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冊綜合性學習教案:這就是我(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01-25  編輯:admin 手機版
活動課目標的制定:
《這就是我》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次綜合性學習,對學生來講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開啟了一扇心靈的窗戶,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自主活動氛圍首先從這堂活動課開始。因此創造自主活動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實現自主發展,成為本堂活動課最主要的目的。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建立積極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用普通話口齒清楚地介紹自己,發言時態度大方。
2、建立一個溫暖的、學生彼此接納的、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懂得欣賞自己,學會欣賞別人,團結互助,營造和諧、友愛的氛圍。
3、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樂于給予學生他們需要或渴望的額外幫助。
4、初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活動內容、確立活動目標,能夠從多個角度全方位認識自己,對自己作出較為科學的評價。
活動實施過程(案例描述):
一、 設氛圍,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活動內容、確立活動目標。
1、激趣:給學生帶去一份包裝精美的小小的禮物——鏡子。
不出聲地打開它。你看到了什么?你認識他(她)嗎?你了解他(她)嗎?仔細觀察,用心思考,用自己的筆寫下你對他(她)的認識。準備后交流。
2、引導:你覺得對自己的認識夠全面了嗎?你還想通過哪些渠道認識自己,加深對自己的了解?(父母、朋友、老師……)你想或你能通過哪些方式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風采?(唱歌、跳舞、詩朗誦……)
3、總結: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布置活動課準備任務。
二、準備階段。
1、開學第一周讓每位學生的父母寫一篇文章,說說自己的孩子。題目為《談談我的兒子(女兒)》,誰寫的就署誰的名字,并把文章放在信封里,交學生帶回來。
2、第二周同學們開始熟悉了,就讓他們自由組合(5、6人左右,視班級具體人數而定),可以憑興趣相同成組,也可以興趣不同,取長補短,全面發展。
3、要求同學們做以下三項準備工作:
①展示自我風采。把自己最獨特、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看。
②展示小組特色。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資料、圖片或其它,展示小組的特色。
③留心觀察身邊的一位同學,發現他(她)身上不易被人發覺的閃光點,真誠地加以贊揚。
4、選好活動展示課的主持人,教師協助主持人定時了解同學的準備情況,并據此制定和調整活動展示課方案。
5、準備照相機,拍攝展示過程中的精彩瞬間。
三、匯報階段參考:
1、我就是我(個人上臺展示自我風采)
①各有各精彩:說說自己的血型、星座、名字的由來、最喜歡的和最不喜歡的等內容,由學生自己定。
②請為我鼓掌:學生展示自己最擅長的。
③答記者問:回答同學提出的各種問題。
④真心面對面:教師自我展示。
2、快樂在線(展示小組特色)
比如:
①舞蹈:快樂女孩
②相聲:快樂學堂
③歌曲:童年
④詩組朗誦
⑤小品:學習風波
⑥游戲:快樂數學
……
3、來自心海的消息(欣賞別人)
①同學們紛紛上臺,熱情贊揚身邊同學的閃光點。
②猜猜他(她)是誰。(從學生的隨筆《猜猜他(她)是誰》中挑出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大家猜一猜。)
4、點滴真情(公開家長的信)
①讓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體會父母的拳拳愛心,殷殷希望,以及存在的不足。
②談談自己聽完父母信后的感受。
(備注:在第一次活動展示課中,教師應積極協助學生,將學生準備的東西貫串成一個整體,突出活動課主題,在活動課的影響下,使寫作成為學生自發的要求,成為學生自主的行動。)
四、課后延伸:
1、布置班級“語文活動課展示”陣地。展示活動過程中的個人風采。
2、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審視,自我省察,書寫“我”之續集《我變了》、《我的過去式和現在式》等等。
3、評出活動課中表現突出者作為下期活動展示課的主持人。
案例分析:
《這就是我》綜合性學習的成敗在于學生對綜合性學習的興趣是否產生。古人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枯燥的,更談不上自主了。如何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學生由被動向主動學習的重要標志。因此,我設計了以上環節:1、送禮導入,激發興趣。2、帶入情境,引導創新。3、自由組合,自主選材。4、自我展示,培養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強調以各種不同的興趣為基礎,把引起學習者的興趣作為其重要任務之一。因為津津有味的學習才能學得既快又好。”(心理學家赫爾巴特《心理學教科書》)
相關鏈接:
1、《這就是我》寫法指導。
①自由地表達和宣泄。既然我們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那么就讓這世界繽紛起來吧。不必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不必害怕出格,我們要的就是打破框框,摧枯拉朽。我們是活生生的有個性、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在一個機床上“復制”出來的規格相同的“零件”。我們要真實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寫“我”的內心世界,寫“我”的真情感悟。不是用“筆”去寫,不是要“做文章”,而是用“心”去寫,是交流,是訴說。
②寫出真實的經歷,傳達真實的情感。貝多芬說過:“我是一個為了‘真’,連‘美’也可以犧牲的……只要是‘真’的,也就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認為必然是‘美’的。這就是我的美學。”
真實的才是最美的,是最能激發你的靈感與激情的,也是最能打動讀者的。
③選擇新穎的角度:多角度介紹自己;突出某一方面的特點;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入手;從自己的外貌特點入手;用別人的一些評價來多角度地刻畫自己;正話反說,寓褒于貶。
④描繪獨特的經歷,抓住真切的感受。要描繪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生活經歷或心靈歷程,注意捕捉自己的真切感受,要相信自己的感受,抓住不放,不要讓它被他人同化或被自己的雜念淹沒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⑤表達特定環境下的心境。不要為了敘事而敘事,為了寫景而寫景,要在敘事與寫景中表達自己特定的心境。只有這樣,文章才能做到以情動人。
⑥展現富有個性的語言。要逐步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或如行云流水般的流暢,或彌漫著濃郁的書卷氣,或包含激情,或深沉委婉,或清淡樸實,或清新自然……
綜合性學習:漫游語文世界
