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幼兒園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幼兒園教案 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認識一些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知道它們的特別功能。
2、通過自主設計的游戲活動,激發科學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3、激發對高科技產品的關注興趣和從小愛科學的`熱情。
【活動準備】
圖片:可視門鈴、指紋鎖,小兔家。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發幼兒對高科技產品的關注。
1、(出示一張可視門鈴的圖片):這是什么?他和我們家里平常的門鈴有什么不一樣?人們怎么會想到要發明這樣的門鈴?
2、(出示一張指紋鎖):這又是什么?怎么這個鎖沒有插鑰匙的鎖孔?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為什么要利用指紋鎖?
二、通過故事情景,引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想象和思考。
1、(出示一張簡陋的房間圖):小兔搬新房子了,看,這是小兔家的房子,這個房子里有什么?小兔在新房子里生活,很多地方都不方便,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
2、教師講解情景,感知日常生活中的難題。
(1)洗碗太累了,先要用洗潔精,然后再沖洗,再消毒,真麻煩。
(2)家里的臟衣服真多,小兔每天都要洗衣服真累。
(3)電腦太大占地方怎么辦?能一直帶在身邊嗎?
(4)上班回來好累呀,真想一到家,就能馬上洗個熱水澡,怎么辦?
(5)夏天房子里太熱,冬天太冷,怎么辦?
3、請小朋友想辦法,幫小兔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三、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各樣的餓家用電器。
1、(幼兒用書)看圖認識各種高科技家電產品,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小結:高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和快捷,每一種產品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我們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了也要發明許多高科技產品,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好嗎?
四、延伸活動
調查表:我家的高科技產品。
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幼兒園教案 2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預習,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梳理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3、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并進行賞析。
4、學生通過文中的典型事例和細節描寫,體會并學習袁隆平尊重科學、銳意創新、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以艱苦勞動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體會并學習袁隆平尊重科學、銳意創新、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以艱苦勞動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精神。
2、學生通過了解人物通訊中讓人物“立”起來的基本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完成單元預習方案上的練習。
2、教師課前在黑板上板書課題。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師出示標題:
《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問:通過這個標題,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這個標題采用了正副標題的形式。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是正標題,“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是副標題。
2、師:通過這個標題,你們還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這是一篇人物通訊,主要寫的是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生:“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澤東的一首詞,叫《七律到韶山》。
3、師出示《七律到韶山》,并簡單介紹:
七律到韶山
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七律到韶山》是現代詩人毛澤東所做的一首七律。它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贊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斗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斗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高遠的思想境界。
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意思是: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
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句詩作為文章的正標題呢?
生各抒己見。
4、師: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二、知人論世
1、師:出示袁隆平的圖片和名字
問:關于袁隆平,你們對他的了解有哪些?
生結合預習所知,各抒己見。
2、師明確:
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畢業后來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當時,作為青年教師的袁隆平下定決心,要拼盡畢生精力,用科學來戰勝饑餓。經過多年實踐,他終于推翻了國際上關于水稻沒有雜交優勢的普遍觀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不僅在中國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惠及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他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世界糧食獎基金會“2004年世界糧食獎”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多項國際獎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水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
1981年,我國將第一個特等發明獎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組。
1995年,袁隆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報》記者沈英甲發表人物通訊《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3、師:了解了這么多,誰能起來用一句話說說: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生: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成功培育雜交水稻。
三、整體感知,梳理思路
1、師: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主要寫了袁隆平的哪些事例?這些事例突出了袁隆平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事例精神品質
明確:
人物事例精神品質
2001年春節剛過,袁隆平領獎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熱愛并獻身于農科研事業
1960年袁隆平敏銳地發現了“天然雜交稻”的雜交第一代。勇于實踐,敢于探索
1992年袁隆平發表文章批判貶斥雜交稻的文章。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1993年袁隆平要求對推廣“玉米稻”持慎重態度。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1986年以來,袁隆平提出并實現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思想,為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產做出了突出貢獻。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
袁隆平的兩個心愿,要引導一場新的“綠色革命”。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
2、師:請大家仔細研究這些事例,說一說,這些事例之間呈現出一種怎樣的關系?
生:這些事例完整地呈現了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
師:由此可見,這篇人物通訊的線索是什么?
生:這篇文章以事寫人,以追述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
3、師:那么,作者為什么要擬四個小標題呢?
