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比較清楚的說出自己喜歡的一本書的理由。
2、知道書能讓我們增長見識,產生喜歡讀書的情感。
活動重點: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
難點:說說閱讀的作用
活動準備:幼兒每人帶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
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介紹喜歡的圖書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一本書,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本書呢?為什么?”
(1)教師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并說出理由
(2)幼兒自由結伴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
2、討論閱讀的作用
“你們讀過那么多的書,想想對自己有什么幫助呢?”
(1)幼兒交流閱讀的作用
(2)教師小結閱讀的作用:書能讓我們增長見識,許多我們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都能在書上找到答案,使人變得聰明起來。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語言誘導,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娃娃超市里新進了許多好看的夾子,你們看(出示夾子)它們像什么?你們喜歡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娃娃超市去買夾子。
(說明:為了出示夾子的時候既方便又好看,我把草莓夾、葡萄夾、蘋果夾、蝴蝶夾等夾子排隊夾在一張卡紙上。我一拿出這些色彩鮮艷、形狀各異的漂亮夾子,孩子們的目光一下子就給吸引住了,當我說帶領大家到超市去買夾子時,他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可見,這一導入活動已引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強烈興趣。)
二、復習10的組成
(一)拿票檢票
1.幼兒拿票,要求拿兩張,兩張票的數字合起來正好是10。
2.小組長做檢票員,小朋友要對檢票員說“×和×合起來是10”。
3.律動:開汽車。
(說明:幼兒拿票乘車時,我的要求非常明確,所以小朋友基本上都拿對了。檢票時,我請小組長來做檢票員,要求每人根據自己拿的票說一句話:“×和×合起來是10。”這樣既縮短了檢票時間,又照顧了全體,同時給每個孩子提供了想和說的機會。)
(二)幼兒購買兩個夾子
1.提出要求:娃娃超市到了,夾子真多呀,每個夾子上都有一個數字表示價錢(出示標有數字的夾子),如果數字是3,就是3元錢。現在我們用10元錢去買兩個夾子,它們的價錢合起來是10元。
2.幼兒自由購買,老師觀察并給予適當的指導。(提醒幼兒把錢放在超市的錢箱里。)
3.幼兒交流:你買的夾子是怎樣的。要說清楚一個夾子是多少錢,另一個夾子是多少錢,它們合起來是多少。(夾子放在視頻儀上集體檢查。)
4.小朋友相互說一說自己買的夾子,然后再檢查一下是否正確。
(說明:在娃娃超市里,孩子們根據“買兩個夾子,它們的價錢合起來是10元”這個條件自由購買夾子。在買夾子的過程中,很自然地運用到了10的組成,有的孩子買到后,急著給老師看或是給好朋友看,達到了相互檢查的目的。購買以后的集中交流和相互交流時,我給出了一個句式,孩子們發言積極,他們愿講、肯講、會講,順利解決了以往數學課上孩子不知道怎樣講述的問題。)
三、復習10以內的組成并學習運用
(一)用10元錢購買三個夾子
1.幼兒討論:怎樣用10元錢買三個夾子,它們的價錢合起來是10元。
2.講解示范:先拿一個5元錢的夾子,再拿一個5元錢的,行不行?為什么?應該拿幾元的?為什么?第三個該買多少錢的,合起來剛好是10元,為什么?
