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教案模板集錦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能融入故事情境中。
2、 發散幼兒想象力,用適合的語言模仿打電話。
3、 在體驗、交流、表達中感受小動物之間,自己與同伴之間那美好、關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圖片(樹、小鳥、小老鼠、喇叭花)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森林里可漂亮了,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帶領幼兒做律動《森林水車》進入活動室
二、理解想象
1、 森林里可真漂亮,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師講述1―2小節
2、 怎么辦呢?小朋友們快幫它們想想辦法吧?(幼兒討論各種辦法)
3、 聰明的小老鼠也想了一個好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好辦法?(出示喇叭花圖片)
4、 為什么小老鼠要在樹下種上喇叭花呢?
5、 為什么喇叭花會變成小電話?
三、學說對話
教師講述5―7小節
1、你聽到了小鳥和小老鼠都說了些什么?
分角色扮演小鳥和小老鼠學說對話
2、如果你是小鳥和小老鼠,你們還會說些什么話呢?
3、這喇叭花電話可真好,可以讓小鳥和小老鼠天天說著悄悄話,我們把它們的故事告訴其他小動物聽聽吧。
教師帶領幼兒完整講述故事
幼兒園教案 篇2
案例背景:
環境保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基礎教育有機組成部分的幼兒教育,有必要盡早讓幼兒接受環境保護的啟蒙教育。而我園的園本課程——“綠色課程”,也正體現這點。環保教育的目標就是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思維直觀形象,因此我們在各科教學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的發展無疑將為新的教學理念的實現開辟出美好的前景。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代表,它包括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可以充分發揮計算機以及多媒體網絡設備的工具性功能和互聯網豐富強大的共享資源,創新教學和模式,增大教學容量,突出教學重點,增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益,優化教與學的過程。因此,為了更好地將環保教育開展起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我將語言活動《生病的水娃娃》制作成課件,進行了整合教學。
案例描述:
一、引出故事:在清清的小河里,住著快樂的水娃娃,可是他現在一點也不開心,為什么呢?
1、讓幼兒自由討論為什么水娃娃不開心了?
2、教師: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播放污染源圖片)
3、小結:原來是人們把生活中沒有經過處理的垃圾、臟水或者是有害物質直接倒入河里,使得水娃娃變得又臟又臭,生病了,所以它才不開心。
分析:幼兒的心理特點要求我們的教育手段必須形象具體,越形象,越具體,教育效果越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符合這一要求。我先用Flash動畫——哭泣的水娃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討論。然后給孩子們看環境遭受污染的情況:漂滿垃圾的小河、小河里漂起的魚的尸體、黑乎乎的河水……看了這些,幼兒產生了厭惡被污染的環境的心理體驗,我趁機培養幼兒同情、保護水娃娃的情感傾向。
二、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并提問?
1、故事的名稱是什么?故事里講了什么?
2、生病前和生病后的水娃娃有什么不一樣?
3、生病前后,水娃娃的周圍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4、.為什么水娃娃會生病?
教師引導幼兒聯系自身生活經驗, 明白污染的水對環境的危害,以及干凈水對環境的意義。
分析:通過讓邊幼兒觀看生動、形象的Flash,邊聽老師講述故事,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到美好的環境給人帶來的潔凈舒適之感和惡劣的環境給人帶來的災難。而提問的環節讓孩子們用語言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出來,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組織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治好水娃娃的病?
