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話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從而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學習與同伴協作活動,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體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游戲,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
難點: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話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活動準備
1、空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2、實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3、擬人化的“小問號”符號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二) 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游戲
(三) 發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四)玩傳聲筒,觀察比較空心的與實心的不同之處,解決問題。
(五) 游戲“長長的傳聲筒”,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玩的樂趣。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于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于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活動中的內容都是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內容。
3、活動過程呈現輕松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學的模式。
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
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愿意說、樂于說,而且效果較好。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2
教學目的:
幼兒通過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空心紙棒
教學過程:
一、玩空心紙棒。
1、觀察紙棒。
老師:老師給大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小玩具,小朋友們瞧一瞧是什么樣子的?
紙棒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空的。
2、玩紙棒。
老師:小朋友每人一根紙棒,想一想,如何玩紙棒?
二、用紙棒當“傳聲筒”玩游戲。
1、老師:剛剛老師看到有的小朋友用嘴巴對著紙棒說話,大家每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耳朵聽,聽一聽你的小伙伴說了什么?
2、幼兒兩人一組玩傳聲筒游戲。
3、提出問題:你們聽到小伙伴說的'話了嗎?
4、小結:這根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我們說的話可以通過空心棒傳出去,我們可以叫這個空心棒傳聲筒。
三、發現問題
1、提出問題:為什么從傳聲筒里傳出的話有的清楚響亮,有的卻聽不清呢?
2、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的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教師出示小問號卡片給這個傳聲筒做一個標記。
3、把傳聲筒換成實心的,請幼兒聽一聽聲音是不是清晰?
四、通過觀察和比較,解決問題。
1、觀察比較有問號的傳聲筒和沒問號的傳聲筒有什么不同?
發現在有問號的傳聲筒里面被紙團堵塞。
2、小結:有問號的傳聲筒里塞有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傳來的聲音就不清楚。
五、教學延伸:
幼兒動手制作傳聲筒,并進行連接,讓它變成一個長長的傳聲筒。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3
活動目標
1.探索傳聲筒的傳聲現象,知道空心的管子傳出的聲音清楚。
2.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
活動準備
1.空心、實心的管子若干 ,聽診器,不同的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利用游戲“悄悄話”導入,激發興趣。
2.老師唱歌曲“悄悄話”,小青蛙在說悄悄話,我們也來找個朋友說說悄悄話。
(1)你和朋友說了些什么?
(2)你是怎么跟朋友說的?
二、展開
1.引導幼兒用紙筒結伴說悄悄話。
出示紙筒:這是什么?是什么樣的?
2.老師用紙筒示范和幼兒說悄悄話,激發其他幼兒操作的欲望。
幼兒用紙筒結伴說悄悄話,互相聽聽說說。
你聽清楚好朋友的話了嗎?你感覺說話的聲音聽起來怎么樣?
小結:這個長長的、園園的、空心的紙筒真神奇,它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
而且聲音還非常的清楚、響亮,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傳聲筒。
3.探索實心和空心傳聲筒的不同。
(1)出示兩種標記,幼兒認識。
(2)交待操作要求
給兩種聲音感覺不同的傳聲筒分別送上不同的標記。
(3)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指導。
(4)為什么有的聽得清楚,有的聽不清楚?
觀察比較兩種不同的傳聲筒。
小結:貼上清楚標記的傳聲筒是空心的',能夠傳出聲音;
貼有不清楚標記的傳聲筒里面塞了很多布條,這些布條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
4.游戲:長長的傳聲筒
(1)啟發幼兒接成長長的傳聲筒。
(2)全體幼兒合作將傳聲筒接龍,玩長長的傳聲筒游戲,感受樂趣。
5.欣賞故事,了解其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聽診器:這是什么?誰需要用它?
