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及四拍子的節奏,學唱歌曲。
2.跟隨歌曲節奏進行音樂游戲,分享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掛圖:《潑水歌》。
2.DVD:《潑水歌》。
3.CD:.《潑水歌》。
4.呼啦圈12個。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DVD,了解歌曲。
1.你在歌曲里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二、教師帶領幼兒慢慢唱歌曲,熟悉歌詞,并且請幼兒一邊唱歌,一邊拍手,每一節拍手四次,熟悉歌曲的.四拍子節奏。再請幼兒嘗試通過拍腿、跺腳等動作來熟悉節奏。
三、教師展示掛圖,請幼兒看一看畫面中的小女孩隨著歌曲做了動作,請幼兒跟著學一學,做一做。再請幼兒觀察左邊的小朋友用呼啦圈玩的音樂游戲,了解呼啦圈的擺放和游戲方法。
四、教師將呼啦圈按照掛圖中的示例放置在地上,并示范玩法:從第一排開始,每個呼啦圈里原地走4步,邊念口令“1234、2234、3234、4234”,再轉到第二排,繼續同樣邊走邊念口令,一直走完第三排為止。請幼兒輪流走呼啦圈,當第一位幼兒走完第一排,第一位幼兒走完第二排轉至第三排,請第二位幼兒接著走第二排,以此內推。
五、幼兒知道了呼啦圈的玩法后,便可嘗式邊走呼啦圈。一開始請幼兒唱得慢一點,讓唱歌和走呼啦圈的節奏能夠正確對應起來,等到幼兒熟悉后,可以播放CD,幼兒跟隨CD邊唱邊走呼啦圈。走完三排呼啦圈的幼兒就回到座位上或集中到一個地方坐下。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2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中4拍子的樂句。
2、跟隨歌曲節奏正確做游戲動作。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呼啦圈、鼓
活動過程:
1、感受樂曲中的4拍子節奏。
——事先在地上放置呼啦圈,排成3排,每排4個。
——教師先示范玩法:從第一排開始,邊在每個呼啦圈里原地走4步,邊念口令:“1234 2234 3234 4234”;再轉到第二排繼續邊走邊念口令,一直走完第三排為止。
——請幼兒輪流嘗試走呼啦圈,教師從旁念口令并在換下一個呼啦圈時敲一下鼓進行提示:當第一位幼兒走完第一排轉至第二排時,請第二位幼兒接著走第一排;當第一位幼兒走完第二排轉至第三排,第二位幼兒走第一排轉至第二排時,請第三位幼兒接著走第一排,依次類推。
——播放歌曲,請幼兒輪流隨著歌曲節奏走呼啦圈,教師仍從旁敲鼓提示。
2、學唱歌曲〈潑水歌〉。
——教師范唱,請幼兒說說歌里唱了什么。
——幼兒說出,教師唱出完整的一個樂句。
——幼兒跟唱,掌握歌詞及曲調。
——鼓勵幼兒配合歌曲,表演歌詞中的情節。
3、請幼兒邊唱歌邊走呼啦圈。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灰諧,風趣,活潑的`歌曲,然而在歌曲中還滲透了禮貌方面的教育。在學習這首歌曲時,歌詞和弱起節拍是重難點,所以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挑戰性。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3
活動目的
1、感受歌曲情緒,能以活潑有趣的歌聲和形象的動作進行表演。
2、鞏固“矮人走路”等基本動作,初步能根據情緒體驗,創編“生氣”和“笑嘻嘻”的動作。
3、教育幼兒要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1、知識方面:幼兒已學會唱歌曲《潑水歌》,并理解歌曲內容。
2、物質方面:人手一頂小丑帽,一件成人的T恤衫,一個紙鼻貼,歌曲錄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潑水歌》,進一步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詞的`內容。
1、第一遍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慢速度有表情的演唱。 師:小朋友,你們想想,我們如果不小心把水潑到別人身上,應該怎么做?對了,應該行個禮,說聲對不起,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們學過的哪首歌就是講了這件事?哦,對了,是《潑水歌》,下面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演唱一遍。
2、第二遍要求幼兒帶上活潑有趣的聲音,集體演唱。
二、欣賞教師示范表演,初步感受動作特點,激發幼兒學習欲望。(教師扮演小丑為大家表演節目)
1、第一遍欣賞后提問: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2、第二遍欣賞后提問:你喜歡哪個動作?這個動作表示什么意思?并把這個動作表現出來。
三、教師表演動作
1、帶領幼兒集體復習鞏固基本動作:“矮人走路”。
動作要領:上身自然挺直,下身半蹲著踏步,雙手自然擺動。
2、以分解的形式練習新動作,并引導幼兒創編“生氣”、“笑嘻嘻”的動作。
四、隨音樂進行完整練習
1、教師口哼曲子,放慢速度,帶領幼兒完整練習一遍(結合部分創編動作)。
2、讓幼兒穿戴上服飾,完整跟學兩遍,鼓勵幼兒做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動作。要求幼兒做動作時帶上形象、可愛的表情。
3、鼓勵每位幼兒邀請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共舞,并要幼兒大膽地運用動作,表情表現歌曲情緒。
五、活動在音樂聲中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潑水歌》的歡快和幽默。
2、體驗同伴間友好、寬容相處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磁帶。
活動過程:
一、播放《潑水歌》樂曲,隨音樂走入場地,入座后所音樂拍手。
二、理解歌詞。
1、你聽到了什么?心理覺得怎么樣?
