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落下來的物體》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落下來的物體》,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研討思路:
該活動內容是幼兒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現象,然而其中卻蘊涵著許多科學的奧秘以及教育和研究的價值。我們選擇這一內容,在幼兒園大、中、小三個年齡班開展教學研討,旨在探討大、中、小三個年齡班幼兒科學探究和表達的特點與水平,增進教師對幼兒發展特點和水平的認識與把握,提高師幼互動的適宜性與有效性。根據三個年齡班幼兒認知的不同特點,以及各班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各班教師做了充分的預備性實驗,在親歷體驗活動中分析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并研究如何將難度較大的內容分解為難度適宜的幾個步驟,使實驗探究的每一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戰性,既能引發思考,又有成功的感受。小班活動的重點在于感受物體是否會下落,物體是怎樣落下來的,在此基礎上嘗試做簡單的記錄,體驗觀察與表達的樂趣;中班幼兒探索比較兩種不同材料制作的降落傘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并記錄;大班的切入點放在猜測并探索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及其影響因素,并能按下落速度的順序作記錄和分析。以此探討同一內容在各年齡班開展活動時,所應把握的層次性。
二、活動計劃與反思
活動一:落下來啦活動要求:
1、對物體落下來的現象感興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學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初步嘗試記錄。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過程:
1、小故事引發幼兒猜測:物體是否會落下來?以激發興趣。
2、觀察材料,擺弄物體進行感性探索體驗:它們是不是都落下來了?
3、第二次探索,比較落體的不同方式。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所玩的物體,觀察落下來的樣子,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現自己的發現。
4、學習記錄:觀察記錄表上貼的物體,引導幼兒選擇相應物體嘗試后把該物體下落的樣子畫下來。
5、延伸活動:玩落體游戲,如“托氣球、吹羽毛”等,啟發幼兒觀察更多落體現象,并想辦法使其落不下來。
本園教師觀察反思:
適宜性行為
1、本活動目標定位較好,能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師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教師在活動中能注重讓孩子在玩中探究,豐富體驗,特別是能大膽地嘗試讓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
4、努力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不適宜性行為:
1、問題:在師生互動中,教師的觀察不夠細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結果的傾向。原因: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仍然受傳統的目標意識影響。對策: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觀察水平,對幼兒臨時出現的一些狀況作出及時和適宜的回應,要更加尊重過程,從幼兒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實。
2、問題:幼兒積累的體驗還不夠多、不夠深入。原因:小班幼兒還不善于主動與同伴交換、合作地玩,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接觸的材料不夠多。
3、對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材料、合作探索。
三、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落下來的物體》】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環保活動教案04-25
中班科學捉泥鰍教案04-25
幼兒園中班英語活動教案《顏色》04-19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8篇04-18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6篇04-18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4篇04-17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八篇04-26
幼兒園中班環保活動教案9篇04-25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5篇04-23
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快樂的魚兒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