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第六單元作文《勝似親人》教案
教學目標:
1、 觀察插圖,理解圖意,引起合理想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
2、 訓練學生組織語言,嘗試表達所想所感,習作內容具體,句子通順。
3、 感受并學會情感表達的方法,受到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常情教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發揮想象,嘗試習作。
教學難點:
理解圖意,進行合理的細節聯想與想象。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相關事跡、投影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同學們,我們學習的第六組課文就是用愛曾經深深地打動過我們的心,現在我們再來感受一次,好嗎?
1.品賞感人句子。(略)
2.小結過渡:這些事情有之所以深深地打動我們的心(板書:打動人心),是作者用的語言( )(板書:語言生動),是作者把事情的經過寫得( )(板書:經過具體),是作者寫下了自己的( )(板書:內心感受),同學們,我們也用這種方法來寫一個動人的故事給別人看,有沒有信心?
二、授新:
1.打開課本第117頁,自學習作要求,師出示掛圖:《勝似親人》
2出示習作方法:⑴從題入手,緊扣字眼;⑵從圖入手,細微不漏;⑶發揮想像,合情合理。
3小組討論。
4.反饋情況。
⑴勝似親人,字眼是:勝似(超過,勝過。),意思比親人還親。
⑵仔細看圖,理解圖意
A、指導看圖。
(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
B、生交流看到內容。
(按從人到物的順序引導學生說具體)
C、猜測圖中人物關系。
在小組內說說她們可能是什么關系?
(可引導學生注意人物的服飾,她們也許是鄰居,也許是……)
D、 理解圖意,用幾句話說說圖上的情景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
E、欣賞片斷: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過來,一把把她緊緊地摟在懷里,感激地說:“孩子,謝謝你,謝謝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濕漉漉的雙手在圍裙上擦了擦。這時,老奶奶扶著墻壁顫巍巍地從里屋走了出來,望著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濕潤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將小姑娘摟在懷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像一朵盛開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輕輕地撫摸著姑娘油亮的秀發,又愛撫地拍拍,滿是皺紋的臉緊緊地貼著姑娘白嫩、紅潤的臉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嘴巴抿著,雙手不自在地絞著圍裙。老奶奶一個勁地說:“孩子,總是讓你忙著,奶奶真過意不去!謝謝你,謝謝你!”小姑娘的兩頰飛起了紅云,洋溢著快樂的笑意。
F、學生試寫片段并講評。
⑶、外聯想,豐富內容
A、指導圖前想象。(根據剛剛所猜想的人物關系,想一想在這幅圖之前,可能發生過什么事體現她們“勝似親人”?請你把她們之間可能發生過的事情簡單的寫在紙上。)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交流。
D、指導圖后想象。師:在這之后,她們以后的生活將會是什么樣子的呢?你能大膽、合理地猜測一下嗎?(指名說)
三、范文欣賞。(略)
四、總結:
同學們,我們用上生動的語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說清楚,再寫下你的內心感受,這個故事一定可以打動閱讀你文章的人,現在有沒有信心寫好它。
情境過渡:當然,在你的生活中,也許看到聽到或者親身經歷比這更感人的事,你可以選選擇寫這些事情。有一位很有愛心的攝影師,拍下許多感人的畫面,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
(三)拓展
圖片欣賞,激發寫作熱情。
(四)課后作業:1、以《勝似親人》為題,寫漢族姑娘和苗族奶奶之間的故事。
2、自擬題目,寫你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或是親身經歷的感人事跡。
勝似親人
麗兒是一位善良、樸實的小姑娘,麗兒所在的村寨,只有她們一家是漢族人,其余的大多是苗族人。 麗兒的鄰居是黎奶奶,黎奶奶的腿腳不方便,唯一的兒子在城里打工,身邊沒有親人。 麗兒的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常對麗兒說:“麗兒啊,黎奶奶身體不好,你應該幫黎奶奶做些事。”麗兒總是爽快地回答說:“OK!”
一天,麗兒吃完中午飯后,想到黎奶奶家還有一盆衣服和床單沒洗,便悄悄地來到黎奶奶家,生怕吵醒正在睡午覺的黎奶奶,打好水,拿來洗衣板,就開始洗了,洗著洗著,她覺得用手洗太費力,就干脆脫鞋綰褲,用腳踩著洗,越踩越起勁。麗兒洗衣服床單的聲音吵醒了黎奶奶,黎奶奶走了出來,看著麗兒洗衣服床單。因為麗兒正洗得起勁,所以沒有看得到黎奶奶,黎奶奶起了過去,望著滿頭大汗的麗兒,心疼地叫了聲:“麗兒!”麗兒頓時嚇了一跳,黎奶奶走到她身邊,用手摸著麗兒的臉,然后又用臉靠著麗兒,麗兒有些不好意思,黎奶奶對麗兒說:“乖孩子,你比我的兒子還親。”麗兒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最后,一老一少都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