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主題
(一)研究背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有的學生把還沒吃完的饅頭、面包隨地亂扔,學生食堂剩飯剩菜多得驚人。土地資源有限,糧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長,糧食越來越寶貴,它是人類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因此,我們班開展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的班會。
(二)課題確立
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我們確立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的課題,這個課題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連,也是大家觸目驚心,感觸尤深的現象,同時也適合同學們大膽放手開展的實踐活動。針對這一主題,我們師生經討論確立了以下活動子課題。
1、糧食相關信息
2、糧食與生活
3、實踐操作播種
4、糧食浪費現象
5、糧食節約宣傳活動
根據確立的子課題,各活動小組根據本小組個體資源和信息,選定課題展開活動,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標
1、總目標
采用社會調查、資料收集、網上查詢、具體實踐操作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珍惜糧食的教育,讓學生理解糧食來之不易,認識到愛惜糧食的意義。
2、具體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多渠道、多學科的從“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糧食與生活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他們的觀察思考、發現探究、動手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與人交往、合作能力、運用創新、持續發展等綜合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獲取和處理利用資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要養成合理的良好的飲食習慣,杜絕浪費現象,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認真探究問題的科學態度。
三、活動準備
(一)選題分組
1、在班會上,對全班同學進行一組調查:
(1) 你在學校有沒有把飯吃完的經歷嗎?
(2) 如果有的話,你怎么處理剩下的飯菜?
(3) 你有不愛吃的菜嗎?
(4) 你怎么處理不愛吃的飯菜?
(5) 你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來盛飯菜嗎?
然后出示一系列浪費糧食的圖片,激發學生產生共鳴,參與活動。
2、活動主要形式
(1)收集資料和信息
(2)調查研究和實驗
(3)宣傳、倡議
3、自由組成小組,確定研究子課題
按照學生自身的興趣、特長、自身便利條件,自由分為五個組:①糧食相關信息組;②糧食與生活組;③實踐操作播種組;④糧食浪費現象組;⑤節約糧食宣傳倡議組。
(二)制定計劃
每小組民主推選組長,聘請自己喜歡的指導老師,制訂自己小組活動計劃。
四、活動過程與展示匯報
師:同學們,對《憫農》這首詩熟悉嗎?讓我們一起來回味回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于兒童啟蒙的詩句。可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已經忘卻了這首詩中的精髓。還有人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扔幾個饅頭、面包、倒一些剩飯、剩菜算不了什么,你們贊成這樣的說法和做法嗎?相信同學們通過這段時間的綜合實踐一定有自己的體會和感想。首先有請糧食相關信息組的同學帶領我們去了解我國糧食生產的現狀。
糧食相關信息組
任務:了解我國糧食生產的現狀
形式:上網查詢 查閱報刊雜志
糧食生產現狀:(通過上網查詢到資料)
① 人增地減,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按照歷史的觀念,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的國家。但事實上我國耕地只有不足16億畝,人均耕地只有1.1畝,僅為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占用大量的耕地用來建房、修路、擴建城鎮,以及工業化擴容,我們的可用耕地在逐年的遞減,而我們的人口還是處于上升期。正確處理好人增地減的矛盾,穩定耕地面積,是穩定糧食生產的首要問題。
②糧食生產投入不足,可比效益下降,影響糧農的生產積極性
糧食生產的重要性,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認識,“無糧不穩”是經歷史驗證的,但是近期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財政收入的增加與農業的投入不成比例,對農業,特別是對糧食生產的投入不足是目前的現實。糧食生產的品種還比較單一,農業科研、新品種研發推廣力度與現實需求矛盾比較突出。加之糧食生產的可比效益下降,農民對糧食生產的投入也在減少,使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的外出務工,在家務農的只有“三八、六一、九九部隊”(即婦女、兒童和老人)。致使糧食生產的科學種田水平差,并且在不少地方有拋荒棄茺現象,在糧食生產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師:同學們我們國家的糧食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嗎?(學生展開討論)
師:綜上所述,情況表明,糧食生產形勢嚴峻,我們必須養成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可糧食又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到底糧食與我們生活有何密切聯系呢?請聽糧食與生活組的匯報。
糧食與生活組
任務:了解食物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形式:調查、采訪、上網查詢等
1、糧食的來源
(1)目標:通過去加工廠、商店等場所去了解關于食物來源,人們為食品生產所從事的各種勞動,學到食品從種、養到加工及流通的知識,激發學生尊重他人勞動和愛惜勞動成果的感情。來親自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喜悅,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品格及動手能力。
(2)內容:①到社會去看種植與養殖情況。②到工廠看食品加工的過程。
③到商場看食品的流通情況。
通過采訪,我們了解到了食物流通量大,可見糧食與我們生活緊密聯系!