1、幼兒分組自由討論。
2、教師總結:工廠按規定先對污水進行處理,然后再排出來,我們要一水多用,洗衣或洗菜水或拖地或沖廁所,以減少污水排放,不將油膩的剩菜倒入下水道,洗餐具時,盡量少用洗劑,可用熱面湯,不要向河里扔垃圾,讓媽媽少用化妝品、染發液等造成水污染的物品,大家都來保護水源,都來關心和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從自己做起,水娃娃的病就會慢慢的好起來,我們的環境也會變的更美好。
分析:通過討論,可以使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一些已知經驗,借鑒彼此的見解;同時在這種合作與溝通的過程中,他們更能學會如何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相互接納、贊賞、爭辯與互助,從而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協作精神。但需注意的是,這時教師并不是在一邊觀望,而是應隨時把握各組的討論動向。
需指出的是,作為教師要創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氛圍,教師本人要耐心地聆聽孩子的想法,而不管有時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謬”。最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點評,能幫助孩子們整理思路,共同完成對知識意義的建構。
反 思:
在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實踐中,我們不斷受到技術的阻礙,體驗著探索的艱辛和創新的快樂……同時,也受到了不少的啟發。
1、 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轉變:
幼兒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改變了以往的掛圖就是教材的舊觀念。把所有提供給孩子學習的圖片、資料等等學習內容都稱為媒體,呈現的方式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聲、光、形、色等功能,教會幼兒“用心”觀察,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逐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提高幼兒思維能力。
利用多媒體集成技術,創設教學情景,加強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使孩子達到了樂學、善學、活學,從而使教學過程全面得到優化,同時有利于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思想,幫助幼兒充分感知和理解,調動了幼兒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使孩子們易學、易記、易懂,加強了認識的過程。
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形象和大容量,創設學習的氛圍和情景,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趨于豐富和多樣化,教學內容以更為豐富多彩的動態的、動靜結合的、形象的、更接受幼兒認知特點的、趣味性的方式呈現給幼兒。
2、 教學方式的轉變:
由于信息技術的介入,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教師將改變原來的知識傳授者、灌輸者的角色,而成為幼兒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幫助者與促進者。也就是說,通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整合之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象以前那樣操縱整個教學過程。
不過從教師方面來講,最主要的是具備運用多媒體教學的信息素養,以及制作和運用多媒體的技術。教學思想是教學課件和教師教學的靈魂,以不同的教學思想為指導思想設計的課件,其中必然隱含著課件設計者對教學的看法。這種看法會滲透到課件功能上,體現在教學效果上。因此,教師應當加強現代教育教學思想和理論的學習,如教學論、學習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并能夠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和創新。此外,教師制作的課件還應當立足于課堂教學,符合課堂教學的要求。應當會自己制作所需的課件,或能對現行的商業性軟件進行篩選或修改,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任意選取、加工和編輯。同時,也應當充分利用最大的資料庫——“互聯網”。
3、 幼兒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之后,幼兒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幼兒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意義的建構者,以及成為學習過程中真正的認知主動主體。
(1)為幼兒提供了更廣泛的知識和信息,滿足現代兒童的發展需要。
根據幼兒心理特點我們把電視錄像插在教學內容中,強化幼兒各種感官的參與,要求幼兒用耳聽聲音、用眼睛看圖像、動腦分析圖像、動口說圖像、動手繪畫圖像,加深幼兒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主動性,達到培養興趣和發展智能的雙重作用。
(2)在有限的空間里開闊幼兒的視野,提供操作、理解和思考的空間,促進思維發展。
多媒體視頻演示儀的使用突破了幼兒園傳統的自然、社會科學教育的局限,可以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把小班到大班劃分成既有階段性又互相銜接的整體,按幼兒年齡需要選擇一些實物和圖片、錄像等資料,開闊、豐富幼兒視野。
