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新的閱讀教學理念強調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情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進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本文的學習,學生將采取讀、思、析、悟相結合,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中主人公的人物品質,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通過品味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課題,同學們,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
2、這個故事發生在前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關于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詞語,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
三、把握故事的基本內容
1、瀏覽課文,課文與我們學過的有什么不同?
課文中的空行,叫隔行分段。課文分了幾段?(4段)
2、了解每一段分別講了什么?
誘敵、帶路、殲敵、再誘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整體理解課文。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
四、研讀“誘敵”部分,初聞歌聲
1、劃出描寫夜鶯的歌聲的句子。
“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理解“沉寂”的意思。
2、第一段還有這樣含義深刻的精彩句子,找一找,劃一劃。
3、討論交流,同時感情朗讀。
(1)“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小夜鶯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樣子,卻有著格外清醒的頭腦。
(2)“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小夜鶯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群眾,又痛罵了敵人。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國兵的盤問,德國兵覺得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話。
(3)“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軍官突然問。“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孩子回答。
德國軍官想知道森林里有沒有游擊隊,所以突然問孩子,希望突然發問能在孩子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獲得真實情報。孩子機警地裝做沒有聽懂他的話,故意用“蘑菇”來和他打岔,巧妙地掩蓋了這個敏感的話題。如果孩子回答“沒有”會引起德國軍官的懷疑,回答“有”又會引起敵人的戒備。故意答非所問,使德國軍官進一步認定他是個一無所知的小孩子,從而放松了防備。孩子的答話,說明他能隨機應變,顯示了他的聰明機智。
4、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采用討論方法,是閱讀課文教學讓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一個有效方法。使學生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想法之中,還可以根據大家的想法進行學習。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課本劇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