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理解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道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特點、內容和方法及原則。
3. 知道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
課前準備
搜集一些家庭教育的實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的教育也自然而然成了重中之重。但是統觀現代家庭的教育,大部分家教均有溺愛孩子的現象,我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問題少年地出現,青少年犯罪的產生,不能說與我們當今的家庭教育不無一點關系。孩子的成長,與家庭自然脫不了關系,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三四年的時間在家度過,上學后除了在學校的八小時,剩下的時間幾乎也是在家中度過,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應該放在首位,好的家庭教育培育出棟梁的例子也舉不勝舉,比如哈弗女孩劉亦婷,不適當的家庭教育把天才變成庸才的不勝枚舉,最典型的“傷仲永”
今天我們就談一談《家庭教育與小學生的成長》
二、實例說明,分析理解
(1)、教師講述幾個“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例子”以引起家長注意。
事例一:
說到家庭教育,這讓我想起在、曾經有家長和我說起:老師,孩子最聽您的,我們管不了,您多費心了。
我無語,我不敢茍同,這么大的責任家長怎么會一推二五三呢,我豈敢擔當此重任呢?
教師分析: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說明了什么?家長把家庭教育放在了哪里?不單單是這個家長,有好多家長都會這樣說,自己管不了孩子,讓老師多費心……孩子這么小,家長管不了,可見您與孩子的溝通在哪里?
費心,我們是應該的,可是作為家長,您又對您的孩子費了多少心呢?家庭教育的地位在哪里?
交流討論。
事例二: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媽媽,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干練,事業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們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沒有做好,就可能就會遭到母親的責罵,這種“強勢”的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發育。
建議:
1. 約束多讓孩子失去自我
2. 過分苛求事與愿違
3. 戀母情結傷害孩子
4. 父親作用別被忽視
小結:只有夫妻雙方積極地參與到家庭事務的管理,更多地關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夫妻雙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選擇。
(2)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特點、內容和方法
特點:1.保育與教育相結合。
2.知識學習與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3.成才與成人教育相結合。
內容:1.合理安排生活,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增強他們的體質。
2.培養子女的求知興趣,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3.培養子女優秀的品德和初步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4.培養子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形成初步的欣賞美。
5.加強子女的勞動教育和訓練,培養他們良好的勞動習慣與生存自理能力。
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家長要想成為一個理想的''藝術家'',就不能生硬地照搬學校教育的模式,而必須從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家庭教育的特點出發,重視教育方法的選擇和教育手段的運用.常見的方法有:
1. 理解并寬容孩子的探索性失誤。
2. 賞識孩子的每一個進步。(書上事例)
3.培養孩子的良好興趣。(書上事例)
4.遇事而誨,遇物而教
成功案例:
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位塾師,當時過著“半饑半寒,遷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對貧窮的鄉親和鄰里,卻能“視人之急猶已家,雖至貧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為屢空也”。少年時的林則徐就親眼看見父親把家里僅有的一點點米,全都送給了貧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饑挨餓。父親還事先囑咐他說:“伯父來,不得說我們沒米吃了。”林賓日“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有一次一個土豪想用金錢賄賂林賓日,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絕。還有一次一個富戶人家想重金聘林賓日去當家庭教師,林賓日一想到此人在鄉里的劣跡,便一口回絕了。父親的言行舉止,給林則徐以深刻的影響。后來他在官場上注意了解民間疾苦,作風廉潔剛直,不與貪官污吏為伍,這當然不是偶然的。
(3). 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
中國的家庭教育,城市比農村重視,城市比農村投入得多這也是中國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城鄉差別。但是中國現代化的實現,僅有城市現代化和工業現代化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農村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這種差別不縮小,不但影響農村孩子的成長,影響農村家庭的發展和生活質量,也影響農村人口質量的提高,進而影響中國人口質量-全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影響科教興國戰略目標的實現,最終影響現代化的進程。也許有些危言聳聽,但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連鎖關系。中國的許多問題,常常要以農村是否解決作為標志。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農村家庭教育關系到中國農村明天的人口質量,關系到中國農村明天的幸福。
建議: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相應對策
陶行知說:“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對個體、教育和社會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必須采取有效的拯救對策以遏制其進一步惡化。
家庭要做的:
1、慎重選擇。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慮考慮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錢重要。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可讓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監護子女,一般以母親為主,母親心細,有耐心,孩子更愿意與她們交流。父母都外出務工的,如果條件允許,可讓其在打工地接受義務教育。
2、定期“溫馨對話”。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時了解子女的近況,一方面利用書信或電話定期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向老師和臨時監護人及時了解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讓孩子在情感上有歸依感、安全感。
3、尋找“代理”。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需要父母雙雙外出務工而祖父母又沒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親戚朋友中為孩子尋找“代理媽媽”! 代理媽媽”既可以輔導孩子學習,又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4、完善家庭教育。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要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教育兒童的新策略、新方法,嚴格要求孩子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從關注孩子的物質生活轉移到孩子的教育上來,改進教育方式,讓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三、拓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兒童成長的搖籃,而父母則是兒童不可選擇的第一任教師,也是不可替代的。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在美國,有兩個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孫。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由于他重視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傳,在他的八代子孫中共出了1位副總統、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生、20多個議員……。在長達兩個世紀中,競沒有一人被關、被捕、被判刑的。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加酒鬼,開設賭館,對子女教育不聞不問。在他們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成為殘廢者的多達400多人。
這兩個家族的八代發家史,告訴我們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響,將會直接關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質、法紀觀念、人生觀等的形成。我們特別要探討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給予人們的啟示。
小結:有的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學校,那就是學校的事了!”于是對孩子就不聞不問,放任自由,一旦孩子成績差就興師問罪。更有甚者當著孩子的面責問老師,這無疑使老師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一落千丈,甚至使孩子不再尊敬教師!這是多么不利孩子的教育啊!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父母的職務作用對子女的影響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最早期的教育,家庭是兒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兒童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父母和長輩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時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好的行為和習慣能使人受益終生。孩子就像白紙一張,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家長的“以身立教”絕不能輕易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