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人物的特點。
★感受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特點。
★理解甘羅的巧妙之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陶行知的《小孩兒不小歌》嗎?我們一起背誦一遍。
2.背得真好,雖然我們的年齡尚小,但是我們的聰明才智不容每一個成年人忽視。就拿我國古代來說吧,就曾涌現出許多聰明的孩子。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嗎?
3.教師補充;四歲讓梨的孔融,五歲屬文的方仲永,六歲詠《鵝》的駱賓王,七歲稱象的曹沖,八歲砸缸的司馬光。--------
4.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聰明的小男孩甘羅。(板書課題:甘羅)
二.檢查預習情況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下面老師就想考考你們。
1.請幾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黑板出示習題:讀準下面的詞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宰相 唉聲嘆氣 教唆 代替 宮殿 施禮 搗亂
3.回答下面的問題
(1)文中出現了哪幾個主要人物?圍繞上面幾個人物發生了什么事?
(2)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事情的起因,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事情的經過?
學生匯報交流。
4.預習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教師板書問題)
三.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的成語來。
(2)學生找出“唉聲嘆氣”并用自己的話說明意思,再用這個詞造個句子。
(3)指導學生用關切的語氣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爺爺,到底為什么事發愁呢?
(4)從文中哪個自然段可以知道,畫一畫。請學生匯報。
(5)你能體會爺爺此時的心情嗎?教師適當指導,讓學生試著讀一讀,其他同學評價。
教師板書:公雞下蛋
(6)得知爺爺唉聲嘆氣的原因,甘羅什么表現,他說了什么?從中我們能夠體會出什么呢?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部分
過渡:甘羅真的有辦法幫助爺爺和大臣們嗎?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呢?
(1)請同學讀第五自然段,找出一個成語“不慌不忙”體會出什么?(胸有成竹)
甘羅對于什么胸有成竹呢?請一名同學讀第六自然段。
(2)看到甘羅,秦王為什么不高興?學生匯報交流。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不高興的秦王會做出什么事情來呢?學生匯報交流。
秦王并沒有殺甘羅,這在甘羅的預料之中。
聯系實際:如果班級里有同學缺席,老師發現會問什么呢?學生回答。
爺爺沒來上朝,秦王也問了相同的問題,這也在甘羅的預料之中。
甘羅是如何回答秦王的話的?齊讀課文。
(3)甘羅說爺爺沒來上朝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男人生孩子
聽到這個原因,你感覺怎樣?學生匯報,
秦王聽了以后是什么反應,學生匯報。
和同學們的反應一樣,秦王笑話甘羅,認為男人生孩子是胡言亂語,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這更在甘羅的預料之中。
(4)秦王難為群臣用的是“公雞下蛋”這種手段,甘羅用的是同樣的手段“男人生孩子”對付秦王,這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事情的發展,都在按照甘羅的計劃進行著,所以甘羅胸有成竹。甘羅最后是怎樣說的?
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5)提問:這是個什么句子?能否換一個肯定的說法?學生匯報。
這句話有什么言外之意呢?學生討論匯報。
過渡:故事發展到這,結果會是什么呢?相信每個人都翹首期盼,那就讓我們給這個故事續編個結尾吧!
請四名同學為一個小組討論,然后選出一個代表匯報。
(6)代表講故事。
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生活中難免有許多困難,但只要我們像甘羅一樣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就一定能夠戰勝它。
板書設計:
幽默
甘羅 聰明
勇敢
公雞下蛋 男人生孩子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