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教案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大膽猜測并講述圖中的小動物認為自己最動聽的聲音是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最好聽的聲音。
3、能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關注、感受周圍好聽的聲音。
活動準備:
掛圖第7號、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1—13頁、錄音磁帶、錄音機、一段好聽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錄音引入課題
1、師:小朋友們,剛才的音樂好聽嗎?
2、師:除了這個聲音以外,小朋友們還聽過什么好聽的聲音?(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簡單的做出小結)
3、師:小朋友們剛才說了那么多,那到底什么聲音才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里的朋友們是怎么說的吧!
二、欣賞故事
1、教師結合掛圖,完整的講述一遍故事。
師:小朋友們,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故事里面都有誰?
師:鳥媽媽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么?
師:長毛狗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么?
師:小老鼠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么?
2、教師將故事再完整的講一遍,加深幼兒的理解三、說說自己的看法1、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么?
2、為什么鳥媽媽、長毛狗、小老鼠的想法跟我們的不同?
3、為什么我們每個小朋友喜歡的聲音也不同?
4、發給幼兒活動材料,閱讀活動材料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課文說明
蝸牛是一種常見的小動物,容易捕捉,好觀察,易于飼養,學生從小就很喜歡它們,經常拿它們玩,有不少關于蝸牛的感性經驗。通過觀察、飼養蝸牛,可以使學生對蝸牛的外形、運動方式和生活習性有進一步的認識,并能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飼養動物方面的動手能力。
本課與《鴿子和鷹》、《貓和兔》構成本冊的“動物”教學單元;從能力培養來看,可以歸為“觀察”的系列。
課文是按照捕捉、觀察(外形、運動、吃食)、飼養的思路編寫的,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前活動——捉蝸牛。圖中所示,在潮濕的墻角和樹上可以找到蝸牛。通過捉蝸牛,可以使學生了解蝸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并為本課準備教學材料。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觀察蝸牛的外形。從蝸牛的外形圖中可以看到,蝸牛的身體很柔軟,背面有一個灰色或褐色的螺旋形的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身體的前面是頭;頭上有兩對伸縮自如的觸角,前一對觸角較短,后一對觸角較長,長觸角的尖端有眼。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把看圖和觀察實物結合起來。
第三部分指導學生觀察蝸牛的運動,觀察的重點是蝸牛怎樣利用腹足緩慢地爬行。課文中的照片是幾個學生正在用不同的方法觀察蝸牛爬行的情景:把蝸牛放在手指上,觀察蝸牛爬行的姿態,感覺腹足的柔軟,腹部(足腺)分泌物的濕潤粘稠;把蝸牛放在玻璃片上,觀察蝸牛爬行的姿態和腹足的樣子;把蝸牛放在一根細線上,觀察它怎樣沿著細線爬行。教學時,還可以啟發學生想出更多有趣的方法,如觀察蝸牛能否沿橫著的線爬行,蝸牛能否在刀刃上爬行,蝸牛一分鐘爬行的距離是多少等。
第四部分指導學生觀察蝸牛吃什么。在蝸牛的周圍放上一些蔬菜、水果、米飯、饅頭等,觀察蝸牛吃哪種食物。通過這部分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了解蝸牛在吃食方面的一些特點,學習如何觀察動物的食性,并為飼養蝸牛打下基礎。
第五部分教給學生如何養蝸牛。圖中所示,要把蝸牛飼養在一個既能通氣又不讓蝸牛跑掉的容器里,在容器里放上潮濕的沙土,在沙土上放一些樹枝和蝸牛愛吃的食物,把容器放在不被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布置一個適于蝸牛生活的環境。教學時,還可以根據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飼養的經驗,改換其他方法。飼養蝸牛的活動,要在課后進行,并設法使學生能堅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二、目的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蝸牛的外形、運動方式和吃食情況,學習飼養蝸牛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飼養方面的動手能力。
三、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蝸牛、大口瓶、沙、紗布、線。
教師準備:
分組觀察所用的材料——蝸牛(供沒有捉到蝸牛的學生觀察)、水槽、玻璃皿、溫水、玻璃片、線繩、西瓜皮、黃瓜、菜葉、饅頭渣、米飯粒、肉皮、樹葉等,蝸牛身體各部分名稱圖。
蝸牛適于在溫濕的環境中生活,為了在上課時能觀察蝸牛,可以在課前把蝸牛放在玻璃皿(或塑料盒)里,再把玻璃皿浸在溫水中,不一會兒,蝸牛的頭就能從殼中伸出來。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帶來的蝸牛。
2.談話:你們在什么地方捉的蝸牛?蝸牛又叫什么?在這節課里,我們學習一些關于蝸牛的知識。(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觀察蝸牛身體的外形
(1)講述:我們先來觀察蝸牛的身體是什么樣的。觀察的時候,應該先看一看它的身體外面長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還可以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然后看看它的身體是軟的還是硬的,是什么顏色的,頭部長有什么?
