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問題,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證實假想的探索過程,同時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采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樹立學生探究意識,培養學生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一支恐龍怎樣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說說。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弄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教學難點:
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讀題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朋友。(板書:恐龍) 看到“恐龍”這個詞語,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形象?用一個合適的詞語概括 的恐龍(笨拙的;龐大的;兇猛的……)
補充課題,(板書:飛向藍天)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笨重恐龍怎么可能飛向藍天的? 我們知道的恐龍沒翅膀,怎么能飛向藍天呢?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吧。課文中會告訴我們答案的。
二、初讀課文,認讀詞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詞。
三、深入讀書,分段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用“——”劃出介紹恐龍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介紹鳥類的句子。讀一讀?你能找出一對反義詞嗎?這節中哪句話告訴我們恐龍和鳥類的關系?讀著這句話,老師發現了這句話的用詞很準確,你發現了嗎?說說你的理解。
“一支”指的是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
(恐龍種類多,演化成鳥類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準確。演化需要非常長的時期,所以用“漫長的演化”很準確。)
(2)讓我們再次用朗讀讀出你的感受吧。(男生、女生、全體合作讀第一自然段)
2、那么,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兩億三千萬年前和數千萬年后的恐龍分別是什么樣子的?
3、匯報,朗讀。
4、課文中用一個什么詞語形容這龐大的家族,請找出來。
理解:形態各異
5、現在,麥老師邀請大家一起到這個龐大的家族中參觀參觀,愿意跟老師去嗎?小眼睛睜大點,千萬別錯過這次和恐龍親密接觸的機會哦!
6、在這個形態各異的大家族中,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請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練習。
一些獵食性恐龍身體_________,體表__________。有一些轉移到 _______,在樹木間________,具備_________,最終____________。有些科學家推測,一種生活在 _________的恐龍 ,在_________ 學會了飛翔。
(過渡) 就這樣,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成了天之驕子,演化成今天鳥類大家族.
四、總結概括全文
科學家們經過近百年的努力研究,幫助我們了解了體態笨重的恐龍最終變為輕盈靈活的鳥兒的演化過程,這一切凝結著他們多少寶貴的心血啊!但是他們并沒有就此止步,他們心中還有一個更為美好的愿望——重現這一歷史進程。
五、課外延伸,實踐作業
1、把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講給爸爸、媽媽聽。
2、選做:再找一些關于恐龍的資料讀讀,組織一次“恐龍展示會”。
板書:
31 飛向藍天的恐龍
毫不相干
恐龍———————————————— 鳥類
第一種恐龍 形態各異的龐大恐龍家族 獵食性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