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烏塔》是魯教版五年制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單元四篇文章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別人的成長故事。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寫“我”在羅馬的一個旅館里結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寫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裝、外出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談的是烏塔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細、準備之久,以及她要在親身經歷中認識世界的想法;最后寫烏塔與“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本課的重點部分是“我”和烏塔的談話,所以引導學生借助課文的具體語句了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并談出自己的見解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有過旅游的經歷,但受家庭的影響,沒有孩子獨自外出的經歷,文中人物的故事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個傳奇,因而喜歡閱讀本文。在語文學習中,四年級學生基本具備了在閱讀中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聯系上下文積累理解詞句的能力。但在閱讀后缺乏與同學交流自己見解的主動性,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
【教學目標】
1.認識“漱、眬、愜、駁、邏、輯”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 借助課文的具體語句體會烏塔的自立能力。
4.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能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了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演說,導入新課。
(一)、課前演說
師:同學們我們進入第七組“成長的故事”的學習,了解了偉人周恩來和作家肖復興的成長故事,同時也在不斷了解身邊人的成長故事,每一個故事,我們都為之動容。今天我們繼續這一話題,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的成長故事講給大家聽?
1、2名學生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
2、師生評價
(二)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位外國女孩兒的成長故事,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明確學習任務。
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誰愿意讀一下鏈接語?
師:誰說一說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件什么事?開始讀吧,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1、整體感知。
師:誰能說一說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2、檢查生字。
師:老師考考大家讀得是否認真。請看大屏幕。
課件內容:
洗漱 蒙眬 愜意 語塞 反駁 邏輯
學生開火車讀詞語。(師相機指導)
師:這些字中藏著一個多音字,誰能發現它?
師:看來大家讀得非常認真。
師:這些詞中你有不明白的?
師:找到有這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的意思。
三、再讀感悟,研討釋疑。
(一)發表觀點——小小辯論賽。
1、明確游歷歐洲的路線。
師:烏塔獨自一人都游歷了歐洲哪些地方?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有關語句,畫出來讀一讀。
師:誰來說一說。
2、發表觀點,準備辯論。
師: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游覽這么多地方,好不好呢?
(3生回答)
師:認為烏塔這樣做好的同學請舉手,認為烏塔這樣做不好的同學請舉手。看來同學們觀點不一,各持已見。下面請大家再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到能證明自己觀點的語句,把這些句子畫出來,在空白處留下自己的觀點。
(生自學)
師:小組討論交流,五分鐘后,我們進行一場小小辯論賽。開始準備吧。
(小組合作學習)
3、小小辯論賽。
師:“小小辯論賽”馬上開始,誰愿意來?正方1辯……反方1辯……老師來當主持人。
師:準備好了嗎?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歷歐洲到底好不好?請雙方辯個究竟。
(正反兩方自由辯論)
師:辯論結束!八位小辯手能言善辯,表現出色,大家掌聲送給他們。
師:通過辯論,我們知道:由于烏塔用三年時間做了充分準備,所以她的歐洲之旅非常愜意!
(二)了解烏塔。
師:你認為烏塔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從哪兒看出來的?請同學們邊讀邊畫出相應的句段,并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理解。
(預設:
(1)熱情、活潑。如: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里來……她一聽,高興得大叫
(2)生存能力強。如:烏塔說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
(3)有責任感。如: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給家里的每一個人買禮物。
(4)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如:為這次旅行她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交流過程中,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三)學習烏塔。
師:同學們通過辯論、再讀書更深入地了解了烏塔。你想向烏塔學習什么?
師:其實烏塔的獨立自強僅僅是西方孩子的一個縮影,大多數西方孩子都很獨立,請大家看一段資料,看完之后相信你會對烏塔的獨自旅游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引入資料:
西方家長從小就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重視孩子從小自身鍛煉,注重孩子的自由發展,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摩托車,分擔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鏟雪、秋天掃落葉等。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師:西方孩子從小做的這些事情,你曾經做過嗎?這些事情都是誰做的?
師:他們的獨立生存能力是從小培養的,是長時間的生活經驗積累的。
(四)個性觀點。
師:所以在烏塔看來獨自游歷是件很自然的事,而我們中國孩子很少獨自旅游。因此烏塔說——【課件出示烏塔說的話】一起讀——【學生齊讀:烏塔說:“中國的孩子很缺少樂趣吧?”】對此,你有何看法?
師:看來你與烏塔的看法相似,咱們一起讀“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只有親身體驗,你感受到的世界才更完美。
四、課堂拓展。
師:剛剛我們了解了一位外國小姑娘的成長故事。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中國小姑娘的成長故事。
(一)閱讀鏈接: 單純的喜悅
有一個小女孩每天都從家里走路去上學。
一天早上天氣不太好,云層漸漸變厚,到了下午時風吹得更急,不久開始有閃電、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媽媽很擔心,她擔心小女孩會被打雷嚇著,甚至被雷打到。雷雨下得愈來愈大,閃電像一把銳利的劍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媽媽趕緊開著她的車,沿著上學的路線去找小女孩。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兒一個人走在街上,卻發現每次閃電時,小女孩都停下腳步、抬頭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許久,媽媽終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問她:“你在做什么啊?”小女孩說:“上帝剛才幫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師: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對小女孩,對媽媽說些什么?請大家想一想然后同位交流一下。
(二)、談學后感受
師:讀了《烏塔》和《單純的喜悅》兩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些什么?
五、課堂小結。
師:在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烏塔這位了不起的德 國女孩,她熱情勇敢獨立,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今后大家也會像烏塔一樣,在實際生活中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六、布置作業:
1、小練筆:從《烏塔》想到的
師:從大家高高舉起的小手可以看出你一定有許多感觸,課后請大家把你想到的寫下來,要求聯系實際,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2、把烏塔的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