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教案匯總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探索、發現生活中恐龍的多樣性及特征。
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引題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恐龍?知道哪些恐龍的知識呢?
二、觀察了解體型高大的恐龍特征,并啟發想象洗澡方法
1、出示恐龍震龍的課件,觀察提問:
這種恐龍叫什么名字?
它喜歡吃什么?它長得怎么樣?它長得這么高大,如果請你給它洗澡你會用什么方法?
2、經驗拓展提問:
你還知道哪些恐龍?你知道有關它的哪些知識?它長得怎么樣?你會用什么方法給它洗澡?
三、示范點撥,拓展思維
1、教師畫出一只高大的恐龍啟發思維:你們看,這只恐龍叫霸王龍,你會用什么辦法給霸王龍洗澡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思路畫下來,引導觀察,滲透技能:這張恐龍洗澡的作品有趣嗎?有趣在哪里?
3、教師總結:對了,我們作畫的時候恐龍畫得大一點,然后把自己想到的洗澡方法大膽地畫出來,畫面內容很豐富,又讓人看得很清楚,用上漂亮的顏色或者各種線條,這幅畫就很美。
四、幼兒奇思妙想,深化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1、 創想繪畫要求:現在請你們也來給恐龍洗澡,并大膽地把洗澡的方法畫下來,要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洗澡方法,看誰想出來的洗澡方法最獨特。
2、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適時點撥、啟發幼兒思維。
五、分享經驗、深化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1、幼兒展示作品,大膽地、用連貫的語言講述給恐龍洗澡的方法。
2、教師激勵評價,滲透講衛生習慣教育: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那么多奇妙的洗澡辦法。你們平時愛洗澡嗎?洗澡對我們有什么好處?除了愛洗澡,還要養成哪些講衛生的好習慣呢?
教師總結:對了,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經常洗澡,還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常換衣服,常剪指甲等,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與意見
在解決難點構圖的問題上,我在黑板上先畫了一只大恐龍,起到了示范點撥,拓展思維的作用。之后讓幼兒在我的問題啟發下,想出了各種給恐龍洗澡的方法,這樣每個孩子選不同的地方進行表現,就輕松地解決了以恐龍為中心進行多主體構圖的問題。在作畫中教師引導幼兒將畫面要豐富起來,用上漂亮的顏色或各種線條,使幼兒主動創想繪畫,培養了孩子的表現力和想象能力。這一環節引發了課堂的另一個**
在幼兒作畫過程中,由于我們是第一次畫恐龍。雖然他們對恐龍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恐龍的構圖上,部分幼兒還是不敢下手。可是,后來也在我的引導下畫出來了。可是恐龍的種類并不是很多,這一點讓我深思:上好一節美術課,教師首先對幼兒的作畫水平或基礎要做一定的了解、鋪墊。這樣,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小百科: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幼兒園教案 篇2
游戲目標:
進行拋、接、跳、投等多種動作技能的練習,發展幼兒的上、下肢力量和身體協調等多種素質,激發幼兒的練習興趣。
游戲準備:
利用廢舊布的邊角余料,縫制成拳頭大小的圓體,里面填充棉花、碎布條等軟物,縫合成“布球”。人手一個或兩個。(可根據游戲需要制成不同顏色的“布球”,增強趣味性。)
游戲玩法:
1.進行個體或協同地拋、接、跳、投等多種動作練習。
(1)雙手向上連續拋、接球。(適應球性,提高身體的本體感覺和判斷力。)
(2)雙手向上拋球擊掌接住球。(發展上肢拋球力量,提高對接球時機的預判能力。)
(3)雙手交替向上拋、接球。(發展單臂拋、接球的靈活性,提高左、右腦神經協調支配肢體運動的能力。)
