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優秀美術粘貼畫教案《給媽媽做面條》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優秀美術粘貼畫教案《給媽媽做面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優秀美術粘貼畫教案《給媽媽做面條》 1
【活動目標】
1、增進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2、學習畫線條,嘗試進行選擇粘貼。
3、培養幼兒養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環境創設:紙盆(人手一個),彩紙做成的配料(如:菜葉、辣椒、蘑菇、荷包蛋、肉等)生日歌的磁帶,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一、給媽媽過生日
1、出示蛋糕,引起興趣:
2、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生日的。
3、為媽媽唱生日歌
二、給媽媽做面條
1、討論:“生日時除了吃蛋糕還吃什么?”
2、演示操作:
(1)出示盤子,畫面條;
(2)粘貼一點配料。
3、做面條:
(1)提醒孩子先畫面條
(2)自由選擇材料粘貼
三、送面條
“送給媽媽吃面條的時候你要說一什么好聽的話,讓媽媽聽了心里甜甜的。”先介紹再送。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覺得運用給媽媽做面條這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在情景的過程中幼兒充分投入,每一個幼兒都能自己動手貼貼畫畫,體驗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注意到了美術活動和其他內容的整合,如:“1和許多”的初步的.數概念,音樂活動的整合等,也注意到了操作中的細小環節,起到了提醒、教育的作用。
但是在這次的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1、在設計問題上應更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問題:“我們什么時候吃蛋糕?”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太開放了,幼兒很難回答。
2、在活動中座位的安排上,后面的孩子看不出易站起,所以在活動開始階段顯得有一點亂,因此要充分考慮幼兒座位的安排,讓每一位幼兒都看到老師,老師也更能充分的關注每一位孩子。
3、在討論“面條里還可以放些什么”的時候太急促了,應讓更多的幼兒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4、活動中缺少了讓幼兒更多開口的機會。我覺得: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思考:如何讓幼兒在活動中開心、開口、開竅。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優秀美術粘貼畫教案《給媽媽做面條》 2
活動目標
1.增進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2.鍛煉幼兒撕紙的小手的靈巧性。
3.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媽媽在哪里
2.紙盆(人手一個),彩紙做成的配料(如:菜葉、荷包蛋、肉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誰想說一說,你的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讓幼兒簡單說一說)
小朋友的媽媽工作很辛苦,下班后,要給小朋友做飯,洗衣服。
2.今天,我們給媽媽做一碗面條好不好?
二、展開
1.歌曲《我的好媽媽》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唱《我的好媽媽》引起興趣
我們給媽媽端上一杯茶,再來做一碗面。
2.給媽媽做面條
(1)演示操作:
出示盤子
撕紙面條
粘貼一點配料。
3.幼兒做面條:
(1)提醒幼兒一條一條的撕紙
(2)放在盤子里
(3)用彩紙撕配料
4.送面條
(1)送給媽媽吃面條的時候你要說一什么好聽的.話呢?
讓媽媽聽了心里甜甜的。
(2)幼兒相互說一說,對媽媽說的話
三、結束
動畫片《媽媽在哪里》
小朋友,你們看看動畫片里的媽媽在哪里?在干什么?
有時間我們再給動物媽媽做一碗面好不好?
