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測量幼兒園教案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測量是認識量的手段,幼兒的測量最早是“目測”,即通過感知比較量的差異。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腳步,小碗等)作為量具(器)進行直接測量。即僅局限于簡單工具的測量,而不是標準工具的測量。
學習自然測量,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有助于幼兒對不同量的測量工具的初步認識;加深幼兒對10以內數的理解;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什么東西可以用來測量?這個有趣的問題會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們開動腦筋,有步驟去探索,去發現,在動手操作中不僅獲得知識經驗,而且還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動目標:
今天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21世紀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時代對幼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學會”到“會學”,即通過學習,不僅僅只局限于學到某些知識,記住某些東西,而是更應通過自身努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主動探索、動手操作的習慣等。
根據《規程》提出的“幼兒的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要求,結合本班幼兒對測量的認識特點:尚不能準確而又清楚地將第1次測量的終點,作為第2次測量的起點。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實驗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三)教材重點、難點。
幼兒主動參與自然測量的過程是重點,討論發現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是難點
因為只有強調幼兒的積極參與,才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獲益,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幼兒用多種感官去聽、去思考,參與討論,動手操作,最終獲取知識經驗,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由于測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幼兒對于測量的方法技巧,還較難掌握,幼兒獨立、正確地完成測量任務還有困難,因此,幼兒討論發現正確的測量方法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二、說活動準備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我做了以下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在活動區里準備:木棍、紙條、曲別針、毛線、礦泉水瓶等。為幼兒創設探索操作的條件,為突破活動的重難點服務。
2、教師操作的教具一套:為幫助幼兒突破難點準備的。
三、說教法
皮亞杰研究幼兒怎樣學習數學時提出:“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也許,我們只是自以為了解他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注重手、眼并用,動靜結合,調動幼兒視、聽、觸覺運動等多種感覺分析器,學習自然測量,從而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所以在本次活動主要采用了猜測討論法,探索操作法,發現法、游戲法等。
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1、猜測討論法
因為語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語言的調節。在大班,討論是激發幼兒思考和動手操作愿望的重要方法。在活動操作前,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猜測答案和結論,為下一步幼兒操作檢驗做了很好的鋪墊。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有目的進行探索,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2、探索操作法
因為幼兒愛幼、愛問、好學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僅是作為復習,鞏固知識的手段,更應成為幼兒探索知識,尋求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有效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符合幼兒思維發展規律,因為探索未知,僅用理解與記憶是不行的,必須進行主動地分析,綜合比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測量的方法和結果。有利于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我采用了這種方法,為突破重難點服務。
3、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幼兒通過直接操作、觀察、討論等途徑,去探索、去發現知識的方法。因為大班的`孩子,好動、好奇心強、好問的特點。而且又有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基礎,通過發現法,讓他們在操作中,去尋找發現、滿足好奇心,從中尋找發現自然測量的正確方法,為突破難點做為鋪墊。
4、游戲法
采用游戲法是根據幼兒喜歡游戲,且活潑好動的天性,讓他們通過自選用一種自己喜歡的工具去測量多種物體,以比賽的游戲進行,一個是激發幼兒的興趣,另一方面是為再次突出重難點和突破難點服務。
四、說學法
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運用了多種感官,參加活動,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在操作中獲得探索經驗,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是在積極主動中進行學習。
五、說活動程序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次數學活動設四個環節完成目標。第一個環節是引發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探索發現;第三個環節是游戲“量一量”;第四個環節是延伸活動。其中第二、三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之處。
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這五個環節呢?
第一個環節:引發興趣。
幼兒對活動感興趣,便于在活動中學習和思考,在開始部分,我根據幼兒好動、好奇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去尋找可以用來測量的材料,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為下面的探索活動做準備。
第二個環節:探索發現。
首先,我讓幼兒進行操作前的猜測討論,使用這些工具可以測量什么東西,怎樣測?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測量工具進行探索性地測量,并根據自己測量的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共同尋找測量的正確方法,然后教師采用幼兒正確的作法,共同研究、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并進行示范。通過示范,讓幼兒對自然測量的方法有了正確的了解,這樣得到的方法,幼兒的印象較為深刻,突出本次活動的重點,初步突破了活動的難點。
第三環節:游戲“量一量”。
幼兒經過了第一、二環節的學習,此時幼兒已開始感到疲倦了,學習興趣也從高漲的狀態,逐漸轉向低谷狀態。因此,這環節我設計了游戲“量一量”,讓幼兒在初步了解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游戲,既起到鞏固的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讓幼兒探索用同樣的工具測量不同的物體)。這環節中,在安排游戲之前,讓幼兒先討論設想操作結果→接著進行操作游戲→最后進行討論。讓幼兒更明確操作的目的性,最后的討論一方面是講述自己實驗過程和發現;另一個方面是檢驗自己獲得的結果與活動前的設想是否一樣,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同時也是進一步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里面為幼兒提供多種測量工具,讓幼兒尋找、選擇不同的工具,去測量其它物體,探索發現,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這四個程序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整個活動根據幼兒的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安排、討論設想到操作到再次討論的形式,掀起一個個高潮。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動手探索發現為主,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培養幼兒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發現、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能力。
【學習測量幼兒園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童趣》教案設計11-24
《蠟燭》教案設計11-20
《師說》教案設計12-11
吶喊教案設計09-25
《燕子》教案設計推薦07-27
《鳥語》精簡教案設計05-02
《散步》優質教案設計11-30
《識字一》教案設計07-05
《鄭人買履》原創教案設計05-02
魯迅《雪》教案設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