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案 篇1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海洋知識大比拼
設計依據:
參觀水族館歸來,孩子們對海洋動物非常的感興趣,他們不停地交流著自己的所見所聞.為了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組織了以“海洋動物”為主題的生成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教育活動的組織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教育活動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此為依據我設計了這個“海洋知識大比拼”的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的不動種類,能說出幾種動物的名稱及主要特征.
2.了解海洋動物與人之間的關系,形成愛護海洋動物的意識.
3.培養傾聽的習慣,激發與同伴合作、競爭的意識.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參觀水族館.
2.開展以“海洋動物”為主題的生成活動.
3.收集相關資料(圖書、標本、vcd等).
4.藍貓、淘氣圖片各一副;沙魚、海馬、鯨的圖片及vcd.
5.邀請一位老師當裁判.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起比賽
(1)出示藍貓、淘氣圖片
教師:藍貓和淘氣現在也在研究海洋動物,今天他們爭吵了起來,都說自己知道的海洋動物多.現在我們來幫幫他們好嗎?
(2)將幼兒按自愿分成藍貓隊和淘氣隊.
2.進行比賽
第一環節:你說我也說
要求:
(1)說出你知道的海洋動物名稱.
(2)兩隊幼兒輪流回答,每人有一次向別人求助的機會.
(3)說的多的一組可以的五個標志,少的得四個標志.
(教師認真傾聽幼兒的回答及時肯定幼兒的表現)
小結:
(1)按魚類和非魚類引導幼兒進行簡單分類.
(2)裁判評發小標志,激發幼兒下一步比賽的欲望.
第二環節:你爭我搶
要求:
(1)根據電視畫面回答.
(2)采取搶答的方式,答對一個得一個標志.
(3)每人有一次求助的機會
問題:沙魚是怎樣捕食的?
安康魚是怎樣釣魚的?
鯨是魚嗎?
(引導游兒認真聽仔細看,根據畫面及解說來回答)
小結:請裁判評說.
第三環節:大家一起說
討論:大海被污染了,海洋動物會有什么變化?我們能做什么?
要求:幼兒自由討論,兩隊可以有相同的看法.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小結:請裁判根據幼兒的回答做出評比.
3.總結:
(1)幼兒交流感受
(3)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延伸活動:
(1)繼續收集資料,比一比哪隊多.
(2)創建海洋博物館.
活動反思:
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我有一個顧慮,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是太難了.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反應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師富有創意的活動中,孩子們將前一段時間探索出來的知識全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在觀看電視時又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當孩子們的小手如森林般舉起時,我才感到這才是孩子們自主的學習.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3.通過實驗發現石子縫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縫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故事(課件)。
2.每組3人,2人做實驗,1人記錄。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實驗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一開始喝到水了嗎?后來是怎樣喝到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二)第一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水量關系。
每組2個瓶子,水量分別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
師:三個人一組合作做。在2個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里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師:實驗后,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第二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縫隙關系。
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個。加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要求:加沙子不能喝到水,現在我們換一換,往瓶子里加上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
師:這次你發現了什么?烏鴉能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
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總結: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
教師小結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烏鴉才可以喝到水。以后,我們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用動作隨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表現人們在果園里愉快采摘蘋果的情景。
2、體驗人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3、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蘋果樹六棵、筐20個、蘋果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農民伯伯打電話來說秋天到了,蘋果要豐收了,想請你們去幫忙摘蘋果,你們愿意嗎?
(1)進場,放《小火車》音樂,跟老師跳舞進音樂室。
(邊做動作邊向幼兒提示,如:火車過山洞了,彎腰等)
(進入音樂室)師:到了小朋友,這就是農民伯伯的家,你們請坐吧,秋天到了果園里到處都是喜慶的聲音,你們聽——
二、欣賞音樂《蘋果豐收》
(1)感受音樂的情緒
欣賞音樂第一遍,聽音樂談感受
師:你們聽音樂響起來了。
(教師與幼兒一起坐下,邊聽音樂邊點頭打節奏,以身體的情緒感染幼兒)
師:這首樂曲你聽上去覺得怎么樣?(引導說出:高興、活潑等音樂性質)
(2)欣賞音樂第二遍,想象音樂故事
師:農民伯伯在豐收的時候發生了許多許多的有趣的事情,閉上眼睛,聽著音樂想一想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幼兒安靜地閉上眼睛傾聽)
師:你聽到音樂想到了什么?