活動課目標的制定: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是《漫游語文世界》,在內容上它強調語文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在活動形式上它要求學生走出書本,走進生活,用課堂內學到的知識、方法去觀察社會,觀察生活,去搜集生活中應用語言的各種鮮活的或錯誤的例子,去感受語文的“博大精深”,了解語文學習的資源和運用語文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是在語文學習中溝通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的初步嘗試。所以此次綜合性學習時間安排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階段,而不是一堂獨立的課。它是關于一個專題的研究性學習。它的最終目的是在激發學生興趣,實現自主發展的基礎上,重視合作交流,將自主發展引向深入。綜上所述,我將此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目標制定為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搜集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溝通課堂內外,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語文現象,使學生充分認識語文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此次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寫出自己對社會生活中語文運用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4、運用信息技術上網游覽、查詢、篩選資料,用Word、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應用BBS發帖子。
活動實施過程:(案例描述)
一、個體活動。教師和活動展示課主持人各自制定活動方案,其余同學為本次活動出謀獻策。(可以是整體的活動策劃,也可以是具體的活動內容)
以下是教師活動方案初稿:
1、提出學習要求,收集言語材料
①分組: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和興趣愛好,由學生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暫定分成八個小組,推選小組長,并根據課文要求,確定研究對象。如:a廣告集錦;b校園風;c口語薈萃;d街頭巷尾;e網絡語言;f網上妙語;g歇后語;h對聯……
②收集:學生利用放假、雙休日時間,走向社會,在讀書看報,上網與人聊天,訪談,看電視,逛商場時收集材料。(各組學生以收集本組材料為主,兼顧其他。)
2、篩選整理收集到的資料。
①自己篩選整理收集到的資料并把它制作成讀書卡;
②小組交流自己的讀書卡;
③查閱資料:通過網絡、圖書館各種途徑查閱有關資料,為分析研究所收集的材料作準備(也可從資料中選用一些有關的作為本組材料的補充)。
3、分析研究
①由組長組織組內同學討論,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
②各組學生根據討論意見,形成書面材料,制作成課件,并推薦發言代表。(小組同學每人負責完成一個環節)
4、成果展示。
課堂上,由各組代表作主要發言,其他同學作簡要補充,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各組介紹本組成果(形式多樣)。
5、活動延續
課后發動各小組學生進一步充實收集研究的內容,并自行題字、插圖、設計封面編輯成冊,作為成果在班上展覽,并以此次活動為主題出一期墻報。
二、合作交流。教師和活動課主持人結合同學們的建議商討制定活動課設計方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在師生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生認為老師的方案指導性強,目標明確,條理清晰。而同學們尋找的資料雖然比較凌亂,但比較具體,有些點子很獨到很有創意。綜合上述幾點,主持人制定出以下活動方案:
“漫游語文世界”綜合性活動課設計方案(修改稿)
溫州實驗中學初一(12)班 虞川穎
活動準備:
㈠分配小組
1、以6人小組為單位;
2、推選一名小組長——組織領導該隊同學,做到均勻分配工作。
㈡收集材料:
1、各小組自主確定探究目標。
如:“廣告集錦”(收集如今流行的經典廣告詞)
“校園風”(收集校園中同學間的時尚新詞)
“口語薈萃”(收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語句)
“街頭巷尾”(收集各店名、招牌或街頭的“溫馨標語”)
“網絡妙語(收集網絡、短信上的經典作品)
“對聯藝術”(收集著名對聯,生活對聯及對聯常識)
“歇后語”(收集古今歇后語并理解其意)
“熒屏別字”(尋找熒屏中出現的錯別字并正確改正)
……
2、以各種形式(上網、閱讀書籍、尋問長輩、觀察生活等)收集資料進行整理研究。
㈢形式轉換
1、可制作成演示文稿,進行成果匯報。時間控制在3分鐘左右。
2、可改編成小品、相聲等藝術形式進行表演。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
3、更提倡“自主轉換”以表現本隊活動成果。
㈣備注:
1、主持人定時向各組組長了解同學們收集處理資料的情況,并據此制定調整活動展示課的節目表。
2、教師協助主持人修改活動展示課中的串詞,對各小組在活動準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的指導。在活動展示過程中,準備一部照相機,拍攝活動展示課中的精彩瞬間。
活動展示:
㈠主持人以導游的身份致開場詞。如:“漫游語文世界從生活點滴起步。今天,讓我們踏上旅行之途,去觀賞語文世界的美景。第一站……”
㈡具體節目安排:
節目1:“匯報臺上之‘廣告集錦’”(展示)
匯報者:第一小組組長(員)
內容:列舉如今流行的經典廣告詞并進行評價。如:“貝貝依依,媽媽的愛意”。此廣告詞充滿了童真童趣,突出了媽媽對孩子的愛而且押韻,語句簡單,讓人朗朗上口。
節目2:“小別字,大笑話”(小品)
表演者:第八小組
內容:將熒屏上的錯字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突出了熒屏錯別字對我們學習語文的危害,引起我們的重視。
節目3:“匯報臺上之‘網絡妙語’”(展示)
匯報者:第一小組組長(員)
內容:列舉各種網絡、短信的經典語句,特別是那些幽默的同時又能引發大家思考的,在寫作用語方面為我們提供借鑒。
節目4:“模仿秀之‘各地口語’”(模仿)
表演者:第三小組
內容:對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語句進行模仿。如東北腔、四川話、溫州詞等。
節目5:“風拂校園”(相聲)
表演者:第二小組
內容:介紹校園中一些同學常說的時尚新詞。如“帥呆了”、“暈啊”、“哇噻”等,有序地聯串在相聲中,繪聲繪色地進行表演。
節目6:“匯報臺上之‘街頭巷尾’”(展示)
匯報者:第四小組組長(員)
內容:用照相機拍下各店店名、招牌、路邊的標語。如“留下笑聲,別留下腳印”“請不要打擾小草睡覺”“一點溫柔,一片綠茵”等。
節目7:“智力考場”(游戲)
表演者:第六七小組。
內容:出題考大家。如“帶著喇叭坐飛機——(吹上天)”對聯有哪些基本特征(字數相同,詞性相對,結構相應,節奏相合,平仄相協,意義相關等)“刀子嘴,豆腐心”等。
㈢主持人致結束詞:“在這次語文活動中,各小組的精心準備,創意表演給大家帶來了歡笑、沉思、感悟……尤其是‘智力考場’挑起了大家學習語文的興趣,展現了同學們平時積累的成果,體現了語文世界的多樣性和趣味性。相信只要大家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語文世界中豐富多彩神奇美妙的景點。讓我們在語文中學會生活,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㈣教師發言
活動延伸
1、將各小組所收集的資料綜合在一起,精心編輯成冊。
2、布置班級陣地,即將活動課中的優秀成果展示出來,供大家課余時間欣賞并加深印象。
3、將活動課中拍攝下的精彩瞬間標上生動活潑的解說詞展示出來,讓同學們看看自己的風采。
案例分析:
