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瓶子變身
教學目標:
1、嘗試用固體膠在瓶子上作畫,并用面粉粘貼完成作品。
2、知道只要動手制作,許多東西都可以變廢為寶。
3、體驗為瓶子變身后的成功感。
教學準備:
面粉裝在襯衫盒子里每組一份,教師范畫作品若干,濕毛巾和餐巾紙若干,啤酒瓶或雪碧瓶每人一份,固體膠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怎么不一樣了?
1、出示教師示范作品:小朋友,前幾天老師讓你們帶來了一些廢舊物品,現在我請你們看看這些物品和原來有什么不一樣?
2、欣賞教師作品,幼兒發現、說說不一樣的地方。
3、這樣在物品上畫了一些線條和圖案好看嗎?你知道是怎么畫出來的嗎?
4、出示作畫材料,初探作畫方法,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原來是這樣!
1、你們的方法真好,現在老師用你們的方法來試一試,請你們看仔細。
2、教師示范,在啤酒瓶子上畫一棵大樹:只要我們用固體膠在瓶子上畫一些簡單的圖案和線條,再把面粉粘上去就可以了。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找出難點,共同解決:你覺得在瓶子上畫畫應該注意些什么?
三、瓶子變身。
1、作畫要求:一人選擇一個瓶子畫畫,畫的時候小心一點,面粉不要撒開來。
2、幼兒操作材料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引導幼兒畫一些簡單的線條和圖案;提醒幼兒注意桌面和手的清潔;幫助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瓶子展覽。
1、你在瓶子上畫了什么?
2、你覺得誰畫得最好看,為什么?
3、在畫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怎么解決的?
4、教師小結:除了瓶子,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廢物利用起來,只要我們開動腦筋,經過小手的制作都可以讓它們變成工藝品。
幼兒園教案 篇2
引言:中秋節要到了,看到月亮就想到了月餅,石家莊這兩天天氣極好,但是晚上看不到月亮,幼兒園中秋教案中秋月亮對我笑瞇瞇。幼兒園的小家伙兒又開始發問了:老師老師,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會出來對我笑瞇瞇的嗎?我說會啊!小家伙兒開心的憧憬中。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表達圖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學習詩歌,幼教文案《幼兒園中秋教案中秋月亮對我笑瞇瞇》。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供老師操作,圖片內容有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云朵、電視機、小朋友(可移動)、小床等。
活動過程:
1.傾聽教師朗誦詩歌,引起興趣。
(1)欣賞教師操作教具、朗誦詩歌,感受詩歌內容。
(2)根據幼兒的問題進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念詩歌。
(1)再次欣賞教師朗誦并輕聲跟念。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朗誦詩歌。
3.分角色朗誦詩歌。
中秋節唱兒歌,老師給小朋友們找到合適的兒歌了嗎?通過什么方式讓孩子認識中秋節,感受中秋節的氣氛呢?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主題名稱
這個主題的原來的名字是《歡迎光臨》,在集體備課時,我們一致認為《歡迎光臨》這個名稱有些成人化,帶有點商業氣息,而從孩子的經驗和年齡特點出發,我們覺得還是把名字改為《小主人小客人》更有童趣,有時在編教材時為了一些文字更新穎,而脫離了幼兒的實際,所以,主題名稱改變是我們的第一個調整。
二、文本上的主題思路
當幼兒對本班環境熟悉后,想嘗試在更大空間內玩耍,嘗試參與相鄰班的活動,這時他們常常會受到拒絕:“這是我們班的東西,你不能玩!”“你不是我們班的,你是小X班的!”幼兒嘗試擴大交往的沖動往往因此而暫時被迫收起。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學會與人交往成為新時期人才重要素質之一。在主題活動《歡迎光臨》中,充分讓幼兒感受交往的快樂,學會接納他人,養成與他人親近、共處、合作的情感和態度,提高交往的能力和技巧。通過做小主人、小客人的親身實踐,幼兒可以跨班游戲,與鄰近班級的同伴共同活動,逐步積累主動與人交往的經驗,獲得社會性發展。
三、主題實施時間
兩周
四、主題活動目標(文本上沒有主題目標,只有主題思路)
通過做小主人、小客人的親身實踐,逐步積累主動與人交往的經驗,提高交往能力。
學會接納他人,養成與他人親近、共處、合作的情感與態度,感受交往的快樂。
會有禮貌的做客、待客,能用禮貌用語:請、謝謝、不用客氣等詞匯與人交往。
掌握節奏型:|X XX|XX XX| ,學會看指揮進行演奏。
能初步掌握簡單的泥塑技能,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簡單的形象。
能原地向前或向上跳,發展動作協調能力。
五、主題活動安排
