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1、學習聯系上下文,結合查字典理解"徒勞"、"無濟于事"、"暖人肺腑"等詞語。
2、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根據課題質疑,并能在閱讀課文中根據人物的表現提出心中的疑問。
【教學重點、難點】
1、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在閱讀課文中根據人物的表現提出心中的疑問。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師表揚學生上課精神飽滿。
2、出示:眼神
(1)齊讀
(2)"眼神"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剛才,老師在表揚大家的時候,你們看到老師的眼中流露著怎樣的眼神?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這位老人又讀懂了誰的眼神?是怎樣的眼神?
二、自學課文。
帶著問題輕聲讀讀課文,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找到相關的句子后用直線劃出。
三、品讀課文。
1、學生交流答案。
2、這也就是課文第5節中老人說的一段話。(媒體出示)
(1)自己試著讀讀這段話,不僅要讀通,更要讀懂。
你讀明白了什么?
交流板書:
冷漠、不關心前幾位騎手
老人
仁慈、同情最后的騎手
(2)"學貴有疑",你還有什么讀不明白的?
對課文中字、詞不理解:無濟于事、……之狀
對課文內容不理解:"這樣一個機會"指怎樣的機會?"老人最需要的時候" 是什么時候?
3、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小節好好讀一讀。
(1)媒體出示第1節:指名讀
(2)這是文中的描寫,現在請大家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說說老人當時的處境。
(媒體出示詞語):
兩鬢蒼蒼老態龍鐘凜冽刺骨焦急萬分抖抖索索漫天飛雪
(3)自由說、指名說
(4)此時此刻,老人的眼神是--(焦急、期盼……)
板書:
焦急、期盼
老人
4、就在這時,羊腸小道上走來一隊騎者,當老人向這隊騎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時,他卻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出示第5節)再讀第5節。
5、那么,老人對這兩種眼神的分析對嗎?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騎者不同的行為吧!再讀第2、3節,找到他們不同的表現,用不同的符號劃出。(媒體出示相關句子)
(1)讓我們先來看看前幾個騎手的行為,請大家展開合理的想象,結合課文第5節來說一說。
(出示填空)
突然,冰冷的羊腸小道上由遠而近傳來了有節奏的馬蹄聲,老人懷著焦急的心情,打量著幾個騎馬的人依次從他身邊過去,可是這些騎手們,個個流露著的眼神,他想:。
自由說、指名說、再自由說
(2)齊讀填空。
(3)指導朗讀描寫最后的騎者的句子。
就當最后一個騎手將要和他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老人看到他的眼神里流露著--(齊說)
于是,便向他提出了幫助的請求,自己試著讀度這一節描寫騎者的語句,想想該怎么讀好它。
指名讀(媒體出示紅點)
齊讀,讀好騎者當時幫助老人的行為。
6、引讀第4、5、6節
雖然騎者幫助了這位當時處于困境中的老人,可是,他還是感到非常奇怪:這位老人怎么會知道自己一定會幫助他呢?于是,他問老人--(齊讀第4節)
老人聽了后,如實地告訴了這位騎者:他已在這里等了一段時間了,并且知道誰更有美德。那是因為--(齊讀第5節老人說的那段話)
這段暖人肺腑的評價出動了騎者,他感動地說--(齊讀第6節)
四、深入體會。
1、故事到這里結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這最后一位騎者就是--(托馬斯.杰弗遜)(出示媒體)
他是美國第三任總統,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
2、總結: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想杰弗遜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靈。怪不得他在成為總統后能受到人民的愛戴。
3、寫話練習:相信這位總統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后,一定受到了許多的啟示,那么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會有些什么啟發呢?請寫一、兩句話。
在閱讀了這篇課文后,讓我也感觸頗深,所以我也寫了這樣一句話(媒體出示)
附板書:
冷漠、不關心 前幾位騎手
老人 焦急、期盼
仁慈、同情 最后的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