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分析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抓住“形形色色”這一文眼,從植物世界的“龐大、復雜”與“奇趣無比、五光十色”之處落筆,以流暢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神奇有趣的植物世界。有詳有略,重點突出。作者對整個自然、對奇妙的綠色世界、對生命都洋溢著滿懷的熱愛。
課文共6個自然段。一至三自然段圍繞“植物世界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世界”,分別從植物的種類、生存環境、形體、壽命、生長速度幾方面進行了介紹。作者采用了對比的說明手法。
四至五自然段則圍繞 “植物世界還是一個奇趣無比、五光十色的世界”,繼續描繪著“形形色色的植物”。作者用了三組“你也許以為……?不是。”這樣的排比句式,分別列舉出特性奇異的植物種類加以論證,既強化了表達效果,又增強了說服力與感染力。段末的省略號,則給人以不盡的遐想。
文章的結尾,讀罷仍感余音未絕,讓人意猶未盡。
通觀課文全篇,文中還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介紹植物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品讀體會、比較句式、仿寫等手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富有情趣的表達,讓他們逐步學會積累語言表達的“樣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龐大”“形形色色”“隨風見長”“五光十色”等詞語的意思。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所傳達出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繼續學習從題目入手,抓住中心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3、要通過品讀體會、比較句式、仿寫等手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運用的對比、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讓他們逐步學會積累語言表達的“樣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觀察、研究植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對綠色生命的關愛情感。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一些有趣的植物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緊扣題目,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齊讀。
問:你讀了課題想了解什么?
2、重點理解“形形色色”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結構。
1、檢查字詞的預習。
2、隨機理解生詞。
3、檢查讀文情況。
指名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4、了解文章結構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文章。
1、學生默讀課文一——三自然段,要求一邊默讀、一邊想:“你覺得這部分課文中的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龐大、復雜的特點?”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體會。
a:匯報交流第一自然段時,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用具體數字的說明,可以使人們更清楚了解所要說明的特點。
b:匯報交流第三、四自然段植物的不同生存環境、形體、壽命、生長速度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用排比、舉出具體實例、對比、引用俗語,也可以更清楚地告訴我們所要說明的特點。
(在交流的過程中適時指導感情朗讀)
3、學生默讀課文四、五自然段,要求一邊默讀、一邊想:“你覺得這部分課文中的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奇趣無比、五光十色的特點?”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
4、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體會。
在匯報交流第五自然段時,讓學生先體會段末省略號的用法,再按照作者“你也許認為……吧?不是” 的句式,進行一個簡短的續寫。
(在交流的過程中適時指導感情朗讀)
四、總結。
孩子們,在你們的深入理解與精彩朗讀寫中,我們一起領略了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植物世界的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我們想發現這些故事,并讓這些故事繼續下去,我們該怎樣去做呢?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學生回家進一步搜集、整理有關植物的資料,并辦成小報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