合作學習的倡導者認為:“在一個理想的課堂里,所有的學生都應能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為趣味和快樂而競爭,自主地進行獨立學習。”自主學習的最高形式是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進行探究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在學習任務相對復雜的《漫游語文世界》語文綜合性活動中,更應重視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往往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擊發思維的火花,深化他們的認識。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相關鏈接:
1、作文。兩類作文題,任選一題:
①結合這次語文調查經歷,以“從生活中學語文”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②針對這次調查中發現的不純凈的語文現象,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題目自擬。
2、寫作指導。
①選準切入點。一般來說,切入點要小一點、新一點,要用別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實”和“新”上有過人之處。
②充分利用手頭資料。寫記敘文,要側重于生動描寫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語文現象;寫議論文,要有理有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
③注重語言表達的個性化。可根據所選語言現象的特點和自己文章的主題來設計作文的風格,要善于化用鮮活的生活語言。(選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年第六期第50頁)
3、活動評價。活動評價著重于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對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主合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活動評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
主題生成式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表
等第內容 A B C 自評 互評 綜
合評
參與態度 能主動組織和參與活動,表現積極。 能參與活動,但主動性不強。 有時參與活動,有時不參加。
合作程度 小組成員友好配合,互相幫助。 在合作活動中,做好自己的一份。 沒有交流,甚至與他人產生矛盾。
智力表現 頭腦靈活,點子多,活動中有創意。 主要聽或看別人的,以模仿為主。 完全依賴老師,獨立活動能力差。
活動成果 有作品或論文展示,質量高,或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 基本完成活動過程,論文、作品一般。 沒有完成或完成的質量非常差。
綜合性學習:感受自然
活動課目標的制定:
《感受自然》是七上教材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這個單元以人與自然組織課文,有描寫四季景物的,有述說個人對自然的獨特感受的,這些都為學生感受自然打下基礎。該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以“感受自然”為主題,展開活動,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繼續對學生進行“親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因此,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熱愛自然的感情,體驗自然,陶冶情操。欣賞自然中的詩情畫意。
2、學會觀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能通過聯想和想象加深對自然的理解,實現與自然的溝通。
3、學會在觀察和欣賞過程中與別人交流,把觀察的景、物和內心感受說給別人聽。內容、語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
活動實施過程:一、課前準備
學生自己準備一張自己最喜歡的大自然景色的圖片或者是相片,可以是自己曾經見過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出來的,然后把它畫下來,用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
二、活動過程
㈠聯系本單元的學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導入。
導入語:輕輕地閉上你的眼睛,回首這段時間我們在大自然中的次次漫行。那里有迷人的景色,那里有物的話語……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了我們美的享受和愉悅,也給我們留下了美好回憶。請你告訴我,此時在你眼下浮現的是怎樣一幅情景。(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㈡學生上臺展示他/她的圖片,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片。
過渡語: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同學們通過想象為我們描繪了自己心中的美景,在描繪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流露出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不知剛才同學的描述有沒有引起在座各位的共鳴。你們是否曾經到過這樣的地方,曾有過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經歷?(請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經歷。)
1、先將圖片展示,讓其他同學說說對畫面的感覺。每個人審美觀不同,所以也會有不同的感受,答案多樣化,能讓學生有不同的感性認識。而不是千篇一律。
2、然后請那位出示圖片的同學跟大家描繪下他/她的最愛。其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表述同學的語句意思表達、修辭的用法、想象力等方面運用,在臺上同學描繪完后,就這些方面進行評價。然后再給臺上同學自我評價。
3、最后老師再進行一兩句簡明的評點。
㈢借助多媒體手段,創造情景,深入體會自然。
1、播放一段鼓浪嶼四季風光的錄像。
2、結合畫面請學生說說他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
㈣玩游戲。
游戲規則:先選擇12位男女學生(男女各半)當風,男女相間緊挨著站成一圈,面都朝里,左腿向前弓,右腿向后蹬,雙臂向前伸出,微屈,手掌直立,掌心向前。再另選一名同學(男女不限)當“草”,站在圈子中央,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身體站直。游戲開始時,“草”閉上眼睛,大聲說:“我叫×××,大家都準備好了嗎?”“風”們大聲答道:“準備好了!”“準備好了,我就倒了!”“倒吧!”于是“草”直挺挺地慢慢向后倒去,“草”后面的“風”馬上將他托住,輕輕地將“草”向旁邊的“風”推去,下一個“風”接住后又輕輕地將“草”推向旁邊的同伴……整個過程中,“草”的身體要始終直挺著,腳也不能挪動,眼要閉著。當“草”回到起始位置時,“風”將“草”扶起。然后再讓其余的同學輪流當一回“草”。
要求:
1、參與者談一談當“草”和“風”的不同感受。
2、從自然界景物的角度,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家介紹一兩個自然界的“朋友”,說說以它為友的原因,談出自己的感受。