三、律動:摘蘋果
(1)“小朋友想到的事情真多呀!那我們也上山去幫忙采果子吧,每人拿一個筐筐抱在前面出發了。”(播放音樂,跑跳步上山)
(2)師:果園到了,蘋果好多呀,我們去摘蘋果吧。(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摘蘋果的動作)
師:先休息一下,(圍坐在地上)你們是怎么樣摘蘋果的?
(請個別幼兒示范,給予鼓勵,教師提取幼兒的動作將其美化,幼兒學習動作,并配上音樂練習)
(及時發現個別摘蘋果動作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動作,讓幼兒學習,豐富摘蘋果的各種手、腳、眼等姿體動作)
(3)教師舞蹈
將幼兒的好的動作提取出來加以組織,給予幼兒美的感受。
(4)抬著蘋果回家。
四、蘋果盛會師:今天你們表現的真好,摘了這么多蘋果你們想干什么?我們來開個蘋果盛會吧。(與同伴一起分享水果。)
活動反思:
這首歌曲表現了朝鮮人民在蘋果豐收時的喜悅心情,因此,速度較快,尤其是第一樂段,一字一音。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暢,才能表達這種喜悅的情感。在范唱時使學生感受作品的整體情緒效果后,必需放慢速度讓學生來學習旋律與歌詞。
在學習中運用競賽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小組自學提高了學生對歌曲旋律掌握的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基礎也是很重要的。讓學生帶領學習也培養了他們的領導和組織能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來看,我認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能力去進行初步的自學歌曲的能力,當然這也是要在老師的指引下完成的,而并不是學生完全自學。這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吧。本節課我也是從這點出發來考慮的課程安排,因為這首歌曲是一首朝鮮民歌,所以首先是進行反復聽歌曲,讓學生自己來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唱法上的區別,在這里學生們都很快的就能抓住歌曲情感上的主題思想。通過課件了解朝鮮得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以感受本歌曲的異國風格。在學生們抓住歌曲的特點之后便很快學會了第一部分的齊唱,而難點是后半部分的二聲部合唱,學生們不容易形成和聲的效果,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的教學設計上有些不足,沒能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讓學生演唱時達到和諧的效果,在此還有待經驗的吸取和教學的磨練,并且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1、讓幼兒知道秋天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2、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農作物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在小朋友面前大膽表達自己在活動中對農作物的認知和活動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1、讓幼兒通過觀察認識生活中幾種常見的農作物。
2、能夠區分幾種農作物有什么不同。
活動難點:用信息論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觀察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秋收的錄像,觀察農民的勞動。
2、閱讀介紹農作物成長的過程。
3、農產品加工的圖片或圖書。
物質準備:玉米、水稻、黃豆、高粱各一株;玉米粒、水稻粒、黃豆粒、高粱粒各一盤。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小朋友,秋天到了,美麗的大自然發生了許多變化,大自然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參觀一個美麗的地方(大屏幕播放展示各種各樣的農作物,田野里一片豐收景象)。
2、師:誰能知道我們看到哪里?(田野)你們從哪方面知道的呢?(小結: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喜悅的季節)
二、(出示米粒、黃豆粒……)幼兒說出是哪種米粒,說出名稱。
小組交流:初步認識農作物果實的形狀、顏色。
1、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講一講自己在參觀田野看到了哪些農作物,它是什么樣的?(出示一株稻穗――幼兒說出是什么)
2、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參觀田野時看到的農作物,能夠簡單地說出農作物果實的名稱及形狀。如:水稻的果實是金黃色,長圓球上面帶個小尖;玉米的果實是金黃色,像一顆顆小牙齒;黃豆的果實金燦燦,圓圓的……(大屏幕播放,在播放的過程中逐一展示。)
3、師:小朋友在田野里看到了這么多農作物,老師把它們請到了班級里做客好不好?(老師一邊介紹農作物,一邊在黑板上粘貼相應農作物圖片)
4、讓我們一起看看班級里來了幾位小客人,數一數,看一看。(引導幼兒對黑板上的農作物產生興趣。)
三、游戲活動:找寶寶
1、小朋友看:有玉米媽媽、黃豆媽媽、高粱媽媽、稻子媽媽們一起超市,但是玉米媽媽的寶寶丟了,誰能幫助玉米媽媽找到孩子呢?