(2)聽診器是誰發明的又是怎樣發明,請聽故事《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3)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是根據傳聲筒的秘密發明的,
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圖書上、網上找一找。
三、結束
教師進行活動小結,自然結束活動。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4
一、材料準備:
PVC管、PVC彎頭、可以塞進PVC管的布條。
二、制作方法與步驟:
將PVC管用彎頭連接成不同的形狀,留出聽筒口與說話口。(見“傳聲筒圖”)
三、實驗操作:
兩個小朋友一組,一個說話,一個傾聽,一起玩“打電話”的游戲。
四、教師指導建議:
1、引導小、中班幼兒拼出不同長短,不同形狀的傳聲筒,試一試傳出的`聲音是否一樣。
2、引導大班幼兒拼出有多個聽筒的傳聲筒,組織幼兒玩多人“打電話”的游戲。
3、引導幼兒在PVC管里塞上布條,比較塞上布條和不塞布條的PVC管在傳聲上,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與替代:
可在幼兒園走廊里安裝較長的傳聲筒,有條件的幼兒園可在班級與班級之間、不同樓層之間的墻壁上安裝傳聲筒。
六、小知識:
人發出的聲音在傳聲筒中由于筒壁的反射使聲波得到加強,傳聲筒的開口使聲波向一定方向傳播,在傳播時能量雖然會損失一部分,但由于聲波被加強了,所以聲音也會傳播得比較遠。
七、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活動中,應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中教師更多的是引導幼兒往最后目標進行,幼兒要多動手操作、多觀察,積極探索。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
2.了解聲音傳播的媒介。
活動準備
1.傳聲筒成品一個。
2.圖片、紙杯兩個、毛線、牙簽。
3.幼兒用書。
幼兒園環境布置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發幼兒對傳聲筒的興趣。
1.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相應的頁面
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圖中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說話)
提問:他們是在說話嗎?用紙杯說話能聽見嗎?
3.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提問: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請兩名幼兒先體驗一下玩傳聲筒的樂趣。
二、制作傳聲筒。
1.請幼兒仔細觀察傳聲筒的成品由哪些材料構成
2.再請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上的步驟,兩名幼兒一組進行制作,教師指導。
3.請幼兒兩人一組嘗試用傳聲筒進行對話。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教師小結:這個紙杯,通過小繩一連,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對著紙杯說話,振動被毛線傳送到另一個紙杯,于是另一邊的小朋友就聽到聲音了。
三、鼓勵幼兒隨意玩傳聲筒。
1.嘗試:往紙杯里放東西。
引導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楚了:傳聲筒里塞的東西,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就聽不清楚了。
2.教師小結:傳聲筒里的東西越滿聲音越不清晰。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6
【設計意圖】
一天,孩子們都好奇的問我“老師為什么我在電話的這邊講話媽媽就會聽得見呢”于是結合孩子們的好奇心設計此次活動。傳遞聲音的方式有多很多種方法,我想讓孩子們通過傳聲筒來了解,并且自己探索制作傳聲筒。孩子通過自己動手做,更容易了解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讓孩子了解聲音的由來,了解粗細長短不一的管子傳出來的聲音是不一樣的,讓孩子在玩中感知這節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傳聲筒是什么
2.通過動手做,知道傳聲筒越長傳的聲音越遠
【活動準備】
粗細長短不一的傳聲筒,報紙若干,水彩筆,各色一粘貼紙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故事,思考如下問題:故事中老爺爺是用什么東西讓別人聽到聲音的?傳聲筒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兒在故事中了解了傳聲筒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粗細長短不一的傳聲筒,讓小朋友自己發現哪一個發出的聲音遠,哪一個發出的聲音近。
2.在老師的引導下請每個幼兒分別拿不一樣的筒再來感受一下。
3.今天老師有一個任務想讓孩子們的聲音都要自己的媽媽們聽得見。一起制作吧。
(1)老師邊做邊講解制作過程,然后請小朋友做出長短粗細不一樣的筒
(2)游戲“找朋友”為了讓孩子更深的了解傳聲筒,孩子們為自己的傳聲筒找朋友,找到與自己手中相同長短的線條就站在一起做好朋友。