2、出示掛圖的2張
圖片上有什么?
這兩張小圖片代表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詞?
整首歌曲的圖片內容完整了嗎?少了什么?
教師邊指圖片邊演唱,請幼兒填補歌詞。
3、出示掛圖剩余的4張圖
請幼兒將它們填在相應的地方,并說出相應的歌詞。
4、引導幼兒邊看圖邊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三、學唱歌曲。
1、隨伴奏教師完整范唱前半部分“昨天我打從你門前過”至“你只是瞇著眼望著我”做重點練習。
2、掌握歌曲后半部分“嚕啦啦......”至結束。
傾聽后半部分音樂,幼兒嘗試自己哼唱。
這部分的音樂聽起來感覺怎么樣?
教師有效控制節奏,幼兒嘗試有變化演唱本部分。
四、完整演唱歌曲2-3遍。
引導幼兒以活潑、歡快、幽默的'情緒表現歌曲。
五、更換后半部分歌詞“嚕啦啦......”,演唱并表演。
小朋友,我們如果不小心把水潑到別人身上,應該怎么做?對了,應該行個禮,說聲對不起,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我們試著把以前和小伙伴們說的話編進歌曲唱一唱吧。
1、師幼討論整理歌詞。
2、完整演唱更換歌詞后的歌曲。
3、與同伴合作演唱歌曲。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1. 學會演唱歌曲《潑水歌》,能跟隨音樂節奏準確地演唱歌曲。
2. 理解歌曲內容,能根據歌曲情節進行簡單的表演。
3. 體驗歌曲歡快的情緒,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1. 重點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能夠準確演唱歌曲。
能理解并表現出歌曲中小朋友潑水的快樂情緒。
2. 難點
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表演,能在表演中體現出歌曲的情節變化。
三、活動準備
1. 歌曲《潑水歌》的音樂文件及播放設備。
2. 與歌曲內容相關的圖片(如小朋友潑水、道歉等場景)。
3. 小朋友們表演需要用到的道具,如小水桶等(可選擇輕便、安全的道具)。
四、活動過程
1. 導入部分
教師播放歌曲《潑水歌》,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剛才聽到的`歌曲感覺怎么樣呀?你們在歌曲里聽到了什么呢?
2. 學習歌曲
教師結合圖片,講述歌曲《潑水歌》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教師帶領幼兒按節奏朗誦歌詞,讓幼兒熟悉歌曲的節奏和韻律。
教師播放歌曲音樂,幼兒跟唱,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的音準和節奏。
3. 歌曲表演
教師將幼兒分組,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進行簡單的表演。例如:一組幼兒扮演潑水的小朋友,一組幼兒扮演被潑水后生氣的小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表演道歉和友好相處的場景。
教師分發道具(小水桶等),讓幼兒在表演中使用,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幼兒進行表演,教師在旁邊指導,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提供繪畫材料,讓幼兒畫出自己心中潑水的快樂場景。
在表演區,投放與歌曲相關的道具,供幼兒自由表演。
五、活動總結
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表揚幼兒們在活動中的積極表現,如有的幼兒唱歌聲音很響亮,有的幼兒表演很有創意等。同時,也可以和幼兒一起回顧歌曲的內容和表演的過程,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6
活動目標:
情感與態度:通過學唱《潑水歌》,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與自由。
知識與技能:學會歌曲《潑水歌》的歌詞和旋律,能夠用歡快的聲音演唱,并嘗試簡單的舞蹈動作表達歌曲意境。
創造力與想象力:鼓勵幼兒根據歌曲內容,發揮想象,用動作和表情展現潑水的歡樂場景,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表演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材料:《潑水歌》音樂CD或音頻文件、潑水節圖片或視頻片段、彩色絲帶或水槍(模擬用,確保安全)、小鼓或節奏棒用于伴奏。
環境布置:教室一角布置成“小型潑水節現場”,用藍色和綠色的布條裝飾,營造清涼歡快的氛圍。
幼兒準備:穿著適合活動的衣物,確保不會因活動而受傷。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5分鐘)
故事引入:教師講述一個簡短而有趣的潑水節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潑水節是慶祝豐收、祈求吉祥的傳統節日,人們通過相互潑水來傳遞祝福和快樂。
觀看視頻:播放一段簡短的潑水節視頻或展示圖片,讓幼兒直觀感受潑水節的熱鬧與歡樂。
二、學唱歌曲(10分鐘)
初次聆聽:播放《潑水歌》音樂,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
歌詞學習:教師逐句教唱歌詞,通過動作輔助記憶,如“嘩啦嘩啦”時可以做潑水的動作。
集體跟唱:幼兒跟隨教師或音樂CD一起學唱,注意發音清晰,節奏準確。
三、動作創編(15分鐘)
教師示范:教師根據歌曲內容,示范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如揮手潑水、轉圈笑等。