在實踐采訪中,我們真正體會到了食物的來之不易!
2、糧食的營養(上網查詢)
通過了解營養成份的分類及不同食物所包含的營養成份,以及人類維持身體健康所需合理攝取的營養成份比例,增進學生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科學,尊重科學的品質。
師:是啊,糧食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是我們生命之源,我們只從課本上讀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詩句,可糧食是怎樣種出來的?請聽實踐操作播種組同學的匯報
實踐操作播種組
任務:了解糧食是怎樣種出來的
形式:采訪、實踐體驗
1、調查訪問
種糧食的過程分為那幾個階段?各個階段有那些工序?同學們帶著問題,向家長、親戚或農民朋友打聽、調查,分別開展調查訪問活動。
(生:通過采訪,我們懂得了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邱大爺告訴我們水稻的種植,從春耕開始到收糧入庫,大約要經過40多道工序,5個多月的生長周期。分為春播、田間管理、收獲幾個大的階段。如春播,首先是選種、浸種,還有耙地、蓄水、育秧等工序,然后是插秧。待秧苗插下去后,是漫長的、反復的細致田間管理——保水、施肥、除草等。待稻子成熟了,要及時將它收上來,翻曬入倉。)
通過調查訪問,同學們知道了糧食是怎樣種出來的,對糧食的生產有了感性認識。
2、親身體驗
學生們雖然知道了糧食的生長過程,但是,他們并沒有親自下過田,對種糧食的辛苦沒有切身的體驗。于是,我們利用周末將學生帶到郊外,讓他們參加耕地活動。
師:實踐組的同學把勞動中的苦和累寫進了詩中,(齊朗誦詩歌)
珍惜糧食
將種子育成稻谷
把稻谷碾成大米
將大米煮成熟飯
把飯盛到嘴前
沿途農人忙碌地套栽著
一個季節的風雨
誰制造饑餓
就從浪費一粒米飯開始
放棄勞動 丟掉節氣的傳統
讓種子保持著懷念的肖像
奠記在胃里
米缸空空的時候
淚也是一顆種子
它呼山喚水搜集它的同伴
到來得如此迅猛
珍惜糧食
從狗嘴中搶回我們失落的食物
防范我們曾經認識的饑者
從背后悄悄地走近
珍惜吧從現在開始
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
師:我們班上還有哪些同學有勞動體驗的?同學們,你們感受很深,可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長年的勞動,那就更加辛苦了,所以我們要愛惜每粒糧,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請聽糧食浪費現象組同學了解到的。
糧食浪費現象組
任務:了解生活中浪費糧食的各種現象
形式:到家庭、學校食堂、飯店等進行 調查
分小組討論浪費糧食情況的嚴重;并列舉出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 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討論得出結果:
1、學校食堂學生就餐時浪費蔬菜現象嚴重
2、客飯店客人浪費米飯現象極為嚴重
3、家庭節假日浪費飯菜現象極為嚴重
4、家庭平時浪費米飯現象嚴重
5、大型飯店中就餐人員浪費糧食現象嚴重
6、民間舉行婚慶喜事時浪費糧食現象嚴重
師: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令人擔憂。我們如何做呢?(分小組討論)是的提倡節約是關鍵,有識之士指出,在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思路中,糧食節約理應作為重要的一環;瞧,我們班的小小宣傳隊已在行動!有請糧食節約宣傳組。
節約糧食宣傳倡議組
任務:做好節約糧食的宣傳工作
形式:發放倡議書進行宣傳
1、發出節約糧食的倡議書:
珍惜糧食倡議書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又看到學校食堂的工友們收集了三大桶剩菜剩飯,這真是讓人痛心的現象!不知道你們是否有同感,是否也感到痛心 ,也許你并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你知道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那天,全世界已經有620萬多人因饑餓而死亡.我國是人多地少的發展中國家,糧食供求將長期處于偏緊狀態據測算,1公斤大米約有米粒40000個,我國13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 萬公斤 大米,可養活35000人.因此,六(3)班全體師生向同學們發出倡議:
1、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2、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菜剩飯.
