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第七冊語文《空氣中的流浪漢》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6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漢”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灰塵的大小、多少、來源、用處以及管教方法。

  3.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一些常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感受科普作品表達的科學嚴謹與生動形象。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空氣中的流浪漢。齊讀課題。

  2.認識作者。

  3. 出示詞語,指名讀。

  4. 課前請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讓同學們把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并標注到字的上面。你都查到了哪幾個字的字音?

  5.出示句子指名讀。

  二、揭示課題,認識“流浪漢”。

  1.我們預習過課文了,知道空氣中的“流浪漢”就是——灰塵。(板書:灰塵)

  2.灰塵怎么成了空氣中的“流浪漢”呢?(出示第一節)自己小聲讀第一小節,抓關鍵詞語,找答案。

  三、 整體感知,梳理文脈。

  1.通過預習課文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識?

  2.學生交流,隨機板書到黑板上。

  3.快速默讀課文,根據課文介紹的順序給每個內容排排順序。(學生到黑板上標序號)

  4.根據板書,梳理課文結構。

  5.完成課后第二題。

  四、研讀品析,了解說明方法,體會表達的科學嚴謹。

  (一)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介紹這些知識的時候,都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做簡單批注。

  1.灰塵很小

  (1)默讀第二節,讀完后用“——”劃出描寫灰塵大小的句子。

  (2)學生交流。

  (3)作者用了這兩個數量詞具體地寫出了空氣中的流浪漢灰塵很小,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列數字。

  2.灰塵多少。

  (1)學習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

  (2)從“一酒杯”體會表達的科學嚴謹。

  (3)讀句子。

  3.灰塵的來源

  (1)文章從這五個方面介紹了灰塵的來源,所以這里用了分號把它們分隔開來,(分號翻紅),可是這里為什么用句號呢?自由讀這段話,想想原因?

  (2)通過標點符號的運用體會表達的嚴謹。

  4.作者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準確、具體、形象地說明了灰塵的知識。我們也來試試。

  把句子說具體。

  1.天氣很冷。

  2.這棵樹很高。

  五、體會表達的生動形象。

  1.出示兩段話,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

  2.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表達生動形象的句子。交流。

  3.對比語句,體會表達的生動形象。

  4.總結。葉永烈的話:“我愛科學,也愛文學,所以我早年走的是一條科學與文學相結合的創作道路。”

  六、推薦閱讀。

  七、課后作業:閱讀《假如沒有灰塵》一文,完成文后的練習。繼續了解關于灰塵的知識,進一步感受科普作品既科學嚴謹又生動形象的特點。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网站黄不卡 |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精品a∨在线 | 一本在线观看资源网站 | 日韩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 日本一本中文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