(4)兩人相對,間隔一定距離,雙手向上相互拋、接球。(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培養合作意識。)
(5)兩人相對蹲立,間隔一定距離,沿地面雙(單)手向前相互推滾、接球。(發展手臂力量和上肢動作的協調性。)
(6)兩人相對,間隔一定距離,用腳相互夾拋球。(要求兩腳用力蹬地,腰腹協同用力。)
(7)布球置地面,雙(單)腳向前、后、左、右越球跳。(發展彈跳能力。)
(8)頭頂布球的各種走步練習。如:直體走、蹲著走、走圖形等。(提高走步能力,發展平衡能力。)
(9)雙腳夾布球向前連續兔跳。(發展跳的能力,提高腿部力量。)
(10)球置地面等同間隔,單(雙)腳連續向前或向側跳。(發展腿部力量,提高跳遠能力。)
(11)布球擲準、擲遠游戲。如進行一定距離固定靶的“投籃比賽”,或者活動靶“獵人打狐貍”等游戲。(發展上肢力量,提高擲準、擲遠能力。)
小布球投籃比賽:
準備等同規格的紅、藍兩種小布球若干,球數是參加游戲人數的倍數,桌子2張,籃筐2個。籃筐置桌面用膠帶或其它方式簡單固定。場地布置如圖:
將幼兒均分成兩隊,分別站在圓線外,每人手持兩個布球。當聽到開始音時,小朋友迅速向本方的籃筐里拋投布球。投中球數多的隊為勝,反之為敗。
游戲規則:擲完球后,要迅速回到站位線上,如兩隊投中球數相等,以站隊快者為勝。如有投錯球筐的,球為另一隊所有。
獵人打狐貍:
游戲準備:小布球若干,球數是參加游戲人數的倍數;小狐貍頭飾人手1個。場地布置如圖:
游戲玩法:將幼兒均分成兩隊,一隊扮“獵人”,一隊扮“狐貍”。“獵人”隊的小朋友每人手拿兩個(或多個)布球,站于游戲直線上,“狐貍”隊戴好“狐貍”頭飾站在規定的區域一端。開始后,扮“獵人”的小朋友用手中的布球,擊打規定區域內跑過的“狐貍”。然后雙方輪換身份再游戲,看哪一隊打中的“狐貍”多,打中多的隊為勝。
游戲規則:扮“獵人”的小朋友用布球擊打扮“狐貍”小朋友的髖以下部位。“狐貍”和“獵人”都不能越線。
2.小布球游戲與其它游戲結合:
(1)與兒歌(表演)游戲結合。(適合小班)
游戲準備:每人手持一(兩)個“布球”;兒歌一首。
游戲玩法:
兒歌詞 說明
我有 原地左手持“布球”于胸前,右手五指并攏
屈臂向內擺至胸前,身體稍右轉,眼看手。
一個 右手食指朝頭上斜前方點,眼看指尖。
小布球, 右手下劃,食指觸布球,同時換右手持球,眼看布球。
拍一拍, 右手持布球,仿拍球狀,按節奏蹲起2次。
跳一跳, 雙手持布球,按節奏上跳2次。
用腳踢, 兩腿半蹲,右手持球左腿前(低姿),放球同時左腿
由后向前踢布球。
它就跑。 小朋友隨球飛出去的方向快速跑去撿球。
游戲效果分析:
此活動是身體與語言活動相結合的游戲。發展身體動作能力的同時提高語言能力,培養幼兒兒歌、動作一致的節奏感。游戲簡單,活動中有聲有色,效果好。具有一定的表演和觀賞性。
(2)小布球游戲與智力(分辨顏色)游戲結合。(適合中、大班)
游戲準備:
以20人參加活動為例。分別縫制或包裹成紅、黃、綠、藍四種顏色各10個布球(共40個),按顏色平均將球裝入兩個筐里,即每筐20個球。場地布置如圖:
游戲玩法:
將幼兒均分成兩隊,分別站在游戲線兩側。每隊第一個幼兒聽到游戲開始音后,快速跑至裝有布球的筐,拿一個規定色的布球,繼續向前跑將球放至圓圈內,迅速回跑,拍第二人的手,游戲依次進行。以速度快,辨別顏色正確的隊為勝,反之為敗。
游戲規則:
1.每組幼兒必須按老師規定的顏色拿球。回跑時不拿球。
2.拍手交換游戲時要在起跑線后,不能越線。
游戲效果分析:
此活動是身體練習與智力性活動相結合的游戲。在發展幼兒快速跑能力的同時,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辨別能力。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一)了解一日生活安排的順序。
(二)交流和歸納生活事件,體驗合理有序地安排時間的意義。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交流和歸納生活事件,體驗合理有序地安排一日生活。
難點:嘗試自己制定一日生活。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起床、洗漱、吃飯、閱讀圖書、看電視、睡覺等生活情景的圖片,兩個鐘面。
經驗準備:知道一日生活的基本順序。
活動過程:
(一)我的白天和晚上
1.教師出示兩個鐘面,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一日生活內容,梳理白天和晚上分別要做的事情。
師:白天,太陽陪著我們,我們會做些什么事情呢?到了晚上,我們又會做哪些事情?