小結:用10元錢去買三個夾子,先拿的兩個夾子,它們的價錢合起來一定要比10小,然后算一算再買一個是多少錢的,合起來正好是10元。
(說明:讓幼兒用10元錢買三個夾子,而且它們的價錢合起來正好是10元,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能順利解決這一問題,我先讓幼兒討論,然后再講解演示。在這里我通過請求小朋友幫助、和他們一起分析的形式,使孩子們感到非常自豪,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幼兒購買。提醒他們把錢先放進錢箱里,觀察并適當指導。
4.通過視頻儀進行個別交流,檢查幼兒拿得是否正確。
(說明:從“知道”到“運用”還要經過實際操作的過程,所以在孩子知道購買方法后,馬上讓他們購買三個夾子,學習運用剛學到的新方法,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事實證明,大部分幼兒都掌握了分步算的方法,能比較正確地購買夾子,還有一小部分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一定困難。我就在組織幼兒交流的過程中,再一次強調了分步算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幼兒的印象。)
(二)第二次購買
1.提出要求:和剛才買得不一樣。
2.幼兒購買,老師指導能力差的幼兒。
3.幼兒講述:我買的夾子,一個是幾元的,另一個是幾元的,還有一個是幾元的,它們合起來是多少。根據幼兒的講述,老師出示數卡,讓幼兒一起檢查是否拿對。
(說明: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強調分步算的方法后,我又一次讓孩子購買。在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購買過程中,我特別留意幾個能力差的孩子,我看到小敏小朋友選了3元、4元、6元的夾子,回到座位上把三個夾子擺成一排,然后把3元、4元的放在一起,自言自語著:“3和4合起來是7。”我乘機問:“7和幾合起來是10呢?”她想了想馬上站起來跑到超市去換了一個3元的。我及時表揚了她,她很高興,笑著去告訴好朋友。)
四、游戲:找朋友
1.師:“我們來做‘找朋友’的游戲,你可以找一個,也可以找兩個或者是三個,但是你和好朋友身上的數字合起來一定要是10。”
2.幼兒找朋友,找對后圍成圓圈一起跳舞。老師巡回檢查,適當指導調整。
(說明:“找朋友”這一活動的彈性比較大,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來找,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五、結束活動
1.師:“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去了,和好朋友手拉手上汽車吧。”
2.律動“開汽車”出教室。
(說明:乘汽車到超市購買,再乘汽車回幼兒園,起到了前后呼應的效果。)
活動延伸
在區角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繼續學習運用10以內的組成。
活動評析
整個活動以購買夾子這一游戲主線串聯起來,為孩子們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動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運用著10以內數的組成知識,把抽象的知識和具體的實例聯系起來,使他們學得愉快、學得主動,他們不認為是在做枯燥的數學題,而是覺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戲,從中體驗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熱情高漲,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學數學也是比較枯燥的,但只要我們以游戲的形式來組織活劫,孩子們一定會興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光靠一兩次的集體活動是不夠的,需要老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隨機靈活地引導運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驚喜。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經驗鞏固10以內正確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提高數數能力。
2、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數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座位卡:貼有呈封閉狀排列的圖形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座位上有數字卡7、8、9、10;
(2)人手一份:靚湯館的訂貨單,籃子;
(3)學具:貼有10以內呈封閉狀排列的各種花紋的一次性盤子、碗、杯子若干,蛋糕兩個,輔助物(水彩筆、雙面膠、寶貼、粘紙等);
(4)三個有盤子、碗、杯子標記的貨架。
活動過程:
一、找座位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這里來做游戲,平時都是隨便坐的,今天可不一樣哦,這里有許多的`座位卡,這些座位卡上的圖形娃娃都排成了各種形狀,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座位卡上有幾個圖形就找幾號圖形座位,不過要看仔細哦,先看看是什么圖形,然后再數一數有幾個?要想出好的方法才能數得對有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有7個圓形就找座位上有數字7的圓形卡坐下)。
2、幼兒相互交流。
師:你數得這么快是用什么方法數的?
幼兒1:找到一個特別的圖形,從它開始數。數到這個特別的圖形還要數嗎?找到特別的圖形從這個圖形開始數,知道數到哪里,有頭有尾,這樣就不會數錯了。
幼兒2:你的座位卡上有沒有特別的圖形呀?(沒有)那你是怎么數的呢?(用手按住一個圖形,從它開始數。)原來用手按住一個圖形,從它開始數,就會數正確了。
二、看訂單
1、我們班級里有一個靚湯館,生意好不好呀?菠蘿班也想開一個靚湯館,需要很多的盤子、碗、杯子,他們來不及選購,我們來幫幫他們的忙,好嗎?
