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家庭教育教案設計
又迎來了一個和家長溝通的日子,和你們交流溝通使我更加堅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們是我工作的后備軍,是我工作的支持者。
今天我就現(xiàn)在家長們存在的一些問題講授以下幾個內容:
1、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2、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別要注重;3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注意的問題;4、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梅志罡老師就父親如何參與家庭教育談了三點看法。
一、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個孩子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為將來的人生發(fā)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李嵐清副總理曾指出:“家長對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學習成績,也要關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養(yǎng),注意他們在社會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響,否則好孩子也有可能變壞,有的甚至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長成天把孩子禁錮在家里學習,不注意開拓孩子視野,增長社會實踐經驗等,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發(fā)展像涓涓細流,需要日積月累,成長中的孩子道路品質還沒定型,需要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良好教育環(huán)境的營造,這個過程是由淺入深的。低年級的小學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斷,知道了一些諸如公平、自私之類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據家長、老師、小伙伴們以及各類傳媒的種種言論和行為,來形成自己的判斷。到了高年級,他們才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標準,對一件事情或一個人做出比較獨立的評價。總體來說,小學生的種種道德上的表現(xiàn)是不穩(wěn)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這就決定了道德培養(yǎng)的長期性和及時性,它貫穿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要求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在培養(yǎng)孩子良好道德品質的過程中不要怕麻煩,要反復地講道理、舉例子,以及自身經常的影響,才能有助于將道德觀念在他們心中扎下根來,僅有言教還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通過父母的身教和結合生活實踐中的各種情境施教。孩子們是通過模仿來學習各種不同的行為方式的,模仿是沒有道德判斷的,但通過模仿學到的不同行為方式,就是別人評價個體道德品質的依據。孩子們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對于家長來說,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長一句隨便說出的話,對于一件小事的處理,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身教勝于言教,這句話用在父母對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著重抓好孩子文明禮儀和健康思想觀念的教育,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用適宜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重視文明禮儀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著得體,整潔樸素,美觀大方。男孩子不蓄長發(fā);女孩子不化妝,不配戴成人的道飾。要教給孩子對長輩或初識者稱呼“您”;對教師、社會工作人員稱號“老師”“師傅”、“阿姨”“叔叔”等;對他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與人打招呼時要說“您好”;與人分手時要說“再見”;給人添麻煩時說“對不起”;得到幫助時說“謝謝”。要使孩子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一方面,家長必須在待人接物過程中正確使用禮貌用語,讓孩子有一本活的學習教材;另一方面,家長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隨時隨地練習,逐漸形成自覺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孩子在公共場所的文明舉止,既顯示出個人的修養(yǎng),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長要特別重視并經常利用可能的機會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如電梯門口,看見先生給女士讓路,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一種文明舉止;飯店里,看見服務員舉止優(yōu)雅、熱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也是一種文明舉止等等。
二、在目前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開發(fā)早、社會影響復雜的 情況下,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別要注重以下兩點: 將來的生存帶來很多憂患。因為。這樣的人,經受的困難和挫折的 磨練較少,心理嬌弱,經不起風吹雨打,將來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難適應,容易產生過度的挫折感,難以適應正常的社會生 活。因此,要舍得讓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們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戰(zhàn)勝困難。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確對待和處理,都可以達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時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就當今孩子而言,可能會在學習、愛好的選擇、自尊和人際關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學習方面,學習成績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沒能上理想的學校;在興趣和愛好的選擇方面,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沒有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華和個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信任,經常受到輕視和忍受委屈,沒有被評上“三好生”,沒有被選上干部;在人際關系方面,結交不到與自己講知心話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壞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會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極影響,比如孩子喪失自信心,焦慮、自卑等。家長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以積極、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使孩子不斷增強克服困難、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氣和信心;幫助孩子尋求適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斷調整目標和行為;主動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幫助孩子。
在學習上,作為家長應盡量減少孩子們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放下包袱,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分數(shù)的奴隸,同時還應幫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視困難,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重新制定學習策略方法,爭取下次考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注意的幾點:
1、 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長應明確提出要求,并落實檢查,不要“事事說,事事空”
2、 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時,家長應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視之,應有一個客觀的態(tài)度,細心地負責,把準脈,對癥下藥。
3、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孩子來自各種家庭,他身上自覺地帶著父母給他留下地烙印,家長當著孩子,尤其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能想說就說,想做就做,你可以對你的行為負責,但你無權對你孩子的一生負責,盡管他是你生的養(yǎng)的,他最終屬于社會。
四、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梅志罡老師就父親如何參與家庭教育談了三點看法。
①父親平常要多親近孩子,盡量堅持每天與孩子共享一段時光。通過這種持續(xù)有效的家庭親子互動,孩子不僅能夠從父親那里感受到關愛,而且能從父親的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自身的心理與智力發(fā)展補充養(yǎng)分。
②父親要盡力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家庭互動氛圍。如在孩子面前夸獎、贊揚孩子的母親,或對妻子微笑等。夫妻間在孩子面前的愛慕,是確保給孩子愛的一種有效方式。
③父親要多方面關心孩子的思想與學業(yè)。做父親的應經常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談話,通過談話使自己了解孩子,讓孩子了解父親時也使孩子通過父親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
五小結:
今天的課是針對目前家長們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問題展開來的,我作為老師和家長的雙重角色深深的體會到家長們的不易與困惑,我力求通過這個家長學校的渠道和你們溝通交流,和你們共同進步,我們攜手把我們的孩子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