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總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區別比較動物的輕重,理解動物之間的重量關系。
2、能用語言完整表述結果,初步會推出相互比較的結果。
教學準備
1、課件。
2、《幼兒畫冊》、筆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出示四種動物的圖片,提出問題:有一天,小貓、小狗和胖豬他們碰到了一起,他們想玩蹺蹺板的游戲,可是怎么也蹺不起來,小朋友,你們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師小結:原來他們的重量不一樣,所以會蹺不起來呢。看課件,觀察、思考蹺蹺板瞧不起來的原因。通過觀察圖片,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把重點引到動物的重量上來。
二、情景展現:
比較輕重
1、小貓和小狗放在第一幅蹺蹺板圖上:小貓和小狗比,你們覺得誰輕誰重呢?
2、豬和狗放在第二幅蹺蹺板圖上:胖豬和狗比,你們覺得誰輕誰重呢?
3、師:如果貓和胖豬蹺蹺板,蹺蹺板會怎么樣呢?
4、幼兒認真觀察老師擺的圖片,比較三種動物的數量關系。幼兒學說:貓比狗輕,狗比貓重。胖豬比狗重,狗比胖豬輕。
5、幼兒擺放貓和豬,并用語言表示:貓比狗輕,狗比豬輕,所以貓比豬輕。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思考判斷動物的輕重。
三、作業與輔導:
教師用圖片擺出三種動物重量的關系:
1、師:如果1頭豬=2只狗的重量,1只狗=2只貓的重量,那么1頭豬=幾只貓呢?
2、讓幼兒做相關的練習。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觀察老師三種動物重量的關系。
2、幼兒翻開《幼兒畫冊》,根據要求,把每組中重的物體用筆圈出來。
3、根據兩種動物間的重量關系,推理出讓蹺蹺板平衡的方法。幼兒已經能夠辨別兩種小動物的輕重關系之后,引導幼兒感受三種小動物之間的數量關系。
四、小結:
評價幼兒作業。相互檢查、交流。培養幼兒認真完成作業的態度。
教學反思
活動中我利用課件讓幼兒比較輕與重,孩子們看到具象的東西就能馬上反應出誰輕誰重。但是問他們為什么時,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說因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緊接著就舉了一個氣球(體積大)和一把鑰匙(體積。┑睦觼矸瘩g他們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我再提問時就沒有以體積大小來判斷的情況了,而且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貓比狗輕,狗比貓重;胖豬比狗重,狗比胖豬輕,從而得出結論:貓比狗輕,狗比豬輕,所以貓比豬輕。
但是在幼兒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有很多幼兒不能獨立完成,需要教師在旁指導才能寫出正確答案,對于三種事物之間的關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動中需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新年快要到了,孩子們沉浸在迎新年的歡樂氣氛中,我們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放了焰火,認識品嘗了過年時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對過了年要長大一歲有了他們自己的疑問和想法,搞不清什么叫“長大”?人為什么要長大,為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們來共同探討有關“人長大”的事情。
幼兒在關注周圍生活環境的同時,也非?释骄孔约旱纳L過程。。對幼兒來說,自己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怎么慢慢長大的是他們心中最想了解的一個迷。教師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小時候的服裝”等感性操作活動,來幫助幼兒從多方面的比較中了解和感受自己在身體、能力上的成長,體驗長大的快樂。
又希望通過新年的主題,讓幼兒體驗到“過年了,大家長大一歲了“,從情感上感到自豪與自信,進而喚起他們懂得既然長大一歲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干的道理。
內容:
活動:我長大
要求:
1 幼兒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活動,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2 愿意較大聲、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 初步運用比較的方法,了解自己的長大,增強觀察能力。
準備:
1 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 各類嬰兒衣物等。
活動重點:
幼兒通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為自己的長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活動設計:
。ㄒ唬┣榫掣兄
1 教師創設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
請你找找哪張是你自己的?去認認還有照片上的朋友會是班中的誰呢?
2出示個別幼兒的照片讓大家認一認:這是誰呢?,怎么和現在長的不一樣呢
3小結:我們長大了,所以和現在不一樣。
。ǘ┎僮鞅容^:
1過渡: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 (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3 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講述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
4 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ㄈ┯^察發現:
1 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
提問:寶寶在干什么?為什么要媽媽幫忙?
