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征。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ㄒ愿髯缘某邽閱挝粶y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ǹ勺層變悍磸蜏y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為什么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1
一、設計意圖
在現代社會中,尺被廣泛運用于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之中。幼兒時時處處接觸到尺,但缺乏對尺的了解,此活動是讓幼兒在看看、摸摸、比比、講講的過程中發現尺的異同之處,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從而培養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ㄒ唬┳層變涸谟^察、操作過程中發現尺的異同之處。
。ǘ┦褂變鹤⒁庥^察尺在日常生活的運用。
。ㄈ⿴椭變毫私夂唵蔚臏y量及觀察尺度的方法。
(四)培養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請幼兒搜集各種尺,并向家長了解其用途。每組一只籃子。長積木、游戲棒、紙條若干。視頻儀一臺。
四、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尺上有刻度。
“六一”兒童節體檢時,保健阿姨為小朋友們量了身高,用什么來量的?(尺)尺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從籃子里拿出來看看、摸摸。
問:你拿來的尺和量身高的尺有什么地方相同?(引導幼兒發現尺上都有豎線─即可度)
老師將一把直尺放到視頻儀上,幫助幼兒觀察感知。
問:尺子為什么都有這樣的豎線?如果沒有會怎么樣?(有了刻度人們才知道測量的結果)
。ǘ┮龑в變喊l現探索尺的不同之處。
我們知道了尺上都有刻度,那它們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呢?(引導幼兒與同伴比比、說說、了解相互之間有哪些不同)
誰發現了它們有什么不同?幼兒講述。如,尺有的硬,有的軟,有的長,有的短;尺的形狀不同:有的長方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半圓形,;制造尺的材料不同:有用塑料做的,有用木頭做的,有用鋼條做的,有用皮做的;有的尺上有數字,有的尺上沒數字;有的尺中間還有鏤空花紋、圖形;有的尺還可以伸縮……尺各種各樣。
幫助幼兒小結:長短不同、形狀不同、材料不同等,相同的是都有刻度。
。ㄈ┱堄變合虼蠹医榻B自己帶來尺子的用途,幫助幼兒了解尺的不同與其用途有關。
(1)人們制造了這么多尺,有什么用呢?(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講述,裁縫用尺量人的體形,用尺量布裁衣,哥哥姐姐用尺做作業,叔叔用尺量做家具、裝飾、建房,體育場上用尺量跑道、測成績等)
(2)他們是不是用任何一種尺都可以工作?
幼兒討論。
老師假設性提問:如果木工師傅用短尺量家具,裁縫用硬尺量身體,學生用軟皮尺做作業,行嗎?(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不同的尺適用不同的范圍)
(3)你還看見有什么樣的尺?人們用它來干什么?
。ㄋ模┎僮鳌⑻剿鳒y量物體的簡單方法
你會用尺量物體的長度嗎?請你從籃子里拿一樣東西,量一量它有多長?
。1)幼兒嘗試操作。
你量了什么?怎么量的?
。2)請幼兒演示。(引導幼兒相互評價選的尺子好不好用,量的方法對不對)
。ㄎ澹┛偨Y,激起幼兒進一步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今天我們觀察了各種各樣的尺,了解了人們生活離不開尺,以后,我們還要繼續觀察,看看還有什么樣的尺,人們用它干什么?
五、活動延伸
。ㄒ唬┌殉叻旁诳茖W區,引發幼兒進一步搜集的興趣。
。ǘ├^續觀察尺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日常生活中繼續嘗試測量物體。
六、活動評價
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看看、摸摸、比比、講講的過程中發現尺的.不同和共同之處,了解尺在日常生活的運用,增加對尺的認識,從而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定的認知基礎。在活動中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說明,只是提供了足夠的可操作性材料,為幼兒的探索創造了充分的物質條件;通過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讓幼兒緊緊圍繞主題,自己去探索發現,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活動中老師放手不忘導,在恰當之處,幫助幼兒歸納小結使幼兒的認識得到升華。
另外,借助中班后期幼兒對1-10數字的認識,大膽嘗試探索簡單測量方法及學習看尺,使幼兒的潛能得到開發。
本活動沒有把認識尺作為目的,而是在繼續搜集中不斷探索。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2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了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進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子,并了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厘米的“小河”。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子,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子,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么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子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子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僬堄變耗贸鲎约旱某咦樱瑖L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谡堄變赫f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子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厘米寬)。
、儆變河米约旱某咦訙y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復測量,確認后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為什么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芤龑в變盒〗Y:尺子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子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厘米)。
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出處。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延伸: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教學反思:
把幼兒當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幼兒的輔導者、參與者。使幼兒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準備了軟硬、長短、形狀,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兒還從家里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材料。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操作時“有點亂”但幼兒的動手力高,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尺子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拃)及腳(腳印)作為自然測量的工具。
2、知道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作為測量的工具,進一步積累測量的經驗。
3、樂意大膽嘗試,體驗用身體測量的興趣。
活動準備:PPT,記錄表、筆、衣服,活動室內布置六條小路。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我知道的尺
1、師:你們認識這些尺嗎?它有什么用?
