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樹》原創教案匯總

發布時間:2017-02-20  編輯:飛藝 手機版

  《合歡樹》原創教案一

  教學目標:

  1.體會無私的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思念和沉重的內疚交織的感情。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寓意。

  教學重點:

  品味詞句意蘊

  教學難點:

  “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不論年長年少,也不論天涯海角,單飛后心的另一端永遠牽掛的是對母親的不盡思念。母愛、母子的深情是永遠說不完的話題。身體健康的人尚且如此,作為一名殘疾人作家,史鐵生對母愛更有自己獨特的體會。今天就讓我們學習這篇《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為我們描寫的母子深情。

  二、研習新課

  (一)通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老師朗讀第一段,指定一排學生依次朗讀課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寫了人生中哪幾個年齡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課文思路。

  明確:年齡 “我” 母親

  十歲 作文獲獎 做裙子

  二十歲 雙腿殘廢 做各種事情

  三十歲 小說發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歲 聊起合歡樹 已死多年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時間為線索。

  2、文章題目叫《合歡樹》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寫到合歡樹,有什么好處?

  明確:(1)條理清楚(2)與鄰居閑聊時提起,真實可信,親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間的親情

  母親對兒子

  1、在這篇描寫母親的文章中,你認為最能體現母愛的是哪些段落?

  明確:第2、3兩段,也就是作者二十歲的時候。

  2、在這兩段中寫母親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確:為“我”治病;為“我”借書;推“我”看電影;鼓勵“我”寫作

  小結:可以看出母親不僅關心“我“的身體,更關心“我”的精神,這正是母親的偉大之處。

  3、這兩段運用了怎樣的人物描寫方法?各找出相應的句子來。

  明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 句子(略)

  4、通過這些事情體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找出相應的句子來,全文還體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

  明確:樂觀、堅強、執著 聰明 美麗 善良 熱愛生活

  兒子對母親

  1、對這樣一位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親,在母親死后多年,兒子對母親又是怎樣的感情呢?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感激、內疚 句子(略)

  重點分析內疚之情。(1)母親原本是一個聰明、愛美、善良、熱愛生活的人,在自己沒得病的時候,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母親陷入了無止境的忙亂,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鐵生的母親在49歲時就死去,他一直覺得母親的早死與自己有關。所以,對母親,史鐵生是懷有深深內疚的。(2)對母親住過的房,栽種的合歡樹,作者的態度是有變化的。從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沒早看。不愿去既是無法從失去母親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也是無法面對自己深深的內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從內疚中解脫出來,終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現實。因為他覺得母親太苦了,死亡或許是一種解脫。

  2、句子理解

  理智起來的作者可以靜靜回憶與母親曾經的事情,所以文末寫道“悲傷也成享受”可見對母親懷念之深。

  小結: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與內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離開的,也沒有先后之分,兩種感情是交織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歡樹的象征含義

  1、文章主旨是母愛,合歡樹與母愛有無聯系?這運用的是什么寫法?

  明確:有聯系,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種。運用的是象征的手法,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寫人的手法。

  2、你認為合歡樹象征的是誰,為什么?

  合歡樹既象征母親也象征作者。合歡樹是母親親自栽種,寄托著母親的希望,所以象征著母親。同時,合歡樹從弱小到花繁葉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長。(出示課件)

  3、作者有沒有成長起來呢?讓我們來看史鐵生的介紹,請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臉。(出示課件) 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華大學附中畢業后,于1969年插隊延安,1972年因病致癱,轉回北京,1979年開始創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別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2002年華語文學傳媒獎評價: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小結:史鐵生在人生的黃金年齡,在最該張狂的時候突然癱瘓,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這樣一位可敬可愛的母親又是他的大幸,難怪史鐵生在好幾篇文章中滿懷深情的回憶母親,讓我們一起閱讀相關資料。

  三、課外拓展(出示課件)

  提問:這些片斷反映了史鐵生對母親怎樣的感情,與課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確:一致,感激與內疚)

  小結:史鐵生的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寫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們作文時要抒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寫自己的真性情。

  四、布置作業(選做)

  1、課外閱讀史鐵生的文章,體會其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2、親情是永恒的主題,學習本文以物為感情載體的方法作文。

  結束語:閱讀是一顆心靈與另一顆心靈的握手。今天,用我們一顆純真之心,與作者的悲苦之心握手,與母親的慈愛之心握手。一頭握著對親情的感悟,一頭握著對母愛的歌頌。希望通過我們閱讀,能夠讀出史鐵生靜若止水的語言下深藏著的深厚情感,能從波瀾不興中一窺潛流洶涌。但愿我們都有一顆善于感悟真誠的心靈!