利用多媒體視頻演示既滿足全體幼兒的動手操作與學習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實物(圖片)等放大提供給幼兒逼真清晰色彩鮮艷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各科教學應用廣泛而深受孩子們的青睞,更重要的是幼兒通過觀察、探求與操作感知和體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全體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有效的提高,并且突破時空、豐富了知識,使幼兒在活動中倍感樂趣無窮,從而促進了幼兒的主動學習。
4、 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
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教學過程由原來的知識講解式教學過程轉變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分組討論、各抒已見;多方交流等,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師生獲得了共同發展。[]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將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教學融為一體,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探索出新型的創新教學模式,拓寬幼兒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幼兒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幼兒園教案 篇3
丁丁當當
活動目標:
1. 能聽到2拍子、4拍子的音樂節奏跟老師做動作。
2. 對音樂活動產生初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手鈴、腳鈴人手一副。
2. 歡快且節奏明顯的律動音樂磁帶一盒。
托班課本的教案-開心寶寶,
3. 請大班幼兒排練簡短的舞蹈。
活動過程:
哦托班課本的教案-開心寶寶1. 大班幼兒戴著手鈴、腳鈴跳舞,幼兒欣賞,可跟著拍手或扭動身體。
2. 給想要參與的幼兒戴上手鈴、腳鈴,讓他們跟隨大班
>幼兒一起跳舞。
3. 請大班幼兒把自己的手鈴、腳鈴送給弟弟妹妹,并幫助他們戴上。
4. 帶領幼兒邊念兒歌(請你跟我跺跺腳,一二三,跺跺腳;請你跟我轉轉手,一二三,轉轉手),邊做動作。
5. 放音樂,幼兒跟著老師一起隨節奏做動作。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空氣能流動的特點,知道被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
2.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讓幼兒在玩氣球的游戲中體驗快樂。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知空氣的流動性,知道被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
難點: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笑臉氣球、哭臉氣球各一個,和幼兒人數相等的氣球若干。
2.養有盆景的自然角。
3.有關工業污染(工廠的煙囪)、交通污染(汽車、飛機、摩托車尾氣)、生活污染大氣(吸煙、焚燒垃圾等)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導人主題。
師:今天有個小客人要來我班做客,你們猜猜它誰?“彩色橡皮袋,寶寶都喜愛,一吹就長胖,飛到半空去。”
師:可愛的氣球寶寶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
2.讓幼兒感知空氣的流動性,幫助幼兒了解被污染的空氣會損害人體健康,初步了解大氣污染物的幾個來源,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1)氣球親親我。教師出示吃飽空氣的笑臉氣球,朝每位幼兒臉上噴一噴。邊親小臉蛋邊說:“親親小鼻子,鼻子聳一聳;親親小耳朵,耳朵躲一躲;親親小眼睛,眼睛瞇一瞇。”
師提問:“氣球在用什么親你們?”師總結:“氣球吃的是空氣,里面的空氣在我松手的時候就會跑出來親你們的小臉蛋。原來空氣是會跑、會流動的。”
(2)師:“還有一位氣球寶寶想來親親你們的小臉。看看它是誰?”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氣的哭臉氣球。師問:“咦?這位氣球寶寶好難過,為什么呢?”教師學氣球寶寶說話:“我想吃飽了和你們玩兒,可是卻吃進了被污染的空氣。我覺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癢癢的,呼吸很困難,渾身都難受。我不能親小朋友了,心里真難受!”師問:“這個氣球寶寶為什么不能親我們?”師:“你們見過或者感受過被污染的空氣嗎?”幼兒回答完后看課件。
教師演示空氣污染多媒體課件。
教師小結: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煙、爐灶等)和交通運輸工具污染。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們要愛護我們身邊的環境,盡量不要到人多擁擠的一些公共場所去,如擁擠的公交車上、集市、商場等地方。在家里也要請爸爸媽媽多開窗通風,這樣,就不容易吸人被污染的空氣。
3.我幫氣球來治病。
師:我們知道了空氣是怎樣被污染的,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空氣不受污染呢?
幼兒分組討論。
師:“怎樣保護空氣不受污染?”
師:“什么能凈化空氣?”
