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圖序》教案設計1
一、主題思想
《荔枝圖序》是一篇詠物小品,是白居易為他身邊畫工所繪的荔枝圖寫的一篇序。文章運用簡潔的語言將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點描繪得栩栩如生,為我們展示了荔枝獨特的風采。
二、結構內容
第一段,介紹荔枝的特點
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從外到內,以及時間先后的順序,層次清楚地介紹了荔枝的總體特點。在指明荔枝的產地之后,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介紹了樹形、樹葉、花朵、果實的顏色形狀和生長季節。再介紹果實,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介紹了荔枝果實的朵、核、殼、膜、瓤肉、漿液的形狀、顏色和味道。又按照時間的先后次序,介紹了荔枝果實離開本枝以后的變化。
第二段,說明作圖序的時間,過程和目的。
三、寫作特色
本文是一幅畫上的題詞,又似一篇植物標本說明。全文通過對荔枝習性及其特點的描寫,將荔枝的情況介紹得一清二楚。
本文在狀物時有三個突出特點:
第一,層次清晰。文章先從大處落筆,介紹荔枝的產地。接著描繪樹形,給人一個總體印象。然后分別介紹它的葉色、開花和結果季節、果的形狀,顏色,外殼及果肉,味道特點和它離開樹枝后不易保鮮的特性,最后交代寫此序的緣由及目的。文章在介紹荔枝時采用從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外觀到內部的順序,一一寫來,層次清晰,形象具體。
第二,詳略得當。本文著墨較多的是荔枝開花及果熟季節,果核的形狀,殼膜的顏色,果肉的顏色及味道等,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因為這既是人們關注的東西,又是畫上傳達不出來的。而對作畫的時間、作者、及作序的目的次寫之,簡單交代就收筆。
第三,善用比喻。為使讀者能具體感受到形象,在寫荔枝的各部位時,用人們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東西作比,每個比喻都恰如其分地表現出荔枝本身的特色,給人以直觀的印象,使人更容易理解。
四、譯文
荔枝生長在巴州和峽州之間一帶地方。它的樹形呈圓的形狀,很像古代用來遮蔽東西的“帷蓋”。葉像桂樹的葉,冬季還是綠色的;花像橘樹的花,在春天開放;果實的顏色像丹砂那樣紅,夏季成熟。果實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殼像紅綢,膜像紫綢,瓤肉像冰雪一樣晶瑩,潔白,漿液像醴那樣甜,像酪那樣酸。(關于荔枝的情況),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情形,那實際的情況比介紹的這些還要好。假如果實離開了枝體,一天顏色就變了,兩天香味就變了,三天味道就變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賓郡的太守樂天,讓官畫工畫成一幅荔枝圖,并寫上這篇序,這是為了告訴沒有見過(荔枝)的人以及雖然見過卻沒有看到它三天以內的變化情況的人。
《荔枝圖序》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積累詞語。
帷(wéi) 繒(zēng) 綃(xiāo)
瓤(ráng) 枇杷(pí)( pá) 醴酪(lǐ)(lào)
、谒鸭嘘P白居易的材料,包括其詩歌中的名句。
、蹖W習文章中精美的語言描寫。
2、能力目標
、賹W習說明靜物的寫作方法
、谂囵B獨立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③培養觀察能力,領略荔枝的鮮美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按一定順序說明的方法
2、準確理解一些文言詞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播放楊朔的散文《荔枝蜜》片斷,導入 課文。
二、作者、作品簡介
多媒體投影有關文字材料及圖像。
三、整體感知
1、聽朗讀:聽清字音,借助工具書查清生字。(投影儀顯示)
2、默讀課文:用勾畫圈點的方式進行。目的是掃清詞語障礙,幫助理解大意,便于展開討論,啟迪個性化思維。(投影儀顯示)【以上學法指導意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四、探究學習,研討內容
1、第一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荔枝?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2、第二段:作者寫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
以上問題用投影打出,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老師點撥。
問題分析依次用投影打出。
五、師生互動
看圖片,品語言,用文中最恰當的句子來概括圖片內容。用投影打出圖片。
① 樹形團團如帷蓋
、 朵如葡萄
、 實如丹,殼如紅繒
④核如枇杷
、菽と缱辖嫞咳猬摪兹绫
⑥漿液甘酸如醴酪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荔枝圖序》,這篇文章說明了荔枝的知識,著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態,用了很多比喻,說明語言簡潔而又形象生動,使人如睹其物。
七、作業
1、明代徐渤《詠荔枝膜》詩中寫道: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你能說說這兩句詩是寫什么場景的嗎?
2、根據你的觀察,寫一篇說明一種水果的文章,題目自擬,字數不少于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