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教案《我不吃零食》
幼兒園中班教案《我不吃零食》 1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我不吃零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常吃零食會影響正餐進食量,妨礙身體吸收全部的營養,影響成長。
2.進一步培養幼兒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習慣。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重點難點:
讓幼兒懂得吃零食會影響身體成長和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錄像帶,幼兒操作材料"我不吃零食"(一)、(二)。
活動過程:
一、幼兒看錄像,回答問題。
1.文文在家里喜歡吃什么?(零食:xx蝦條、xx餅、xx圈)
2.文文到了吃飯時間想不想吃飯?為什么?(肚子不餓、不想吃;零食吃得太多)
3.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文文怎么了?(餓了,但過了吃飯的時間,只好有吃零食)
4.文文長得高不高?結不結實?(不高、不結實)
5.醫生要文文多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多吃飯和菜,不要吃零食)
二、讓幼兒看操作材料,連貫地講述2-3遍。
三、對幼兒的回答和講述進行總結。
有些孩子喜歡吃零食,到了吃飯的時候,肚子卻不餓,有營養的'飯和菜吃不下去。等過了吃飯的時間,肚子幼兒餓了,只好再吃零食。經常這樣,身體就不能很好的吸收營養,長不高,長不結實,還很容易生病。
商店里賣的那些小包裝食品,價錢很貴,但不一定有營養。小朋友們正在長身體,最需要的是由營養的飯和菜。如果我們每頓都能好好吃,一定長得結實,變得聰明、少生病,所以最后不要吃零食。
四、幼兒討論
如果爸爸媽媽還沒做好飯菜,小朋友肚子餓了,怎么辦?(可先吃一兩塊餅干,但不能多吃;或在大人允許下先吃某一樣菜;或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抹桌子、端飯菜、理筷子)。
幼兒園中班教案《我不吃零食》 2
班會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懂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從而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飲食習慣,杜絕亂吃零食現象。
2、約束學生在校內、班內亂丟食品垃圾的習慣,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和班級環境。
班會準備:
1、活動前,讓學生調查和登記班上常吃零食學生人數及零食種類。
2、錄像展示:怎樣區分合格食品和假劣食品?
3、小品:《零食大王》
4、活動“講、學、算、做”
講一個勤儉節約的人物故事;學一句勤儉節約的名言警句;算一次身邊資源浪費的數字;做節約宣傳員,節約監督員。
5、自編節約童謠。
活動過程
(一)宣布活動開始。
班長:四(2)班“節約用錢,不亂吃零食”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吃零食現象令人擔憂。
班長:請兩個小調查員對班上吃零食的人數、零食種類的調查結果向大家公布。
總人數30
常吃零食人數19
較少吃零食人數9
零食種類 各類冷飲、雪糕、各種煎炸小吃、瓜子等
班長:同學們,我們班吃零食的現象的確令人擔憂,是不是生活條件好了,就可以亂吃零食,甚至以零食為主食?吃零食會帶來哪些不良后果,哪些食品才是合格的?下面請大家看一則錄像。
(三)錄像展示,了解食品安全知識。
班長:同學們,看了剛才的錄像,我們知道了平時大家買的小吃多是不合格的、不衛生的垃圾食品,對我們的健康不利。小品《零食大王》同樣會給我們帶來啟示。
(四)小品《零食大王》。
內容略。
班長:剛才這個小品令大家捧腹大笑,笑過之后,我們都看到了零食吃多了會影響胃口,導致營養吸收不良;或者帶來各種疾病,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吃完的食品袋到處亂丟,造成環境污染。真是害處多多!
(五)多種形式講節約。
1、故事明理
班長:自古以來,無論革命領袖還是普通百姓都以“節約為榮,浪費可恥”。下面請聽:①周總理勤儉節約小故事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咸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②民間節約故事
有這么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饑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字去做。”后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沒有一點余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后,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
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后,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后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2、勤儉節約的名言警句
班長:兩個故事聽完了,我們真是慚愧啊!萬人敬仰的周總理和勤儉持家的吳家兄弟都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我們班同學還準備了一些名言警句,讓我們來學一句勤儉節約的名言警句吧。
學生甲:一勺勺積累的東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薩克族)
學生乙: 殺牛吃肉,不如留著擠奶;(藏族)
節約一分錢,等于生產一分錢。(英國)
學生丙: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學生丁: 節儉是致富的秘訣。(英國)
3、算一算
班長:節約一分錢,等于生產一分錢。那我們吃零食花了多了錢呢?大家一起來算一筆帳。 以一人一天一毛錢計算:
一年365天,一人365毛即36.5元,全班30人共985元,全國13多億人,約474.5億。
班長:這是一筆多么驚人的數字啊!
