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教案范文匯總八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蜘蛛買鞋(中班)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的加減概念。
2、感受兒歌幽默有趣的語言風格。
3、學習改變兒歌的數字并仿編新的詩句。
4、聆聽音樂并用仿編的內容歌唱和表演。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各種鞋及圖卡數張、每人10枚硬幣、每人一個小盒子。
活動重點:
學習10以內簡單加減概念。
活動難點:
改變兒歌數字、并仿編新的詩句。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問幼兒:小朋友你有幾只腳?穿幾只鞋?蜘蛛有幾只腳?穿幾鞋?
基本部分:
1、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屏幕,念兒歌《蜘蛛買鞋》念過一遍后,請幼兒再次念兒歌。同時拿出與鞋子等值的硬幣、念到最后一句:"總共花了10元錢"時,請幼兒算算桌面上總共有多少錢,再作出答案。
2、請幼兒看屏幕做練習,老師點擊屏幕上改變位置的鞋子與變值的錢幣,請幼兒拿出相應的硬幣。
3、將幼兒分成幾組,每組分成兩種色,幾個人扮演賣鞋商,另外幾人扮演顧客。拿錢買鞋,然后請幼兒將買賣后的鞋子種類及價錢相應的畫上。最后選出幾人來根據自己畫的圖畫進行改編兒歌,并唱出來(如幼兒不能順利完成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結束部分:師幼共同唱編后的兒歌并做動作。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科學領域的活動課,活動通過幽默有趣的兒歌形式,讓孩子們學習加減的概念。為了使這節課能讓孩子們產生足夠的興趣,在上這節課之前,我準備了充分的教具,蜘蛛、涼鞋、雨鞋、布鞋、皮鞋等圖片。另外,還準備了一元錢的圖卡及一首《蜘蛛買鞋》的兒歌。
幼兒園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加強幼兒對對環境的意識,知道自己與環境的關系;
2、感受秋季的到來,在實踐中體會秋天的特征;
3、學會相互合作,體驗勞動的樂趣及保護環境的快樂。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了解秋天,知道樹葉變黃,樹葉飄落是秋天的一個重要特征。
教學難點:
在實踐中感知勞動的樂趣及保護環境的快樂。
教學方法:
實踐感知、合作討論法。
教學準備:塑料筐子或塑料袋若干。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帶幼兒參觀幼兒園操場、后花園,讓幼兒觀察。
2、談話討論:現在是什么季節?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從地上拾起一片樹葉,以小樹葉的口吻訴說故事《流浪的小樹葉》導入課程。
2、師生共同為“流浪的小樹葉”出謀劃策,幫它們找“家”。
3、師生共同拾落葉。
4、集體討論:你拾了多少樹葉?拾完樹葉后,你感覺怎樣?