㈤寫作指導。
三、活動延伸:
1、將個人收集到的自然風光照綜合在一起,配上解說詞,展示在班級陣地中。
2、將活動課中的優秀成果展示出來,供大家課余時間欣賞。
課后反思:
《感受自然》內容相對簡單,在整體教學設計上,以創設情景氛圍為主,借用音樂、錄像、游戲等手段,達到教學目標。特別是最后的游戲,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為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和探究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相關鏈接:
1、寫法指導。
①要寫得具體。空洞必然無物,無物何來有情?只有細致的描繪才會具體可感,才會引起讀者共鳴。尤其是自己感受最深的、記憶最深的景物,以一定的順序,細細描繪,讓人觸之可感,讀之有味。
②要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沒有生命的。哪怕是同一個景物,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感受,全在乎自己的觀察與審美,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獨特的體會,寫文章,就如同創“名牌”,要“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③要盡量使文章生動。味同嚼蠟的文章,誰愿意讀呢?讓平鋪直敘的文章來一點變化,重要的是要使你描寫的景物能在讀者心中留下一幅美好的圖畫。
④寫文章還要注意條理,東一榔,西一棒子,會讓人不知所云,對描寫的順序要進行合理的安排。(選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年第七期第44頁)
2、學生優秀作文:《感受自然》黑龍江大慶二十三中初二(5)班 董 偲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們也許早已淡忘了去感受自然。
當那火紅的旭日帶來初升的熱情時,我們手牽手共同去感受自然。
感受綠色茂林深處的清幽和寂靜,伴著耳畔清脆的鳥鳴搜尋和捕捉我們似乎已經失去的自然。
當那晴朗的天空帶來清新的空氣時,我們唱著歌一起去感受自然。
感受白樺林旁沙沙作響的樹葉摩擦著生命,敲擊著心田,看著那吱吱呀呀的水磨小屋,帶來古老的回憶。
當那雨后陽光又普照大地時,我獨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被洗刷后的色彩,透過嫩綠的幼葉,望著天空中那道七色的彩虹,就是太陽的本色,就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最高尚的華彩。
當那血樣的晚霞慢慢逝去,深沉的黑夜籠罩大地時,我獨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如水的月光,肆無忌憚地涂抹著周圍的一切,沐浴在銀色的月光下,感受那遙遙的遠方,大自然所發出的,孤寂的顫音。
感受自然,感受人們不可離開的第二個生命;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最純的底片;感受自然,感受心靈深處的絕響……
3、相關音樂:《春江花月夜》、《百鳥朝鳳》等。
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活動課目標的制定:
《探索月球奧秘》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這一活動和本單元的閱讀課文《月亮上的足跡》關系緊密,在內容上是閱讀課文《月亮上的足跡》的延伸。在形式上,探索月球奧秘這一母題下有五個子課題,它們分別是:月球奧秘知多少;觀察月亮運行情況,參觀天文臺或天文館;豐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亮小專家;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每一個子課題下還可以分化出更小的子話題。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從小處入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自然成了本次綜合性學習的重點。在前三次綜合性學習的鍛煉下,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對于學生來講應該不會是件很難的事情,考慮到這點,我打算讓學生把自己在活動中搜尋到的資料做成網頁,這樣,既掌握了語文知識,又學到了制作網頁的技能,可謂是一舉兩得。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2、了解月球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3、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并把收集到的資料制作成網頁。
活動實施過程:
一、引導階段。
1、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②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在合作中完成探究學習目標的確立。
2、教學案例。初一(13)班
①播放人類登月的壯舉,創設情景,導入學習。
月球對于我們人類來講是如此熟悉但同時卻又顯得陌生。雖說現在月球對于我們人類來講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個地方,隨著人類第一次登月的成功,人們加緊了對這個神秘星球探索的步伐,但她仍然蒙蓋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面對它時,你最想了解的是關于她的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②學生自主提問,教師引導。
生:月亮是否真的能代表我的心?
師:你是怎樣想到這個問題的?
生:鄧麗君的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
師:哦,從有關月亮的歌中產生這樣的疑問,不錯!
生:月亮是否真的能見證愛情?
師:你為什么這么問?
生:現代人常用“月亮代表我的心”這句歌詞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堅貞,但現代人的愛情卻顯得不穩定;而古人也常借月抒情,抒發自己與佳人離別時的相思之苦,越是夜深人靜,月色皎潔的時候這種思戀越深,情感越濃。這在許多古代詩歌中都有所表現。
師:聯系月的詩歌通過比較的方式提出疑問,比較獨到。
生:人類有沒會機會搬到月球上嗎?
師:在地球上住得好好的,為什么想搬到月球上去呢?
生:地球上的人太多,資源又有限,如果人能搬到月球上,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師:那人類要怎樣才能住到月球上去呢?
生:首先要有交通工具,像飛船,火箭等等。
師:這個條件具備了么?
生:具備了。
師:那人類不就可以搬到月球上了?
生:還不行。月球上還要具備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如氧氣,水等等。
師:這些條件現在具備嗎?
生:現在還不完全具備,人類正在加緊探索。
師:有夢想就有希望,是嗎?
生:月球什么時候毀滅?
師:我們對月球的科學認識還剛剛開始,怎么就想到她的毀滅呢?
生:任何事物都有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月亮也不例外。了解這一點,也可以明確我們搬到月球上去有沒有意義。
師:運用規律性的東西來指導奮斗目標,可以避免徒勞。很好!
生:月球上面是不是有課大榕樹,榕樹下是不是有只兔子在搗藥?
師:這個問題現在能回答嗎?
生:能。月球上面沒有榕樹,也沒有兔子在搗藥,這只是關于月亮的傳說。
師:傳說很美麗,也很迷人。關于月亮的傳說還有哪些?
生: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師:還有很多我們課后再找找,下次講給大家聽,好嗎?