2、出示訂貨單,共同講解訂單,他們需要的東西都在訂單上,可是我有些看不懂哦,你們看的懂嗎?訂單上畫了盤子,旁邊為什么還有數字和花紋呢?是什么意思呢?經過討論,讓幼兒知道:原來看訂單選購貨物,先看需要什么貨物,如:先看盤子,然后看數字,還要看花紋,需要幾個什么花紋的盤子?如:訂單上需要有10個蘋果花紋的盤子,9朵花的碗,8個五角星花紋的杯子。
三、用多種方法數盤子、碗、杯子
1、這里有很多的盤子、碗、杯子,這些東西都混在一起了,我們要用好辦法,把訂單上需要的東西找出來,看誰又快又對地選好這些物品。
2、我們每個小籃子都有一份訂貨單,請你根據訂單上的要求,選好貨物,放在籃子里。(幼兒人手一份訂單,一個籃子,幼兒根據訂單上的要求,從桌子上取相應的盤子、碗、杯子,嘗試用多種方法來數這些貨物,選好貨物放進籃子里,教師觀察幼兒的好方法。)
3、你選好貨物了嗎?用了什么好方法,和你身邊的朋友說一說?(幼兒相互交流),誰來告訴大家你用了什么方法,將訂單上的貨物都選好了?(幼兒介紹)。
為了幫我們記住從哪里數起,可以找特別的花紋開始數,沒有特別的花紋時,可以用手捏住或按住一個圖形,從它開始數。
4、將選好的貨物放到相應的貨物架上,歸類。輕輕地將選好的貨物放到相應的貨架上。
5、盤子,碗,杯子都選好了,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這些貨物是不是和訂單上一樣呢?圓形組的小朋友去看看碗上都是9朵花嗎?三角形組的小朋友去看看盤子,盤子上是不是都是10個蘋果花紋呢?還有正方形組的朋友去看看杯子上的花紋都是8個五角星嗎?看誰的眼睛亮哦。
6、教師小結:想要數清楚圓圓的盤子、碗、杯子的話,先找到一個花紋,從它開始數,或者從它旁邊的花紋開始數,不能重復,這樣就能幫助我們數正確了。找到這個花紋的方法真多呀,可以用眼睛來找找有沒有特別的花紋,從它開始數;沒有特別花紋的時候可以用手按住一個花紋,從它開始數;這樣就不容易數錯,還特別快呢!
四、運用做標記的方法數蛋糕(找不到特別花紋時,也按不住時)
1、咦,這里還有一張訂單,哦,菠蘿班的靚湯館新開張,他們還需要一個蛋糕來慶賀一下,訂單上說呀,要送一個在蛋糕旁貼有10個米老鼠的蛋糕,哎,這里有兩個蛋糕,都貼著相同的米老鼠,到底是哪一個呢?
2、請兩位幼兒一起上來數。
兩個蛋糕旁邊貼的米老鼠是一樣大的,顏色也一樣,從哪里開始數呢?到底是這個還是那個呢?
盒子里還有許多小工具(教師提供寶貼、筆、雙面膠、粘紙等輔助物品),你需要可以請它幫幫忙。
蛋糕很大,一個人用手按根本按不住,數不過來,怎么辦?可以請一個朋友來幫忙,合作。(集體檢驗)
五、小結:
通過教學活動,讓小朋友們明白數蛋糕的辦法有很多,可以用眼睛來找特別的花紋;沒有特別花紋的時候可以用手按住;當我們手按不住花紋時還可以做標記;當貨物很大的時候,還可以找朋友一起幫忙來數;這些方法我們都可以學一學,用一用,以后我們送貨員在選別的貨物時再來比較一下,用哪個方法最快最方便,好嗎?
現在送貨員將我們選好的貨物和蛋糕送到菠蘿班的靚湯館去咯!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但他們的協調性不是很好需要加強鍛煉。我班個別幼兒在平時的活動中不合群,性格比較孤僻,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引導離群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鍛煉幼兒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使幼兒掌握意義相反的詞,培養孩子的思維敏捷性。
2、通過游戲使小朋友們體會到集體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幼兒活動中的靈活性與協調性的培養以及鍛煉
2、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
活動準備
實物(如大鞋子、小鞋子,黑手套、白手套等)、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師:你們看一看,比一比老師和李潔(一幼兒)哪個高,那個小?
