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聲音》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制造聲音》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制造聲音》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
活動意圖: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類認識活動必不可少的主觀前題,是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內驅力。孩子們對聲音特別敏感與好奇,發(fā)現(xiàn)用不同的材料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他們對制造聲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點設計了此次活動“制造聲音”。滿足孩子們的探究欲望。
活動目標:
1、借助各種材料制造聲音。
2、感知材料與聲音的關系。
3、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各種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紙盒子(大小)、不同類型的紙(掛歷紙、報紙、硬紙殼)、塑料帶(薄、厚)、豆豆、米粒、紙片。
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秘密
1、出示:瓶子、豆子。
2、聽聽瓶子有沒有聲音?再聽聽豆子有沒有聲音?
3、想辦法使他們發(fā)出聲音?
二、聲音的產生
第一次嘗試操作驗證:
1、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2、怎樣制造聲音。(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紙片)
三、聲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紙盒子(大小)、不同類型的紙(掛歷紙、報紙、硬紙殼)、塑料帶(薄、厚)讓幼兒聽辨。(這個聲音像什么?并出示給幼兒看)
辨析探究聲音的特點:
1、撕紙(有的聲音長,有的聲音短)
2、塑料帶、瓶、豆、盒子、米粒、紙片(有的聲音是“砰砰的”“撲撲的”;有的說這聲音“沙沙沙”“叮當叮當”象下雨,象打雷)
活動反思:
孩子們通過“動腦想、動手做、用眼看、用耳聽”了解到不同的材料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興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同時也教會了幼兒認識事物的方法。整節(jié)活動孩子的興趣很濃,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與快樂。
不足之處:
活動中沒能關注每個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制造聲音》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會借助各種材料制造聲音。
2、初步感知材料與聲音的關系。
3、感受探索聲音的樂趣。
活動重點:借助材料制造聲音,制造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幼兒操作常規(guī)。
活動準備:經驗準備-幼兒有初步的科學操作經驗。
物質準備:各種空瓶子、罐子、盒子,小石塊、豆豆、米粒、小紙片,樂音與噪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制造聲音。(6分鐘)
1、幼兒嘗試制造聲音。(4分鐘)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瓶子、罐子、盒子等很多東西,
請你們用它們來制造聲音。你們會嗎?”
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2、集合,交流怎樣制造聲音。(2分鐘)
提問:“你制造出聲音了嗎?你是怎么制造的?”
教師簡單小結:“物體通過碰、打、敲、搖……發(fā)出聲音。”
二、探索聲音。(9分鐘)
1、啟發(fā),提問:“剛才制造聲音過程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鐘)
2、探索材料與聲音的關系。(3分鐘)
(1)教師出示分別裝著石塊、豆豆、米粒的鐵罐,依次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
請幼兒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并出示給幼兒看。小結:不同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是不
一樣的。
(2)教師出示裝著不同量米粒的兩個鐵罐,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小結:同
樣的東西放得多與少發(fā)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3)教師出示裝著紙片的鐵罐,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請幼兒猜猜里面有沒
有裝東西?并出示給幼兒看。小結:有的東西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有的東西發(fā)出的
聲音很輕,有時幾乎聽不到。
3、幼兒操作,再次制造聲音,探索材料與聲音的關系。(5分鐘)
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樂音與噪音。(2分鐘)
教師播放不同的錄音,請幼兒聽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知道避免制造噪音,活
動室里應輕輕地說話。
【《制造聲音》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吹泡泡科學教案04-24
幼兒園小班吹泡泡科學教案(7篇)04-24
幼兒園小班吹泡泡科學教案7篇04-24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變了變了》5篇04-19
幼兒園小班科學公開課好聽的聲音教案04-18
幼兒園大班《磁鐵》科學教案04-24
幼兒園大班《磁鐵》科學教案(8篇)04-24
幼兒園大班《磁鐵》科學教案8篇04-24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09-19
幼兒園交通安全科學教案(精選5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