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嘆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
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
聯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更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里行間流露贊嘆之情。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詩歌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要聯系生物學知識,充分調動思維活動,理解詩中所寫內容,激發探究生物進化的興趣。
3.討論點撥法。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詩歌的內容要點和首尾圓合的結構美。教師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維以突破重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誦讀感知詩歌大意。設疑研討,調動想像,理解詩歌內容要點和結構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古生物化石圖片)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二、解題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三、暢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并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投影: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粗的字注音。
奇huàn()guǒ()藏cōnglóng()zhuóyuè()
骸()骨潛()行軀殼()檔()案猛犸()
(2)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
③稱贊而且佩服。()
④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⑤(草木)青翠茂盛。()
⑥奇異而虛幻。()
(3)在下列橫線上選填恰當的修飾詞語。
_____________的神話_____________的真理_____________的骸骨
_____________的密碼_____________的魔法師_____________的雕刻家
明確:(1)幻裹蔥蘢卓越hái qián ké dàng mǎ
(2)幽雅悄然嘆服海枯石爛蔥蘢奇幻
(3)奇幻平凡冰冷珍貴高明卓越
2.教師感情飽滿地范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贊嘆和節奏韻律之美。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并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3.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
思考:(1)化石作為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錄出詩中4、6兩節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為什么?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
(6)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1)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緊承問句之后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
(3)化石:“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4)“你”指代蘇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稱,顯得親切自然。
(5)學生積極想像,可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補充。3、4、5、6節是化石的“話”。
(6)詩歌共七節,可分三層。其中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引發讀者想像。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
4.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贊嘆。
四、探究研討
1.指名學生誦讀第1節,思考: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請結合你所搜集到的生物學知識,談談有關生物進化的話題。
明確:依次指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助讀:
投影:
魚類的進化
魚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的一個類群。它的出現,標志著從低等、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一個質的飛躍;它的發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動物進化的明顯譜系。
最早的魚類化石距今已有大約四億年的歷史。原始的魚類渾身布滿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于它們沒有頜,所以被稱為無頜類。
泥盆紀是魚類初生時代。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是魚類中興時代。新生代時,各種古今魚類共同生活于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魚類家族達到全盛。
2.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安排結構有什么特點。
提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后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
3.“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詩句會引發你作何感想,請就你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犸的情況。
助讀資料:
1.恐龍