我們討論過后,發現有一周的活動,都是有關到臨班游戲的活動,我們覺得這些完全可以滲透在游戲時間進行,而沒有用集體活動來完成的必要,做小主人小客人也可延伸在平時進行,家長也要配合引導幼兒進行做小主人小客人的禮儀等等。
調整后的活動安排:
第一周:(以做小客人為發展主線)
熊貓的客人(語言)
做個小客人(音樂)(歌曲改編過)
小雞做客(數學)分組:小雞小鴨(歌曲)
誰來做客(原來文本為到鴨哥哥家做客)(語言游戲)
我們去做客(社會實踐)
第二周:(以做小主人為發展主線)
小猴請客(語言)
客人來了(音樂)
找朋友(綜合)分組:咯咯雞的新房
我的新朋友(美術) (五一放假,第二周為四天)
熊貓的客人(語言)
我是小客人(社會)
我們去做客(社會)
小鴨小雞(音樂)
小雞做客(數學)
到鴨哥哥家做客(語言)
原有文本的主題發展線索:
感知積累
小猴請客(語言)
我是小主人(社會)
瑤族舞曲(音樂)
我們一樣多(數學)
找朋友(社會)
我們也喜歡……(社會)
我們一起玩(一)(社會)
我們自己做標記(綜合)
我們一起玩(二)(社會)
一起玩真快樂(三)(社會)
表現表達
六、家園共育
(在家園欄目或bbs上)向家長介紹展開主題的主要目標,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
請有關家長配合做好請客的準備:與幼兒商量如何做熱情的小主人,同時準備好玩具、圖書及少量的糖果或點心。
(引導幼兒去別人家做客時做一個禮貌的客人)請家長引導幼兒在家中有客人來訪時,能態度大方的接待客人。
請家長關注經過主題活動后孩子的情況:如,是否參加了其他班的聯合游戲,是否認識了新朋友等。
七、環境創設
布置“熊貓做客”“小猴請客”的墻飾,讓幼兒復述格式及練習做小主人、小客人的禮貌用語,豐富幼兒做客人及做主人的經驗。與幼兒共同布置游戲與區域活動的標志牌和圖標。(這個主題是以社會領域為主,以幼兒去感受去體驗為主,環境的布置不象春天主題一樣,有很多操作的東西,剛進入第一周,后面會逐漸豐富,展示幼兒去小朋友家做客的照片)
做好帶幼兒去小朋友家做客的準備:物色好一位小朋友當小主人(要求家住得較近,房舍教寬敞的);提醒幼兒做客人的基本禮儀。
營造兩班在一起游戲的愉快氛圍,同時多提供日常生活中兩班交流的機會。
八、游戲活動
名稱指導要點:
美工區提供紙、筆等材料,讓幼兒練習折紙送給客人。(見幼兒用書)
提供彩色橡皮泥、塑料刀、搟面杖等供做點心套餐用。
生活區提供小水壺、小杯子、幼兒練習倒水。
提供有紐扣的衣服(有扣子、拉鏈等)供幼兒練習穿脫衣服。
益智區提供《小雞做客》的操作材料,鞏固幼兒4以內的數與物的對應(見幼兒用書)。
提供有數字1-5的點卡各一張,實物卡7-10張,幼兒練習按點數取物的練習。
角色區提供猴、熊貓、象、兔等頭飾,學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提供《小雞小鴨》音樂及頭飾,幼兒自由表演。
給娃娃家增添餐具,引導幼兒玩“請客”游戲。
語言區提供《小猴請客》、《熊貓的客人》的操作材料,幼兒在故事中學習做小主人、小客人的禮儀。
提供桌面娃娃,小貓、小狗、小雞、小鴨等頭飾,學習做客、請客的語言。
科學區提供小的釣魚竿,魚鉤上帶有吸鐵石,玩小貓釣魚的游戲。
自制玩具或幼兒從家里帶來的拼圖玩具,供幼兒玩。
建構區提供各種動物玩具,學習用圍合、壘高的方法建構房屋。
增加的游戲:
1、創造性游戲(僅列舉與主題相關的游戲)
我是小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去任意一個娃娃家做客,與主人互動游戲)
汽車嘟嘟嘟(幼兒打車或坐公共汽車,增加去別人的家中做客的'游戲情節)
小舞臺(增加《誰來做客》的情境表演)
2、區域游戲(僅列舉與主題相關和對原有區域活動的補充的內容)
美工區:裝飾家里的窗簾。
益智區:走迷宮為小動物找家等,操作單封塑壓膜,供幼兒在上面反復連線操作。
語言區:提供室內小家具和動物小手偶,供幼兒擺設家,并操作手偶,說一說、講一講做客的語言。
九、集體活動
原來的文本:到鴨哥哥家做客(語言)
活動目標:
1、知道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客人,能有禮貌的做客。
2、能正確的發出g、ch的音。
活動準備:
小雞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小鴨頭飾、菜、蟲、米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鴨頭飾,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是誰?(鴨哥哥)今天雞媽媽要帶你們到鴨哥哥家去做客。
你們今天要做誰啊?(小客人)
2、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客人。
提問:到客人家應該怎樣做呢?(輕輕敲門、有禮貌的說話、不隨便拿別人家的東西等)
3、到鴨哥哥家做客。
向鴨哥哥問好;
鴨哥哥請小雞們坐下時,小雞說:“謝謝鴨哥哥。”
鴨哥哥請小雞吃東西,小雞學說:“鴨哥哥,謝謝你,我喜歡吃……”
小雞們邊吃東西邊說“吃吃吃”。
鴨哥哥和小雞們一起在音樂聲中玩“捉迷藏”游戲。
4、結束:跟鴨哥哥再見。
二次備課后的文本:誰來做客 (語言游戲)
活動目標:
1、喜歡語言游戲,嘗試說謎、猜謎。
2、能大膽的進行角色扮演,會有禮貌的做客。
活動準備:
1、情境布置“青蛙的家(這個角色視班級情況而定)”。
2、小白兔、小花貓、大公雞和青蛙媽媽的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1、創設做客情境,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引導幼兒猜猜“誰會來家里做客呢?”