幼兒回答完后放課件。
教師小結: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很好。那我們先一起幫氣球寶寶治病吧。我們把它送到自然角里去,把臟空氣吐出來,讓花草把這些受污染的空氣凈化一下,然后再讓它吸點兒新鮮的空氣,病就好了。”“氣球寶寶,等你好了我們再來接你!”師:“我心里感到特別高興,因為我幫助了別人。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現在,我們一起來開心地玩玩氣球吧。”從口袋里拿出準備好的氣球,玩氣球小老鼠的游戲。
4.氣球小老鼠: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空氣的流動性,體驗玩氣球的快樂。
(1)教師吹起一個氣球,突然松開手,氣球跑出去。問幼兒:“氣球怎么會跑呢?”師:“噢,是空氣等不及要出來,就把氣球給擠跑了。我的氣球變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氣球也變成小老鼠吧!
(2)幼兒將氣球吹起來后,突然松開手,氣球會像小老鼠一樣四處亂跑,幼兒追趕。
(3)幼兒反復玩游戲,進一步感受空氣的流動性,體驗玩氣球的快樂。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我以孩子們為主體,抓住了他們的好奇心、設計了“氣球親親我”、“生病的氣球”的環節,形象、直觀,有較強的趣味性。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中嘗試氣球親親小鼻子,親親小耳朵,親親小眼睛等的感覺,充分調動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探究問題,直接得出結論:空氣是流動的,是會跑的: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輕松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在“氣球小老鼠”游戲活動中,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參與嘗試、體驗游戲快樂的機會,既鞏固了教學活動內容,又極大地激發了孩子探索的興趣,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在此環節中,個別孩子不能很好的將氣球吹起來,所以參與活動不是很積極,不能盡興的體驗游戲的快樂,作為教師在以后組織活動前,應充分了解幼兒的發展,為更好的開展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用毛線做畫提高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大膽做畫。
2、能獨立完成作品。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白紙每人一張紅、黃色顏料抹布毛線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播放磁帶幼兒跳舞
――現在請寶寶休息一會,看誰來了?(出示毛線)
――這是毛線,毛線也想和寶寶一起跳舞。
――請寶寶看老師是怎樣和毛線跳舞的。
2、教師示范用毛線做畫
――毛線穿了件紅色的衣服(蘸上紅色顏料)在紙上走一走(拖拉毛線)跳一跳。
――毛線又穿了件黃色的衣服,在紙上走一走跳一跳。
――跳完了把毛線送回家,寶寶擦擦手。
教:寶寶看毛線跳的舞漂亮嗎?/你們想不想和毛線一起跳舞?
3、組織、指導幼兒做畫
――任意彎曲毛線,大膽表現富有創意的造型。
――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毛線畫豐富起來。
――培養幼兒(幼兒食品)大膽嘗試、勇于探索與表達的精神。
4、評講幼兒作品
活動反思:
用毛線軟軟的,用來繪畫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況呢?孩子帶著疑問開始了嘗試性的繪畫。大家都笑了,作品中大多都是線條組合的,也有個別幼兒有色塊。呈現的作品很有現代元素的感覺。
小百科:毛線通常指羊毛紡成的紗,也有不同種類化纖材質紡成的線,如:腈綸纖維、滌綸纖維、波斯綸纖維等。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夾子,學習使用夾子。
2.發展手部小肌肉的力量。
3.在夾、拔夾子的'操作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不同大小的夾子若干,注意選擇托班幼兒能夠捏得開的夾子。
2.木頭夾子每人一個,皺紙撕成條每人一條。
活動過程
一、認顏色、比大小。
玩夾子:
1.幼兒每人一只夾子,說說自己的夾子是什么顏色的。
2.兩人一組比一比,誰的夾子大,誰的夾子小。
二、夾子的大嘴巴
