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7個字。
2.按要求積累詞語,有選擇地寫一寫。
3.讀課文,了解內容,把文章分成兩部分。知道星魚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島神秘失蹤的罪魁禍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4.了解設問及其作用。
教學重點:
讀課文,了解內容,把文章分成兩部分。知道星魚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島神秘失蹤的罪魁禍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難點:
了解設問及其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7個字;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學習謎和蹤。
今天我們學習30課《小島失蹤之謎》齊讀課題。
看者老師板書課題,注意謎和蹤的寫法。
指導謎和蹤的字型及書寫時注意事項。
二、檢查預習。
誰能看著生字表組詞讀生字。
處理“漂”這個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離 漂移
這些生字是怎么記的
形聲字:謎 據蹤 珊瑚 礁
重點提示:毒 攝
練習,區分下面的字形,再組詞。
蹤( )謎( )經( )
綜( )迷( )徑( )
給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組成新字。
宗( )( )居( )( )焦( )( )聶( )( )
三、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正確。
提示 舒爾茨 噬食罪魁禍首
攫取 澳大利亞 腕足 棘皮
四、兩人一組互相讀課文,注意互相幫助。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默讀課文,提出來。
第二課時
一、讀課題,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問題。
學生可能問:小島還有失蹤的,那么真正的謎底是什么
二、瀏覽課文,自己尋找答案。
三、這兩種說法你覺得哪種更科學 找出理由談一談。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星魚的語句,先讀一讀,再說說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魚,直徑超過1米,樣子就享年一只大圓盤。它們的身體四周長有16條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條腕足上都布滿了毒刺。
讀了這段話你感覺到了什么 (大 厲害 能吃)
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
這種星魚以珊瑚和珊瑚礁為口糧,而且胃口極好,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噬食掉2平方米面積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極好理解星魚是造成島嶼失蹤的罪魁禍首。
有語氣地讀這段,把星魚的能吃讀出來。
因此,當它們對珊瑚礁小島群起而攻之時,常常會使那些小島在不長的時間內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島則因為根部被咬斷而成為無根之島,在強大的海流沖擊下,漂離了原來的位置。
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大島和小島是怎樣失蹤的。
五、再次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寫島嶼失蹤的真正原因。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處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
(什么事情?哪樣呢?這句話是接著哪句話來說的?這句話放在這起什么作用? )
2.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
(這句話與上面的句子有什么關系?)
前面那句話提出了問題,這句話作出了回答。
3.再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段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過渡)
4.小結:
過渡段主要是承上啟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應該把第三自然段與4-7段放在一起,講的是島嶼失蹤之謎。
5.課文的1.2 段講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呢 按兩部分讀課文。
六、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
認識了一種新的句子那就是設問句,讀課文中的兩句話,說說這種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處?
七、有感情地讀全文,向你的同學說一說島嶼失蹤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