生: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生:月亮有沒有開發的價值?
生:月亮上有沒有外星人?
生:月亮上的石頭與地球上的石頭有什么區別?
生:月球上是否有四季之分?
生:最想知道月球內部到底是怎樣的?
……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多,誰能把這些問題歸歸類?(對于能力相對薄弱的班級,可由教師把要求學生探究的問題列舉出來,讓學生進行對號入座。)
③學生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提了很多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些問題能解決嗎?怎么解決?
生:上網查找。
生:向父母或老師詢問。
生:上圖書館閱讀相關的書。
生:看電視。
……
師:在這么多方法中,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快捷?
生:上網。
師:怎樣上網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請自行或合作設計一套上網查找資料的方案。
(生設計后進行交流。)
師:網上的資料很多,怎樣才能找到最有用的資料?
生:比較,篩選。(舉例說明)
④教師溫馨提醒:
a把找到的東西用打印機輸出來;
b把你找到的網頁收藏起來;
(把你找到的資料存放在一個以你名字命名的文件夾里。而且你不能把它們亂七八糟地丟在那,必須把它們按主題分類存放,這樣才能快速的找到它們。)
⑤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在合作中完成探究學習目標的確立。
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自由組合,自主確定探究學習的目標,自主推薦活動展示課的組織者設計者。
3、案例分析:
美國教育家尼爾普斯特曼說:“學生進入學校時像個問號,而離開學校時像個句號。”這樣的教育,無疑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淹沒了學生的才情。“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基礎。新課標倡導下的語文教學應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所以,在《探索月球奧秘》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制定了“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教學目標,首先用“你最想了解的是關于月球的哪些方面的問題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交流過程中用激勵性的語言誘導他們質疑問難,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把握要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確定探究的目標。最后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合作階段。與計算機老師進行合作,傳授網頁制作知識,制作一個網站。
1、要求:
①主題:你小組所選擇的關于月球奧秘的主題。
②內容豐富,能夠解決你要研究的問題。
③必須先建立站點,再制作網頁。
④所有文件及文件夾的名字必須是字母或數字,不許用中文。
⑤所有圖片文件必須保存在“images”文件夾內。
⑥至少做三頁。其中一頁為首頁,名為“index.htm”。
⑦首頁上應有圖片,應有其它頁面的超級鏈接。
⑧網站內鏈接正確,圖片能夠正常顯示。
⑨請將你的網頁文件夾保存到“dt1teacher”計算機上“**班作業區”內。文件夾的名字為你的真實姓名(漢字的)。
⑩完成作業的同學可幫助組內其他的同學(只可指導,不可替做),也可以準備小組的網頁(首頁或小組成員介紹)。
2、備注:制作網頁常見的問題及原因:
①圖片在預覽時顯示不出來。
可能的原因:
a、沒有建立站點。
b、插入圖片前沒有把圖片拷貝到本網站的“images”文件夾內,導致圖片文件位置錯誤。
c、圖片文件名不符合要求。文件名不能包含中文或特殊字符、全角的數字。
②超級鏈接失敗。
可能的原因:
a、沒有建立站點。
b、文件名不符合要求。文件名不能包含中文或特殊字符、全角的數字。
三、活動展示:擂臺賽。
1、活動課導入。
2、活動概況介紹。(如:活動目的、程序安排及參賽代表隊介紹。)
3、活動展示。
①月球知識必答題。(先宣布必答題規則,然后開始答題。)
②小品表演《奔月》,表演者:李蓓蓓、馬陳子、虞川穎。
③月球知識搶答題。(宣布規則,開始搶答。)
④表演相聲《月字成語》,表演者:李盛江,董司帆。
⑤月球知識風險題。(宣布規則,開始選題并作答。)
4、放音樂動畫《超越想象》,學唱歌曲。評委計算成績。
5、公布成績,進行小結。
星空巡禮,懵懂與新奇之中,我們遨游于星際之中,留下了永恒的回憶,讓我們從此邁步宇宙,在深邃的夜空,留下自己的身影。
四、活動延伸。
1、各小組將本小組所收集的資料綜合在一起,以手抄報的形式在班級陣地展出。
2、布置班級陣地,寫作中的優秀成果展示出來,供大家課余時間欣賞并加深印象。
3、將活動課中拍攝下的精彩瞬間標上生動活潑的解說詞展示出來,讓同學們看看自己的風采。
相關鏈接:
1、寫作訓練。
第一題:假設你駕駛著一艘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你離開地球已經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第二題:在月球上的一天
第三題:以“月球”為話題,自由命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此次作文為想象作文。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豐富的想象力能為我們未來創造性的勞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想象作文的訓練,在任何一個學段都是很有必要的。這三道題都與月球有關,而月球又往往最能引起人們無盡的遐想。在這次作文中,同學們盡可以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就一篇想象奇特、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它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確定好一個中心,與記實作文一樣,也要有明確的主旨。圍繞月球想表現一個怎樣的中心呢?其二,想象要合情合理。任何想象都是以生活為基礎的,要做到從實際出發大膽想象,不能胡編濫造。其三,想象的內容要具體,做到言之有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在寫作中要恰當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如果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一篇精彩的作文會展現在我們眼前。期待你的成功!
