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發布時間:2017-02-17  編輯:飛藝 手機版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外洞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金華雙龍洞外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和“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一)結合課文引入新課。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學生在書中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溪流。映山紅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著山勢不斷變化)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一段的第二句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對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教師可設計提問:盆栽的杜鵑有人照顧,上肥澆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卻沒有山上的杜鵑有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顯示出它的本性姿態,而格外地有生機有靈氣。作者有崇尚自然、贊美自然之意。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寫出來的和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顏色畫出一幅明艷的畫面。

  聯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綠”的意思。“新綠”是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顏色。剛長出時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討論:溪流為什么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溪聲為什么會變換調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因為山勢不斷變化,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有時山勢高,有時山勢低,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溪流從山上向下流,會隨著山勢的變化而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溪聲也會時高時低,時斷時續。溪流是從雙龍洞中流出來的。)作者邊欣賞著山中明艷的春色,邊傾聽著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么感覺?讀一讀,說一說。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四)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板書:孔隙)

  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這是學生理解上的又一個難點。教師可以用“高樓上看物體,物體好像變小”的生活經驗作比方,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默讀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樣?(作者只能仰臥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不僅游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隨著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線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討論:作者為什么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著他,似乎將他緊緊包圍起來。越往內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著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實這段水路并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險”了!

  板書險)

  (五)背誦第四段。

  (六)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 久热中文字字幕在线 | 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 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不卡 | 中国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