讓幼兒在自然輕松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優秀美術粘貼畫教案《給媽媽做面條》 3
教學目標:
1. 藝術感知與表達:通過粘貼畫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并感受面條的形態特點,培養其對生活物品的藝術觀察力。
2. 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幼兒運用剪、撕、貼等動作技巧,制作面條粘貼畫,提升其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技能。
3. 情感教育:通過“給媽媽做面條”的主題,激發幼兒對家人的關愛之情,理解并體驗通過勞動表達愛意的方式。
教學準備:
1. 材料準備:彩色紙條(模擬面條)、剪刀、膠水、白色畫紙(作為碗的背景)、彩筆、媽媽形象剪貼畫或幼兒自己繪制的媽媽畫像。
2. 環境布置:展示真實的面條圖片或實物,營造溫馨的廚房場景,便于幼兒直觀感知面條形態。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約5分鐘)
1. 情境創設:教師以故事形式導入,講述“小動物們為媽媽做面條”的故事,引發幼兒對“給媽媽做面條”這一主題的興趣。
2. 實物展示與討論:展示真實的面條圖片或實物,引導幼兒觀察面條的形狀、顏色、長短等特點,鼓勵他們用語言描述。
二、示范與講解(約10分鐘)
1. 教師示范:演示如何使用彩色紙條制作“面條”,可以先剪出長條形紙片,再用手輕輕搓動使其彎曲,模擬面條的形態。然后用膠水將其粘貼在白色畫紙上,形成一碗面條的畫面。
2. 強調安全與衛生: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剪刀,注意桌面清潔,避免膠水亂涂。
三、創作環節(約20分鐘)
1. 分發材料:每位幼兒發放彩色紙條、剪刀、膠水、白色畫紙以及媽媽形象剪貼畫或自行繪制的媽媽畫像。
2. 自主創作:指導幼兒按照剛剛學習的方法,剪出、搓動彩色紙條,制作“面條”,并將其粘貼在白色畫紙上,形成一碗面條的畫面。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添加自己喜歡的配料(如蔬菜、肉片等)。
3. 情感融入:請幼兒將做好的'“面條”畫面與媽媽畫像結合,仿佛媽媽正在享用他們親手做的面條,以此表達對媽媽的愛意。
四、分享與評價(約5分鐘)
1. 作品展示:邀請幼兒逐一展示自己的作品,講述自己為媽媽做了什么樣的面條,以及為什么選擇這些配料。
2. 點評:肯定幼兒的創意和努力,強調他們在活動中展現出的對媽媽的關愛之情,同時對操作技巧、色彩搭配等方面給予適當指導。
五、延伸活動
建議家長在家中與孩子一起烹飪真正的面條,讓孩子親身體驗為家人做飯的樂趣,并進一步深化親子關系。
教學反思:
在教學結束后,教師應反思活動過程,記錄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及遇到的問題,以便于今后優化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
幼兒園小班優秀美術粘貼畫教案《給媽媽做面條》 4
活動目標:
1. 技能目標:通過揉、搓、壓等動作,鍛煉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初步掌握簡單的手工制作技巧。
2. 認知目標:讓幼兒了解面條的形狀和制作過程,知道面條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
3. 情感目標:通過為媽媽制作“面條”的活動,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增進親子感情,體驗親手制作禮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彩泥(或可塑性強的安全材料代替)、模具(如吸管、搟面杖等用于造型)、托盤、塑料刀等。
2. 環境準備:創設溫馨、輕松的美術活動氛圍,擺放相關繪本或實物面條的照片,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活動過程:
1. 導入環節:教師通過講故事或觀看實物圖片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面條的'制作過程和形狀特點,引起幼兒對制作面條的興趣。
2. 示范環節:教師示范如何使用彩泥制作面條,如先揉成一團,再用搟面杖壓平,然后用塑料刀切出細條狀,最后展示成品“面條”。
3. 操作環節:幼兒在教師指導下,使用彩泥制作“面條”,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制作不同顏色和形狀的“面條”。
4. 分享環節: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面條”,講述自己的制作過程和想象的故事,如“我要給媽媽做一碗彩色面條,因為她最喜歡吃面條了”。
活動延伸:
安排幼兒將自己做的“面條”作品帶回家送給媽媽,并在家長的幫助下,用語言或圖畫記錄下贈送的過程和媽媽的反應,進一步強化親子互動和感恩教育。
活動反思與評價:
在活動結束后,教師需對幼兒的表現和活動效果進行反思和評價,關注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度、動手能力的進步以及情感態度的轉變,以便對下次活動進行優化和改進。
【幼兒園小班優秀美術粘貼畫教案《給媽媽做面條》】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我給大樹媽媽粘樹葉》03-26
給媽媽做面條05-25
給媽媽做面條05-25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種子粘貼畫》01-08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樹葉貼畫優秀03-28
我為媽媽做面條10-09
我為媽媽做面條10-09
幼兒園小班撕貼畫教案03-29
幼兒園小班紙貼畫教案08-26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面條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