2 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
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么不一樣呢?
3 小結:第一個寶寶什么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引導討論:
。1) 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么兩樣?你學會了什么新的本領。
。2) 你們跟爸爸、媽媽、老師比呢?
5 小結: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孩子長大會自己做各種事情,希望你們長大后學會更多的本領,比老師的本領更大。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有鯉魚跳龍門這個勵志故事。
2.通過活動,讓小朋友能口述故事和表演其中情節。
3.初步感知近似色和對比色,并學習運用兩種近似色或對比色進行線條彩繪。
材料準備:
材料準備:彩盤、廢棄盒子記號筆、蠟筆、水粉、毛絨球、雙面膠、透明膠、龍燈會及龍的圖片、刻刀、安全剪刀、KT板、大小相同的箱子四個。
活動過程:
1.導入:
(1)請幼兒觀看視頻——鯉魚跳龍門動畫片,激發興趣,說說里面你最喜歡的是哪個角色?并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
(2)師:小朋友你愿意做故事里的哪個角色呢?你們想不想把這么神奇的龍門請到我們的教室里來?有什么好辦法?
2.制作過程:
(1)小朋友拿筆蘸所需顏料涂在紙盒上;
(2)在許愿條上畫上自己的愿望;
(3)老師幫助小朋友把畫好的紙盒貼在墻上,配合龍頭,形成一個龍身;
(4)小朋友將制作好的愿望條貼在龍身下,以豐富我們的作品;
(5)和老師一起粘貼鱗片;
(6)一次請三個孩子,鉆到鯉魚的身體里,用手扶住紙箱,這樣就可以自由的游來游去,模仿鯉魚跳龍門。
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使小朋友對不同顏色搭配在一起會形成什么視覺感受有一定認識。了解什么是漸變色和對比色。
難點:
1.小朋友可能無法將顏色調涂均勻,需要老師幫助。
2.小朋友對對比色,漸變色概念模糊。需要老師事先調好幾組漸變色和對比色,方便小朋友認識和選擇。
不同年齡段的活動安排:
3~4歲:在老師的構圖下,幼兒會在紙盒上涂上漂亮的顏色。
4~5歲:在老師的指導下基本能清楚對比色和漸變色的概念。
5歲以上:通過這次制作和互動,能回家對家長口述鯉魚跳龍門的故事。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運用線條的變化來表現人物的外形和動作。
活動準備:
觀摩小學生上課,幼兒美術用書《想象中的小學老師》。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暢談對小學的印象。
——“你們到小學參觀看到了什么?”
“老師是怎樣講課的?小學生是怎樣學習的?
2、討論“想象中的小學老師”:
教師引導幼兒想象討論。
——“你想象中的小學老師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討論,教師參與,引導幼兒主要從外貌上描述“想象中的小學老師”。
3、繪畫表現:
幼兒作畫。
作品交流。
——“你最喜歡哪一幅畫?為什么?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孩子了解元宵節的歷史,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
2、讓孩子們深刻感觸到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活動過程:
一、教師設疑,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并提問問題
師: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
幼:玉帝要燒毀民間,所以人們得知消息后提前掛燈籠放煙火,免去了這一難。
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
師:元宵節的歷史悠久,人們從古至今,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用同樣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個節日,到了現在過元宵節意味著什么呢?