(選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年8-9期第81頁)
2、作業套餐表
套餐類型 作業要求 完成時間 作業含金量
A餐 假設你正駕駛著一艘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了美麗的藍色星球……。請以此為觸發點,展開想象,寫一段三百字以上的短文。 三天 ★
B餐 上網查閱有關太空的資料,并把這些資料制成太空知識或者天文學知識為主的展示課件(圖文并茂)。 一個星期 ★★★
C餐 參觀一次有關天文學知識的科普展覽,請教有關專家,了解如果要到月球定居或者旅行,需要克服什么難題,如何克服,并把這些調查情況制成電腦手抄報或者網頁。 二周 ★★★★★
D餐 寫一部科幻小說《月球與地球的未來》并爭取在校刊發表。 半個學期 ★★★★★★
3、、《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反思表
①學生多元智能分析
多元智能的開發 相應的教學環節 教學設計
語言智能 豐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月亮詩詞;紀錄片
邏輯—數學智能 使用大量準確的數字 語言的準確性
空間智能 想象從宇宙飛船看地球 寫成想象作文
身體—運動智能 OM題設計 設計爬梯和爬天花板的小車
音樂智能 與月亮有關的歌曲 唱出自己喜歡的月亮歌
人際關系智能 兩人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登月過程的時間與事件搭配
自我認識智能 總結閱讀方法 歸納學習要點
自然觀察者智能 登陸月球圖片欣賞 看圖理解課文
②教師多元智能分析
多元智能的開發 相應的教學設計 開發的知識與能力
語言智能 導語、過渡語的表達 語言表達
邏輯—數學智能 數字的分類與使用 數學知識
空間智能 宇宙空間的想象 課件設計
身體—運動智能 OM題 物理學知識
音樂智能 有關月亮的歌曲、短片音樂 音樂素材積累
人際關系智能 師生交往 互動
自我認識智能 對教學設計的實驗與反思 探究
自然觀察者智能 對登陸月球圖片的篩選 課件制作
③學生多元智能分析圖
④學生語文能力培養情況分析
能力項目 相應的教學設計 目標值
聽的能力 看影片,聽分析作判斷 4
說的能力 回答問題,串詞造句, 4
讀的能力 篩選信息,閱讀課文,記憶 4
寫的能力 想象作文 3
4、相聲《月字成語》。
主題:詩詞、成語練習
人物:由甲、乙兩學生分飾
場景服裝不限,甲乙分別於講臺(舞臺)左右角出場,走至講臺正中位置前,站定後說話。
甲生:(報名)xxx
乙生:(報名)xxx
甲乙:(異口同聲地)上臺鞠躬。
甲生:看看人家同學上臺表演,多行啊!
乙生:是行!
甲生:他們會朗誦、會相聲、會說廣播劇,還能演小品劇。
乙生:懂得詩詞歌賦,還說著一口好聽的國語。
甲生:我們可別儘長他人志氣,滅了自個兒威風。
乙生:是的!我們也行啊!那說些什麼來著?
甲生:來說成語吧!
乙生:這還不簡單!
甲生:說跟「月」字、「月亮」有關的詩辭、成語、歌曲都可以。
乙生:沒問題。
甲生:好,我先開始。你看哪!「月兒彎彎照九州」。
乙生:杜甫有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甲生:這倒是讓我想起故鄉來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乙生:好一個夜晚!
甲生:蘇軾於「後赤壁賦」中有云:「月白風清,如此良夜」
乙生:是的,「月下花前」怎不叫人動情?
甲生:看那「月光如水」。
乙生:是啊!還「月明如畫」呢!
甲生:真該仿效宋朝的陸佃來個「月光讀書」。
乙生:再看看那「五月花」、「月桃花」多美。
甲生:昨天還下了「三月裡的小雨」,那些花兒更嬌豔了。
乙生:是嬌豔!
甲生:你看今天,吹的是「五月的風」,多清涼。
乙生:我真想唱那首「月光小夜曲」。
甲生:我最喜歡的那首卻是「月兒像檸檬」(此歌名用唱的)。
乙生:是好聽。
甲生:這又讓我想起了班上那位女同學,「她的眼睛像月亮」。
乙生:你是否告訴她說:「月亮代表我的心」(歌名)。
甲生:是啊!我多希望她能跟我在這兒欣賞「兩個人的月亮」(歌名)。
乙生:可是現在她不在班上了。
甲生:唉!不知「何年何月再相逢」(歌名)。
乙生:別奢望了!(頓)談談快樂的事吧!看看那邊坐了一位「月下老人」。
甲生:輕哼著「一樣的月光」這首曲子,不是挺愜意的嗎?
乙生:那看他陶醉的樣子!
甲生:我想他在思念「月裡嫦娥」吧!
乙生:也許是「明月千里寄相思」,思念著他的親人。
甲生:有道理,那麼我們也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才對啊!
乙生:做什麼好呢?
甲生:就如你剛才所說的,我們「月下讀書」或者吟詩、寫詩。
乙生:那好啊!如此必得「月章星句」。
甲生:那絕不會是「月露風雲」之作。
乙生:當然會是好的作品啦!
甲生:但是你看看這天色,似乎已漸漸「月黑風高」了!
乙生:剛才還「月滿如規」呢!
甲生:是啊!那「月滿西樓」的時候多美!
乙生:唉!「月圓月缺」真難預料。
甲生:李白說的「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慼百川迴」。
乙生:讓海鯨都摸不著方向了!
甲生:每當「月已西沈,烏鴉啼鳴」之時,又呈現另一幅淒涼景像。
乙生:別擔心,易經上有書「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
甲生:是啊!你看現在已是「月朦朧,鳥朦朧」(此歌名可用唱的)的時刻,
我們也該回家了。
乙生:是該乘著「月兒光光」的時候回家去。
甲乙:(報名)xxx
(報名)xxx
甲乙:(異口同聲地)下臺鞠躬。
兩人分別走回講臺兩側
5、小品《一起奔月》
趙本刪宋蛋蛋:奔月ing
宋蛋蛋(提著捆芹菜上):過節放假我犯愁,整天在家陪老頭。說好了要去美國旅趟游,誰知那疙瘩飛機撞大樓。
宋蛋蛋(掏鑰匙進門)
趙本刪(屋里的趙本刪守著電腦一陣狂敲,撫案長嘆):八月十五月亮挺好,聊天室里看著挺吵。在網上想把PLMM尋找,才發現自己結婚的確太早……唉約,俺媳婦回來的挺巧,她一直就嫌俺和她說話太少,大過節的,得,我還是趕快關了電腦。
趙本刪(宋蛋蛋進家,趙本刪陪笑接芹菜):嗯哪,領導回來了呀?
