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頌》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巔、澎湃、狂瀾、屏障、哺育、九曲連環”等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感受黃河的悠久歷史與波瀾壯闊的形象,理解黃河所凝聚著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充分展開想象,體會歌詞中體現出的英雄氣概,體味詩人的愛國情感。
4、理解詩歌中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并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
5、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保衛黃河、保衛祖國的決心,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頌揚黃河,贊美民族偉大的內涵,體會作者熾烈的愛國熱情。
2、引導學生美讀詩歌,感受其韻律美、畫面美、修辭美。
【教學難點】
揣摩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的含義。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具體過程】
一、導入
“一把黃土塑成千萬個你我,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 。今天,讓我們聆聽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的《黃河頌》,感受黃河的英雄氣勢。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1、關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35年8月創作《五月的鮮花》歌詞,以其深懷憂患與憤恨體現濃郁深沉的抒情氣息,廣為傳唱。1939年到延安后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新中國成立后,曾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
2、關于作品:
本文選自組詩《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由著名詩人光未然作詞,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譜曲。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
3、關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了我國的華北地區,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也積極的投入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中來,他們通過自己創造的形象反映了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
三、美讀詩文,體味黃河的雄壯氣勢
(多媒體展示黃河的壯闊畫面)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提示注意以下讀音(多媒體顯示)
濁流zhuo 狂瀾lan 山巔dian 屏障zhang 澎湃pai 哺育bu 九曲連環 qu
2、學生自讀:
注意停頓、重音、速度、語調的處理。
針對學生朗讀情況,酌情點撥。
3、指名朗讀較好的同學配樂朗誦。
4、學生齊頌。
四、內容研討
1、選擇連三個同學概括詩歌大意。
2、悟讀詩歌:
詩由朗誦詞和歌詞兩部分組成,從全詩來看,你認為朗誦詞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詩人在歌頌黃河之前,對黃河作了一番描繪,這些句子表現了黃河的什么特點?
詩人從那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么作用?
詩人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感情?
3、學生朗誦詩歌,序曲由 一女生朗讀,主體部分學生齊讀,尾聲由一男生先朗誦,再全班齊誦。
五、課堂小結
穿過炮火紛飛的歲月,烈士的鮮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讓我們手挽手,心連心,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堅強,捍衛祖國的尊嚴,捍衛民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