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理解】
《船過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作者以生動而滿溢贊美情愫的筆觸描述了長江三峽“山奇”、“水急”、“船險”的壯麗風光和神女峰的美麗傳說,展示了一幅瑰麗神奇的三峽畫卷。精巧的文思,清晰的文脈,優美的文句,鮮明的文旨均讓我們品咂不盡……
這確是一個培養學生語感,陶冶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山水情感的好文本。文中一句“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深情勃發,意貫全文,可以作為展開教學的生發點。
【設計意圖】
讀文如登山。細究文題,乃如登攀者在山腳仰觀、揣摩、猜測之,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第一遍讀書,且行且看,山水風景已然在胸,不經意間,“山小”遍覽;美讀文句,如觀大山巍巍而嘆,如聽細流潺潺而醉,玩賞徘徊,意猶難盡!山有巔,文亦然,凌絕頂,橫看、側看、臥觀,一崖一木皆風景,目之所及,心亦及,文我兩忘,撫掌長嘯——壯美如斯!
【預設教學目標】
* 初讀課文,感知三峽“山奇”、“水急”、“船險”的壯麗風光和神女峰的美麗傳說。
* 美讀文句,感悟句中意,體驗文中情。
* 研讀課文,品味語言,推敲詞句,深入體悟“百里山水畫”的壯美。
* 將優美的語言文字內化為學生的想象意境,并開啟他們的審美情趣之扉。
【預設教學過程】
一、細讀文題,窺望“群山”
* 文題是文章的眼睛,好比是一條通往深苑的芳菲小徑,亦如一扇雅舍之窗;透過“船過三峽”這四個字,我們可以讀懂許多東西,可以窺見課文的通幽小徑。
* 生究,師導。(如:“船”——作者是乘船游覽三峽的,所寫的景物也是在船上看到的等。)
二、初讀感知,縱覽“山小”
* 自由讀文,疏通詞句,感知全文。
* 交流:作者在乘船游覽三峽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三、美讀體驗,“登臨”感懷
* 投入地讀一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出你的感受,把你的喜歡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
* 師與生一同徜徉在優美的文句中,誠如古人登臨,見景感懷,貴在自由生發,妙在意會神領。
四、精讀體悟,吟賞“崖木”
* 理解、贊讀“啊,百里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初略全文情感之顛。
* 探尋作者贊嘆之源:長江三峽的山、水有何特點,究竟美在哪里?
* 自由研讀,理解、體悟——
山:刀砍劍劈、筆直陡峭、云霧纏繞……
水:長江像野馬,嘶鳴吼叫,東闖西撞,撕咬、拍打……
船:旋渦連旋渦、波浪推波浪……
(大致程序:自主讀文——研讀詞句——欣賞感受——體驗升華)
1、回顧課內外讀過的古詩詞,其中有很多詩歌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請默寫兩句。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該句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學作品中數字“三”及三的倍數大多表示“多”的意思,如詩句“白發三千丈”。在記憶中,你還有哪些這樣的詩句。(“白發三千丈”除外)(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在這部長篇小說中塑造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比如寫了關羽等人的“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等故事,你能用簡潔的語言再寫出兩個有關“三國人物”的故事嗎?(該題提到幾個的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下列詞語補充完整。(3分)
神機( )算 心悅( )服 陰謀( )計
滔滔不( )走( )無路 斤斤( )較
5、我國許多成語都來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比如“杯弓蛇影”“掩耳盜鈴”“畫蛇添足”“邯鄲學步”“買櫝還珠”,你能給其他同學介紹一個成語并扼要概述故事嗎?(以上幾個除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