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突破
1.結合學生生活實踐經驗,利用收集的各種資料感受橋的神奇、美麗。
2.利用課件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3.加強朗讀,展開想像,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
2.多媒體課件。
3.關于橋的圖片、資料。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1.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老師現在就帶大家去游一游。(多媒體課件播放一組圖片)
2.同學們,在游玩過程中你看到了什么?(橋多,橋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關于橋的詩歌。
3.由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出本課重點解決的問題:
(1)有哪些材料的橋?(2)橋有什么樣式?(3)橋有什么功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詩歌,理解主要內容。
2.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讀文:
(1)分小節輪讀課文,檢查課文是否讀得正確。
(2)把自己讀不懂的字詞提出來,在小組內共同解決。
(3)小組齊讀詩歌。
4.檢查反饋學生自學情況:
(1)老師出示詞語卡,學生認讀并理解部分詞義。
(2)從詞語中抽出本課生字,強調部分生字的讀音。
5.指名分節朗讀詩歌,并說說各節的內容大意。
(三)精讀課文,感受品悟
1.讀一讀:出示剛才歸納的重點問題(1)有哪些材料的橋?(2)橋有什么樣式?(3)橋有什么功能?請大家帶著問題,再讀詩歌第一、二小節。
2.填一填:
各種各樣材料的橋橋的樣式橋的功能
學生如填不出,可叫他反復閱讀詩歌,填好后,多讀幾遍這些句子,加深對橋的印象(可圖文對照,更直觀)
3.提示引讀:(在學生朗讀中播放相關多媒體課件)
(1)有各種各樣不同材料的橋,你知道哪些了?學生讀:木橋、石橋、鐵橋、水泥橋……
(2)還有各種各樣不同式樣的橋,你又知道有哪些?
學生讀:有橫在溪水上的獨木橋……石拱橋……浮橋……斜拉橋……九曲橋……立交橋(指導讀好相關句子)
(3)這些橋有著什么樣的功能呢?
學生讀:“橋是路的連接和延伸。”
“它們的基本功能都是溝通、交流,使沒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各種造型優美的橋,在給人方便的同時,裝點著鄉村和城市,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4.看見那么多美麗的橋,這些橋都是有形的,看得見的。世界上還有一種看不見的,卻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視的橋,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橋嗎?請同學們讀詩歌第三小節,看看誰能最快找到這種橋。指名匯報。
5.這種無形的橋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尊重、諒解、關注和信任)指導讀好第三小節第一段。
6.這無形的橋在哪里呀?學生讀:心靈與心靈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
7.分小組討論交流對“這樣的橋存在于心靈與心靈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這句話的理解。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8.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感悟到這種橋從古到今,從外到內處處存在,讓世界變得和諧、美好。
9.延伸表達,抒發情感。橋引發了你的哪些思考呢?跟伙伴說說你的“奇思妙想”。
(四)齊讀全文,選喜歡的句段,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綜合實踐:辦一個以橋為主題的展覽會。
(一)課前準備
1.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到居住附近的橋實地考察。用眼看,用手摸,用腦想,弄清它的大小、形狀、顏色、材料、構造、功能等,還可以訪問長輩,了解這座橋的歷史和故事。
2.收集有關橋的圖片、詩、文等資料。
3.畫一畫你心中的橋。
4.讀一讀語文天地的“開卷有益”中的寫橋的文章。
(二)交流整理資料
1.學生交流所查找到的有關橋的資料。
(是詩、文則要求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圖片則展示并解說。)
2.根據學生收集的材料類型進行分組分工整理(分為詩文組、繪畫組、排版組等)
3.老師強調各人負責的工作,并教給操作方法。
4.學生合作整理,教師巡堂適時指導。
(三)展示成果,激發情感
1.組織學生欣賞展示內容。
2.結合展示內容激發學生對橋的熱愛,探索科學,創造美的意識。
3.教師小結。
第三課時
(一)習作內容(寫一寫橋,見筆下生花)
(二)“話橋”聊天室
選一項說一說: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橋?
你想像中的橋是什么樣的?
你覺得人類更需要什么樣的橋?
你喜歡什么樣的橋?
(三)填一填
與伙伴交流一下,你喜歡的是什么橋?有什么特點?
橋名外形特點材料構造功能
(四)習作金鑰匙
1.收集整理有關橋的資料,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項寫成一篇文章。
2.參考本單元“開卷有益”里寫橋的不同方法,學會抓住外形特點、構造、功能等方面來寫出橋的特點。
(五)筆下生花
寫“橋”不難呀,快動筆寫一寫吧!如果能配上畫,圖文并茂就更好了。(可以剪貼,也可以自己畫)
(六)自評自改
1.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直接在習作上修改。
2.用“”畫出寫得好的句子。
3.用“――”畫出要修改的句子。
4.還有修改意見可以寫在旁邊。
(七)互評互改
與同學交換習作,互改,把評改意見寫下來。
寫得精彩的地方:
要修改的地方:
(八)家長評
回家后還可以把修改稿讀給家長聽,聽取家長意見后再作修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3.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
2.通過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
3.廣泛查閱資料,拓展知識。
4.結合單元主題,收集整理有關橋的資料,辦展覽會,把語文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認識橋,體會橋的神奇、美麗。激發創造美的意識。
2.感受課文優美的語言,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教學重、難點
1.詩歌的第三小節是理解的重點,抓其重點詞句體會“無形的橋”的深刻含義。
2.第二小節描寫比較抽象,理解有一定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