幼:白天我們吃飯,上幼兒園,晚上吃晚飯、睡覺。
師:有些事情我們是在白天的,有些事情是在晚上做,還有些事情是白天和晚上都可以做的。
(二)我每天要做的事情
1.幼兒說說每天做的事情。
師:我們每天都要做許多事情,下面我們從早上起床開始一件件來說一說。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一遍梳理順序,一邊出示相關生活情景圖片。
3.幫助幼兒概括歸納和理清順序。例如,穿衣、洗漱、吃早飯、上幼兒園……回家、閱讀圖書或游戲、吃晚飯、看電視或聽故事、洗漱、睡覺。可以在梳理中提示幼兒,有些生活環節不宜再細分。和老師、小朋友學本領、做游戲可以說成“上幼兒園”,刷牙、洗臉等可以說成是“洗漱”。
4.根據幼兒回答,梳理做事情的順序,并把相關圖片黏貼在代表白天和晚上的兩個鐘面的相應時間段。
5.幼兒說說自己的一日生活。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體驗父母與寶寶之間愛的情感。
2、通過動作的表現,感受歌曲的韻律。
【活動準備】
錄音帶,照片,地墊每人一個,娃娃家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1、入場:小朋友們,娃娃家里用漂亮的小墊子鋪成了小路,我們爬上去吧。
2、熱身活動:腳尖碰一碰,碰一碰!小手繞一繞,啪啪啪!頭兒搖一搖,搖一搖!
3、讓我們象小鐘表一樣,擺一擺我們的身體。
二、基本過程
1、放錄音:聽一聽這是什么歌曲?歌曲里唱了什么啊?
2、看看媽媽的照片,激發孩子對媽媽的感情。
“小朋友,平時媽媽親你是什么感覺啊?你們喜歡不喜歡媽媽親你呀?”
3、“那么今天我們在娃娃家里,很開心的,我們一起和媽媽親親好不好呀?”
4、教師演示教具唱歌曲,唱第一句可用手指指在小臉上,唱第二句搖搖頭,唱第三句雙手懷抱,念第四句,搖搖身體。(幼兒可自由跟唱)
5、老師放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伴著音樂來做動作。
(三)教師帶領小兒唱歌曲。
(四)教師:“你們唱得真好聽,我們今天回家就唱給媽媽聽好不好呀?”
三、活動結束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會觀察畫面,大膽想象,掌握故事的發展情節。2、通過欣賞課件、圖片操作等活動,感受不同角色與所用傘之間的關系。3、積極參與活動,初步理解適合自己的東西不一定適合別人的道理。
活動準備:
1、PPT課件。2、人物娜娜、各小動物及所用傘的操作卡片。3、大黑板。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觀看畫面,大膽想象故事情節。
師:“畫面上有誰?你們猜猜故事里講的什么事情呢?”(出示第一張圖)
二、分段欣賞課件,配對操作,理解故事內容。
師:“小朋友猜得都很好,今天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叫《借你一把傘》”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問:
(1)“誰送傘給了娜娜?他們送的傘都是怎樣的傘呢?”
