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的認識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1到5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6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建立初步的數感。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4.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4~16頁
教、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1~5的數字卡片、點子圖;學生準備1~5的數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
教學設計:
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1.師:小朋友們,你去過動物園嗎?你們瞧,(課件演示)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老師和同學們來到了野生動物園。(課件出示14~15頁主題圖),這里有這么多可愛的小動物!跟你的小伙伴講一講,你看到了什么?分別有幾個?
[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情境"野生動物園"激發兒童主動探究的欲望。]
學生小組內交流,并且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交流中,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類型分類數數,并且進行有序觀察。
[通過教師參與,滲透分類觀察的方法。]
2.學生匯報。
3.老師根據匯報情況適時把卡片1~5貼在黑板上進行認讀。
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并擺在桌子上。
[通過小組交流、認讀數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等活動,逐步抽象出數。]
反饋實踐
1.談話:老師說一個數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來嗎?你還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嗎?
[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擺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本含義,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2.談話: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請告訴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種方式來表示這個數的。
3.同桌之間考一考,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活動中。
感知數的順序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
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擺。
學生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怎么得來的?再擺1個得到幾個?
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通過親自擺一擺,讓學生感知每一個數都是在前一個數的基礎上添1得來的。]
2.整體感知。
a.出示點子圖,你來給它們5個排排隊。
請兩名學生上臺擺,其他學生在下面自己動手擺。
[點子圖則讓學生整體感知數與數之間的橫向聯系。]
b.擺好后提問:"5的前面一個數是幾?""3的前面一個數和后面一個數各是幾?"
然后同桌間互問互答。
c.讓學生從1數到5,再倒著數一遍。
開放性活動
1.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談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話來告訴你周圍的小伙伴。
[通過學生進行有關數的表述,加深學生對數的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
a.小組交流,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并適時指導,注意表述的廣泛性。
b.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
c.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數量為1、2、3、4、5的物體,看來只要小朋友們認真觀察,你會發現在我們的周圍有好多的數學問題。
2.猜數游戲。
提問:
a.這個數在2的后面,可能是幾?還可能是幾?
b.這個數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幾?
c.這個數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幾?還有可能是其它數字嗎?為什么?
[利用這個游戲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數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3.張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學生心中的美麗世界。
師:用你們桌子上的圓片、小棒、卡片等擺出你喜歡的圖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說說你擺的是什么?用什么擺的?用了幾個?
[此活動是為了初步建立數與圖之間的聯系,并且讓學生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小組活動,老師到學生中間參與活動。
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先互相說說,再告訴老師和大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設計――“認識正方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師:小朋友都有這樣一張卡片和記錄紙,請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然后數一數,有幾個圖形?再比一比,這些圖形的大小怎么樣?請你在記錄紙上寫下來?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辨認正方體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設計及分析――認識時鐘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半點。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幼兒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時鐘模型每人一個,1―12的數字頭飾一套。
2、大時鐘兩個。
活動過程:
1、撥鐘聽時間,復習整點及對表盤結構的認識。
2、學習看半點。
(1)動畫城每天什么時間播出?引出半點。
(2)出示兩個大時鐘,一個是整點,一個是半點,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二者指針的不同,認識半點。
(3)撥針演示,引導幼兒了解分針、時針的運轉規律,分針走半圈,時針走半格。
3、幼兒操作。
(1)幼兒驗證分針走半圈,時針走半格。
(2)教師說出一日活動的安排時間,讓幼兒練習撥整點,和半點。
4、游戲鞏固《分針帶著時針轉》。
12名幼兒戴1―12的數字頭飾,按順序拉成圓圈,表示一個大表盤,再請2名幼兒扮分針,1名幼兒扮時針,在圓內邊念兒歌邊轉圈。兒歌結束兩針要指向教師事先要求的時間,扮數字的幼兒當裁判看是否正確。兒歌:小鐘表啊,表盤圓,12個數字圍一圈,分針長來時針短,分針帶著時針轉,睜大眼睛仔細看,現在究竟是幾點?
活動延伸:
1、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時鐘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回家和家長共同制作小鐘表。
活動分析:
此活動雖然是個舊題目,但設計者打破以往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發現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幼兒自己操作,觀察理解,最后得出結論。比如掌握難點“分針走半圈,時針走半格。”都是主要讓幼兒自己動手撥針,親自嘗試,驗證得出結論。
結尾部分也比較新穎,采用游戲形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一步掌握了學習內容。延伸活動中制作小鐘表也是一個理解內化的過程。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 “〉”和“〈”
活動目標:
1.認識“〉”和“〈”,能準確區分“〉”符號和“〈”符號。
2.會運用“〉”和“〈”比大小。
3.初步了解如何將不等式轉換為等式。
4.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體驗在游戲中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數字卡片1――10若干,“〉”和“〈”“=”符號卡片。
2.數字娃娃1――10一套。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活動,復習數字1――10。
1.數字娃娃和小朋友玩捉迷藏,小朋友們把它們找出來吧!聽音樂找數字娃娃,音樂停立刻回到座位。
2.我們和數字娃娃一起來做游戲,教師舉起一個數字,幼兒舉起比它大(小)的數字,出示“大”,“小”,“比”,漢字卡片。
二、數字娃娃比大小游戲,引出“〉”和“〈”符號。
1.看,數字娃娃吵起來了,它們也在爭誰大誰小呢?怎么辦?“〈”娃娃、“〈”娃娃跳出來,它們要來當裁判。
2.幼兒觀察“〉”、“〈”的形象特點。(一頭開口,一頭尖尖的)
3.聽聽“〉”娃娃自我介紹:我是大于符號,我有一個大大的嘴巴和尖尖的屁股,我的大嘴向左邊,總是對著大數笑,我的小屁股總是撅給小數瞧。
4.“〈”娃娃自我介紹,重點強調“〉”、“〈”都是開口朝著大數笑,小屁股撅給小數瞧。它們的區別是開口的方向不一樣。
5.實際運用“〉”、“〈”符號比大小。
6.幼兒初步了解不等式與等式的相互轉換。數字娃娃1很傷心,它不想當最小的,怎么辦?幼兒思考讓兩邊相等有哪些方法?