生各抒己見。
明確: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突出表現他敏于發現,勇于探索的科學素養。
“創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突出他作為科學家勇于創新的品格。
“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突出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捍衛真理的精神。
“饑餓的威脅在退卻”——突出他在雜交稻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給予高度評價。
也就是說,作者是根據所要突出的人物精神品質來對事例進行分類,并以小標題的形式進行區分的。
列小標題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各抒己見。
明確:
1、便于分門別類組織材料,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晰。
2、便于突出重點,讀來印象更加深刻。
3、能吸引讀者,并便于讀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具體分析,研讀細節
1、師:一篇好的人物通訊,通過對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寫,會產生令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精心選取具體、典型的事例,還可以借助典型細節來表現人物。
那么,這篇人物通訊中,有哪些精彩的細節描寫?突出了人物怎樣的精神品質?
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下劃線,并在語文書的空白處寫上批注進行賞析。
2、師生共同明確:
“袁隆平瞇起雙眼,出神地打量著這片幾百畝大的試驗田,然后跨過水渠,邁步走進田間。他蹲下身子翻看著土壤。”——“瞇起”“打量”“跨過”“蹲下”“翻看”,幾個動詞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認真細心,對科學的嚴謹,一絲不茍。這段文字描寫了一位平凡的“農民”形象,正是這平凡的外貌與偉大的貢獻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實踐。
“突然,他那敏銳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態特異、鶴立雞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氣靜神地伸出雙手,欣喜地撫摸著那可愛的稻穗,激動得幾乎要喊出聲來!”
“屏氣凝神”“伸出”“欣喜”“撫摸”“幾乎要喊出聲來”寫出了他發現特殊稻株時的驚喜。
3、師總結:
細節描寫是豐富通訊信息、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四、課堂小結
1、師:現在,我們再回過來來看文章的標題:《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作者為什么要把“喜看稻菽千重浪”作為文章的正標題呢?
生各抒己見。
師生共同明確:
“喜看稻菽千重浪”,意思是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契合了袁隆平數十年追求的夢,
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以及突出貢獻的贊嘆。
2、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來談,一是人物的精神,二是人物通訊的寫法。
五、布置作業
2019年9月16日,袁隆平在湖南農業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告訴大家他成功的秘訣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這八個字。有人根據文中所述美國、日本、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科學家從事過雜交水稻研究但都沒有成功等內容,認為袁隆平的成功實在是一種幸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這種觀點的態度,并闡明你的理由。
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足。字數不限。
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幼兒園教案 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談論自己家中的電器名稱及其用途。
2、引導幼兒集中注意傾聽同伴談話,能較快地掌握并理解別人的談話內容,幫助幼兒提高理解談話內容的水平。
3、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個別或集體的.談話活動,樂于說出自己的個人見解,愿意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回去向家長了解自己家里的電器名稱和用途。
2、錄音機、電熨斗各一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談話情景,引出話題:
將錄音機、電熨斗逐一插上電源,提出問題:“錄音機為什么會響?電熨斗為什么會熱?”要求幼兒說出是通電的原因,并告訴幼兒這些都叫家用電器。
提問:“你們家里有那些家用電器?他們都有什么用處?”請小朋友講個一大家聽。
二、引導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讓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一對一地交談自己家里的電器,教師輪流參與幼兒的交談,提醒幼兒注意傾聽,了解別人的談話內容,養成輪流說話習慣,要求幼兒傾聽別人是怎樣介紹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的,以便學習談話經驗,有助于自己談話。
三、引導幼兒拓展談話范圍。
集體談論“家用電器”可請幾名在自由交談中講得較好的幼兒向全班介紹,教師可適當指導,引導幼兒有條理地談論家里常用電器。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幼兒園教案 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人士了解一些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知道它們的特別功能。
2、通過自主設計的游戲活動,激發科學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3、激發對高科技產品的關注興趣和從小愛科學的熱情。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視頻展示儀。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情境,引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想象和思考。
1、師:小兔搬新房子了,可是房子里除了桌子、椅子等一些家具外,其他的什么都沒有,小兔子有許多的不方便,小朋友們,你們能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呢?
2、教師邊講解某個情景,邊讓幼兒感知日常生活中的難題。
(1)洗碗太累了,先要用洗潔精,然后再沖洗,然后再消毒,真麻煩啊!(洗碗機)
(2)家里的臟衣服真多呀,小兔子每天都要洗衣服真累啊!(洗衣機)
(3)電腦太大占地方怎么辦?能一直帶在身邊嗎?(手提電腦)
(4)上班回來好累啊,真想一到家,就能馬上洗個熱水澡,怎么辦呢?(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
(5)夏天房子里太熱、冬天太冷,怎么辦呢?(空調)
(6)如果有人來訪,我們不知道是親戚朋友還是壞人,怎么辦呢?(可視門鈴)
(7)如果小偷來偷東西,在鎖上一撬就能把門打開來,可以用什么方法防治小偷撬鎖呢?(指紋鎖,沒有鎖孔)
3、請小朋友想辦法,幫小兔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二、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
1、教師:看圖講述各種高科技家電產品,說出他們的名稱和用途。
2、引導幼兒觀察統計圖表,認一認各種家用高科技產品,找一找你們家有哪些產品,對照圖表在下方打“√”或打“×”,還可以在空格中添畫。
3、教師小結:高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和快捷,每種產品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我們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了也發明許多的高科技產品,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好嗎?
