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小朋友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喜歡學說幼兒詩,初步感受幼兒詩的語言美。
2.根據詩的畫面和內容,幼兒能夠大膽連貫地表達。
3.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復句式的使用,學說幼兒詩。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新來的小朋友哭的視頻、小熊敲鼓、小貓吃飯的場景、課件、音樂、《幼兒園里真快樂》
活動重難點:
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復句式的語言美。
感知幼兒詩的節奏,學說幼兒詩。
活動過程:
一、利用真實的“生活再現”情境,幫助幼兒萌發安慰新來小朋友的愛心
師:新來的小朋友哭了,怎么辦呢?(自由講述)
小結:小朋友都是有愛心的孩子,懂得去安慰小朋友了!對,“新來的小朋友,快不要哭!”
二、幼兒“快樂感知”,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復句式的語言美
場景一:小熊敲鼓。
師:你看,小熊在哭嗎?“你看小熊也不哭”。
場景二:小貓吃飯。
師:你看,小貓在哭嗎?“你看小貓也不哭”。
小結:不哭不哭都不哭。
三、教師示范朗誦幼兒詩,幼兒進一步感知、理解幼兒詩的節奏
1.教師示范朗誦(動作示范、語氣抑揚頓挫)。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幼兒詩“新來的小朋友”。
2.播放課件,師幼共同朗誦。(重點是節奏)
師:大家和老師一起說幼兒詩,看誰的聲音最好聽!
四、利用“快樂體驗”情境,幼兒感受快樂的氛圍。
師:大家都是好朋友,我們一起跳舞吧!
活動延伸:
音樂游戲:《找朋友》。
附:
新來的小朋友
新來的小朋友,
快不要哭!
你看小熊也不哭,
你看小貓也不哭,
不哭不哭都不哭。
活動反思: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中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而心理學也認為個體的情感對認識活動至少有動力、強化、調節三方面的功能。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內在需要,我利用新來的小朋友哭的`視頻為幼兒創設一個真實的生活再現情境,把幼兒引入到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去,從而刺激幼兒的感官,促使幼兒的內在情感因素產生共鳴,來激發和強化他們的求知欲望。
在這種情境中我提出問題“新來的小朋友哭了,怎么辦呢?”的時候,小朋友很自然地說: “抱抱他”“親親他”“給他一塊糖”“給他玩玩具”……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通過這種真實的生活再現情境,喚醒了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想起自己哭的時候成人的行為和舉止,從內心引起了共鳴,這也說明這種情境創設很有效、很成功。
在這個環節中,有一個小朋友說出了“對不起”。雖然幼兒還不能恰當地運用,但是已經有了使用禮貌用語的意識。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多一些禮貌用語的滲透,幫助幼兒培養文明的語言習慣。總之,孩子都很喜歡這首幼兒詩。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為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為深度時,可稱之為知己。
【新來的小朋友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水果謎語》教案04-24
幼兒園小班繞口令教案03-31
幼兒園小班教案3篇05-14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05-22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四篇05-20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3篇05-18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05-16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05-23
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編八篇05-23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三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