師:我是青蛙媽媽,我搬了新家真高興呀!今天,還有小動物來我們家做客呢,猜一猜誰會來做客呢?
2、通過觀看情境表演“誰來做客”,初步熟悉謎語。
配班教師扮演小兔,敲門(咚咚咚)
青蛙:你是誰?
小白兔:我是誰,請你猜
“紅眼睛,三瓣嘴; 長耳朵,短尾巴;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教師幫助幼兒逐句理解謎面,猜謎語
提問:還會有誰來做客呢?(依次進行情景表演)
3、教師引導幼兒學說謎語
教師:剛才有哪些小動物到我們家來做客?(小白兔、小花貓、大公雞)
你最喜歡哪一個小動物的謎語呢?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4、選擇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去小青蛙家做客”
教師幫助幼兒佩戴小動物胸飾進行語言游戲。
引導小客人有禮貌地做客。
5、結束:歌曲《做個小客人》。
附:謎語
胡子兩邊翹,走路靜悄悄,看見小老鼠,啊嗚就吃掉。(小花貓)
頭戴紅帽子,身穿花花衣,早晨高聲唱,催你早早起。 (大公雞)
一、相關內容的調整
目標有所調整:
原來的文本將社會目標放在第一位,《熊貓的客人》已經有怎樣做禮貌的客人。后面是個語言方面的目標,能正確地發出g,ch的音,發音練習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太簡單了,所以再這樣進行這個活動就沒有挑戰。而我在分析班級幼兒情況后,由于上周剛剛上了一個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里面有一個語言目標就是學說:“我吃了……”,吃這個發音已經有所練習,那么,我的目標就要調整。
謎語是幼兒詩歌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有趣的智力游戲。猜謎可以使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了得到訓練,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而我們的文本上沒有一個語言活動是關于謎語活動的,猜謎是我班孩子很喜歡的一項語言活動,但是他們往往只是在一些活動的導入時簡單的猜一下,如上學期猜過水果、前不久猜過小蝌蚪、小鴨的謎語,但是幼兒沒有能進一步的去分析一下謎面和說一說謎語,嘗試說一說,這也是對幼兒語言方面的要求,而以猜謎的形式可以增添活動的生動性,孩子通過猜一猜是誰來做客,再來與客人互動,可以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活動目標的要求。環節有所調整:除了語言目標,還有圍繞主題目標要完成一定的社會目標,還是以做客的形式來完成,但是內容要調整。社會目標有所保留,“會有禮貌的做客,”完成我的主題目標。
對三個謎語也進行了一定的改編。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猜謎活動之前,對于小班的幼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動物,而且要形象,這樣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所以老師對謎語都進行了改編。
二、課程內容整合
結合我班幼兒從上學期開始結合親子活動嘗試分角色表演了一些童話劇,所以根據幼兒前期經驗積累,運用分角色扮演這個載體,來滲透完成社會目標:會有禮貌地做客,也是非常合適的。在這個語言活動中,滲透了社會領域的內容。
三、幼兒發展的整合
在這個主題中,我們不是停留在集體教學后幼兒的一個學科目標的達成,而是要在生活中知道怎樣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客人或熱情待客的小主人,在班級與鄰班之間,也將開始營造兩班在一起游戲的愉快氛圍,多提供兩班交流的機會,進行鄰班間的聯合游戲,幼兒在游戲中能分別演繹做小主人和小客人的角色,認識更多的朋友,更多地進行社會交往。
【【精華】幼兒園教案三篇】相關文章: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八篇04-06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八篇03-31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總四篇03-30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3-30
【精華】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通用10篇)03-30
【精華】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合集8篇03-29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九篇04-06
【精華】《師說》教案11-30
【精華】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編八篇03-31
【精華】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集合10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