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軟的和硬硬的》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軟軟的和硬硬的》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對玩具的把玩與觸摸,感知"軟軟的、硬硬的",并對玩具及其他物品進行分類。
2、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歸類意識。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玩具人手一個(有軟性玩具、硬性玩具),其他各類物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展示玩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這里有很多玩具,想不想玩?
二、多次把玩玩具,感知玩具軟軟的和硬硬的特性。
1、幼兒自行挑選玩具把玩。
(1)要求:①每人只能挑選一件;②用你的小手摸摸看,你拿到的玩具是怎樣的?
(2)老師指導幼兒用各種方式知道玩具的軟與硬。
(3)討論:你發(fā)現(xiàn)你玩的`玩具摸上去或碰上去是怎樣的?(學習詞:軟軟的、硬硬的)
2、幼兒再次玩玩具。
和同伴交換玩具,嘗試多種感知。
三、學習歸類
1、游戲:把玩具送回家。
軟軟的玩具有一個家,硬硬的玩具也有一個家,你拿的玩具是軟軟的就送軟軟的家,你拿的玩具是硬硬就送硬硬的家里。
幼兒送玩具,老師指導。
2、嘗試給多種物品歸類。
讓幼兒觀察老師準備的物品。
小結: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有些是軟軟的,而有些是硬硬的。只要用我們的小手去摸摸就知道了。
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送這些物品回家好嗎?
活動反思:
首先讓幼兒分組實驗,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分組實驗可以讓幼兒自己探究各種感知方法,這樣對探究結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讓幼兒交換分組,檢驗其他組的操作是否正確,幼兒在檢驗過程中,在發(fā)現(xiàn)別人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產生好奇;最后,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
【《軟軟的和硬硬的》幼兒園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教案:熊和蜜蜂04-17
幼兒園大班語言《傻子和獅子繞口令》教案04-08
《爺爺和小樹》教案12-20
幼兒園春天的電話教案04-18
幼兒園立夏活動的教案04-15
幼兒園中班教案《圖形的分類》04-21
幼兒園防溺水的教育教案04-19
幼兒園中班教案《美麗的菊花》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