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一
【教材簡說】
《獨坐敬亭山》是詩人李白筆下的一首五言絕句。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雖然沒有一句描寫敬亭山的外貌及景色,卻讓人感覺到敬亭山似乎也有性情,正默默地凝視著作者。詩中以景物襯托出作者寄情山水,寧愿忍受孤單,也不愿趨炎附勢的高尚品德。前二句已繪出“獨坐”神理,后二句卻寫與山兩相看,以“不獨”寫“獨”,更為奇妙。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整體誦讀,初步感受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借助詩文注釋,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⑴ 敬亭山:
又叫昭(zhāo)亭山,在現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那你能說說古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嗎?(板書:曉詩題)
⑵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寫的古詩嗎?(板書:知詩人)
⑶ 景物描寫:
眾鳥、孤云、敬亭山。
設疑:寫景只為寫景嗎?我們的古詩人是“敏感而有修養的”,創造了耐人“觸摸”的精妙的詩歌語言,這語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謂的科學的解答的,需要我們用心靈去解讀。(板書:明詩意 )
二、分步解讀,感悟詩情
1、學習“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⑴ 畫一畫這兩句。
⑵ 理解“眾鳥”:
說一說為什么畫好多只鳥?
⑶ 理解“孤云”:
說一說為什么只畫一片云?
⑷ 理解“盡”和“去”:
看一看老師的畫面(空白的畫面)。
⑸ 品析:
并不是同學們畫錯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現的是動態的畫面,而我們所畫的是靜止的畫面,可見作者用字的精妙。
過渡:眾鳥飛走了,孤云離去了,現在只剩下詩人李白一個人了(邊說邊板書:簡筆畫李白人像),難怪題目里是──“獨”坐敬亭山。(邊說邊板書:簡筆畫敬亭山)
2、品讀“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⑴ 感悟:
原本陪伴在李白身邊的景物都離李白遠去了,李白看起來非常 ?(板書:獨)
⑵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孤獨的味道:
過渡:前兩句看起來李白很孤獨,后兩句還是寫孤獨嗎?難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獨嗎?讀后兩句。
3、學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⑴ 理解“相看”: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指板書),可見這里的“相看兩不厭”(指板書)是誰和誰互相看不滿足呢?
⑵ 理解“看不厭”:
① 看敬亭山為什么看不滿足?──景美
② 李白僅僅把敬亭山當作一個景物來看嗎?
(指班上一對好朋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厭,很喜歡;她看你,看不厭,很喜歡。她把她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滿足,也把敬亭山當成了──朋友。這山還是死氣沉沉的山嗎?簡直就是有靈氣的神山啊!(在山的簡筆畫上板書:神)
⑶ 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當作了──神,所以看不厭,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厭,這又是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當作了──神。而神總是“超凡”(板書:超凡)的,神總是“脫俗” (板書:脫俗)的。
⑷ 聯系特色課中學過的《夜宿山寺》和《望廬山瀑布》更深地體會超凡脫俗、寄情山水。
夜宿山寺 望廬山瀑布
危樓高百尺, 日照香爐生紫煙,
手可摘星辰。 遙看瀑布掛前川。
不敢高聲語, 飛流直下三千尺,
恐驚天上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寄 情 山 水
4、品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兩種筆畫,掌握“坐”的字理演變過程,掌握“鳥”的筆順。
3.通過進一步學習字理識字、韻語識字、借助拼音識字等方法,培養想象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4.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對漢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字理演變圖。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5分)
同學們,在我國的唐朝有位稱為詩仙的偉大詩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詩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麗。成群的鳥兒在天上展翅高飛,天邊的云朵悠閑的飄著。他覺得看也看不夠,于是就寫下了一首詩。詩的叫《獨 坐敬亭山》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敬亭山的?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古詩,一邊聽,一邊想,你從這首詩中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想象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一邊聽,一邊想的良好習慣。
二、熟讀古詩,認讀生字(34分)
1.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我們嘗試讀這一首詩吧。
(2)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學習生字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
拼讀7個要求認識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翹舌音,是整體認讀音節。
了解生字在本課中的意思。
(2)學習既要認識又要會寫的字。
學習這幾個字要強調“蟲”是翹舌音,“魚”是整體認讀音節。這幾個字書上提供了字理演變圖。
回文學“鳥”字
請同學們在這首詩里找到天空飛翔的小鳥的詩句,讀一讀。
“鳥‘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鳥形,頭向左而立,還有嘴和一雙爪子,現在這個字已經簡化,要注意他的筆順。
在學習“牛、羊”兩字時,可以用謎語引入。
三、作業。(1分)
1.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收集關于“馬、牛、羊、鳥、蟲、魚”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7分)
1.背誦《獨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語。
3.復習生字。
二、指導書寫(13分)
馬:注意第二筆的寫法,注意新筆畫橫折折勾的寫法。
鳥:注意字的結構,上窄下寬,注意小鳥“眼睛”的“點”。
蟲:第五筆是提,不要寫成橫。
三、完成書后活動與練習題“連一連,涂一涂”。(19分)
1.先觀察,看看每個圖形上的字都讀做什么。
2.用筆連一連,把連成的詞語讀給大家聽,發現其中的規律。(同樣的圖形正好組成一組詞語。)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的練習,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3.用 彩色筆涂一涂。
四、作業(1分)
書寫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馬 牛 羊 鳥 魚 蟲
⑴ 感悟:
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還孤獨嗎?這時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板書:不獨)
⑵ 品析:
那《獨坐敬亭山》中的“獨”是不是作者用詞不當啊?引導學生理解“獨”是表面的獨,而作者的內心并不孤獨。以“不獨”寫“獨”又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板書:表面、內心)
⑶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帶著高興的心情讀。
三、表情朗讀,升華詩意
1、古詩是激qing和想像的藝術。只有用你的激qing與想像去品讀,“詩的感覺”才會噴涌而出。《獨坐敬亭山》看似寫景,其實也在抒發作者的感情,就讓我們也帶上作者的感情來讀一讀這首詩吧。(板書:悟詩情)
2、背誦全詩。
3、默寫全詩。
四、回顧總結,受之以漁
以前,我們通過老師的講解,同學們的討論,或者是畫詩、表演來學習古詩,今天,我們又是怎樣學詩的呢?學生自己總結:曉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還有畫一畫的方法。
同學們,我們生長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詩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遺產,更是我們的驕傲。希望同學們在今天品味詩句的審美體驗之后,能更加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讀詩,學詩,愛詩,成為一個個有激qing,有修養的小詩人。最后,請讓我把下面這首詩獻給同學們,作為今天的結束:
風雅頌是詩,古樂府是詩;
三閭大夫的狂放是詩,詩仙太白的神游是詩;
大江東去是詩,把酒臨風也是詩;
詩,可以靜靜的坐下傾聽;也可以在微雨街頭溫柔吟唱……
愛詩,其實是在愛著,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