幼兒創編: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自由創編與歌曲相匹配的動作,如跳躍、拍手、模仿潑水等。
集體表演:幼兒分組或全體一起,結合自己創編的動作,邊唱邊表演《潑水歌》。
四、游戲環節(10分鐘)
模擬潑水:使用彩色絲帶或模擬水槍(確保安全無水),進行模擬潑水游戲。幼兒在音樂聲中相互“潑水”,體驗歌曲中的'歡樂氣氛。
節奏伴奏:部分幼兒手持小鼓或節奏棒,為演唱和表演的幼兒伴奏,增加活動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五、總結分享(5分鐘)
情感分享:請幼兒分享自己參與活動的感受,說說最喜歡的部分或自己創編的動作。
教師總結:表揚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表現和創造力,強調潑水節傳遞的友誼與祝福,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也要傳遞正能量。
活動延伸:
可以在美工區提供材料,讓幼兒制作自己的“小水槍”或潑水節裝飾物,進一步加深對潑水節文化的理解。
家庭作業:請幼兒回家后與家人一起學唱《潑水歌》,并嘗試用簡單的舞蹈動作表演給家人看,增進親子關系。
通過這樣的藝術活動,不僅能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還能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7
活動目標:
情感與態度:通過欣賞和表演《潑水歌》,感受歌曲的歡快氛圍,增進幼兒對傳統節日及水文化的喜愛。
知識與技能:學會歌曲《潑水歌》的基本旋律和歌詞,能夠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提高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肢體協調能力。
創造力與想象力: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創作屬于自己的“潑水”動作,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
活動準備:
《潑水歌》音樂音頻及視頻資料。
彩色絲帶或水槍(可替代品,如塑料瓶裝水,確保安全使用)作為“潑水”工具。
潑水節相關圖片或視頻短片,用于導入活動。
寬敞的活動室或戶外安全區域,確保有足夠空間進行活動。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故事引入:老師講述一個簡短的`關于潑水節的故事,介紹這是云南傣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通過潑水來表達祝福和洗凈一年的晦氣。
觀看視頻:播放一段潑水節的視頻或圖片,讓幼兒直觀感受節日的熱鬧與歡樂。
二、感知與欣賞
播放音樂:第一次播放《潑水歌》音樂,引導幼兒閉眼聆聽,感受歌曲的節奏和情緒。
討論分享:請幼兒說說聽完歌曲后的感受,有沒有聯想到什么畫面或心情。
三、學唱歌曲
教師范唱:教師邊唱邊做簡單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歌詞學習:通過問答、重復跟讀等方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集體學唱:全體幼兒跟隨教師一起學唱,注意歌曲的節奏和音準。
四、動作創編
示范引導:教師展示幾個簡單的“潑水”動作,如揮動手中的絲帶或假裝用水槍潑水。
幼兒創作:鼓勵幼兒自由發揮,創作屬于自己的潑水動作,可以是單獨的動作,也可以是和小伙伴一起合作的動作。
分享展示:邀請幾位幼兒上前展示他們的動作,并邀請其他幼兒一起模仿學習。
五、表演與游戲
分組表演: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選一名小隊長,帶領組員在《潑水歌》的音樂中表演自己創編的動作。
潑水游戲(安全提示):如果條件允許且確保安全,可以組織一次簡短的“潑水”游戲,使用塑料瓶裝水等安全工具,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潑水的樂趣,同時強調游戲規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六、總結與延伸
情感總結:引導幼兒回顧活動中的快樂瞬間,感受潑水節的文化魅力和音樂帶來的愉悅。
知識延伸:簡要介紹其他與水有關的節日或習俗,激發幼兒對多元文化的興趣。
結束歌曲:全體幼兒手拉手,再次唱響《潑水歌》,在音樂中結束活動。
注意事項:
確保所有活動材料的安全性,特別是“潑水”工具的使用。
活動過程中,密切關注幼兒的安全,避免發生碰撞或摔倒。
鼓勵每位幼兒參與,尊重他們的創意和表現,給予正面的反饋和鼓勵。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幼兒能夠理解并跟唱歌曲《潑水歌》,掌握歌曲的節奏和旋律。
引導幼兒能用自然的聲音、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并能根據歌詞進行簡單的表演。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學唱、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歌曲。
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幼兒在歌曲中感受快樂、友好的氛圍,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了解潑水節的相關文化,激發幼兒對不同民族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幼兒能夠準確地跟唱歌曲《潑水歌》,掌握歌曲的節奏和旋律。
引導幼兒根據歌詞進行簡單的表演,表達歌曲中的情感。