(3)請小朋友分別用自己的傳聲筒說話,看看到底誰的傳出的.聲音近,老師還讓孩子們自己在旁邊做上標記
(4)教師最后總結,一起來驗證對與錯。
(三)結束部分
為了讓自己的傳聲筒更漂亮,給它填上漂亮的衣服吧。(幼兒可以畫,可以粘貼,還可以借用材料來進一步改進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戶外游戲,看誰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最遠,讓我們的媽媽們聽得見自己的聲音。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7
學習活動:
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要求:
1、通過觀察和比較等形式,知道汽車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活動準備:幾中常見車的圖片及玩具汽車。
關鍵點:幼兒獨立得觀察和比較,并分析出不同的車有不同的功用。
活動環節:操作要點
一、聽各種車的聲音讓幼兒仔細聽,辨別出幾種不同的汽車(有消防車、救護車、警車和卡車等)
二、觀察比較
1、出示自行車、消防車、警車、灑水車,讓幼兒觀察這些車的構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2、小結: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消防車和警車的叫聲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警車上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灑水車有水箱,用來清潔馬路的。
3、說說這些車的功用,知道每種車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觀察這些車的車輪,知道不一樣的車車輪數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有兩個、三個或者四個、六個等。
三、說說你還看見過哪種車幼兒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車,比比誰說得又對又多,并能說出它們的功用。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8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制作傳聲筒,培養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
2、培養幼兒的探索欲望。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采用的科學方法:
探索實驗法、觀察法。
幼兒材料:
紙杯2個、線、曲別針
操作步驟:
1、將線的一頭穿過一個紙杯
2、用回形針將線固定,并留在杯中
3、同樣,將線的另一頭穿過另一個紙杯用回形針固定
4、做好了,對著一個紙杯說話,另一個紙杯放在耳朵上聽聽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打電話》
兩個小娃娃呀,正在打電話呀。
喂喂喂?你在哪里啊?
唉唉唉!我在幼兒園!
2、活動探索
小朋友們,我們每天都能聽見各種各樣的聲音。老師現在在說話,小朋友們都聽得到,這是因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身邊有很多空氣寶寶,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寶寶傳到小朋友的耳朵中。那聲音還可以通過什么來傳播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都在湖邊釣魚,如果有個小朋友在湖邊大吵大叫,我們會釣上來魚嗎?不會,魚兒都被嚇跑了,這是因為聲音也可以通過水被魚兒聽見,小魚就會被嚇跑了。那接下來請小朋友們耳朵貼在桌面上,輕輕地敲桌子,我們會聽見當當當的'聲音,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因為,我們敲桌子的時候,發出的聲音會通過桌子傳到我們的耳朵中,這是因為桌子是固體,而固體也可以傳播聲音。
今天我們來制作一個傳聲筒,出示成品,就像剛剛我們兒歌中的小朋友打電話一樣,讓幼兒觀察兩個杯子之間是什么連接的,可以讓兩個幼兒試一下,試驗過程中傳聲筒的線要拉直,為什么可以聽見對方說話呢?就是因為兩個杯子之間是用線連接的,聲音順著線就傳到了另一個小朋友的耳朵里,這就是因為線是固體,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出示紙杯、線以及曲別針,讓幼兒回想上一節課我們用杯子和曲別針還有線制作了一個什么寶貝?想一想這節課我們會用這幾樣東西再做一個什么呢?讓幼兒發揮想象力。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用扎孔針分別再2個紙杯中間扎孔把線的兩端分別插進被底的小孔里把兩個回形針分別綁在線的兩端,不要脫落再把線拉直,或彎曲聽一聽紙杯有什么變化?
3、總結:聲音靠三種介質傳播,氣體、固體、和液體。傳聲筒是通過線來傳播聲音的,如果線不繃直,就聽不見聲音。
(三)互動課堂:小朋友,下面哪個電話傳聲更清晰?(第二個)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聲音靠介質振動傳播,土電話那個連接的線,只要說話就會振動。而彎曲的線在說話時就不能振動,所以就不能傳播聲音。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那個傳聲筒聽起來聲音最清晰?
