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1個生字。理解“無聲無息、寄宿、回蕩”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拼讀 “塞”這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利用字典、詞典進行獨立自主的識字,提高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品質,并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閱讀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熱情,淳樸,激發學生要向“山里人”那樣多獻出一份真誠,一份愛心,生活會更加美好、幸福。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聽過這首歌嗎?《愛的奉獻》只播放最后幾句,“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同學們回憶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過素不相識的人的熱情幫助嗎?誰能把當時的情形和你的感想與大家談談。
學生暢所欲言。
2、師:今天我們就來結識一對“山里人”來感受一下他們的淳樸和熱情,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六課《炊煙》。板書課題。
3、師: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都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想法來讀讀《炊煙》吧!
在讀課文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準確通順。
(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
2、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注意“塞”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讀sāi,在小組內輪讀,把生字詞讀準確。
3、用各種形式理解課文中詞語
(1)借助圖片理解“炊煙、熱氣騰騰”。
(2)結合文中具體語境、生活經驗或借助詞典理解“無聲無息”“寄宿”“回蕩”…
4、檢查讀文情況,教師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聽者可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5、再讀全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談初讀課文后的感受)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騰”“豪”等
四、作業:
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整體感知。
《炊煙》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木屋的主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整體感受,教師可隨學生回答板書出木屋主人的印象:熱情、淳樸、善良……)
二、細讀課文,品位理解。
1、木屋主人給同學們留下了熱情、淳樸、善良印象,你是從文中什么地方體會到的?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詞句畫下來。注意抓住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 好好的品讀,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給學生充分品讀的時間)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
(1)外貌描寫的詞語“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婦女,她面色黑紅,……充滿山里人的光彩。“婦女的勤勞、健康。
(2)神態、動作及語言描寫的語句:她坐在旁邊。笑著看我……手里不停的織著一件鮮紅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訴我…… 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談、對生活的樂觀。
(3)語言動作的語句:客人來了快進屋吧。那還要問?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凈凈。女主人的熱情好客。“這不是飯館,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語言“都是自家種的……”男主人笑著說,聲音很輕,男主人的憨厚、淳樸。
三、感情朗讀,升華理解。
分角色朗讀全文,注意在朗讀中體會男、女主人的性格。
四、回讀課文,質疑問題。
讀了《炊煙》木屋主人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同學們再次快速瀏覽全文,看你還有什么疑問,寫出來。
五、自擬文題,感悟中心。
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溫暖,可為什么作者卻以“炊煙”為題呢?如果讓你來寫,你想給、這個故事起一個什么名字?你認為作者的題目好在哪?
使學生體會到“炊煙”是全文的線索,又累又餓時望見炊煙,女主人為我煮飯,告別時望炊煙。
炊煙讓人感到希望、溫暖、富有詩意。
六、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人間處處有真情在,把你曾經得到過的一次幫助寫下來,注意寫清經過和當時的感受。
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希望
溫暖 炊煙
木屋主人 善良 淳樸 豪爽
熱情 好客 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