7.我們給“〉”、“〈”娃娃編一首歌吧,幼兒編歌詞,配樂演唱歌曲。
三、運用身體姿勢進一步鞏固認識“〉”、“〈”符號。
1、我們的身體也藏了“〉”、“〈”符號,請小朋友們把它們找出來吧。
2、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符號,配樂舞蹈。
四、和家長一起玩比大小。
家長在紙上寫下兩數比大小,幼兒思考應運用“〉”還是“〈”符號。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
設計思路
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我在幼兒已經認識“+”、“一”和“=”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識“>”和“<”。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和幼兒一起探討,一起編兒歌,通過兒歌、表演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這兩個符號開口的方向,這樣既能加深幼兒對內容的記憶,也能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目標
1.認識“>”、“<”,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義。
2.根據“>”、“<”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這兩個符號開口的方向。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圖片4張,從圖一到圖四的圖案分別是8只小兔、6只小鴨、4朵花和9個娃娃;水果2盤;玩具2盒。
2.數字卡片7張(數字分別是8、6、5、7、4、3、10);“>”、“<”、“=”卡片若干。
3.數字花頭飾一套。
4.將教室布置成聰明屋。
5.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以《動畫城》的金龜子姐姐請小朋友到聰明屋做客為引子,放《火車開來了》的音樂,導入課題。
2.認識“>”。
(1)出示兩幅圖片(圖一、圖二),幼兒說出其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8和6),并引導幼兒對這兩個數字進行比較,說出8大6小。
(2)教師:我們可以在8和6之間放一個符號,這樣大家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能放“=”嗎?引導幼兒認識“>”。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表示前邊的數字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的含義,說出“8大于6”。
(3)出示兩盤水果,讓幼兒說出其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7和5),啟發、引導幼兒說出“7大于5”。
3.認識“<”。
(1)出示兩幅圖片(圖三、圖四),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4和9),引出“<”,重點觀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給小數瞧,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9”。
(2)出示兩組玩具,讓幼兒說出其數量,貼上相應的數字卡(3和10),引導幼兒說出“3小于10”。
(3)啟發幼兒找出“>”和“<”的內在規律。
“>”和“<”都有一個開口,長的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辦法呢?小朋友們可以看一下,無論是“>”還是“<”,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
(4)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4.表演游戲:學做“>”和“<”。
請兩名幼兒做數字花,戴上數字頭飾,一名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教師在黑板上做記錄,并請幼兒讀出來。
5.小結
放《火車開來了》的音樂走出教室,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日歷
活動目的:
1. 讓幼兒認識日歷,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12個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為什么只有28天(不講閏年和閏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歷,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從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提高認識能力,并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日歷一大張
2.回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發動全班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歷、墻歷、臺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老師把日歷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觀看。知道這就是"日歷"。
二、認識日歷。
1、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歷?并向幼兒介紹每一大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歷,數數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并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2、幼兒看黑板上的大日歷,回答問題:
a、一個大格子里(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讓幼兒自己看格子里的數字來回答)
b、為什么有的格內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 師講故事后小結:此日歷使用至今,規定為一月大,二月平,……(老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日歷中每一個月所示的天數給幼兒看)。
3、繼續教幼兒看日歷,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兒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先集體回答,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然后再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自己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
三、幼兒嘗試看日歷。
1、給每組幼兒發一張全年日歷,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歷,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說出日期,另一人在日歷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幾次后二人互換。
2、提問幼兒:每周有幾天要上幼兒園?(5天)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周共有幾天呢?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歷表,明確7天為一周,一周共有7天。
3、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大了一歲。 師問:2008年你們有多大了?那時你們想干什么事?(請幼兒自由發言。)
四、鞏固提問: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幾個月?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一星期有幾天?回答完后,再讓部分幼兒上來抽老師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問題,就回答什么問題,答對的獎一朵小紅花。
五、各種日歷展覽。 告訴幼兒,日歷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墻上的叫掛歷,貼在墻上的單張日歷叫墻歷,放在桌上的叫臺歷,還有小日歷卡,有的手機上也有日歷。
最后讓全體幼兒自由地參觀各種漂亮的日歷,評評哪一種最好看,設計得最美,自己最喜歡哪一種。
活動延伸:
1、家中,讓幼兒從日歷上找到爸爸、媽媽的生日,并自己練習每天看日歷。
2、教室里掛一個日歷,讓幼兒每天來幼兒園時,輪流撕下一張,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幼兒園大班數學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繞口令教案04-11
幼兒園大班教案三篇05-23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05-19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05-19
幼兒園數學教案05-26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動物猜謎》01-05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四篇05-20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三篇05-20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05-19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四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