(五)總結延伸:討論為什么,線直的時候聲音大,線彎曲時聲音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9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操作活動,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
2、在游戲中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培養他們喜歡玩科學小游戲的興趣。
3、引導幼兒體驗與同伴協作游戲的快樂,培養幼兒大膽交往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玩“悄悄話”游戲的經驗。
2、空心傳聲筒、實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3、記錄單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紙筒。
1、引導幼兒觀察紙筒的外形特征。
(出示紙筒)師: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2、鼓勵幼兒自由玩紙筒。
3、幼兒交流游戲玩法
師:剛才你們是怎樣玩的?(幼兒大膽表述)
(二)引導幼兒用紙筒玩“悄悄話”的游戲,體驗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
啟發幼兒玩“悄悄話”游戲并交代要求:我們用紙筒的一頭對準好朋友的耳朵,用嘴巴對準紙筒輕輕地說一句話。
(1)師生互動玩“悄悄話”游戲。
(2)幼兒自由結伴玩“悄悄話”游戲。
師:剛才你聽到了什么?我們一起告訴大家。
小結:今天我們發現這個紙筒可以傳聲音,我們就給這個紙筒取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幼兒與客人老師玩“悄悄話”的游戲,體驗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
1、幼兒與客人老師游戲。
老師出示實心的傳聲筒:這個傳聲筒也想玩游戲,這次跟誰玩呢?后面有許多的客人老師也想玩悄悄話的游戲,我們每人拿一個黃色的傳聲筒,用剛才的方法去和客人老師玩一玩。
2、鼓勵幼兒尋找原因并總結。
師:客人老師聽清楚悄悄話了嗎?小朋友聽清楚了嗎?為什么這次聽不清楚呢?
小結:小朋友真能干,我們發現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而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因為紙團堵住了傳出來的聲音。
3、嘗試記錄
師:我們把發現記錄下來。空心的傳聲筒聲音清楚,我們怎樣記錄?實心的傳聲筒聲音不清楚,我們怎樣記錄?
(四)與客人老師再次游戲,結束活動。
師:客人老師想很清楚的聽到悄悄話,小朋友該選怎樣的傳聲筒去跟她們做游戲?
小班科學活動:《漫游糖果王國》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軟硬、形狀、顏色、味道),初步建立護牙意識,體驗認識糖的樂趣。
2.愿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并愿意與教師、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各種糖果。糖果王國頭飾一個
一、進入糖果王國。
1、進入糖果王國。
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國的國王。糖果王國里有許多糖寶寶,你們想不想和他們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請每個小朋友在籮筐里找一個糖寶寶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體驗認識糖的樂趣。
1、幼兒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與同伴交流。
T:“你們都找到了糖寶寶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再跟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自己的糖寶寶朋友是怎么樣的。”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發現。
(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質地。
T:“請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訴老師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寶寶是怎么樣的?
(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裝。
T:“你的糖寶寶穿了件什么樣的衣服?
(3)剝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顏色。
T:“現在請你把糖寶寶的衣服脫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寶寶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寶寶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4)聞糖果,感知糖果的氣味。
T:“我聞到了好多糖寶寶的味道,你們聞聞看糖寶寶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頭輕輕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嘗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T:“那把糖寶寶輕輕地送到你們的嘴巴里面,咦?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嘗試動手做糖果
T: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來動手做一些糖果啊?讓我們一起來做一些糖果好嗎?
3、小結。
T:“今天,我們在糖果王國認識了許多糖寶寶,每個糖寶寶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寶寶有的很軟,有的很硬。糖寶寶的顏色、形狀也不同,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綠色等。聞一聞還有不同的氣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許多種味道。
三、體驗吃糖的益處和害處,初步建立護牙意識
T:“糖好不好吃啊?張開嘴巴讓我聞聞,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們的牙齒里面去了,牙齒里面藏著糖會怎么樣啊?那我們吃完糖以后應該怎么樣啊?所以,我們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 10
設計意圖
在一次餐后區域活動時,兩個小女孩把紙杯當小電話,模仿著大人聊天,只見她們你一句我一句說的可高興了。其他孩子們覺得好玩,也紛紛用紙杯當小電話玩起了打電話的游戲,忽然一個孩子說:"要是紙杯真的可以當小電話傳聲音那該多好玩呀!"孩子們聽這個提議可興奮了興致盎然地說著"用紙杯做電話"的不同看法,我馬上捉住孩子這一興趣點,根據大班孩子動手能力強、喜歡探索特點,設計了本次的科學活動"奇妙的傳聲筒"。預設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主,旨在通過科學的探索,引導幼兒在做做玩玩中獲得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主動嘗試、積極探索科學的興趣。
一、活動目標
(一)了解聲音能通過棉線、銅絲、塑料繩的震動進行傳遞。
(二)學習對比觀察,能對探索的問題進行預測與驗證并作出準確的記錄。
(三)感受探索科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1.初步知道"傳聲筒"的玩法。
指導語:引導幼兒探索能讓傳聲筒傳聲的方法。
(二)材料準備:
1.ppt多媒體課件:《奇妙的傳聲筒》《電話屋》。
2.兩人一套幼兒操作記錄材料(線繩連接的傳聲筒、細銅絲連接的傳聲筒、塑料繩連接的傳聲筒操作記錄卡)。
3.場地準備:園內較開闊的活動室。
三、活動過程
(一) 出示用棉線連接的傳聲筒,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1.幼兒自由玩棉線連接的傳聲筒,探索傳聲筒玩法。
指導語:老師今天帶來什么?用棉線連接的傳聲筒能不能傳遞聲音呢?請兩個小朋友一組找個舒服的地方試一試!