恐龍是指古代爬行動物中的兩大類,一類叫蜥龍類,另一類叫鳥龍類。“恐龍”一詞的原來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為初期發現和記述的這些爬行動物個體都比較巨大,看上去有點“恐怖”。其實,現在知道,恐龍有大有小,大的體長數十米,小的體長不到1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陸地上或沼澤附近。
兩億多年前,恐龍——這一奇特的生命曾經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們生存了上億年之久,在中生代繁盛稱霸一時,足跡遍及世界的角角落落,又突然間全部消亡,只留下無數令人傷感的化石和供人們猜測探索的謎團。這段歷史時期出現的許多有特色的事情,人們在化石研究中去探索、去找尋、去思索,其中如最為兇猛的巨龍,身形秀麗、行動敏捷的食肉恐龍美頜龍,脖子最長的馬門溪龍,是現今大象體重10倍的最重的恐龍震龍,奔跑速度較快的似雞龍,聰明的傷齒龍,以及愚笨的劍龍和食量最大的腕龍等。
恐龍家族之最:
最聰明的恐龍有:傷齒龍美頜龍空尾龍
跑得最快的恐龍有:鴯鹋龍似雞龍棱齒龍
體重最重的恐龍有:震龍腕龍虛幻龍
脖子最長的恐龍有:馬門溪龍長頸巨龍梁龍
最兇猛的恐龍有:巨龍霸王龍躍龍
食量最大的恐龍有:腕龍虛幻龍達瑪拉龍
尾巴最為強勁的恐龍有:甲龍蜀龍梁龍
吼聲最大的恐龍有:擬櫛龍巨龍美頜龍
2.猛犸
猛犸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生活在距今久遠的冰河時代。猛犸(又被稱為古象)作為大象的祖先,它們的體形比象要大,嘴里伸出的獠牙比當代的象牙要長得多。因而,從外形上看,猛犸給人一種青面獠牙的兇猛感覺,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樣溫馴謙和。
猛犸的尸骨殘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的。猛犸的身世來歷在當時就眾說紛紜。但依考古發現可以推斷的是當時西伯利亞的猛犸數量十分可觀。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
教師提供艾青《魚化石》片斷和猛犸的故事,以開闊學生思路。
投影:
1.魚化石
動作多么活潑,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躍,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進灰塵;
過了多少億年,地質勘察隊員,在巖層里發現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連嘆息也沒有,鱗和鰭都完整,卻不能動彈;
你絕對的靜止,對外界毫無反應,看不見天和水,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2.猛犸的故事
1901年,一位獵鹿人發現一具完整的猛犸尸體。在發掘現場,人們發現猛犸是保持一種“坐姿”死在一個堅硬的大土塊上,頭骨有損傷,肌肉中有明顯的充血現象,胃中尚有沒消化的食物——樹枝和青草,甚至嘴里還有一束沒來得及咽下去的青草。科學家根據尸體的上述情況及現場環境,對這頭猛犸的死因和自然入葬的情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測:在遠古時代的某一秋日里,一頭猛犸漫步在別寥佐夫卡河的河岸邊,不時用長鼻子將青草和樹枝卷進嘴里,突然,河岸邊的土層因河水的長期浸潤,承受不了猛犸這龐然大物的體重而發生坍塌,這頭猛犸束手無策地陷了下去,當它奮力掙扎總算支撐著站立起來的時候,又有大批沉重而堅硬的巖塊砸在它的背上,就這樣遭遇滅頂之災,陷入深淵中,以肌肉充血的情況可以判斷它最終是窒息身亡的。
5.放錄音,學生跟讀全詩。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閱讀文段,完成1~2題。
人常說,無人分享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而無人分擔的痛苦則是真正的痛苦。雖然我們是小小少年,生活的天空晴多陰少,但我們依然在每一天為達成我們的每一個小小心愿勞碌拼搏。那一個個來去匆匆的身影,凝聚了幾多苦樂悲歡。用筆用心記錄下達成愿望的心路上的一段心緒,一縷情懷,讓心懷通過傾訴變得更加健康而亮麗。
春天的小語是枝頭的青綠,夏天的歡聲是翻騰的熱浪。
秋天的吟唱是大地奉獻給人類的渴望,冬天的傾訴是白雪帶給我們的肅穆與冥想。
擁有一片屬于我們自己的湛藍而高遠的天空,是我們
少年人的向往!
珍惜寧靜,放飛童心。
寫出來,多好!
(1)給加粗的字注音
一縷()冥()想吟()唱湛()藍肅穆()傾()訴
(2)這是一段文學欄目的少年主持人的話,這段話的目的是什么?請簡答。
(3)文中“春、夏、秋、冬”四句寫出了()
A.努力向上的精神B.少年的情懷
C.四季的美好D.喜怒哀樂
(4)思考“春、夏、秋、冬”四句的深意,用直線將左右兩邊恰當的連接起來。
春①熱情的幫助
夏②無私的奉獻
秋③冷靜的思索
冬④心靈的溝通
(5)“擁有一片屬于我們自己的湛藍而高遠的天空”,作為主持人的話,實際上是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放飛童心”,可與第一段中的“___________”二字照應。
2.在橫線上填上一個恰當的字。
某學校用五個讀音相同的字作為校訓,激勵師生創設良好校風:
環境整潔突出一個“凈”字;秩序安定突出一個“___________”字;文明禮貌突出一個“___________”字;強身健體突出一個“___________”字;力爭上游突出一個“___________”字。
參考答案:
1.(1)lǚ míng yín zhàn mù qīng
(2)他希望大家敞開心扉,盡情傾訴心中的快樂與痛苦。
(3)B(4)春—④夏—①秋—②冬—③
(5)有一處可以傾訴心曲的場所(6)傾訴
2.靜敬勁競
六、課堂小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游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盡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后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七、布置作業
1.閱讀文段,思考題目
純金難留
[美]弗羅斯特
自然的新綠是純金,她這種色彩最難保存。
她的新葉像一朵花;
但只能持續一剎那。
然后就還原成為葉片,樂園就這樣沉入哀怨,曝光就這樣墮入白晝,凡是純金都難留。
1.這是一首贊頌青春的詩,詩人將青春喻為,表現了青春的珍貴與美麗。
2.“凡是純金都難留”,美好的青春難以長留,詩人暗示我們。
3.請寫出你所掌握的勸人惜時奮發的古詩句。(至少兩句)
參考答案:
1.花、純金
2.時光易逝,應珍惜青春年華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課外查找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或其他古生物的短文。
2.閱讀一些科學詩,如高士其的《時間伯伯》,進一步感受科學詩這種表述形式的文體特點。如《我們的土壤媽媽》:
我們的土壤媽媽(節選)
高士其
我們的土壤媽媽,是地球工廠的女工。
在大自然的建設計劃中,她擔負著
幾部門最重要的工作。
她保管著礦物、植物和動物,還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她改造物質,發展生命,經營著無機和有機,兩大世界的巨大工程。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層,由幾寸到幾千米的深度,都是她的工作區。