3、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4、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向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伙伴們,只要我們努力,人人爭做節約小公民的話,我們的未來會更美好,我們的國家會更富強.
全體師生
2、發放倡議書
3、收集珍惜糧食格言
珍惜糧食格言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
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
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勤儉的美德猶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盛開富有的花,
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
五、活動小結與評價
師:老師為你們這段時間在實踐的表現感到高興,積極發揮了合作精神,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珍惜糧食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最后讓我們一齊吟誦《憫農》這首詩,你我一齊共勉。
教學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我們班確立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的課題,這個課題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連,也是大家觸目驚心,感觸尤深的現象,同時也適合同學們大膽放手開展的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實踐性、活動性和學生主體性,切實把學生請到教學“舞臺”的中央,他們不僅愿意“動”,而且能夠“動”,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發揮潛力,充分表現,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感悟。反思教學過程,自己體會良多。概括起來,這堂課的主要特色是:
一、 活動與任務相結合
課題提出后,學生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共同確立了以下活動子課題,分別是:1、糧食相關信息;2、糧食與生活;3、實踐操作播種;4、糧食浪費現象;5、糧食節約宣傳活動
在開展活動前,讓學生明確活動任務,同學們根據自己小組的任務,通過采訪、上網、看報、調查等方式收集資料,孩子們帶著任務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大大提高了活動的興趣,僅兩周的時間各小組都順利完成了任務。
二、 知識與體驗相結合
體驗能更好地讓學生找出生活的根基,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內涵,根據這一宗旨,充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為了了解食物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帶領學生去農田、菜園、商店等場所去了解關于食物來源,人們為食品生產所從事的各種勞動,學到食品從種、養到加工及流通的知識,激發學生尊重他人勞動和愛惜勞動成果的感情,學生們只從書中讀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詩句,究竟春播要做那些工作,秋收是怎么回事,同學們并不了解,實踐播種組的同學通過調查訪問,知道了糧食是怎樣種出來的,對糧食的生產有了感性的認識,還跟隨爸爸去下田,把在勞動中的體會寫成了一首小詩《珍惜糧食》,知道了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在愉快、有序而又有效的活動中,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三、活動興趣與創造相結合
興趣是學生創造的源動力,只有把興趣與創造結合起來,才能提升實踐活動的品位,才能使學生的興趣結出豐碩的果實,關注生活中的浪費想象是學生們樂于探究的問題,在課上,孩子們例舉了家庭、學校、飯館等各中浪費現象,鮮活的事例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分析原因,探討杜絕之方法,掀起了課堂熱潮,在興趣中探究,在探究中創造,在創造中獲取成功的快樂。
由于是第一次上綜合實踐課,在有所收獲中,也留下了幾許的遺憾,讓學生成為活動中的主人是我上這一課的目標,可是全體的參與還是欠缺了,在活動中沒有顧及到不善于交往的個別孩子,沒讓他們真正“動”起來,課堂上,學生的思維還沒得到充分的訓練。評價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一環,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內容、活動方式不同于學科課程,其評價也具有特殊性,它不能用單一量化的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因此,課程的評價方式還需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