幼:看花燈、吃湯圓等
教師總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以掛燈籠的形勢,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歡慶一年的豐收,喜氣洋洋、快樂融融。
三、讓幼兒把元宵節的來歷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給他們講故事《元宵節的來歷》。
活動反思:
《元宵節的故事》是一個神話傳說,傳達的是一份濃濃的愛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為了感謝仙女救了人間的百姓,讓孩子們感觸到,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傳承熱愛、歌頌中國的傳統節日。
幼兒園教案 篇6
小班體能活動——運水
一.設計意圖:
當前,嚴重的旱災正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美德。在大人們捐款、捐物、捐水支持災區人們的同時,我們小孩應該做些什么呢?當然也要讓他們知道旱災的事情,有一份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愛心。知道要節約用水。同時可樂瓶又是生活中的垃圾物品,利用可樂瓶來開展體育活動,不僅有利于環保,還可以鍛煉孩子們各方面的動作技能。這是一舉幾得的好辦法。所以我根據《綱要》設計了此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可樂瓶的玩法,發展鉆爬、跑、跳、等基本動作。
2.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萌發關愛、幫助他人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旱災圖片三張,可樂瓶無數個(一半內裝有少量水,一半為空瓶),豬小弟的音樂磁帶,墊子兩塊,直徑60厘米的呼啦圈兩個,大盆四個,場地布置,小豬胸飾。
四.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隊列隊形練習。
(1)(豬寶寶) 今天天氣真好,我帶你們到公園玩游戲吧。我們出發吧!(兩個兩個的對整齊,有精神地走)
。2)公園到了,首先跟我活動一下身體。(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活動頭、肩、腰、腿、腳手等)
2.(看!草地上有什么?瓶子)幼兒自主探索可樂瓶的玩法。(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和可樂瓶玩游戲,盡量玩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玩法)
3.選出兩種集體練習(夾跳行進和駝物跑)。坐下來拍拍腿,拍拍腳,適當休息放松。
4.游戲“運水”。
(1) 出示旱災圖片,介紹游戲的名稱。
(2) 教師講解游戲的玩法及規則。
爬過草地-----鉆過山洞,用剛才玩可樂瓶的方法把水運回來,
。3) 請兩位幼兒示范玩一次游戲。
(4)組織幼兒集體玩游戲一二遍。(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5.聽音樂(豬小弟)做放松活動,收拾材料回教室。
幼兒園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嘗試單雙圈交替行進走。創編花兒的造型。
2、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的情感。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教學重難點:
創編花兒的各種造型。
看圖譜在單圈上交替行進走;由單圈變雙圈。
教學準備:
紅、藍兩色花冠;紅、藍兩色標記花;3張圖譜(FALSH);春天的花朵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情境,激興趣。
教師出示春天風景的圖片:(點紅花)你是什么花?(點蘭花)你是什么花?花寶寶們,一起跳舞蹈。
(二)動作前置
1、花兒開放的動作:請幼兒做。(雙手蘭花指,手腕相靠,與下巴平。)教師唱樂譜。
2、創編花兒的造型:紅、藍兩花面對面,擺漂亮的造型,比比誰最美。教師唱樂譜。
。ㄈ┛磮D譜,學隊形。
1、出示圖譜A:圖上有什么?(紅、蘭兩色花)它們是怎么排的?(間隔排)拍成了什么形狀?(圓圈)你們會不會看著圖譜站一下隊形?(幼兒站到圓圈上)
2、出示圖譜B:你們看到了什么?(紅花動了)紅花是怎么動的?(紅花由圈外走到了藍花前面。)一起學一學。(教師唱樂譜后加入音樂,反復練習。)
3、出示圖譜C:你們看到了什么?(紅花走到藍花旁邊,變成了雙圈。)一起學一學,并且面對面擺漂亮的花兒造型。(教師唱樂譜后加入音樂,反復練習。)
(四)回憶動作和隊形。
1、一起跟著圖譜回憶舞蹈流程。
2、放音樂,完整舞蹈。
活動延伸:
紅花走到藍花旁邊變成雙圈,那藍花會不會走到紅花旁邊也變成雙圈呢?
活動反思:
用創設情景的方法帶孩子們進入了花兒的世界,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一朵花,開始快樂地舞蹈。先用動作前置的方法讓孩子們先創編舞蹈的動作,并且擺出各種好看的花兒的舞蹈造型;在此基礎上借用圖譜(FALSH),學會兩個隊形的變化;最后聽音樂完整舞蹈。用啟發性的語言提問,讓孩子自己發現隊形是怎么變化的,然后自己變一變。整個活動孩子們很投入,學得認真愉快。其實幼兒集體舞的組織其實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我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興趣愛好調整教學策略,就一定會取得良好效果的,幼兒的空間方位問題在各種教學策略的引導下也會迎刃而解。
不足之處:
變換隊形時時間較長,動作創編過于單一。
【【熱門】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總7篇】相關文章: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總九篇04-06
【熱門】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5篇03-31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總9篇03-31
【熱門】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九篇03-30
【熱門】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8篇03-28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總10篇04-06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總5篇04-04
【熱門】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6篇04-04
【熱門】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匯總五篇04-01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合集九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