2. 教學難點
讓幼兒理解歌曲中“嚕啦啦”等襯詞的含義和作用,并能準確地演唱。
鼓勵幼兒在表演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編出不同的動作。
三、教學方法
1. 直觀教學法:通過播放歌曲視頻、展示潑水節的圖片等方式,讓幼兒直觀地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潑水節的氛圍。
2. 游戲教學法:設計一些與歌曲相關的游戲,如“潑水游戲”等,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和鞏固歌曲。
3. 示范教學法:教師通過示范演唱和表演,讓幼兒學習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四、教學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對唱歌和簡單的表演有一定的基礎。
2. 物質準備:
《潑水歌》的音樂文件和視頻。
與潑水節相關的圖片、道具。
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環節
教師播放潑水節的視頻或展示潑水節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嗎?這個節日有什么特別的活動呢?”
教師簡單介紹潑水節的文化背景,引出歌曲《潑水歌》。
2. 欣賞歌曲
教師播放《潑水歌》的音樂,讓幼兒靜靜地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節奏和旋律。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聽了這首歌曲,你們有什么感覺?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3. 學唱歌曲
教師帶領幼兒按節奏朗讀歌詞,重點講解“嚕啦啦”等襯詞的發音和意義。
教師采用分句教唱的方式,讓幼兒逐句跟唱歌曲,注意糾正幼兒的發音和節奏。
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鼓勵幼兒用自然的聲音和歡快的情緒演唱。
4. 表演歌曲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進行簡單的動作創編,如“潑水”“笑哈哈”等動作。
教師邀請幼兒分組進行表演,一組幼兒演唱歌曲,另一組幼兒進行表演,然后交換。
教師提供小水桶、水瓢等道具,讓幼兒在表演中更加生動地體驗潑水的`樂趣。
5. 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在美工區制作與潑水節相關的手工作品,如繪制潑水節的圖畫等。
教師引導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玩“潑水游戲”,進一步體驗潑水的快樂。
六、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對歌曲《潑水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通過欣賞、學唱和表演等環節,幼兒能夠準確地跟唱歌曲,并能根據歌詞進行簡單的表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對唱歌和表演有困難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同時,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讓幼兒了解更多民族的節日和文化,豐富幼兒的文化內涵。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9
活動目標:
感受歌曲《潑水歌》的歡快節奏與旋律,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通過歌詞學習,理解并表達歌曲中的故事情節,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引導幼兒在歌曲伴奏下,嘗試進行簡單的舞蹈動作,提高身體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音樂準備:《潑水歌》歌曲音頻及伴奏。
道具準備:小水桶、小勺子(或替代物,如塑料杯、小扇子等,確保安全無尖角)、彩色絲帶或手環作為角色區分。
環境布置:教室一角設置為“小水池”,可用藍色布或紙鋪設,營造潑水節的氛圍。
PPT或圖片:展示歌曲中的場景,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5分鐘)
故事引入:老師講述一個簡短而有趣的故事,比如“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動物們聚在一起玩耍,突然下起了雨,大家開心地在雨中跳舞、潑水,慶祝這意外的快樂時光。”引出歌曲《潑水歌》。
二、感知與理解(10分鐘)
播放歌曲:第一次播放《潑水歌》,讓幼兒整體感受歌曲的歡快氛圍。
出示PPT/圖片:結合圖片,講解歌詞內容,幫助幼兒理解歌曲中的'故事情節和角色情感。
歌詞學習:老師領讀歌詞,引導幼兒跟讀,注意強調歌詞中的關鍵詞匯和節奏感。
三、表現與創造(15分鐘)
角色扮演:幼兒選擇喜歡的角色(如小兔子、小貓咪等),佩戴相應的彩色絲帶或手環進行區分。
動作創編: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自由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如“下雨了,快躲雨”(雙手抱頭作躲雨狀)、“我們一起潑水樂”(模擬潑水動作)。
音樂游戲:播放歌曲伴奏,幼兒隨著音樂進行角色扮演和舞蹈表演,老師適時引導,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四、鞏固與拓展(10分鐘)