幼兒1:老師高李潔矮。
幼兒2:老師大李潔小。
2、將實物和圖片放在桌上,讓孩子看一看,說一說。
師:老師這邊準備了很多的東西,你們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如:大鞋子、小鞋子,黑手套、白手套。
3、開始游戲:
(1)老師任意取出一件說:“這是白手套。”你們必須找到黑手套并說:“這是黑手套。”依次類推。
(2)孩子會玩后,可以只說單詞。接著老師拿一本書說:“薄,” 孩子取出一本說:“厚”。
(3)由孩子先說,老師進行配合。也可以用動作進行游戲,如老師舉右手,孩子舉左手。
4、體會游戲的樂趣:
讓孩子相互體會誰做得多做得好。
教學反思
1、小班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每個幼兒都有每個幼兒的特點,在活動中學會交往,開動腦筋,使動作更加靈活,更加完善,這些表明這一時期的幼兒更需要教師對幼兒指導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學生需要老師的引導才能順利完成活動,有些幼兒在活動能自主創造一些動作,一些想法,幼兒的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了良好的改善,那些孤僻的幼兒也得到了一些改觀,有了笑容。
(2)對教師專業的反思,由于我是他們的班主任,對每個幼兒都有一定的了解,對他們的水平、學習習慣、學習特點都能全面的掌握,所以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以及對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3)對師生互動的反思,在活動中個別幼兒不能夠理解老師的指令時,老師要在幼兒身邊解釋以及示范,對個別不能達到要求的學生加以引導,使幼兒都能夠積極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因此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對于發展比較快的學生來說簡單,但是對于發展比較慢的學生來說就有些難度,所以教師應該考慮到這一方面,使較慢的學生也參與到活動中來。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仔細的設計觀察,在過程中提高一些活動要求,讓發展空間擴大。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材料的吸水性。
2.了解水與人的關系。
3.培養動手能力。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4小盆水,4大空盆,吸管、湯勺、布條、毛巾、塑料袋、杯子、海綿、棉花、漏斗、筐子,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1.猜謎語: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開,洗臉刷牙洗衣做飯,都要用到它。
2.生活中見過哪些水?
(1)你在哪里看過水?是什么水?
(2)你喜歡水嗎?為什么?
二、實驗“幫水寶寶搬新家”
1.出示小盆水:水寶寶住的地方太擠,他們要搬到大房間里。
出示大的空盆:怎樣幫水寶寶搬家?
2.猜測與記錄。
一起來看一看、猜一猜,哪些東西能幫水寶寶搬家,哪些東西不能。
提供材料,幼兒猜測哪些物體能運水、哪些物體不能運水,可以用“√”表示能運水,用“×”表示不能運水。
3.自由選擇運水工具,驗證結果。
(1)每樣東西都要試。
(2)把能運水的與不能運水的東西分開放在筐子里。
(3)不要弄濕衣服。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三、說說自己的發現
1.相互交流,說說自己用什么辦法幫水寶寶搬家?
將操作的結果用“√”表示能運水,用“×”表示不能運水、記錄在驗證欄中。
重點示范孩子們不能確定的東西。
2.哪些材料會吸水?
3.用什么物品運水快?什么物品運水多?
四、根據記錄表,討論不同物體的運水方法,再次操作
1.請幼兒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操作中感知哪些材料具有吸水性,哪些材料的吸水性強,哪些材料的運水速度快。
3.你是怎樣幫水搬家的?發現了什么?你認為哪種搬家的方法好?為什么?
延伸活動:
回家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它不僅能運水,而且還能搬得多,搬得快。
活動反思:
通過讓孩子們猜測、嘗試來驗證哪些東西能夠搬水,哪些東西不能搬水,目標的達成比較好。在活動中孩子們能夠邊玩邊思考,在玩水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逐一嘗試,慢慢找到自己的答案。充分體現幼兒為主體地位,使幼兒在玩的同時了解一些科學現象,掌握一些知識技能。
不足之處:
實驗記錄表的猜想結果與驗證的結果要一致。
【【必備】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編五篇】相關文章: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6篇03-28
【必備】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4-05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5篇03-31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編四篇03-29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編九篇04-04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八篇03-29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九篇03-29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5篇03-28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總九篇04-04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九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