  《合歡樹》原創教案二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了解有關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體事件,體會各種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

  合作探究“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驗并感悟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學習重點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體事件,體會各種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學習難點

  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 討論交流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導語:

  有這樣一位母親:每天,她總是佇立在門前,看著兒子搖著輪椅遠去的背影,一動不動地站著,無論風霜,無論雪雨,這份愛戀綿長而悠遠,對于兒子,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記憶。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走進這對母子,故事中的兒子就是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

  走近作者

  史 鐵 生

  1951年生于北京,清華大學附中畢業后,于1969年插隊延安,1972年因病致癱,(“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轉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廠做工,后主要從事文學創作,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制作家.1979年開始創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別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代表作知青題材短篇小說: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哲理性長篇小說 : 《務虛筆記》散文: 《我與地壇》

  雙腿癱瘓史鐵生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這么多優秀的作品并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么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母親功不可沒。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于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感情,解決下列字詞讀音

  敷(    )  熏(     )  灸(   )   虔(    )誠  驚惶(   ) 侍(     )弄

  2、默讀課文,梳理內容

  (1)課文都寫了哪些事?

  (2)通過這些事表達了什么樣的主題?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明確: ①我作文比賽得獎,引來母親對兒時作文的表白。

  ②我腿殘廢,母親幫我尋醫問藥。

  ③我想寫作,母親給我借書。

  ④母親照料合歡樹。

  ⑤我不敢看又想去看合歡樹。

  這些事寫出了母親的聰明、美麗,堅強、善良,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及我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永遠的歉疚。

  第二課時

  自我檢查

  二讀品味語句,品味感情

  勾畫最令你感動的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在敘事中傳達感情的。

  溫馨提示:

  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醫院已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了很多錢。

  “全副心思”“到處”“總能”體會母親為了治療而奔波不厭其煩的態度。

  合作或獨立思考,師生交流

  1、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總是在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

  “驚惶”“晝夜守著”及語言描寫的語句都很好地表現“我”病情不好時母親的心情及她奮力同病魔抗爭的形象。

  2、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著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到處”“頂著風或冒著雪”表現母親看到“我”對生活有了新的企盼,又是希望又是無奈。鼓勵我寫作,也是對人生的激勵和勸勉,只不過能讓我擺脫精神上的痛,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3、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她心里太苦了”表現了母親的艱難,母愛的偉大,同時也表現了“我”對母親的深深的理解、思戀和懷念。

  4、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

  此時合歡樹是“我”的化身,是母親希望的寄托,對生命的期待和憧憬

  ……

  在樸實的敘述中,蘊含著涓涓的母愛,流淌著兒子不盡的思念。為什么如此平實的語言,會讓我們體會到這一點?因為作者抓住了母親愛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也就是人物神態、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

  三讀 發現問題,質疑探究

  作者為什么在文里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合歡樹的來歷以及母親悉心培育它的過程?它有什么象征意義?

  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也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在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殘疾到對生命有所感悟,堅定地活下來,事業有成有相似之處。

  合歡樹是我的象征,也是母愛的象征,“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2、母親去世后,為什么“我”開始不愿看合歡樹,后來又想去看合歡樹?

  “我”此時的心情是復雜的,想去看看合歡樹,但是又怕睹物思人,幾次都借故走開了。最后終究抵擋不住對合歡樹的牽掛,對母親的懷念,又去看了合歡樹,從這一“離”一“去”的過程中折射出了作者內心深處的那份深深的眷戀。此時的合歡樹已經成了母親的化身。

  3、如何理解“悲傷也成享受”這句話。

  母親的愛、母親的意志、母親的命運、母親的苦難,讓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義,生存的價值,也讓作者在逆境中更堅強。

  4、課文寫合歡樹的樹影,寫剛剛出生的瞪著眼睛看樹影的孩子有什么作用?

  有襯托渲染的作用,襯托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樹影會觸發童年的記憶,混合著幻想的詩意,關聯著難忘的親人!

  5、有同學說既然寫的是母親,干脆就以《我的母親》為題好了,你怎么看呢?

  合歡樹,既象征著母親,又象征著兒子,它既是無私母愛的象征,又是著生命的頑強、意志的堅定、事業成就的象征,它還是母子合歡的象征。合歡樹寄托了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對母子同歡的期望,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追憶和思念。

  小結 : 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小小的合歡樹,凝聚了史鐵生如此深厚的情感,我們的生活里也不乏細節的感動,當心中某根柔軟的琴弦被觸動,不要吝惜,把情思凝于筆端,美好就會在一剎那收藏——以小見大的寫法。

  拓展延伸

  “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母愛,她沉浸于萬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間,我們的記憶中,贊揚母親的故事、詩文、名言警句有哪些?

  故事: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

  名言警句: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愛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

  ——印度.普列姆昌德

  詩句:《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更多相關文章:

1.

2.七年級語文下冊《柳葉兒》教案

3.七年級語文下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4.七年級語文下冊《社戲》教案

5.七年級下冊語文《綜合性活動-黃河,母親河》教案

6.語文版初一下冊《少年愛因斯坦》優秀教案

7.最新七年級下冊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8.七年級語文《天目》教學設計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 | 免费成人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 亚欧美无遮挡HD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动漫日韩精品一区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囯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