(2)分組觀察。
(3)匯報觀察結果:
(大多數低年級學生還不能全面地說出蝸牛的身體是什么樣的,通常只能說出一方面或兩方面的特征,因此,學生在匯報時,教師應進行引導和提示,采用分步匯報的形式。蝸牛的腹足在它的身體下面,學生一般不會進行觀察;“腹足”這個詞也比較生僻,可在觀察蝸牛的運動時再教給學生。)
(4)教師小結:(出示蝸牛身體各部分名稱圖)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知道,蝸牛有一個柔軟的身體,背上有一個螺旋狀的殼,很硬;頭上有兩對觸角,在長觸角的尖端長著很小的眼。
2.指導學生觀察蝸牛的運動
(1)談話:你們看過爬行著的蝸牛嗎?它怎樣爬?
(2)講述:下面我們來觀察蝸牛的爬行,重點是看它靠身體的哪個部位爬,怎樣爬,爬行的快慢怎樣。觀察的時候,可以把蝸牛放在玻璃上,從蝸牛身體的下面看。
(3)分組觀察。
(4)匯報觀察結果。(在匯報過程中教給學生“腹足”這個詞。)
(5)教師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知道,蝸牛是靠腹足爬行的,爬行得很慢。
(6)游戲
①談話:我們已經知道蝸牛能在墻、樹、玻璃上爬,蝸牛能拖著重物爬嗎?
②講解: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蝸牛負重爬高。像課本中的照片那樣,把一個鑰匙掛在蝸牛的殼上,將蝸牛放在立著的鉛筆上,觀察蝸牛能不能拖著鑰匙往上爬。
③學生分組做游戲。
④教師小結:通過這個游戲我們可以知道,蝸牛的腹足本領很大,不但可以在很多物體上爬行,還能拖著重物爬行。
3.指導學生觀察蝸牛吃食
(1)談話:
①蝸牛吃什么?
②我們怎樣知道蝸牛吃什么,不吃什么。
(2)講解:我們要想知道蝸牛吃什么,不吃什么,可以把各種食物——黃瓜、西瓜皮、菜葉、饅頭片、米飯粒、樹葉、肉皮等,放在幾只蝸牛的周圍,觀察蝸牛爬向哪種食物,吃哪種食物。
(3)學生分組觀察。
(4)匯報觀察結果。
(匯報時,可以展示被蝸牛咬過的食物,還可以把各組觀察的情況進行統計。)
(5)小結:通過以上觀察我們可以知道,蝸牛吃植物性的食物。
4.指導學生學習養蝸牛
(1)談話:蝸牛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我們把這些蝸牛養起來,在課后繼續觀察好嗎?你們知道怎樣養蝸牛嗎?把蝸牛放在什么容器里養?喂什么食物?注意什么?
(2)講述飼養蝸牛的方法:
①找一個大木匣或大口瓶等容器,在容器內放半瓶沙,往沙中灑一些水,使沙潮濕。
②把蝸牛放進瓶里,在瓶里放一些蝸牛喜歡吃的食物,在瓶口扎一塊紗布,把瓶子放在遮陰處。
③經常給沙噴水,保持瓶內濕潤;經常喂食;經常清除蝸牛吃剩下的食物和它的糞便,過一二周換一次沙,以保持蝸牛生活環境的清潔。
(3)學生操作。
鞏固
1.教師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容
2.提問:蝸牛身體是什么樣的?