2、師:這些尺的長度、形狀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幼:可以用來測量。
教師小結:尺上面都有刻度,雖然它們的長度、形狀不一樣,但是都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我給你們介紹一個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媽媽測量物體都不用尺子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現場探索:理解"身體尺"
1、手尺(引出長度單位"拃"的概念。)
(1)師:媽媽是用什么來測量的?
幼:媽媽是用手尺進行測量衣服的。
(2)師:媽媽是怎樣用手來量的?什么是"拃"?
教師小結:把手伸直,從大拇指的尖尖頭量到小指尖尖頭這么長的距離叫"拃"。
(3)這里有兩件衣服,誰愿意來試試。
師:你們認為他們測量的怎樣?為什么?
教師小結:后面一個手和前面一個手接起來,這樣首尾相接才能量的準確。
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動哦。
再來,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
(4)師:怎樣才能讓手尺盡量不變呢?
教師小結:我們在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張到最大,每個手尺都一樣長,這樣一個手接著一個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準確。
師: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現在小手還能做量一量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
2、腳尺
(1)師:多多用身體的什么部位量了哪里?上面的10和12是什么意思?
(腳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腳印來量到底是怎么個量法呢?誰能來試試?)
(2)師:多多是怎樣用腳測量的?
教師小結: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腳跟連腳尖,從頭量到尾。
(人有兩只腳,一個腳印量完了,后面一個腳印可以接過來,腳跟去靠腳尖。原來我們身上的腳也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運動,還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幼兒操作
(1)要求:這里有紅色、黃色和藍色的幾條小路,挑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小路,從起點到終點,腳跟連腳尖量一量。并將量出的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交流:請說說你測量的是哪條路,測量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么進行測量的?
三、延伸部分:拓展經驗
1、師:多多家還有些什么?
2、師:猜猜多多還會用身體的什么部位來量呢?
(師:我們的身上就只有這兩把尺子嗎?我們的書還沒有看完,后面還有好多頁,漂亮的尺子也不止這兩把。老師把書放在教室里,喜歡的話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幾把尺子?)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手、胳膊、腳,量量長、寬、高,我們的身體就是靈巧的'尺子。
附:
繪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
呀,我的襯衫袖子短了,褲子也穿不進去了,鞋子變小了,衣服也變短了嗎?不對不對,是因為我長高了,你知道我長高了多少嗎?個子是這么高!到爸爸的肚臍了。現在即不放擱板架我也能夠到門鈴了。手這么大了!"嗯?還差很遠呢,我什么時候可以像媽媽長得那么高?"媽媽說不給我做襯衫,而準備給我做個連衣裙。要做連衣裙的話,需要毛線和織針,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媽媽不用尺子,而是用讓我癢癢的"媽媽手尺"來量。看!張開胳膊,挺直腰板,一拃,兩拃,三拃,用媽媽的"手尺",測量從我的腰開始到膝蓋的長度,量胳膊的長度,哈,量量胸圍。這樣才能做出個合身的連衣裙。我的尺寸量完了,都是用媽媽的"手尺"量的。真希望媽媽快點把我的連衣裙做出來。以前姥姥也是這樣給媽媽做衣服的。媽媽是向姥姥學的。哇,正好合身。像用尺子量的一樣,媽媽的手是隨時可以用的便利的尺子。
我的手也可以像媽媽那樣嗎?一拃,兩拃,三拃,用我的拃來量量東西。嗯? 用拃來量衣柜太費力了。那再用腳來量量吧,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一個腳印,兩個腳印,三個腳印……我家沙發的長度是10個腳印,我的房間到玄關是12個腳印。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4
【知識引入】
尺子又稱尺、間尺,是用來畫線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長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長度。有些尺更在中間留有特殊形狀如字母或圓形的洞,方便用者畫圖。
尺通常以塑膠或鐵,不銹鋼,有機玻璃制造,亦有以硬紙、木、竹,鋁,皮革等制造的。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在他們的筆盒里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文具,尺卻使用的較少。尺有什么用?怎樣使尺子?小學生為什么要用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計此活動目的在于擴展幼兒對尺的認識,激發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愿望。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 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厘米的“小河”。
【過程建議】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 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僬堄變耗贸鲎约旱某撸瑖L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谡堄變赫f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厘米寬)。
、儆變河米约旱某邷y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復測量,確認后再記錄。)
、诩杏^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奂杏懻摚簽槭裁葱『拥膶挾葧霈F三種不同的數字?
、芤龑в變盒〗Y: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 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時鐘》10-26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臺歷11-24
認識球體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03-29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認識時鐘》11-02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時鐘07-20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和<07-14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時鐘(精選)07-20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整點06-23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時鐘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