5、教師講評。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將拾起的樹葉倒入垃圾箱。
2、洗小手,自由結束。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推小車”是一項傳統的體育游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體育游戲活動。“推小車”可以練習幼兒的手臂肌肉力量,提高幼兒全身的協調性;讓幼兒喜歡與同伴玩游戲,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練習幼兒的手臂肌肉力量,提高幼兒全身的協調性;
2、讓幼兒喜歡與同伴玩游戲,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適當加入了一些模仿開車、推車的動作,這樣不僅可以很快的將幼兒帶入快樂的運動狀態,也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熱身結束后,集中幼兒整理隊形隊列,將幼兒的'隊伍由四橫隊轉變成一個大圓圈站好。通過導入談話,讓幼兒自由討論探索如何推小車。根據幼兒探索情況,我在圓圈內請一名幼兒進來配合,邊講解邊示范:前面的小朋友兩手支撐地面,后面的小朋友抱起前面小朋友的雙腿夾在腋下,前面的小朋友的雙手學腳走路,與后面的小朋友同時向前進。
三、講解完后請小朋友自由選擇自己的好朋友,兩人一組,在空地上嘗試練習。
四、“推小車”接力比賽。首先我還是請一名幼兒上來配合,邊介紹邊示范“推小車”的游戲規則,每隊第一組小朋友從起點出發,(在比賽的路途中我給他們設置了兩道障礙物,寬20厘米的“小河”和凳子扮演的“假山”),幼兒推小車跨過“小河”,繞過“假山”,下一組小朋友按他們的方法重復進行。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氛圍始終很輕松、活潑,每一名幼兒都很認真投入,并體會到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體育教案:走進夏天-運西瓜
幼兒園中班體育教案:走進夏天-運西瓜
教學目的:
通過游戲,引導幼兒體驗要做好一件事情大家不僅需要合作,而且需要共同動腦筋、想辦法。
準備:
預備若干個西瓜,創設西瓜地場景和準備兩輛運瓜車
活動與指導:
1. 討論:帶幼兒到事先布置好的西瓜地,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10人),提出要幫助農民伯伯將西瓜地里的兩堆西瓜裝到汽車上,請幼兒說說用什么方法裝得又快又省力氣。
2. 活動:請各組幼兒按本組討論出的方法進行嘗試,各組嘗試后大家一同分析哪種方法更好。幼兒說出10名小朋友排成一條直線一個挨著一個傳遞的方法最快最省力氣后,教師組織幼兒分兩組進行傳西瓜比賽。
3. 兒歌:運完西瓜后,教師與幼兒一同說兒歌,體驗合作、完成任務后的快樂。西瓜大,西瓜圓;小朋友們來裝車;西瓜運到市場去;我們合作真快樂。
幼兒園教案 篇4
核心導讀:需要寶寶們跑到對面讓自己的爸爸把氣球坐暴。這個游戲就要比比寶寶們跑步的速度啦,別看小朋友小,比賽競爭的觀念很強,已經很有集體意識,都想為自己班級加油增光。當我幫助小朋友排隊時,有需要寶寶們跑到對面讓自己的爸爸把氣球坐暴。這個游戲就要比比寶寶們跑步的速度啦,別看小朋友小,比賽競爭的觀念很強,已經很有集體意識,都想為自己班級加油增光。當我幫助小朋友排隊時,有個小男孩就手拿氣球問我:“顧老師,這個游戲怎么玩啊,告訴我一下吧。”小不點早已著急的想馬上開始游戲了,我就說:“別急,聽主持人老師怎么介紹游戲玩法,到時你就知道了。”他緊接著就說:“我跑步很快的哦,我經常跟我的好朋友比賽跑步的,他比不過我,一直是我贏!”說的還真得意,“小家伙,看你的表現了,加油!”我給他加油鼓起了一下,讓他信心滿滿出發了。隨著比賽的進行,操場上響起了一陣“嘣叭”的響聲,就像是在放爆竹。我們班有一位小朋友很害怕,跑到一半捂著耳朵不敢前進了,站在中間,最后還是看見爸爸在對岸著急的喊:“快點過來,加油,要輸了……”幾番的催促下,終于讓這位小朋友跑到了終點讓爸爸擠爆了氣球。
幼兒園教案 篇5
一、問題的發生:
剛到一個新班級,我花了不少時間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們交流。一個星期以后,我發現一個叫傅振揚的小朋友來幼兒園總是緊繃著臉,不肯和我打招呼,也不愿和我交流,也很少與班上的小朋友交談。經過了解,我知道振揚是這期剛插進來的新生,不知是對這班孩子還不熟悉,還是性格如此或是別的什么?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振揚進行了重點觀察:
觀察1:區域活動,小朋友都在活動區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可振揚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椅子上,也沒有主動的與小朋友玩。