蝸牛靠身體的哪個部分爬行?
蝸牛吃什么食物?
布置作業
養蝸牛,在飼養過程中繼續觀察蝸牛的生活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五、課后小記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動物的特點或自己設想的理由幫助小動物找合適的工作,并用“因為…所以…”句式較清楚、連貫地表述。
2.能耐心地聽取同伴的發言, 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3.積極參與活動,能大膽地說出和別人不同的見解。。
活動準備:
動物招聘大會的圖一張、五種職位的圖、動物卡片、職業招牌等。
活動過程:
(一)用“動物招聘大會”的情景,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師:前兩天我去了趟人才招聘市場,你們知道招聘市場是干什么的嗎?
今天森林里也在召開“動物招聘大會”,有很多動物到這里來找工作。它們還想聘請小朋友來當小小招聘員,幫助動物們找工作,好嗎?
2.出示圖片:介紹招聘的具體工作及要求。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招聘市場發的招聘信息。
3.提問:招聘信息聽完了,一共要招聘哪些工作?這些工作都有什么要求?
4.介紹來應聘的動物。
師:招聘市場的崗位很多,可是來應聘的動物也不少,我們來看一看誰來了。(出示動物圖片)
(二)給小動物們找工作。
1.幼兒自由為小動物找工作,并運用“因為-----所以”講述理由。
2.鼓勵幼兒發表不同意見。如“你同意他的書法嗎?為什么”“你有不同意見嗎?”
3.將動物卡片貼在介紹的工作圖片后。
4.設置障礙:介紹各項工作的招聘人數,競爭上崗。
活動延伸:
送沒有找到工作的動物去動物職業學校學習新本領,或為其他小動物尋找其他合適的工作。
幼兒園教案 篇4
圣誕節快到了,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感受到圣誕氣息,很多幼兒園也從環境布置,到幼兒園活動課程的設計,讓幼兒充分感受圣誕節的氣氛。我園也不例外,為了能讓家長陪同孩子過圣誕節,我園還特意制定了“幼兒園圣誕節活動方案”,邀請家長入園陪同孩子在幼兒園度過一個愉快、難忘的親子圣誕節。
活動目的:
1、通過親子互動活動,使孩子們和家長感受到集體游戲的快樂,增進親子間的'情感。
2、了解圣誕節的來歷,感受圣誕節歡樂的氣氛!
3、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自我展示才能。
活動準備:
1、家長準備:家長及幼兒以圣誕裝扮出席:如戴圣誕帽、戴面具、拿仙女棒、服裝喜慶、穿運動鞋;各家庭自己準備心愿卡(要求在家填寫好)
2、幼兒園準備:大圣誕樹三棵;糖果若干;圣誕老人禮物袋六個;氣球十包(要求全是粉紅色);貼貼紙若干;紅地毯一大塊、音樂音響、游戲卡(見附)、英語歌曲《圣誕快樂》、手掌拍拍6個。
3、老師們自備圣誕帽一頂
4、竹竿40根
活動時間:20xx年12月24日 上午9:00——12:00
參與人員:小、托班全體老師、家長及幼兒
環境布置:所有的地方全用英語標上,小托班英語單詞(向芳、梁玉嬌、付翠、彭瑩瑩、5位實習老師)
活動流程:
一、9:00—9:30 入場式:
(家長到老師處簽到,領取“兌獎單”)全體家長帶孩子入園,在門口掛上心愿卡六位圣誕老人在門口迎接家長及幼兒,要求孩子與圣誕老人問好,可獲得圣誕禮物,然后與圣誕老人合影,再走紅地毯并簽名,早到達操場的家庭可先跳竹竿舞,播放歡快音樂。[大操場中心放一棵大的圣誕樹,游戲開始時,大家圍著樹站成圓圈]
二、活動開場9:30—10:30
1、主持人開場白
2、圣誕老人表演節目