宋蛋蛋沒好氣:不回來去哪兒?我想上月亮,你給我買票啊?
趙本刪來了精神:月亮咋地?也不是沒人上去過。美國的阿姆什么朗就不說了,咱中國人也有先驅者啊——有個叫嫦娥的,不就飛上去了嗎?
宋蛋蛋接話:嫦娥為啥飛到月亮上去,你知道不,你知道不——哎,想當年,俺也算是網上一支花,咋不留神,就嫁給你這個大木瓜?嫦娥就是因為她的老公后羿不陪他嘮嗑,傷了自尊了,才走地,知道不?自打咱家上了寬帶,你成天就知道在網上瞎聊,越來越不用正眼把我瞧。坐在電腦前像個呆頭鵝……我只有打開少女的心扉,才能回憶起咱倆當年的影子。
趙本刪嚇了一跳:媳婦的話夾槍帶棒咱也得聽,看來這回她的自尊傷得不輕。回頭卷個包袱真得離開地球,我得重溫單身漢的孤苦伶仃……領導哎,今天是團圓節,我決定罷網,陪媳婦聊、陪媳婦吃,還陪媳婦看月亮——我是不怕公安打擊的“三陪”。
宋蛋蛋一聽,樂了:那敢情好——先洗芹菜后打雞蛋,煮鍋開水下些掛面,你在廚房接受鍛煉。我到網上隨便轉轉,…… 別看我好久沒上網,我的名聲還是挺響,GGDD認了一堆,待我一個一個慢慢拜訪。
趙本刪拎著芹菜:網戀的媳婦看來真不能要,談戀愛整宿都在網上瞎泡,結了婚還是半夜不去睡覺,
……習慣了……問題是……這習慣就像流行性的感冒,傳染得我也愛在網上瞎鬧,嫦娥寂寞不寂寞俺不知道,反正俺家比月球上還要無聊!……媳婦……媳婦……?
宋蛋蛋:干哈呀?沒見我這打字正忙著嗎?
趙本刪:咱別吃飯了,咱倆一起奔月吧……
[胡說八道,聊博一笑,你要不笑——只當聽了幾聲驢叫]
6、介紹幾個相關的站點:
科技之光:https://www.losn.com.cn/
天文網站:https://www.aries.com.cn/
中華網之科技博覽頻道:https://tech.china.com/zh_cn/science/universe/
國家航天局:https://www.cnsa.gov.cn/
月亮網站:https://www.greencb.com/w/ylwz/
初一語文學習網站:https://gaopeng.com/itedu/wljc/moon/index.com
網站集合專題《奔月》:http://www.zzxxly.com/wangzhanjihe/zhuanti/benyue/indexl.htm
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
活動課目標的制定:
《我愛我家》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綜合性活動課,“我愛我家”這一主題要求學生在深入了解家庭的過程中感悟親情,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并在深入了解家庭的基礎上,表達自己對家庭生活的獨特感受,寫出有血有肉、親情洋溢的作文。因此,課前的調查與采訪是本次活動成敗的關鍵。由此,我的目標確定為:
1、學會發現和積累家庭生活素材。
2、培養學生探討、追尋、調查、研究的興趣和能力。
3、在對家庭中平時不被注意的尋常小物小事的調查了解中,體驗生活的底蘊及蘊藉的情意。
4、在活動過程中,感悟關愛,理解關愛,體驗愛心,生發愛心。
活動實施過程:
一、教學準備
1、教師進行家庭情況問卷調查。(教師課前設計了若干題目進行問卷調查,然后根據調查所得設計教學程序。)
2、學生完成調查表,收集抒寫親情的詩句。
3、和父母一起翻翻舊相冊,聽他們講講照片后面的故事;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興趣的物品,問問父母它的來歷。選擇其中最有價值或意義的照片或珍品,介紹給大家。
4、做好訪談記錄表。
要求:
a擬好談話提綱。內容包括:向父母介紹本次語文活動的內容和訪談的目的;你需要得到父母哪些方面的幫助;了解家庭故事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詢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等等)。
b尊重長輩,用語文明禮貌。與父母交流自己的內心感受。
二、活動過程
1、引入課文:說說抒寫親情的詩句。
2、說說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和它們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在選材上得到啟發。
3、利用學生的周記,創造氛圍,讓學生傾訴家庭生活中的苦惱。(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脾氣、父母之間的矛盾、父母與子女間的矛盾。)
4、回憶家庭生活中的溫馨,講述難忘的往事。(3、4兩個階段可結合家中的珍藏和老照片來講。)
5、總結聽完后的感想。
托爾斯泰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我們應該從各方面幫助他們!