她的下面有水道,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殼。
她是植物的助產士。
在她溫暖的懷抱里,開放著所有的嫩芽和綠葉,搖擺著各色的花朵和果實,根和她緊密地擁抱。
她是動物的保姆。
在她平坦的搖床上,蹦跳著青蛙和老鼠,游行著螞蟻和蚯蚓,蜷伏著蛹和寄生蟲。
在農村,有數不盡的田畝,滴上農民的血汗,播下谷子、小麥和高粱。
我們的土壤媽媽,從不辜負農民的希望。
改造自然的偉大工程,把沙漠變成了綠洲,從荒蕪走向繁榮,我們的土壤媽媽,更進一步展開她的工作。
(選自高士其科學詩集《時間伯伯》)
閱讀提示:
詩歌,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瑯瑯上口,又便于記憶等優點。作為說明文的一種表述形式的科學詩是借助詩歌向人們傳播知識和信息,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又煥發了藝術性。高士其的科學詩《我們的土壤媽媽》以詩歌的形式說明土壤在自然大家庭中的角色和功用的科學內容。科學詩,詩的藝術性,是建筑在科學的基礎上的,這是不同于一般詩的地方。在誦讀中去感受和品味。
●備課資料
一、時文超市
琥珀
布封
這個故事開始在很久很久以前,約摸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一個夏天,太陽暖暖地照著,海在很遠的地方奔騰怒吼,綠葉在樹頂上颯颯地響。
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里快樂地飛舞。后來,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那里長著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可以聞到一股松脂的香味。那個小蒼蠅停在一棵大松樹上。它伸起腿來撣翅膀,刷那長著一對紅眼睛的圓腦袋,因為它飛了大半天,身上已經沾滿了灰塵。
忽然有個蜘蛛劃著長長的腿慢慢地爬過來,想把那個蒼蠅當作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劃著長腿(要劃動那八條腿,真不是容易的事情),沿著樹干下來,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
“哎呀!”它想,“這個小東西身子并不大,除去一雙綠翅膀,一對觸須,剩下的就很少了。不過少雖少,總還是一頓美餐。要是我不小心,被她那大眼睛看見了,她馬上飛開,我的美餐就要落空,說不定會餓上一天呢!”
小蒼蠅不住地撣綠翅膀,刷圓腦袋,一點也不知道蜘蛛越來越近了。
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上滲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陽光里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彩。
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起包在里頭。
松脂繼續滴下來,蓋住了原來的,最后積成一個松脂球,把一對小蟲重重包裹在里頭。
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的時間一轉眼過去了。幾千萬綠翅膀的蒼蠅跟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棵老樹上。
后來又有變故發生了。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沒了。波浪不斷地向樹干沖刷,甚至把樹連根拔起,樹就斷絕了生機,慢慢地腐爛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沒在海沙下面。
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海風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濤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邊。有個漁民和他的兒子經過海灘。那孩子赤著腳,踏著沙土里一塊硬硬的東西,就把它挖出來。“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來,“這是什么?”他爸爸接過來,仔細看了看。“這是琥珀,孩子。”他高興地說,“有兩個小東西關在里面呢,一個蒼蠅,一個蜘蛛。這是很少見的!”
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面,兩個小東西還是好好地躺著。我們可以看見蒼蠅的翅膀和蜘蛛的長腿,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還可以想像它們當時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樣掙扎,因為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多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
(選自《千字文名篇導讀》)
閱讀提示:
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科學小品。文章以文藝的筆調,敘述中兼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講故事的方式說明琥珀成因的復雜過程。語言簡約生動,敘述有趣。
二、閱讀知識推介
關于快速閱讀法
快速閱讀法并不只是速度上的快速瀏覽,而是一種積極的、創造性的學習、理解、記憶過程,是讀者從字里行間高效率地吸收有用信息的思維方法。培養快速閱讀習慣的核心是培養高效率的靈活思維,培養推測判斷事物的能力和記憶力。
快速閱讀十大原則是:1.不要重復閱讀。2.閱讀時,在思想上要把所接收的信息按照整體閱讀法的要求分成類,并要記住各類的基本內容。3.閱讀時不要出聲。4.閱讀時,視線要垂直移動。要擴大末梢視覺。5.閱讀時要思想集中。6.邊閱讀,邊理解。閱讀文字時,要分析出關鍵詞和主要概念,抓住這個理解的重點。7.閱讀時要采用記憶的主要方法。閱讀的目的決定了需要記憶什么。要記住作者的見解,而不是只記個別詞句。8.要變換閱讀速度。每次要選用最合適的一種閱讀法。9.經常練習,以便鞏固已有的習慣。10.每天應該讀完兩份報紙、一份專業性雜志和50頁至100頁書,這是練習量。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11-04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優選]01-03
小學五年級語文《激光》教案05-07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豐碑》04-08
優秀教案小學語文五年級07-02
五年級小學語文教案07-22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12-09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12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