3、集體舞:a、圣誕快樂 b、親親小寶貝 c、1+1≠2
三、游園活動10:30—12:00
在每個活動區,孩子在準備時老師出示的英語單詞請孩子讀,讀對的當場獎糖果一個入。
a、游戲《看誰投得準》(三組共同比賽,一個家庭為一組。)
1、托班活動地點:二樓舞蹈室左半邊教室
2、小班活動地點:壯壯牛班班
準備:小框3個,海洋球若干(三個大框裝海洋球)
玩法:2分鐘之內。家長和寶寶面對面站,相隔一米距離,家長手持小筐,寶寶投球,看哪組家長接的球多,接球多為勝,分別取一、二、三名。五個家庭同時進行比賽。
b、游戲:抬花轎(三組同時進行比賽,一組由五個家庭組成。)兩個年級班一起比,不分年級。
準備:障礙物9個,每組各3個 地點:二樓舞蹈室右半邊教室
玩法:家長(爸爸和媽媽)雙手搭成十字架,幼兒坐在上面在老師指定的地方跑,從中需要穿過障礙物,那組先完成那組為勝,分別去一、二、三名。(如果一個家庭只來了一位家長,可以請本組成員中的其他家長幫忙完成)
c、游戲:袋鼠一家親(三組家庭同時進行,五個家庭為一組)。
1、托班活動地點:三樓舞蹈室左邊教室
2、小班活動地點:紅袋鼠班
準備:起點和終點設好線
玩法:起點處,孩子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腿夾住家長的腰部,家長雙手平伸快速跳向指定的終點,放下孩子,與孩子共同跳躍返回起點,分別取一、二、三名。
d、游戲:舀豆豆(三個家庭為一組同時進行)小托班分開進行
1、托班活動地點:三樓舞蹈室右邊教室
2、小班活動地點:小海鷗班
準備:小勺6把,小盆12個,花生米或豆豆若干
玩法:此項比賽必須是寶寶參加。孩子用勺子從一個盆里將豆豆舀進另一個空盆中,在1分鐘內誰舀的最多為勝,分別排名一、二、三名。
e、游戲:精細動作(五組同時進行,一個家庭為一組)
1、地點:三樓舞蹈室外大廳
游戲《穿線》:1分鐘內,根據寶寶穿線中的玩具多少,分別取一、二、三等獎。
2、地點:小企鵝班
游戲:《玩夾子》:1分鐘內,小朋友從起點將夾子拿起,跑到終點處用夾子將紙條夾在線上,最后誰夾得的夾子數量的多少分別去一、二、三名。
f、游戲:小司機 小班
地點:朔膠跑道左側
準備:滑板、起點和終點的劃分線
玩法:小朋友坐在滑板上,家長從后面或是前面從起點將孩子推向終點處,最快完成的獲勝,分別去一、二、三名。五個家庭同時參加。
g、游戲 :歡樂呼啦圈 小班
地點:朔膠跑道右側
游戲準備:呼啦圈1
0個、負責老師將場地用彩旗分好區域。
游戲玩法:一個家庭為一組。地上放兩個呼啦圈,游戲開始請家長抱著孩子先跨到第一個圈內,等跨到第二個圈時把第一個圈接著第二個圈,挨著放好,一邊擺、一邊跨,一直擺到指定的終點,誰先到終點誰就為勝,取前一、二、三名。
h、游戲《吹蠟燭》小班(三組共同比賽,一個家庭為一組。)
地點:小海螺班教室
準備:若干蠟燭 兩個打火機 三張桌子每張10只蠟燭
玩法:此項比賽由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站在離桌子一定的距離(家長1米,幼兒0.5米)。哪組最先將蠟燭吹滅就為勝,分別取一 、二、 三名
四、12:10 進餐、午睡
游戲兌獎單
要求每組家庭必須參與以下5項游戲才可兌獎。第一名獲得三朵花,第二名獲得兩朵花,第三名獲得一朵花。具體的兌獎方法請到兌獎處查看。看誰投得準 抬花轎 袋鼠一家親 舀豆豆 精細動作(穿線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科目:生活與健康
活動目標:
1.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2.培養勤勞的美德。
3.了解懶惰的害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教學圖卡組、VcD.