(2)“這些傘娜娜都能用嗎?為什么不能用?”
(3)“你們想想娜娜應該適合怎樣的傘呢?”
(幼兒思考回答,教師講完故事后部分)
2、分角色配對送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各人物送傘的過程。
師:“故事中的小動物和娜娜也來到這里,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它們找到它們用的傘,你們愿意嗎?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把傘,我們來看一看,你們手上的傘誰能用,你就送給它?” (按照故事中人物的順序送傘)
“誰能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送給它?”(幼兒思考回答)
“大家都有了適合自己的傘了,他們撐著傘排排走。”
三、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師:“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欣賞這個故事,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你也可以輕輕的跟著老師一起說一說。”(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2)出示最后一幅畫面,提問:“小動物們都有了適合自己的傘,還有誰沒有傘呢?”(小鳥)“你們想想小鳥會用什么當傘呢?”(幼兒思考回答)“那我們一起回教室幫小鳥找一把適合它的傘好嗎?”
活動反思:
《借你一把傘》這本書是南師大出版的《幼兒園早期閱讀叢書》中的一個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故事采用了重復的結構方式,這是非常適合孩子閱讀的形式。故事中動物的出現,由小小的螞蟻開始,一個一個動物依次出場,它們都對娜娜說:“借你一把傘!”動物們送給娜娜的傘也由小變大,從一片很小的三葉草到很大的荷葉,都不是娜娜避雨的最好雨具。這些反反復復出現的送傘情景,這個由小到大的出場順序,不僅能幫助幼兒很好的理解故事內容,也讓他們逐步感受故事所渲染的友情和溫暖。小動物們一個接一個的給娜娜送各種不同的“傘”遮雨,故事中問題的解決是小狗強強送來了娜娜自己的傘,出乎我們的意料且又在情理之中,他讓孩子懂得了一個道理:適合自己的東西并不一定適合別人。
由于材料的有限,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決定把這節活動定位在講述故事上。本次活動有三個目標:1。學會觀察畫面,大膽想象,掌握故事情節。2。通過欣賞課件、圖片操作等活動,感受不同角色與所用傘之間的關系。3。積極參與活動,初步理解適合自己的東西不一定適合別人的道理。
“這些傘娜娜都能用嗎?為什么不能用?”和“你們想想娜娜應該適合什么樣的傘呢?”這兩個提問都是為目標三所服務的。在孩子給小動物送傘的環節,通過提問,讓孩子感受不同角色與所用傘之間的關系,也正體現了目標的第二條。
本次活動是幼兒初次閱讀該故事,通過活動的各個環節讓孩子自發感受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系,初步感知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的道理。在延伸活動中可以加強情感的體驗,讓孩子感受友情和溫暖。
從本次活動的過程來說:
1、在孩子操作環節中,應當充分利用故事中人物角色從小到大排序的特點,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動物和傘之間的關系。
2、在孩子回答小動物所用傘的樣子時,老師可以告訴孩子小動物所用傘的名稱。如小螞蟻用的是“三葉傘”。
3、在最后一個小鳥延伸環節中,當孩子回答“小鳥用鳥籠來當傘……”時,我應該結合故事中小動物和傘的關系,來引導孩子想象“小鳥可以用什么當傘?”