6、引導學生自主尋找寫作方法
7、在方法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口頭作文。
8、評價。
9、課后將腹稿再修改一下,寫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三、活動延伸。
1、在班級陣地中展示自己最溫馨的照片,配上解說詞。
2、選擇感人的文章在布置班級陣地展出,供大家課余時間欣賞和借鑒。
相關鏈接:
1、寫作。
①引導學生理解題目要求。本次作文共有三道題目,前兩道要求在觀察了解的基礎上記寫真人真事,表達真情實感,后一道題要求根據虛擬情境,結合自己平時的切身感受,有情有理地寫出個人的見解。
②引導學生嘗試選材構思。一是寫自己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如家中的“老照片”。或許很多,就應考慮選取其中你最了解,并且最能牽動你的情思的那一張或一組來寫。二是說真話、吐真情,如家中“珍品”應該是具有某種特殊意義的物品,既不能“造假”,也不能“矯情”。三是于平常中見不平常,如媽媽的嘮叨可謂常而又常,而其中所蘊含的濃濃母愛卻異乎尋常。四是于細微處見精神,如一個稍縱即逝的眼神,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句溫馨的話語等往往蘊含著至愛親情,抓住這樣的生活細節,往往能獲得構思美文的契機。
③引導學生抉擇表達方法。“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都要睹物憶往,以敘事為主,結合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法。“媽媽的嘮叨”則要根據題意,以議論說理為主要手段,由理入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寫出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選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年8-9期第90頁)
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
活動課目標的制定: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九年級)》簡介明確指出七年級上冊教科書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它的學習目標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不斷探究科學奧秘的精神,樹立科學的人類起源觀、破除“神創論”,學習欣賞神話傳說,培養搜集、篩選和整理資料的能力,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參考上述所說,結合活動的實際實施過程,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繼續學習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搜集資料的方法、引用資料的方法,以及注明資料出處的格式;
2、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培養瀏覽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3、學習用不同的口氣講述不同的內容,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要繪聲繪色,引人入勝,講述科學知識,要講究語言的科學性和條理性;
4、培養想象能力,學習想象作文;
5、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活動實施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活動內容給小組命名。
2、圍繞活動內容廣泛搜集資料,上網查詢資料,整理資料。
①搜集關于神創造人的神話;
②搜集從猿進化到人的資料;搜集關于人類起源的新說法;
③搜集“北京人”頭蓋骨下落的資料。
3、每組準備一個檔案袋。
二、活動過程:
㈠活動導入。
㈡活動流程。
1、講故事比賽
①每組每人搜集一種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小組內互講故事。
②每組選出一名講故事的代表,參加班級故事大王比賽。 ③比賽將評出一、二、三等獎。
④小組將部分參賽的神話故事進行搜集整理、匯編成冊。
2、新聞發布會。
①搜集查找關于“人類起源新說”的資料。
②從中選定一種說法,并圍繞這一說法繼續查找相關資料。
③讓小組成員熟悉資料內容,為參加班級新聞發布會做好準備。
④新聞發布會:以小組為單位,首先匯報本小組研究的成果,要求要有鮮明的觀點和充足的資料;然后解答各小組的提出的疑問。
a.以小組合作情況、發言情況及準備資料的多寡評出一、二、三等獎。
b.比賽后與其他小組交流資料,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并匯編成冊。
3、給未來人畫像
①每組設計一幅未來人像,可以用電腦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每幅畫要做簡要說明,說明主要包括:(1)外形設計理念;(2)服飾搭配理念;(3)人體結構的變化:如皮膚、肌肉、骨骼會有哪些改變……
③畫像要求100cm×80cm,將畫像懸掛在教室墻壁上,每組派代表到畫像前闡述本組的創作理念。
④根據畫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設計是否有創意、說明內容是否充分,評出一、二、三等獎。
⑤每人以“未來世界”為題,寫一篇想像作文。
三、成果展覽
①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作評委會成員,組成評委組。
②每小組將本次活動編輯的冊子、資料、獲獎獎狀整理好,布置一個有特色的展區。
③每小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區前,回答評委組提出的問題,并為本組展區設計?作簡要的解說。
④由評委組給各個展區做出評定,評出一、二、三等獎。
四、活動評價。
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根據小組在各個活動中的獲獎情況,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口語交際能力獎、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等一系列獎項。
相關鏈接:
1、人類起源新說。《來自太空的報告:鮮為人知的宇宙奧秘》
2、人類文明遺跡揭示人類起源。https://www.njmuseum.com/kaogu/kgwx/people-c/sq.htm
3、寫作范例。《法國野人》
世界上不只一個國家傳說發現過野人的蹤跡,然而據報道,至今只有法國人曾經抓住過一個“野人”,并對其生活習性作過真實的考察。
1799年7月25日,三名獵人在法國南部的亞貝隆森林中,發現一個赤裸無毛的動物。捉來一看是個年約12歲的男性人類。這個“人”不愿與人親近,8天后掙脫牢籠逃走了。
翌年1月8日早晨7時,在海拔1200米的亞貝隆高原區上,氣溫極低,遍地白雪,一名村民再度擒住這個野人少年。
野人身高136厘米,五官端正,十分英俊。黑眼棕發,身上有23處擦傷與咬傷。他一絲不掛,村民剛捉住他時,曾替他穿上衣物,他立刻把衣物撕破扔掉,不愿受此束縛。
他無法完全直立,拱起背,雙臂在著地處晃動不停。跑步時,他手腳并用,速度極快。即使立定時,他也無法安靜不動,非得前后左右搖擺不停,像要發泄體內用不完的能量。
野人少年在野地以野馬鈴薯、核桃,以及植物球根等為食物,回到文明社會后,其他東西他不吃,即使是素菜,頂多咬一口,便皺眉吐掉。
聽覺方面,他對人類的呼喊、咆哮等毫無反應。就算在他耳旁開槍,他也不吃驚掩耳。醫生原以為他聽力不佳,后來發現他對遠方細微的獸吼聲,以及風吹草動等大自然的聲音十分敏感,一般人遠不能及。
一次,他睡在爐火前,一塊炭火滾落在他身前,他若無其事地將它撿起,扔回爐中,他對溫度變化極為遲鈍。
嗅覺方面,他對香水、糞便毫無反應,像不知香臭,但是給他食物,他必定先聞一陣子,聞后不合意便不吃。
捕野人的消息傳到法國首都巴黎,拿破侖的胞弟、當時的內政部長魯西安?波拿帕爾令將他送到巴黎。
【簡評】
文章敘事清楚具體,語言簡明,生動地描述了法國野人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參與綜合性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極大地提高。在興趣的吸引下,學生通過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資料,或上書店看書、買書,不僅學會了獲取資料的方法和渠道,而且也學會了分門別類整理資料的方法。在自由組織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生自行設計匯報成果的形式,自主安排活動內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無處不在,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探究、創新、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綜合性學習還使語文學科實現了綜合化,與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跨學科的學習及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
讓學生在自主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綜合性學習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語文課堂上扎下了深根,給學生的暢想開辟了一方樂土!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中文字幕第62久久 | 亚洲第一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不卡 | 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