1.跟著老師一起做游戲,讓夾子的大嘴巴咬住身體的各部位,一邊夾一邊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同樣方法,讓夾子的大嘴巴咬住衣服各部位的名稱。
3.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老師,指揮夾子的大嘴巴夾一夾。
三、幫刺猬理發
幫助老師拔下夾在身上的夾子。
1.把自己手上的夾子夾在老師寬大的衣服上,把老師變成一只刺猬。
2.刺猬逃走,小朋友追著拔下刺猬身上的刺。
四、制作飛鏢玩飛鏢。
幼兒用一個木夾子夾住一條皺紙變成一個飛鏢,做完之后小朋友到外面玩飛鏢。
幼兒園教案 篇7
時間:5月11日下午星期二(第一周) 地點:中2班活動室
執教者:劉彬
活動目的:
1、了解飛機的基本形狀特征,豐富幼兒對飛機種類款式的知識。
2、能圍繞主題進行拼插,自由選擇游戲材料,并盡可能和同伴分工合作。
3、激發幼兒大膽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課前讓幼兒欣賞一些飛機圖片了解一些有關飛機的知識經驗,引導他們觀注飛機。
2、物質準備:飛機圖片若干;飛機成型范例若干;飛機分解支架;
花片積塑材料等
活動過程:
引入部分。以謎語引入,引起幼兒興趣。
①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猜個謎語,大家想不想猜呀?現在認真的聽老師念哦。
“大鳥大鳥天上飛,許多人兒裝肚里,長長翅膀飛的快,人人平安把家還。”
②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謎底就是飛機,誰能舉手告訴老師,飛機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作用?(幼兒討論,舉手回答)
③ 師:老師不是讓你們把自己喜歡的飛機玩具帶來嗎?現在你們輕輕地去把它拿出來,然后回到座位上,認真的看看飛機是啥樣子的,等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
(幼兒交流,教師提問)
④ 師:老師這里啊還有很多種飛機的圖片。小朋友來看一看。
講解示范:
師:今天老師要讓小朋友拼飛機,哪個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飛機身上有哪些部分?(飛機頭、機身、機翼、尾翼)
師:老師這里有分解好的飛機,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把他們拼成一架飛機,其他小朋友要認真的看他是怎么拼的。。對不對?
然后老師講解一遍
師: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很多種材料,你們想用什么材料來拼飛機呢?
(小朋友舉手回答)
師:老師這里有個拼好的飛機,小朋友們可以看一看,這是直升飛機。
提出要求:
師:呆會兒小朋友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
的材料,拼插飛機,但現在老師要給小朋友提出幾點要求。
①在拼構時,不要爭搶材料,大家要想想怎么安排,學會謙讓。
②如果有的小朋友想一起合作,那么就要互相商量一下要怎么做,分工。
③拼出的飛機要牢固。結實。
④看誰拼的飛機和別人不同,老師更喜歡。
幼兒建構教師指導:
教師可以對一些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幫助,在旁觀察,需要幫助時才幫助。
重點指導:有些幼兒的飛機無法站立,教師引導他們想想應該怎樣拼插才能讓飛機站立不倒。對一些能力好的幼兒,啟發他們拼插難度較大的戰斗機,直升機等。
結束部分:
①欣賞幼兒拼插作品
師:老師想請小朋友上來說說自己建構的飛機是什么類型的飛機,是戰斗機還是客機還是直升飛機或者是其他種類的飛機。
(可以請顏色搭配漂亮或有創意的幼兒上來介紹作品)
②老師看小朋友拼的飛機都很漂亮,我們把它拿到**角去,把那么多飛機擺在一起,我們來搞個飛機展。現在小朋友就把自己心愛的飛機拿過去,然后洗洗手去喝杯水。
幼兒園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嘗試用比較完整的短句回答問題,知道小雞是雞媽媽的寶寶。
理解故事中小貓和小狗當爸爸媽媽的趣事,體驗動物之間的親子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狗小貓圖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起興趣
師:今天,小1班來了兩位動物客人,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誰?(出示小貓小狗圖片)客人們要為我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欣賞故事第一遍(播放PPT)
重點提問:小狗和小貓,誰當爸爸,誰當媽媽?
重點提問:他們找誰當寶寶?他們喜歡這個寶寶嗎?
2、第二遍分段欣賞故事重點提問:
(1)雞蛋變成了什么?
(2)它是誰的寶寶?