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幼兒園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介紹一種科技產品。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2、能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把一種科技產品條理清晰地介紹出來。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能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把一種科技產品條理清晰地介紹出來。
教學難點:適當地運用學過的一些說明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習作題目,明確習作內容和要求。
(1)習作題目《介紹一種科技產品》
(2)學習指導語,明確習作內容與要求。
2、圍繞習作要求,介紹熟悉的.產品。
(1)出示所帶物品或圖片,在小組內介紹自己熟悉的科技產品。小組同學可根據其外形、構造、功能、特點、使用方法、應用范圍等幾方面觀察說明。
(2)組內選出代表介紹自己熟悉的科技產品,師生互評。
3、習作。
鼓勵引導學生寫好后認真讀一讀,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4、交流習作,適當點評。
選出3—4篇典型文章進行交流。
5、教師批閱。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習作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有了大大提高,產品介紹的非常詳細,語句通順,層次清晰,字里行間抒發了對科學技術的渴求。
不足之處少部分同學習作效果不好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對這部分同學的培養。
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幼兒園教案 6
教學目標:
1.感受并體會到科學技術時時刻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數不清的好處,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認識科技是把雙刃劍,學會用辨證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兩個方面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并體會到科學技術時時刻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數不清的好處,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難點:認識科技是把雙刃劍,學會用辨證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兩個方面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走進時光隧道
1.引導學生想象刀耕火種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
師: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那時侯人們生活在沒有電燈、電話、電視、汽車、輪船、飛機的時代,他們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樣傳遞信息?吃什么東西?
2.讓學生分小組分別模擬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情景
活動二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1.師:科技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視頻資料)。
2.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開展“科技在我家”采訪調查活動,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對小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組的每個同學應積極發言;小組長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組織大家進行小結,并引導大家選擇好方式在全班匯報。其次,教師要加以指導,盡量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匯報,教師可提供一些匯報方式供學生參考。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訪對象
大家的感受和認識
對生活的影響程度
有了電話
有了電視
有了洗衣機
有了冰箱
有了電腦
有了空調
有了消毒柜
(2)圖文并茂式。與教材第2頁呈現的方式一樣,將科技成果畫成簡單的圖,在圖的旁邊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
(3)擬人表演式。將某種科技成果擬人化,配上演講詞,進行交流。
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指導,盡量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匯報,為班級高質量的交流打下基礎。
4.在小組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要根據引導學生交流的內容提出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如“假如沒有這些科技,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我們的社會是什么樣?”等。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明白,科技給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的好處。
5.在班級交流的基礎上,請每個人用一句話總結,科技給我們帶來了……
6、師結合資料庫中的內容講講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活動三科技是把雙刃劍
1.師: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你知道嗎?人們在享受科學技術成果的同時,發現它們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新問題。因此有人說,科技是把雙刃劍,我們要警惕它對我們的'傷害。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2.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舉例說說科技這把雙刃劍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3.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教材第4頁中提供的信息,啟發學生廣泛的思考、發現、交流科學技術在給我們生活帶來進步的同時,還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問題。
如:電視機的誕生、手機的出現、飛機的發明、天然氣的利用、洗滌劑的使用,除了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還帶來了什么問題?
4.組織辯論。
(1)學生分小組閱讀教材第5頁中的克隆技術這一事例,讓學生發表意見,談自己對克隆技術的認識。
(2)思考:通過閱讀教材中介紹的克隆技術,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術給人類生存發展帶來哪些變化和影響?運用克隆技術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好處?如果濫用這一技術甚至克隆人,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討并交流:人們應該怎樣利用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
6.實踐活動。
指導學生以科技是把雙刃劍為內容,寫一篇小論文。學生可選擇一個或兩個自己熟悉的科學技術,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具體說明科技是把雙刃劍的觀點,同時提出預防不利因素影響的措施。通過內容豐富的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科技是把雙刃劍,樹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識,學會防范的方法。
【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幼兒園教案】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垃圾幼兒園教案08-27
幼兒園大班社會《生活中的信號》教案06-24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生活中的標志》10-09
高科技08-12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生活中的數字》03-30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生活中的數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