觀察2:戶外活動時,小朋友都在拍球,振揚的手腳協調能力很差,拍了兩三下球就滾到一邊去了,我走過去試圖幫助他,振揚顯得很害羞但并沒有排斥我,只是不肯用語言與我交流。
觀察3:吃午飯時,振揚吃完一碗飯,拿著空碗站在我面前,臉漲的通紅,我問他是不是要添飯,他只是點點頭但沒有開口。
觀察4:保育員池老師請小朋友幫忙疊毛巾,大家爭著舉手,池老師就近叫了振揚幫忙,可他看了看,走開了。
通過觀察振揚在幼兒園的表現,我初步斷定振揚有一定的自閉心理,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二、問題的癥結:
通過家訪,我們幾位老師了解到振揚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母親開著一家文具店,工作很忙。小時候,振揚是在農村的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在生活上對振揚照顧的很周到,但平時卻很少與振揚進行語言交流,在家里振揚只是一個人玩玩具,很少有同年齡的玩伴。時間久了,振揚變的很膽小,性格也很孤僻,語言表達有一定的障礙,因此與同齡的孩子產生了一種排斥心理,如今,振揚已經5歲了,振揚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希望他能與小朋友交往,改變膽小自卑的性格。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
找出振揚形成這種自閉心理的原因,我便想了一些對策,對振揚進行教育:
①縮短和振揚的距離,讓振揚開心起來。
我首先給振揚更多的關心,想辦法接近他,在自選活動時,看見他獨自玩玩具,我便邀請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逐漸的讓他學會和小朋友交往,慢慢的他能主動的參加游戲了,當小朋友開懷大笑時,他也能羞羞答答的笑了。
②創造條件讓振揚開口說笑
針對振揚小時候說話很少,到幼兒園又顯得很自卑、膽怯,我便通過講故事,看電視等活動,讓他將看過的節目與老師,小朋友交流,當他能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我便發動小朋友鼓勵他,讓他從中體驗到一種快樂的情緒,給他形成一種心理:小朋友很喜歡聽
我說。
③增強振揚的自信心,讓他感到我行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會主動向他問好,他也高興的問我好,我請他當小助手,為小朋友服務,這樣一來,振揚說話的機會多了,在為小朋友服務中,也拉近了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使他從中體會到了自己能為他人服務的成功感。
④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共同教育振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訪時,我們建議父母多抽出時間來與孩子交流,多問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關心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來園接他時多陪他在小樂園里玩一玩,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使振揚能夠逐漸愛講話,愛與成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結果:
一個多月以來,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懷幫助下,逐漸喚起了振揚的被愛意識,振揚逐漸性格樂觀起來,口語表達能力有所增強。早上來園時,總能在班級門口就聽到他響亮的一聲:“老師早上好!”;各種游戲活動時也總能看見他和小朋友開懷的笑;上課,他開始嘗試著舉手回答了;繪畫課,他也試著將自己的作品自豪地遞給我欣賞了……
幼兒園教案 篇6
l活動目標:
1、學習用折(六等份折、八等份折)、卷、剪的方法把圓形紙做成花朵。
2、會認真觀察制作流程圖,仔細粘貼花朵,保持作品的完整。
l活動準備:
1、春天背景圖。
2、 T制作流程圖、范作。
3、大小不同的圓形紙人手三張,綠色長方形紙(一大一小)。
4、油畫棒、記號筆、剪刀人手一份。
l活動過程:
1、出示春天背景圖,請幼兒討論春天的景色。
(1)這副畫面展示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看了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感覺?
(2)春天百花盛開,真美!今天,我們就一起把這美麗的景色搬到我們班級來,讓我們的教室也到處鳥語花香。
2、展示制作好的花,結合 T課件引導幼兒一起研究制作方法及過程。
(1)幼兒觀察,討論花由哪幾部分組成。
這朵花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呢?每一個部分又都是怎么做成的呢?
