠子對齊的位置做好記號。

  6、四條繩子一頭對齊,比一比,哪條繩子最長?最長的那條就是擲得最遠的珠子的,最短的那條就是得最近的。

  7、找出黃、藍兩條繩子重疊在一起,比比看哪長哪 條短。也就是找出黃、藍兩球那條遠那個近。

  結論:用起點量起,用繩子越長,距離越遠;反之,用繩子越短,距離越近。

  教學反思

  1、《比較遠近》是教材里的一個課目,目的是要培養幼兒對“遠”和“近”這兩個概念的認知,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真考慮教學目標,根據幼兒的認知能力和他們的喜好,考慮活動 內容。

  2、在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非常高,老師讓他們參與自己喜愛熟悉的游戲,能夠直觀地比較“遠”“近”,因些很容易讓知識從生活化轉化成知識化的過程,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知識。

  3、在本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自己對教材內容是理解的,對教學目標明確,采用的教學方法能夠適合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因此不花很大的力氣,學生卻學得很積極。

  4、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剌激學生躍躍欲試,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求知的過程,能根據具體的情況來調整教學活動。

  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習方法適合幼兒特點。但在設計游戲環節的時候由于考慮不周到,在第3個游戲環節“用自然步行法”來比較遠近時,由于對“自然步行法”沒有講得到位,對“小選手”的要求沒有針對性的要求,高個的和矮個的走子有明顯的距離,以至起了爭議,這個游戲環節得重新來過。第3和第4環節分別是“自然步行測量”和“繩子測量”,中間沒有鏈接,有點脫節了。通過這節課,我了解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多考慮幼兒的實際,做到每節課都能讓幼兒扎扎實實的學到知識。

  小百科:遠近,指遠處和近處;距離的長短。語出《易·系辭上》:“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剪、折等方法制作燈籠。

  2、讓幼兒正確使用剪刀的技能。

  3、培養幼兒耐心做事的習慣,并體驗做紙工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用書紙工第8頁。

  2、幼兒人手一把剪刀。

  3、范例一幅。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家里門口有沒有掛燈籠呀?燈籠是什么顏色的?

  2、教師出示制作好的燈籠: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自己做的燈籠請你們看看用什么做的?是什么樣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并學習新年樹的制作方法。

  1、今天楊老師就來教小朋友們來做這個好看的燈籠吧。(請幼兒觀察圖示)

  2、你們覺得最難做地方在哪里?(解決難點問題——沿虛線折疊的地方,采用同伴解答與教師重點示范的方法)。

  3、教師示范講解燈籠的制作方法。

  (1)教師:小朋友們知道這燈籠是怎樣制作的嗎?

  (2)教師一邊示范制作一邊講解:

  ①先沿著正方形的外輪廓把正方形剪下來。

  ②將正方形紙對折后打開再向中必線對折。

  ③將短邊沿虛線向后折,并翻過來。

  ④將四角沿虛線折疊,

  ⑤再沿虛線向后折疊。

  ⑥撐開兩邊口袋,即成燈籠。

  三、分發材料,交待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提出要求:要求幼兒先看看制作圖示,再動手制作;桌子地面都要理干凈;碰到問題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問小朋友。

  2、幼兒操作,教師對能力較弱的孩子進行指導,請能力強的孩子幫助別的孩子(語言及動作),提醒保持干凈。

  3、重點指導幼兒小朋友要先把正方形剪下,要求幼兒要剪平整,再按步驟折成燈籠。制作時一定要認真、仔細,比一比誰制作的燈籠最漂亮。

  四、講評,展示作品。

  1、請幼兒都把自己制作的燈籠放在桌子上,全班幼兒一起看看,誰的燈籠最漂亮。

  2、整理用具,結束活動。

  效果分析:

幼兒園教案 篇8

  設計背景

  有不會疊衣服,亂放衣物。

  活動目標

  1.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強幼兒勞動觀念。

  2.學習正確的疊衣服的方法。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疊衣服

  難點: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1.掛圖兩幅(一幅“一名幼兒晨間鍛煉后把外衣脫下,整齊疊好放入櫥柜;另一名幼兒則隨手將衣服扔進櫥柜”,二幅“放學了,爸爸媽媽來接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很快就找到了衣服高高興興回家了,而第二位小朋友由于衣服亂扔,找不著衣服急哭了”)。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活動:我的小手會干什么?

  組織幼兒討論手會做哪些事?

  你用勤勞的小手做過哪些事?

  二、展開部分

  1.觀看第一幅掛圖,并討論:哪個幼兒做的好?從而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

  兩個小朋友分別在干什么?你喜歡哪一個小朋友?為什么

  2.觀看第二幅掛圖,明白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圖中發生什么事了?第二個小朋友為什么哭呢?

  那么,小朋友脫下衣服應該怎樣做呢?我們來教他,幫助他好么?

  3.學習折疊衣服的兒歌,練習正確疊衣服的方法。

  教師邊念兒歌邊示范疊衣服。

  幼兒念兒歌,學習正確的疊衣服的方法。

  活動延伸:專門整理出一個櫥柜,供用幼兒存放疊好的衣服,引導幼兒分類擺放衣物。

  附兒歌:

  疊衣服

  兩扇小門關關緊,兩只衣袖中間包,衣領向下彎彎腰,整整齊齊放放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后大部分幼兒學會了自己疊衣服,少部分幼兒還是不會,活動環節單一,趣味性很少,也有個人原因使幼兒沒有理解。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說短句“小動物躲在什么地方”并說出簡單的理由。

  2、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一幅,小鴨子躲在水里,露出扁扁的嘴巴;大象躲在小山后面露出長長鼻子;小兔躲在草地里,露出長長的耳朵;公雞躲在房子后面露出紅紅的雞冠;長頸鹿躲在大樹后面露出長長的脖子。

  2、各種立體小動物玩具布置在活動室、寢室各個地方。

  活動過程:

  1、老師引出話題,激起幼兒興趣。

  “今天,森林里的幾年小動物來和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高興嗎?好,現在請小朋友把眼睛閉起來,小動物們要躲起來了!”

  2、出示畫面,提問:

  “小朋友睜開眼睛,找找有哪些小動物在和我們捉迷躲?”

  3、請幼兒仔細觀察,找出5種小動物,并說明理由。

  (1) 你們再仔細找找這些小動物躲在什么地方?你上怎么看出來的?(幼兒自由回答,集體回答)

  (2) 老師操作畫面,讓隱藏的小動物從隱藏處走出來。

  4、游戲:捉迷藏

  “我們把森林里的小動物都找到了,還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來到教室里和我們玩捉迷藏游戲,請小朋友們把它們都找出來,找到后要告訴大家,小動物躲要哪兒。”

  5、結束:“小動物玩累了,要回去休息了,我們送它們回家吧!”

  幼兒園捉迷藏游戲教案,捉迷藏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里面幾乎都會有的一種游戲,這個游戲可以鍛煉幼兒的感知能力,還能讓幼兒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是一個很適合幼兒玩的集體游戲。

【【推薦】幼兒園教案范文九篇】相關文章:

【推薦】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范文九篇03-30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合集四篇04-01

【推薦】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合集8篇03-27

【推薦】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7篇03-27

【推薦】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3-27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九篇04-01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總九篇04-01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推薦】04-01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合七篇03-27

幼兒園谷雨教案范文03-2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 |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 | 最新久久激情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制服丝袜清纯 |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小泽玛丽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