全班:我們太浪費了!
班長:是啊!對于還不會掙錢的我們來說,不吃零食就等于賺了一筆大錢!下面我們來說說怎樣使用自己的零花錢。
學生甲:把零花錢存起來。
乙:積攢的零花錢可以買一些有益的書籍。
丙:把平時的零花錢攢下捐給有困難的人或災區人民。
班長:你們的主意不錯!我希望同學們能說到做到。當然,我們不僅節約用錢,還要節約一切能源,如節約用水、用電等。
(六)誦讀節約童謠。
班長:班主任給我們帶來一則童謠,請大家看屏幕一齊讀讀。
節約童謠
小水滴,一滴滴, 匯成江河長千里。
小米粒,一粒粒, 堆成糧堆高千米,
零花錢,一分分,積攢起來千萬萬,
小水滴,小米粒,零花錢, 積少成多了不起。
小朋友,要牢記。 一滴一粒,一分一毛,要愛惜。
節約用錢很重要,
人人都應做得到。
要想知道怎節約,
那就聽我慢慢說。
紅包利是存銀行 ,
平時零錢要積攢,
垃圾食品要遠離,
健康、衛生最重要。
(七)班長宣讀《爭做節約宣傳員、節約監督員》倡議書。
(八)班主任講話。
班主任: 同學們,今天《不吃零食》這節主題班會課,在班長的主持下,上得很成功!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認識?或者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我請幾個同學來談談。
學生甲:上了這節課后,我認識到自己以前每天要花幾塊錢買零食真是太浪費了,而且吃多了零食就沒胃口吃飯了,以后一定要克制自己不吃那些垃圾食品。
學生乙:我不僅要控制自己不吃零食,節約用錢,還要做節約宣傳員,讓更多的同學節約用錢。
學生丙: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我們應該馬上控制吃零食,還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還校園、班級一個整潔,干凈的環境。
學生丁:我們要從節約用錢做起,節約用電、用水,節約一切能源。
班主任: 同學們,你們的認識不淺哪!希望通過今天的主題班會,大家都能有深刻的認識,從現在做起,從小做起,節約用錢,不吃零食;節約一切能源,做節約宣傳員、節約監督員。
(九)宣布活動結束。
班長:四(2)班“節約用錢,不吃零食”主題班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教案《我不吃零食》 3
目標:幫助學生降低對零食的依賴,提升健康飲食習慣。
步驟:
1. 引導學生認識零食對健康的影響:討論吃零食的壞處,例如增加肥胖風險、影響牙齒健康、降低營養攝入等。
2. 增加主食攝入:強調主食的重要性,如米飯、面食、蔬菜、水果等。確保學生獲得充足的能量和營養,減少對零食的需求。
3. 提供健康的替代品:向學生介紹一些可替代的健康零食,例如堅果、蔬果干、無糖餅干等。鼓勵學生選擇這些替代品,滿足口腹之欲,但又不會過度攝入糖分和不健康的食物。
4. 增加運動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動活動,增加身體活動量,以消耗更多的能量。通過運動,可以減少對零食的渴望,同時提升健康水平。
5. 做好心理準備:與學生討論零食的心理依賴,并指導他們制定合理的目標。鼓勵學生與家人、朋友一起監督彼此,共同減少對零食的攝入。
6. 激勵和獎勵機制:給予學生適當的激勵和獎勵,例如表揚或小禮物,以鼓勵他們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7. 長期監督與評估:與學生建立長期聯系,定期監督他們的飲食習慣,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
注意事項:
- 尊重學生的食物偏好和選擇,不要施加過多的壓力。
- 提供正確的.營養知識,確保學生了解什么樣的食物是健康的。
- 允許適量的零食,但強調適度和平衡。
- 與學生家長合作,共同關注孩子的飲食習慣。
以上是一份針對減少吃零食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