(2)根據幼兒的講述,展示 T課件,幫助幼兒掌握制作流程。
1)花瓣:由三層花瓣組成,每片花瓣用圓形紙折成六等份或八等份,然后用記號筆畫出花瓣的形狀,剪下后由大到小交錯粘貼在一起(粘貼花的中心部位,不貼死),最后用油畫棒添畫上花蕊。
2)花莖:用大的綠色紙卷成細長條,用膠水粘住接口處。
3)葉子:將記號筆將葉子的形狀畫下,然后用剪刀剪下來。
4)最后將各部分用膠水貼合在一起,一朵花就完成了。
3、請幼兒根據制作流程圖制作,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仔細觀察制作流程圖,會根據流程圖獨立制作,幫助個別有困難的 幼兒完成作品。
(2)鼓勵幼兒設計不同形狀的花瓣和花蕊,力爭和別人做得不一樣。
(3)提醒幼兒保持良好的操作常規,將紙屑放在紙簍里,學具用完后放回原處。
4、請幼兒將完成的花貼在班級瓷磚墻上,共同欣賞有創意的花朵,表揚有進步、有創新的幼兒。
5、延伸活動。
(1)在美工區繼續提供各色紙張,請幼兒嘗試制作不同形狀的花朵。
(2)鼓勵幼兒在瓷磚墻上豐富春天的景色,將班級環境布置與幼兒活動相結合。
幼兒園教案 篇7
一、目標:
1、復習字“雙、跨”,學習新的字和詞“海、貝殼、沙灘、踩、螃蟹、趴、舉”,教案:中班識字活動。
2、鍛煉記憶力;
3、體驗游戲的快樂,并體會取得良好的愉悅的心情。
二、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兒歌《騎在臉上》,認識字“雙、跨”
2、物質材料準備:幼兒識字書、相關卡片若干張
三、過程:
1、通過念兒歌《騎在臉上》的來復習上次學過的生字:雙、跨,教案《教案:中班識字活動》。《騎在臉上》 看它又圓又亮,生來左右成雙,雙腳鉤住兩耳,細腰跨在鼻梁。 出示卡片,讓幼兒讀取卡片的字。
2、教師念故事《太陽娃娃》。然后展示卡片,教幼兒認識生字和詞“海、貝殼、沙灘、踩、螃蟹、趴、舉”,其中教師一一解釋字和詞的含義。如:海,組詞大海,海邊。然后里面有貝殼、沙灘、螃蟹,教師可以做相應的動作讓幼兒更加深刻的體驗字詞的含義。
3、游戲:
(1)卡片游戲一:猜對方卡片中的字詞。教師先做示范:兩名教師分別手上拿著一張卡片,將其藏在背后,但是不能用手擋住卡片的內容。首先面對面站著,然后在口令:“one two three,go”之后兩人同時盡其最大的能力去看對方背后藏著的卡片信息,并將其大聲的讀出來,看最后誰能贏。(教師示范游戲之后,再請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幼兒先做,然后讓其他的幼兒有更多的時間消化、領會。)
(2)卡片游戲二:迷失卡片。教師先做示范:先把“海、貝殼、沙灘、踩、螃蟹、趴、舉”給幼兒全部熟悉一遍,告訴幼兒一共有7張,然后教師出其不意的將卡片抽出兩張藏起來,將剩余的5張卡片給幼兒一一展示,再問幼兒哪兩張卡片不見了。依次猜下去。
四、活動結束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
3、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的形狀有規律地排列。
活動準備:
課件、教師及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 操作
課件,復習按顏色排序。
指導語:我收到了圖形王國發來的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 看圖,引導幼兒探索形狀排序的規律。
指導語:在圖片中除了有紅、藍顏色之外,你們還發現了什么?它們是怎么排隊的?
(三角形、圓形等)
3、 玩“我說你做”的游戲,啟發幼兒自己操作。
指導語:剛才的問題,小朋友都答對,我們再接著玩游戲吧!請你們根據我給的圖形排隊,并說說你是怎樣排的?
4、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指導語:今天你們通過游戲,學會了按物體的形狀有規律地給圖形朋友排對,我們今天又學會了一種本領,我們要謝謝圖形朋友們,跟圖形朋友再見!
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