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 識記字詞、文學常識,
一、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小說,把握故事情節,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學習小說人物的精彩描寫方法。
三 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小說題目“絕品”的含義。
四 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理解和學會誠信做人的原則。
教學重點:
一、把握故事情節,培養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人物的精彩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從多個角度理解“絕品”的含義,學會做人的原則。
教學方法:
閱讀賞析法、討論歸納法
教學流程:
一、一 導入新課:創設學習氛圍
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藝術瑰寶,也為我們留下了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這些藝術品,這些傳統美德傳承著中華文化,閃耀著奪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絕品》,一起去體會文中的這種人文光芒。
二 講授新課:
(一)掌握字詞。
裝裱(biǎo ) 茶肆( sì ) 閑聊神侃( kǎn ) 半晌(shǎng )
怔怔(zhèng )戰戰兢兢(jīng )戰禍迭起(dié ) 唱—個喏( rě )
(二)文學常識。
談歌,原名譚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城市守望》《家園筆記》《黑風白日》《認識你真好》;中篇小說集《大廠》《城市熱風》《我曾讓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較好的一部,可以作為“大躍進”前后中國農村精神狀況的備忘錄。盡管小說的某些議論引起了一些批評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確受到相當一部分讀者,尤其是基層讀者的歡迎。
二、復述小說情節。
通過默讀然后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概述小說。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故事情節,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保定富戶劉三爺與裱畫鋪的常先生相識,互相佩服。三爺對常先生推薦的字畫全都買下,從不斬價。一天,常先生推薦了一幅古畫,說是無價之寶,要價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來三爺得知常先生是革命黨,在京城被殺。盡管有人懷疑此畫的真贗,但是三爺始終珍藏此畫,哪怕家境敗落也不變賣。最后三爺遇到畫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畫的真正價值,王商人“餓死不賣收藏”的承諾讓三爺倍感欣慰,將全部收藏無償贈送,為國寶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去處。
三、理解課文:
1.文題“絕品”二字有何深刻內涵?
“絕品”二字可以理解為“獨一無二,世上罕有,沒人能趕得上”。
2.文中何為“絕品”?(圍繞“絕“字展開小說的分析:畫和人)
①畫,價值連城,可謂畫中“絕品”;②裝裱技藝,天下一流,可謂裝裱技藝中的“絕品”;③常先生和劉三爺的為人,可謂人中“絕品”④兩人之間肝膽相照的友情,可謂情中“絕品”。
3.絕在何處?
①畫,常先生說此畫為無價之寶、唐代珍品、價值連城。王商人鑒定此畫為寶中之寶,而常先生將畫交與三爺時的那份鄭重與叮嚀也告訴我們此畫非同一般。
②這幅畫倒揭三層后裝裱,而見多識廣的王商人也只聽說過倒揭兩層的,這種裝裱技藝也堪稱一絕。
③常先生舍生取義、視死如歸;劉三爺重情重義、一諾千金,豪氣與儒雅并存,可謂一絕;
④常劉肝膽相照的友情,可謂一絕。
在保護國寶這件事上常先生、劉三爺和王商人身上體現一種怎樣的民族精神?
他們身上有一種重情重義、舍生取義、舍利取義,慷慨赴難的民族大義,愛國主義精神。
2、分角色朗讀語言描寫,在課文空白處做人物點評批注。
學習談歌創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文通過描寫方法表現人物形象。
(正面與側面結合)語言、 行動細節,環境描寫等
常先生---舍生取義 劉三爺—重信守義 王商人---深明大義
民族人士---民族精神
四、小結:
引導學生理解和學會誠信做人的原則。