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科學知識。課文主要寫人們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很多有益于人類的東西,從而說明廣大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立志探索科學奧秘。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悟”出一些語文學習的規律,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教學本課略讀課文,教師要更加放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時間,重點考查把握文章大意,評價瀏覽、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蝙、蝠、禍、鍵、鯨”5個生字及新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一些關于仿生學的知識,從中受到啟發,樹立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向。
重點、難點:
弄懂文中在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愛好。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出示課件:讀了課文題目,你想了解什么?(題目中老師為什么要加引號?人類的“老師”是誰?它們為什么是人類的“老師”?) 那就請同學們帶著好奇心去讀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根據生字表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交流: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
3.反饋學習情況。
課件出示詞語:
粉碎 死亡 禍害 教訓 超越 均分 勻稱 節省 某人
坦誠 破碎 教訓 新式 坦克 機毀人亡 超過 均勻
堅固 機翼 蝙蝠 慘禍 關鍵 鯨魚 教訓 輕便 跳躍
生物 模仿 自然界 流線型 輕而易舉
(1)指名讀生字、詞語,隨時糾正讀音。
(2)聯系上下文說說詞語的意思。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課件出示:課文讀到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了吧,誰愿意來告訴大家?(自然界中的生物)
3、現在你知道了課題中的“老師”為什么要加雙引號了嗎?(這不是一般意義的老師,指的是能給人們啟發的動物。)
4、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總——分——總)。
5、同桌互相學習,把課文分分段。(課件出示)
四、精讀課文
1.為什么說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人類的“老師”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細細體會,完成填空題。
課件出示:按課文內容填空。
(1)人類根據鳥類飛行的原理發明了_____,為了解決機翼抖動的問題,科學家請_______做老師,是因為________。人類根據蜻蜓等飛行特點造出了_______的________。
(2)工程師根據鯨的外形特點改進了_______,鯨的_____幫助工程師提高了輪船的________。
(3)雞蛋的______給了建筑師們靈感,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材料的建筑物,如____、_______等。
2.請同學們把自己的自學收獲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三個方面是如何向生物學學習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圖片進行對比)
五、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只有這些嗎?第5自然段的省略號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2.想一想:你還知道自然界的哪些生物可以充當人類的“老師”?
3.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1)齊讀最后一句話,回憶課文中列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人類的老師。
(2)你對這句話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3)齊聲朗讀,再來贊一贊這些人類的“老師”。
六、課文小結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經過對許多動物的研究,人類獲得了不少啟發,但這還遠遠不夠,更多的奧妙還有待我們去發現。讓我們齊聲朗讀,再來贊一贊這人類的“老師 ”。
七、奇思妙想
1、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啟發?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
2、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八、課外作業
1、課外自己尋找并閱讀介紹人類向生物學習的兒童科普讀物。
2、觀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寫觀察日記,有興趣的可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