集體表演:全體幼兒圍成一個大圈,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表演《潑水歌》,感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創意延伸:引導幼兒思考,除了潑水,還可以用什么方式慶祝快樂?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嘗試在歌曲中加入新的動作或元素。
五、結束環節(5分鐘)
分享感受:請幾位幼兒分享今天活動中的感受,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總結回顧:老師總結今天的學習內容,表揚幼兒的積極參與和創意表現。
結束歌曲:全體幼兒手拉手,再次跟隨音樂輕聲哼唱《潑水歌》,在歡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家庭作業: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人一起表演《潑水歌》,并嘗試創作新的歌詞或動作。
區域活動:在音樂區投放《潑水歌》的音頻和道具,供幼兒自由表演和探索。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 10
活動目標:
情感與態度:通過參與《潑水歌》的藝術活動,激發幼兒對音樂和舞蹈的興趣,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增進同伴間的友好關系。
知識與技能:學會歌曲《潑水歌》的旋律和歌詞,能夠跟隨音樂節奏進行簡單的舞蹈動作,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身體協調能力。
創造力與想象力:鼓勵幼兒在表演中自由發揮,通過動作創新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教具材料:音樂播放器、《潑水歌》音頻、潑水節相關圖片或視頻、彩色絲帶或小水槍(作為道具,確保安全使用)。
環境布置:教室一角布置成“小小潑水節”的場景,用藍色和綠色布幔模擬河流或水池,地面鋪設防滑墊。
知識準備:提前向幼兒簡要介紹潑水節的由來和文化背景,激發幼兒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5分鐘)
故事引入:教師講述一個簡短而有趣的潑水節故事,引導幼兒進入情境,感受節日的歡樂氛圍。
觀看視頻:播放一段潑水節的視頻或圖片,讓幼兒直觀感受潑水節的熱鬧場景,激發參與熱情。
二、學習歌曲(10分鐘)
播放歌曲:第一次播放《潑水歌》音頻,讓幼兒聆聽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節奏和情緒。
歌詞學習:教師邊唱邊展示歌詞,引導幼兒跟讀,重點講解歌詞中的有趣部分和寓意。
集體跟唱:幼兒跟隨教師或音樂播放器一起學唱歌曲,注意節奏和音準。
三、舞蹈創編(15分鐘)
動作示范:教師根據歌曲內容,示范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如模擬潑水的動作、歡快的跳躍等。
分組練習: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分配一個動作進行練習,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和幫助。
創意展示:各組展示自己編排的舞蹈片段,教師給予積極反饋,引導幼兒欣賞他人的表演。
四、綜合表演(10分鐘)
集體排練:全體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將學習到的歌曲和舞蹈動作串聯起來,進行整體排練。
正式表演:邀請家長或其他班級的小朋友作為觀眾,幼兒們穿上簡單的節日服裝,手持道具(如彩色絲帶或小水槍,但不實際噴水),進行完整的《潑水歌》表演。
五、總結分享(5分鐘)
情感交流:引導幼兒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和收獲,表達對潑水節文化的理解和喜愛。
教師總結:肯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進步,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潑水節一樣,傳遞快樂和友誼。
活動延伸: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可以在戶外活動時間組織一次小型的“模擬潑水節”,讓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體驗潑水的樂趣。
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人一起學唱《潑水歌》,并嘗試創編更多有趣的舞蹈動作。
通過這樣的藝術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到新知識,還能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團隊意識和社交能力。
【幼兒園中班《潑水歌》藝術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藝術活動方案 美妙水歌03-06
幼兒園中班藝術活動教案03-18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水果歌03-14
幼兒園中班藝術活動教案鮮花開05-24
幼兒園中班藝術活動教案15篇03-18
幼兒園中班藝術活動教案(精選15篇)03-18
幼兒園中班動物歌教案01-12
幼兒園中班《螃蟹歌》教案03-29
幼兒園中班教案《顛倒歌》03-28
幼兒園中班藝術教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