2.圖畫紙、彩色筆、色紙、膠水。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小懶熊的故事給幼兒聽。請幼兒復述故事后,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1)、教師:小懶熊和熊大哥田地里的收成有什么不同?
(2)、教師:為什么小懶熊的田里什么東西也長不出來?
(3)、教師:為什么熊大哥的田里可以開出花,結出果實?
(4)、教師:收成的不同時因為土壤不同的原因嗎?還是有其他原因?
(5)、教師:如果小懶熊也想要有好收成,它該怎么做?
2.教師從幼兒自身表現展開提問。
(1)、教師:你們有沒有懶惰的時候?懶惰有什么害處?
(2)、教師:你們有沒有過勤勞的時候?勤勞有什么好處?
(3)、教師:如果你是小懶熊,你會怎么做?種些什么東西?如何照顧它們呢?
3.幼兒自由畫畫。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看、聞、嘗,了解水是透明的,是無色無味的;
2、在操作過程中,感知水具有流動的特征。
3、在科學活動中,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兩個玻璃杯(一杯清水、一杯醬油),兩個托盤;
2、幼兒每人三個透明的杯子,一個勺子;
3、漏勺、塑料小籃子、塑料袋、有洞的容器若干,小籮筐若干,小毛巾4條。
4、PPT課件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感知水是透明的。
(1)師:今天,我要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出示兩個杯子,一杯清水、一杯醬油)。
(2)教師繼續以魔術的形式,將兩顆玻璃珠放入杯中。
提問:變出了什么?
珠子在哪個杯子里呀?它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這個杯子里面是什么啊?
為什么珠子在醬油里面看不清,在水里面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啊?
(3)小結:原來水是沒有顏色,透明的;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水中物體的形狀、顏色。
2、了解水--無色無味這一特征現在,水寶寶要和我們玩躲貓貓,它啊就在你們跟前都有三個杯子,水寶寶就藏在其中的一個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辦法把水寶寶找出來。
①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②提問:你們用了什么好辦法找到水寶寶的?
水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它聞起來,嘗起來是什么味道的?
③教師小結: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我們也可以說是無色無味的。
④教師驗證實驗結果。
3、幼兒進行嘗試操作--幫水寶寶搬家,感知水的流動性。
師:水寶寶想請我們幫她一個忙,你們愿意嗎?就是幫水寶寶搬個家。
①教師出示搬水工具: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并嘗試用這些材料進行活動。
②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③提問:你用什么東西來幫水寶寶搬家的?
在幫水寶寶搬家時,水寶寶怎么了?
④小結:原來水是會流動的。
4、延伸活動
(1)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水寶寶?
(2)觀看PPT,聽水寶寶自述。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內容:我走散了
活動目標:
1、能讓幼兒說出與家人走散時的應變方式。
2、會使用記錄表。
3、會參與搶答會,并遵守其紀律。
活動材料:教材、鉛筆、記錄表、小卡紙
活動流程:
一、導入老師拿奇瓦迪的手偶扮演奇瓦迪迷路的情景說:我和媽媽走散了,我找不到媽媽了怎么辦呢?
二、導入教材的學習讓幼兒看教材說說奇瓦迪為什么會走散?他又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找媽媽的呢?
三、搶答賽:
A、我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走失?
1、讓幼兒在記錄表上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我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走失”的結論。
2、當幼兒完成后再以搶答賽的形式開展。
規則:將幼兒分成兩隊:藍隊與紅隊,請兩隊輪流搶答問題,老師給予記錄,看哪一隊最終會獲勝。
B、我走失了會用什么的辦法解決?(方法同上)
C、當你看見有小朋友走失后你會想什么樣的辦法去幫助他呢?(方法同上)
四、自制信息卡。
請幼兒自制一張信息卡:
姓 名:
爸爸電話:
媽媽電話:
學校電話:
緊急電話:
家庭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