(3)應該送它到哪兒去?
三、第三遍完整欣賞故事
重點提問:娃娃家沒了寶寶怎么辦?
附故事:《雞蛋變娃娃》
小貓當媽媽,小狗當爸爸。在路上看見一個大雞蛋,他倆說:"讓這個大雞蛋當孩子吧!"媽媽親親,爸爸抱抱,摟著寶寶睡個覺。啊,雞蛋變小雞了!小貓、小狗笑著說:"哈哈,我們有孩子啦!"可這孩子是雞大嬸的呀!小狗和小貓就將小雞帶到雞大嬸那兒:"雞大嬸,孩子還給你。""謝謝你們,下回辦娃娃家,再讓小雞給你們當娃娃。"
幼兒園教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每天我們要坐車,每天我們要過馬路,我們天天和馬路打交道,熟悉交通知識對我們很重要!因此,我們對幼兒展開了“交通安全我知道”活動。教育幼兒要從小養成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建立交通安全意識,切實保護幼兒的交通安全。同時我們為了增強每一位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為提高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避免拐騙幼兒和傷害幼兒人生安全事故的發生,我們要提高孩子的防拐騙意識,我們本學開展安全主題活動《陌生人,我不跟你走》的活動。
二、總體目標
1、讓幼兒在活動中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
2、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3、知道什么是陌生人,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食物。
4、家園聯系,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時刻有防拐騙的安全意識。
三、 主要任務
1、教師應該結合講故事、看圖片等方式,向幼兒講解常見的交通事故的原因。引起幼兒的重視,感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教育幼兒認識斑馬線、紅綠燈、交警、機動車道等交通信號。
3教育幼兒正確的過馬路方式,知道要拉著大人,不能獨自一人走。。
4、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安全標志。
5、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將自己的信息告訴他。當遇到陌生人時有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
6、配合幼兒園進行“防拐騙演練活動”,增加家長及孩子的安全意識。
7、家園聯系,增強家長的“防拐騙”知識。
四、 實施階段
本月的活動主要有四個階段,按每周次來進行完成。
(一)第一階段(4.5——4.15)
交通安全活動:我會安全過馬路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交流活動中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
2、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3、知道過馬路的時候要拉著大人,不能在馬路上玩。
(二)第二階段(4.18——4.29)
1、防拐騙活動:陌生人,我不跟你走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將自己的信息告訴他。。
(2)當遇到拐騙危險時有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 2、4.28我園開展“防拐騙”演習活動
(三)第三階段
對以上三次活動的總結,并詳述這幾次活動的優劣,分析孩子對這些活動的掌握程度,和家長溝通交流孩子的安全意識,如何做到家園共育,將交通安全和防拐騙活動深植內心。
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活動,讓幼兒感受樂器的聲音。
2.引導幼兒隨著樂曲做模仿動作和拍手、拍腿、垛腳的動作,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活動準備
1.課件-小鼓
2.課件 ppt-樂器和聲音
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受
1.課件-小鼓
教師:這是什么?(小鼓)
2.你在哪里看到過鑼鼓?
什么時候我們要敲鑼打鼓”
(讓幼兒知道在各種節日的時候要敲鑼打鼓。)
二、樂器和聲音
1.播放樂器的聲音,讓幼兒傾聽。
幼兒欣賞樂曲,感受感受優美樂曲的氣氛。
2.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快慢來動作。
三、模仿表現
幼兒傾聽樂曲,拍手的動作來打節奏
幼兒傾聽樂曲,拍腿的動作來打節奏
幼兒傾聽樂曲模仿敲鑼打鼓的動作
引導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表現節奏。
四、活動延伸
在活動室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熟悉樂曲。
【關于幼兒園教案模板集錦10篇】相關文章: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4-04
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10篇03-31
關于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集錦8篇03-31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九篇04-04
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4-04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五篇04-04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九篇04-04
關于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集錦7篇04-04
關于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八篇03-31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四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