2、老師把玉米粒、黃豆粒、高粱粒、稻子粒粘貼在黑板上,看誰能找到。
(然后分別做找黃豆寶寶、高粱寶寶、稻子寶寶的游戲)
3、小朋友們真棒,你們幫助媽媽們找到了它們的寶寶,它們都在感謝你們呢,跟它們打個招呼吧。(你好,玉米寶寶……)
四、再次探索,運用感官認知農作物的特征。
1、師:小朋友們真棒,用我們的小眼睛幫了媽媽們的大忙,我們都知道了農作物表面的特征,它們內里的特征是什么樣呢?在家看看。(大屏幕播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交流討論: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聞一聞等方式說說農作物的不同,讓幼兒知道農作物是怎么生長的?(以玉米為例:播種-玉米苗-結玉米-收玉米棒子)
3、你們喜歡吃農作物做成的好吃的嗎?為什么?(引導幼兒了解吃農作物的好處,不僅好吃而且富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如玉米刨米花、玉米面大煎餅、玉米面大餅子、玉米糊、玉米糖。)
4、這些糧食都是我們的食物,每種都很有營養,吃飯的時候不挑食,你們才能快快長大。
5、你還知道農作物有哪些用處?(黃豆可以榨出豆油,做出大豆腐,豆腐干,制作豆漿,做大豆醬,生豆芽……)
課外延伸:收集一些農作物圖片,與老師和小朋友一同欣賞。
幼兒園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大膽運用高蹺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發展創造力。
2.通過玩高蹺,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感受與他人共同游戲的快樂,培養合作意識。
4.體驗游戲中互相合作的快樂及獲得成功的滿足。
5.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二、活動準備:
1.在日常活動中練習玩高蹺。
2.幼兒人手一副高蹺;皮筋、凳子等場地布置。
三、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高蹺操
教師邊喊口令,邊帶領幼兒做“高蹺操”熱身,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自由探索活動
1.幼兒自由探索高蹺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玩法。
2.請個別幼兒示范,并鼓勵其他幼兒嘗試各種玩法。(踩高蹺、障礙物走、梅花樁、跳“小河”)
3.重點練習踩高蹺過障礙物、踩高蹺跨水溝。
(三)游戲:勇敢者大闖關
1.介紹游戲名稱,講解游戲規則要求。
幼兒分成四組,兩組相對站立。第一名幼兒踩著高蹺從起點出發,越過障礙物(椅子),跨過“小水溝”(一定高度的皮筋),將高蹺給對面的幼兒。依次類推,最先完成任務者獲勝。
2.幼兒游戲一次,教師巡回指導。對于個別有困難的幼兒進行適當的保護。
3.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簡單講解后,再次游戲。
(四)結束活動。
放松運動。
整理各種材料、器械。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通過活動,幼兒各方面能力都獲得了有效的發展,勇敢、果斷的個性品質也得到了發展,幼兒興趣高,充分激發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分析我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要求方面,對幼兒積極鼓勵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較好。如是讓幼兒自由選擇難易不同的走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精品】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編5篇】相關文章: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4-07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六篇04-07
【精品】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編8篇04-06
【精品】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編6篇04-04
【精品】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編7篇04-04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8篇04-03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4-05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九篇04-01
師說精品教案模板02-04
【推薦】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編四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