4、在圖片繪畫中,應注意人物之間的比例。如:娜娜人物形象偏小。
從課件手段的運用來說:
1、可以在故事的封面做一個鏈接,當孩子談到某個動物時,就點出該動物的畫面,幫助孩子回憶故事內容。
2、可以將小動物送傘過程制成動畫,這樣會更形象、更生動、更有趣。
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各位老師能給出意見和建議,幫助我成長!謝謝!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樹與土壤相互依存的關系
了解樹與其它動植物的一些生態關系,萌發對樹、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體驗樹與土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
難點:認識動植物間相互的聯系
活動準備
經驗基礎:知道樹的一般結構
物質準備:與植物園的工作人員聯系,作好參觀前的準備工作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參觀植物園,看各種各樣的樹,發現它們的共性,如都有樹葉、樹枝、樹根,樹根都駐扎在泥土里等,初步感受它們的生活環境。二、觀察樹的不同種植位置與種植方式,了解不同的樹,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初步感受樹與土的關系。
三、觀察樹根,想象樹根在地下是什么樣的?它在土里干什么?初步探索樹與土的關系。
四、樹蔭下幼兒自由游戲,發現樹與其他動植物的聯系,如:掉落的果子、纏在樹干上的藤條、樹上的鳥窩、螞蟻咬的樹洞等,讓幼兒與樹親密接觸,體驗樹的生態意義,感受自然界錯綜復雜的聯系。延伸活動
生成活動:探索小動物怎樣在樹下做窩。
(二)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土壤易松散的特性
進一步感知土壤與動植物的關系
體驗種植的樂趣,萌發熱愛土壤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土壤的特性,體驗種植的樂趣,萌發熱愛土壤的情感
難點:進一步感知土壤與動植物的關系
活動準備
經驗基礎:幼兒玩過泥
物質準備:各類挖土的工具、盆子、小樹苗、小花苗等
活動過程
一、在戶外的泥地上,為幼兒提供各類挖土工具,幼兒自由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二、看看泥土里有什么?引導幼兒發現,泥土里居住著許多小昆蟲,如蚯蚓、螞蟻、小爬爬蟲等,泥土是它們的家,啟發幼兒保護泥土的愿望。
三、談活:泥土有什么用?
四、實驗:給幼兒一盆水,把泥土放在水里,體驗土在水里容易松散的特性。
五、為幼兒提供易于幼兒種植的小樹苗、小花苗,師生共同在土里孕育生命。
延伸活動
觀察記錄小樹苗、小花苗的生長狀況(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小麻雀遠游》提問:
1、小麻雀一開始生活在什么地方?
2、小麻雀遠游來到了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麻煩?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
3、小麻雀最后回到了什么地方?
活動目標
進一步了解樹與土壤唇齒相依的'聯系
萌發愛護自然、保護土壤的愿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土壤的破壞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難點:知道怎樣愛護和利用自然
活動準備
經驗基礎:初步了解樹與土壤的關系
材料準備:泥土流失與沙塵暴給人類生活帶來危害和體現樹根在土里的生長狀態及怎樣從土里吸收水和養份的課件
二、演示課件,了解泥土流失,提問:
1、泥土流失是怎么回事?
2、泥土流失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危害?
三、怎樣預防泥土流失的談話,提問:
1、為什么會造成泥土流失?
2、我們該怎樣做才能防止發生這樣可怕的事?
四、演示課件,了解樹根在土里的生長狀態及怎樣從土里吸收水和養份。提問:
1、樹根是什么樣的?
2、樹根在土里干什么?對土壤有什么好處?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閱讀故事,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
2、能有興趣地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的內容,欣賞畫面造型美和色彩美。
3、閱讀過程中樂意點數,對故事中的數量關系感興趣。
活動重點:
能有興趣地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的內容。
活動難點:
欣賞畫面造型美和色彩美,逐步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看的圖書,你們看,是關于誰的故事呢?毛毛蟲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
二、師幼分享閱讀。
教師閱讀文字,幼兒欣賞畫面,根據內容及時與幼兒互動。
第一頁:教師指圖提示“月光下”、“小小的卵”。
第二頁:提示“太陽”、“毛毛蟲”。
第三頁:提問:它開始去找吃的。星期一,他吃了什么?(請幼兒回答后,用手指模仿毛毛蟲鉆進蘋果的洞洞里,嘴里發出“啊嗚啊嗚”的聲音模仿毛毛蟲吃蘋果。)
第四——七頁:提問,幼兒模仿動作。
第八頁:“可還是好餓。”星期六,他吃了什么?那天晚上,毛毛蟲怎么了?
