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松鼠的特點、習性,培養關心動物的感情。
2.感受課文形象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
3.了解課文合理安排的說明順序。
4.初步了解說明文的一些特點和術語。
5.體會科學小品文輕松、活潑的寫作風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閱讀,了解松鼠的特點、習性。
2.比較體會不同文體對于說明所起的作用,理解生動形象地說明語言。
3.把握科學小品的文體特征。
課前準備:
1.粗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查字典加以解決。
2.查字典,搜集與教學有關的條目。多媒體教學設施。
教學課件:
松鼠的圖片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重點:研讀課文
一、導入: 圖片--熱愛動物的情感。
二、讀課文,自學研討。
1.朗讀課文,隨文圈點生字生詞,利用工具書查出正確讀音和詞義,并加強記憶。
2.根據訓練題,自學自研。
閱讀第一二段,回答以下問題:
松鼠的特點是什么?
第二段用了哪些形容詞來描寫松鼠的特點?劃出來,體會其中的感情色彩(討人喜歡--喜愛的情感)。
三、通過第三段我們可以了解到松鼠哪些習性?(住在大樹林高處,喜好夜間活動,愛吃堅果)
四、閱讀第四段,思考問題。
第2句話如果把“有人說”去掉行嗎?為什么?(不行,“有人說”說明后面的內容是聽說的,不能完全肯定,如果去掉,反而不嚴謹了)
這一段中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作比較)
五、閱讀第五段。
找出描述松鼠窩的三組形容詞。
松鼠窩的搭建從哪些地方體現出聰明之處?
六、仔細閱讀課文,理清課文每自然段的文意(全文共6自然段)。
第1段:總體介紹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
第2段:具體地從松鼠的面容和肢體、尾巴、體態吃相等方面來說明松鼠漂亮的特點。
第3段:具體地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活動時間、主食種類等方面來說松鼠馴良的特點。
第4段:具體地從松鼠過水、警覺、跑跳等動作行為等方面來說明松鼠乖巧的特點。
第5段:具體地從松鼠搭窩特點的方面來說明松鼠乖巧的特點。
第6段:補充介紹松鼠繁殖、換毛、梳理習慣及松鼠的用途。
七、分析課文結構特點,把握課文安排的說明順序。
1.課文信息圖
2.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①),總括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
第二部分(②至⑤),具體介紹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
第一層(②),介紹松鼠形體漂亮的特點。
第二層(③),介紹松鼠馴良的特點。
第三層(④⑤),介紹松鼠乖巧的特點。
第三部分(⑥),介紹松鼠的其他習性及用途。
3.文章說明說明順序
從全文來看:從概括到具體介紹,再到補充說明。課文從總括松鼠特點人手,生動具體地分說了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補充說明松鼠的用途。思路清晰,結構嚴密,語言生動。
在具體說明時,又根據事物的特點,分別采用了其他一些說明順序。從課文局部內容來看,第1段采用了從外表到內部的說明順序; 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之間,又采用了由主到次的說明順序; 第5段介紹松鼠搭窩時,又采用了時間順序。
所以說,文章說明順序的安排,是由說明對象的特點和說明目的決定的。
第二課時
重點:比較閱讀,了解科學小品的特點
一、比較閱讀:
1.對比《辭海》松鼠條目的文字,與課文的風格有什么不同?
辭海條目是簡潔、準確的文字,是對松鼠的科學介紹。而法布爾的文章屬于“科學小品”
2.小組討論:
科學小品有什么特點?科學小品有什么樣的功用和長處?你能根據這篇文章進行一些概括嗎?
科學小品是說明文的一種,特點是往往采用一些文學的表現手法。文學是手段,傳播科學知識才是其目的。既然是小品文,一般短小精煉,千字左右,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
科學小品避免了一般說明文的枯燥,既力求知識科學性,又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多種修辭方法、還可以有想象聯想等,總之,通俗生動,富于情趣,便于科學知識的傳播。葉永烈說:“科學小品是小中見大,尺幅千里”。
二、討論交流:
1.本文的語言特色。感受課文形象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
請找出課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摘抄下來,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的特點。
例如:
①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
(形象,寫出漂亮)
②像鳥類似的住在樹上,滿樹林里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
(生動活潑,寫出馴良)
③松鼠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具體、形象,寫出乖巧)
④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蘚編扎起來;然后把苔蘚擠緊,踏平。
(準確、生動,寫出乖巧)
本文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說明事物。所以文章的說明語言顯得形象生動準確。
2.第六段說“松鼠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你覺得人類是否該利用松鼠呢?
3.可愛的小動物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帶來許多樂趣,你還記得一些以動物為題材的兒歌嗎?欣賞寫動物的兒歌。
三、拓展閱讀:一則新聞的啟示
可愛的小松鼠以其漂亮、馴良、乖巧的性格特點,激發了人們對它的無比憐愛。不知從何時起,一只只小松鼠曾經輕快的跳進了文學的金色童話,也曾經輕快的跳進了孩子們五彩的的夢。
然而,現實中的松鼠卻固守著一分執著,它們愿意在清風明月中戲耍,它們在青山茂林中生活。它們遠離塵囂與人無爭的情懷,留給了渴望與他們交往孩子們多少遺憾和無奈。
是什么隔離了我們的友情?
教案點評:
本課教學設計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內容,品味平實、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還可以讓學生加強體驗的意識,用心關愛動物,關注自然。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自覺保護動物的意識,體現了在教學活動中滲透的情感價值觀。
更多相關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