2.分組再次探索,發現拉直棉線震動才能傳聲。
指導要點:兩個小朋友合作探索,發現要把棉線拉直、話筒貼緊耳朵才能傳遞聲音;傳遞聲音時棉線在震動。
(二)幼兒分組探索,引導幼兒探索聲音通過連接物的振動傳遞,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1.出示三種不同連接物連接的傳聲筒,學習記錄。
指導語:瞧!老師還帶來了兩種不同的傳聲筒,一種用銅絲連接的傳聲筒,另一種是用塑料繩連接的傳聲筒,請小朋友比一比三種不同連接物連接的傳聲筒,看看哪種傳聲筒傳聲的本領大?請小朋友來做小小裁判員,一邊做實驗一邊把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上。
指導要點:介紹記錄表格,引導幼兒學習記錄的內容與方法。
2.幼兒兩人一組合作實驗,比較三種不同連接物連接的傳聲筒那種傳聲本領最大,并把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指導要點:請幼兒兩人一組合作探索,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記錄:連接物是否拉直、是否能感受到振動、是否能傳遞聲音。
(三)分享交流,啟發幼兒把傳聲筒傳聲的探索與發現用語言表達出來。
1、幼兒交流實驗結果。
指導語: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的探索發現,那種傳聲筒傳聲的本領最大?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根據自己記錄的結果,大膽說出自己在探索中的發現。
2、播放課件,了解聲音傳遞的秘密。
指導語:為什么銅絲連接的傳聲筒在拉直或不拉直的情況下都能傳遞聲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的秘密。
(知道聲音通過連接物的振動進行傳遞,銅絲硬振動快,聲音就容易傳遞到另外一只話筒,所以銅絲不管拉直或是不用拉直都可以傳遞聲音。而棉線和塑料繩軟,松松的棉線和塑料繩會抑制、減弱并最終吸收震動,使震動無法到達另一只話筒,只有拉直的棉線和塑料繩才能很好地傳遞震動,讓聲音隨著拉直的棉線和塑料繩的.震動順利地傳遞到話筒的另一端。)
(四)了解"傳聲筒"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感知電話傳聲的秘密。
1、激發幼兒尋找傳聲筒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電話傳聲的秘密。
提問: 請小朋友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應用了"傳聲筒"傳聲的原理?
2、觀看課件《電話屋》,初步感知電話傳聲的秘密。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電話是如何把我們說話的聲音傳遞出去以及如何接收的全過程。
四、活動延伸
(一)將幼兒制作的不同的"傳聲筒"投放在科學區,鼓勵幼兒課間繼續探索發現聲音傳遞的更多奧秘。
(二)在美工區提供材料,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不同的傳聲筒,通過嘗試和改進更多的"傳聲筒"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傳聲筒》幼兒園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傳聲筒》幼兒園教案08-17
好玩的傳聲筒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1-0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01-0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設計:好玩的傳聲筒_中班科學教案07-20
幼兒園小班教案《傳聲筒》(精選9篇)05-09
幼兒園小班科學《傳聲筒》教案02-05
幼兒園大班傳聲筒教案(通用12篇)11-22
幼兒園小班科學《有趣的傳聲筒》教案03-31
幼兒園詩歌中班教案 中班詩歌 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