第九頁: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蟲吃了什么,他的肚子還痛嗎?
第十頁:現在,他不餓了,他變成了一條怎么樣的毛毛蟲?
第十一頁:“現在毛毛蟲造了一個小房子,叫“繭“,把自己包在了里面。”
第十二頁:現在,他變成了什么?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蝴蝶?
三、聽故事錄音,教師翻閱掛圖,幼兒欣賞故事。
四、幼兒閱讀《小朋友的書春天來了》,鼓勵幼兒看圖講述故事,數數畫面上的毛毛蟲都吃了哪些食物,再和同伴交流。
活動反思:
這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的圖畫書。幼兒平時看慣了教師的掛圖,這次的這本大圖書一下子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使我很輕松的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由于本次活動的內容是讓幼兒有興趣的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的內容。在每個環節我都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畫面的內容,在第三頁到第七頁主要都是物體和數量的變化,我鼓勵幼兒用“星期幾,毛毛蟲吃了幾只什么東西?”“我們應該鉆幾下啊嗚啊嗚?”通過這兩個主要問題解決目標二、三。最后根據小班孩子喜歡游戲的年齡特點,我通過讓孩子表演毛毛蟲的生長過程,模仿毛毛蟲吃東西的過程,鞏固幼兒對星期幾吃了幾個東西的概念。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念念中初步知道理發使人變干凈,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初步激發幼兒愛衛生的習慣。活動準備:錄象、多媒體課件、區分要不要理發的PPT等
【活動過程】
一、討論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哥哥到我們班級里來做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在干什么?(播放錄象)
2、提問:你是從哪里看出小哥哥是在理發的?(幼兒根據小哥哥理發的錄象自己說)
3、提問:咦,那他為什么要去理發呀?(幼兒自由地說)
4、提問:小哥哥的頭發這么長,這么亂看上去像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小刺猬)
5、提問:小哥哥去理發店理發了,你們有沒有去過理發店理發呢?理發師是怎么給你理發的?(幼兒自由說,教師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6、提問:男寶寶頭發長了,去理發,那女寶寶們頭發長了又一直不理發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不理發的話,平時要洗頭)
7、小結:天氣漸漸熱了,小朋友的頭發長了,人容易出汗,也容易生小蟲子,有的頭發弄到眼睛里,細菌也會影響我們的視力,所以我們要經常洗頭、經常理發。
二、學念兒歌《小刺猬理發》
1、現在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小朋友中誰像小刺猬?(出示PPT,由幼兒自己區分)
2、這些小朋友頭發亂糟糟的,我們來做理發師,一起來給他們理發吧。(播放《小刺猬理發》多媒體)
3、提問:“小刺猬是誰?”(小娃娃)
4、提問:“在兒歌里你還聽到了什么?”(再放一次《小刺猬理發》)
5、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引導幼兒念念兒歌。
6、小結:小刺猬去理發后變干凈變漂亮了,我們發現這個小刺猬是個小娃娃。
7、你們愿不愿做小刺猬呢?我們以后可一定要經常洗頭發,經常理發,這樣我們的寶寶才是健健康康、漂漂亮亮討人喜歡!
三、活動延伸:幼兒在區角游戲中學學理發師,給幼兒洗頭,理發等。
【關于幼兒園教案匯總8篇】相關文章:
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6篇03-29
關于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8篇03-29
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六篇03-29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總10篇03-28
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總8篇03-27
關于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9篇03-27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模板匯總7篇04-04
關于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六篇04-04
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九篇04-01
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總7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