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宣傳目的
本次班會,旨在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資源對學生生存的重要性,資源的使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讓學生懂得資源浪費造成的危害。而節約資源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職責,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日常點滴入手做起,培養自己的節儉意識,珍惜他人的勞動付出,以行動踐行節約,讓節儉成為習慣。
二、身邊的浪費
1、禁絕舌尖上的浪費:禁盤中浪費,興舌尖文明。
積極倡導文明用餐,在學校就餐堅持要吃多少打多少,不浪費每一粒糧食。響應國家的“光盤行動”,堅決杜絕剩菜剩飯。
中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這種“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2、節水節電
我們來看有關浪費的一組數據:
“一度電能干什么?”
——能用吸塵器打掃500平方米;25瓦的電燈能亮40個小時;電風扇能連續運行15小時;普通家用冰箱能運行24小時;電動自行車能跑上80公里; 可用電炒鍋燒兩道菜;1臺電視機可以開10小時;電水壺可燒8kg的水……
所以,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避免大開水龍頭,用完即關,擰緊水龍頭,見到滴水的龍頭,隨手關閉。
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里,燈光不用就要隨手關掉。光線充足時,不要開燈。
3、節約用紙
辦公學習,應提倡紙張盡量正反兩面使用。
4、節約用錢
適度消費,合理支出,精打細算,做好計劃,堅持每天節省一點,養成善于理財的好習慣。
5、積極參加環保活動
大力開展廢電池、生活用品和垃圾的分類回收利用,垃圾裝袋,推廣使用再生紙;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飯盒等一次性用品。
6、少開一天私家車
倡導家人多乘城市公交,少開一天車,還天空一片蔚藍。低碳生活,綠色生活,為節省能源做貢獻。
三、學校倡議
1、崇尚節約,擁抱文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在總結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的歷史教訓時寫下的警世名言。
樹立節約意識,不僅是對社會資源的珍視,更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提倡文明消費、綠色消費、低碳消費,是一種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體現了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我們要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將其內化為心中的自覺追求,外化為日常的良好習慣。
2、儉以養德,身體力行。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錘煉高尚的個人品德,提升高品質的幸福生活。做到節約每一滴水,及時關閉水龍頭,避免跑冒漏滴;做到節約每一度電,隨手關燈,人走燈熄;做到節約每一張紙,少用一次性紙巾,多用雙面打印;做到節約每一粒米,按需點菜,不剩飯菜,積極參與“光盤行動”,自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3、倡樹新風,共建共享。
萬滴汗水方成餐,滿盤辛苦且珍惜。勤儉節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我們要影響和帶動家人、同事、朋友、同學及身邊的每一個人加入節約行列,敢于反對日常生活中的浪費現象,主動制止身邊的浪費行為,真正把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落實到實際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共建綠色校園,共享幸福家園。
四、關于節儉的名言和諺語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
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
真理是我們所有財產中最有價值的,所以讓我們節約吧。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
節約節約,積少成多;一滴兩滴,匯成江河。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
結語: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大到國家,小到家庭,不分貧富大小,如果勤儉文明之風盛行于世,將是國之本,家之幸,民之福。倡導低碳生活,摒棄浪費陋習,愛惜他人付出,節儉從我做起。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以實際行動引領校園節儉惜福新風尚,為實現集寧一中乃至烏蘭察布的夢想貢獻自己的青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