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
2、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的陽剛之美。
3、理解排比、反復修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感受文章的陽剛之美。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目標要求:
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欣賞廣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片段,提問: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2、由廣西民歌引出其他民族的文化;欣賞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讓學生回答:你對安塞腰鼓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熱烈、熱情、火暴、奔放、豪放)
3、簡介安塞腰鼓,導入新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快速朗讀課文,注意一些字的讀音。(出示注音卡片)
2、鼓勵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說說喜歡的原因。
3、理清文章的結構,在括號中填上恰當的詞和段序號:
鼓聲響前 安 ( ) 宏偉的場面( )
塞 鼓聲響起 雄壯的響聲( )
腰 ( ) 擊鼓的后生( )
鼓 鼓聲落下 奇麗的舞姿( )
( )(參考:1—4 、5—27、28—30;5—13、14—17、18—22、23—27)
4、討論:課文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分別用什么樣的語速和情感來讀?討論后明確:鼓聲響前(安靜):中速、有力;(亢奮):激越、高昂;鼓聲落下(寂靜):稍慢、悠遠。
學生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分組進行朗讀比賽,互相點評,感受文中的語言美。
6、練習:聯系課文內容,補充句子: 的安塞腰鼓。(安靜、激昂、寂靜)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熱烈、豪放以及本文語言的鏗鏘激越,理清了文章的結構。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欣賞本文語言的特點,感受文章的陽剛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反復修辭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二課時
目標要求: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的陽剛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反復修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快速瀏覽全文,重點閱讀第7、18、19段,討論文章的主題。(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頌陽剛之美。)
二、找出文中的短句,理解文中短句的作用。(使文章語句鏗鏘,節奏象波浪一樣傾瀉而出,欲止不能。)
三、指導閱讀第7--11段,師生共同探究反復、排比在文中的作用;再從文中找出其他的反復、排比句。(反復: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明晰。排比:增強語勢,突出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四、課堂練習
按原文填空 :驟雨一樣,是( )的鼓點;旋風一樣,是( )的流蘇;亂蛙一樣,是( )的腳步;火花一樣,是( )的瞳仁;斗虎一樣,是( )風姿。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討論、探究,感受到了文章的陽剛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反復修辭在文章中的作用。結合上一節課的內容,我們對安塞腰鼓這種陜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欣賞到了本文語言美、意蘊美。
六、課外作業
用反復、排比的修辭來寫一段話,表現壯族山歌的特點或壯族其他傳統文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